当前位置:首页>

瑞华药业落户成都高新区 1.5亿美元投资癌药物

瑞华药业落户成都高新区 1.5亿美元投资癌药物
发表人:医疗星辰探秘

近年来,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在我国,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幸运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抗癌新药研发成功,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瑞华药业集团便是其中之一。

瑞华药业集团是一家跨国企业,专注于抗癌新药的研发和生产。近日,该公司与成都高新区管委会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将在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成立子公司瑞华药业(成都)有限公司,并投资建立国际化的蛋白质药物生产及研发中心。该项目总投资1.5亿美元,预计投产后年产值将不低于10亿人民币。

瑞华药业集团的主要研发项目为ADI-PEG20,这是一种靶向药物,利用肿瘤细胞自身在氨基酸新陈代谢上的差异,精准打击癌细胞。该药物目前已在全球针对16种不同的肿瘤、600多名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明确,副作用轻微。该项目用地面积65亩,预计5年内分两期完成,总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包括新药研发中心和符合国际GMP标准的蛋白质药物生产基地。

瑞华药业集团董事长吴伯文表示,成都生产研发中心将成为该药物的全球唯一生产研发基地,面向全球市场。此次合作,将有助于瑞华药业集团在成都打造一流的国际化新药研发及生产基地,为全球癌症患者提供更多优质的治疗选择。

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袁宗勇表示,成都高新区将为项目提供全方位、高效的服务,帮助企业尽快实现建成投产。过去一年中,成都高新区成功引进了恒瑞、迈克、百裕、先导化合物、北科生物、奥普等一批生物医药企业,这些企业的投达产,将使成都高新区现有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翻一番。

癌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综合治疗。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保持乐观的心态,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科研用药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科研用药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新修订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将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业界对中药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担忧。新规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预计将有大量企业面临淘汰。业内人士呼吁,在规范中药行业的同时,应充分考虑中药企业的实际情况,避免行业垄断产生,保障中药流通业的健康发展。

    新规对中药企业的要求包括:提高执业药师配备比例、加强中药材、中药饮片验收与养护人员资质要求、提高冷藏、冷冻药品储运设备标准等。这些要求对于一些中小型中药企业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业内人士认为,新规的出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方向,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可能导致行业垄断,挤压中小企业发展空间;部分中药企业因无法满足新规要求而退出市场,影响药品供应;执业药师短缺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业内人士提出以下建议:

    1. 适当降低中小型中药企业的准入门槛,给予一定期限的过渡期;

    2. 加强对中药行业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人才培养;

    3. 鼓励中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4. 加强对执业药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水平;

    5. 加强药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打击非法经营行为。

  • 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中药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中药调价问题备受关注。2013年,我国开始引入谈判机制,对中药独家品种进行价格管理,这一举措对中药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药物,具有独特的疗效和安全性。然而,由于中药品种繁多,价格管理一直较为复杂。2011年开始,我国医保药品价格调整周期正式实施,化学药以1月初的药价调整收尾,中成药则在2013年开始调整价格。

    中药独家品种作为基药目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管理方式备受关注。2013年,国家明确提出,独家品种可以试行国家统一定价,也可以省为单位直接与药品生产企业议定采购数量和价格。这一举措意味着,中药独家品种的价格管理将更加市场化。

    中成药价格调整窗口的临近,也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预计中成药整体降价幅度在15%~20%之间,独家品种降幅在5%~15%之间。降价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药品的可及性。

    引入谈判机制,对中药独家品种进行价格管理,有利于促进中药行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谈判机制可以提高药品价格的市场化程度,避免价格过高或过低;另一方面,谈判机制可以保护中药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中药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总之,2013年中药调价引入谈判机制,标志着我国中药价格管理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举措将对中药行业产生积极影响,促进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药物的研发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一些医疗机构和药企在药物采购过程中存在‘二次议价’等不规范行为,严重影响了药物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患者利益。

    全国人大代表、石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蔡东晨指出,‘二次议价’助长了医院的垄断,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他强调,招标采购是合法的,中标方应守法经营,招标方更应该守法。在招标之后再实行‘二次议价’是严重的不诚信行为,也是违反招标法的。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神威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李振江认为,医保目录政策对于药物创新的促进机制没有完全发挥。他建议,创新药物应优先进医保目录,以减轻企业研发压力,促进药物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邯郸摩罗丹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致慜表示,应加快中成药、传统中药的审批,提升中成药的国际竞争力。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沈明建议,简化目录,减轻企业负担,并强调药企和政府应共同承担良心药的责任。

  • 在过去的十年里,拜耳在中国的市场表现令人瞩目。尽管其部分产品在国外市场表现平平,但在中国市场却创造了惊人的业绩。本文将探讨拜耳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背后原因,分析其独特的学术推广式营销策略。

    一、中国市场:业绩增长主力

    拜耳的明星产品拜复乐自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销售额逐年攀升。2012年,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约15亿元人民币,占全球销售额的近四成。拜复乐在抗菌药物中的用药金额排名第四,成为拜耳在中国市场的重要支柱。

    此外,拜耳的其他产品如拜唐苹、拜阿司匹林等,在中国市场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这得益于拜耳针对亚洲患者的药物研发策略,以及其在中国市场的精准营销。

    二、学术推广:医生成为宣讲者

    拜耳在中国市场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学术推广策略。拜耳通过赞助学术会议、发表研究论文、邀请专家授课等方式,将产品信息传递给医生,使其成为产品的宣讲者。

    例如,拜耳的新药拜瑞妥,通过学术推广,将产品信息传递给骨科医生,使其成为产品的推荐者。此外,拜耳还通过制定诊疗指南,将产品纳入治疗方案,进一步扩大产品的影响力。

    三、高营销费用:药品定价高昂

    拜耳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也离不开其高额的营销费用。2012年,拜耳的销售费用高达99.87亿欧元,占销售收入四分之一。这些费用主要用于学术推广、市场调研等方面。

    高额的营销费用导致了药品定价的高昂。以拜复乐为例,其定价每瓶300多元,远高于同类产品。这也引发了部分人士对拜耳营销策略的质疑。

    四、总结

    拜耳在中国市场的成功,是其独特的学术推广策略、针对亚洲患者的药物研发策略以及高额的营销费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其营销策略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拜耳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

  •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改革不断深入,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制度也在逐步完善。特别是“二次议价”这一环节,越来越受到关注。

    “二次议价”是指在省级药物招标结果的基础上,医疗机构对中标药品进行再一次议价。这一做法旨在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负担。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二次议价’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价格波动、药品质量难以保证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稳固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机制,全面贯彻相关制度。同时,对经多次采购价格基本稳定的基本药物试行国家统一定价,对独家品种试行国家统一定价,也可探索以省(区、市)为单位,根据采购数量、区域配送条件等,直接与生产企业议定采购数量和采购价格。

    这一政策的出台,意味着“二次议价”将逐渐公开化,医院可以与企业进行更加透明的议价。同时,国家也将加强对基本药物目录增补数量的控制,确保基本药物的质量和价格。

    此外,意见还要求定期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结合实际使用情况遴选调整,保持合理数量,优化品种结构。省级人民政府统一增补本省(区、市)目录外药品品种,增补品种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各项政策。

    总之,国家对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制度的改革,旨在提高药品质量,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负担,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 近年来,我国药品审评审批改革不断深化,旨在提高药品审评效率,鼓励药物创新,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201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药品审评报告》显示,我国药品审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药品审评中心受理新注册申请6919个,完成审批并呈送国家食药监局审批的审评任务4941个。其中,建议批准3323个,建议不批准1618个。共批准生产615件药品,包括3个创新药,分别涉及抗肿瘤、心血管和血管性疾病领域。

    在创新药审评方面,2012年国家食药监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合理配置审评资源、鼓励创新等。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国产创新药临床试验数量从2011年的55件上升到2012年的61件,审评时限从8个月缩短至6个月左右。部分创新药如麦他替尼氨丁三醇片等已实现与国外同步批准临床,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此外,2012年药品审评中心化药受理量略有升高,中药受理量小幅下降,生物制品基本持平。我国药品注册申请逐渐回归理性,但仿制药重复研发、重复申报现象依然存在,仿制药研发中工业化能力不足问题亟待解决。

    为提高药品审评效率,鼓励药物创新,国家食药监局发布了《关于深化药品审评审批改革进一步鼓励创新的意见》。通过改革药品审评审批工作,进一步加快创新药审评,实行部分仿制药优先审评,以满足国内临床用药的需要。

    总之,2012年我国药品审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 葛花,又称野葛花,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具有多种药用和食用价值。其花朵颜色多样,质地柔软细腻,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开胃消食等功效,适用于治疗烦热、口渴、醉酒等症状。但脾胃虚寒、腹泻者不宜食用。使用时,可用水冲泡或与其他药材配伍煎煮。保持饮食均衡,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 近年来,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了更好地治疗抑郁症,我国医药企业西南合成近日宣布将与韩国SK Biopharmaceuticals Co,LTD(简称“SKBP”)等企业合作,共同研发新一代精神神经类药物SKL-PSL。

    SKL-PSL是一种多靶点的小分子化合物,具有抗抑郁、抗躁狂、抗精神分裂等多种生物活性。该药物在韩国已完成临床前的药效学研究,其他临床前研究工作也在进行中。此次合作,SKBP将许可方正医药研究院共同参与研发,并共享研发进展数据;方正医药研究院负责临床试验和新药注册申请;上海美迪西进行临床前研究,并为研究院准备新药申请所需文件;西南合成负责提供临床试验样本生产服务并申报药品生产批件。

    值得注意的是,SKL-PSL作为一种全球首创药物,目前研发尚处在临床前研究阶段,需经过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才能获得生产批件。这一过程需要耗时5年以上,且存在研发失败的不确定性。然而,西南合成对此充满信心,相信通过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能够推动我国抑郁症治疗药物的研发进程,为患者带来福音。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心理等因素有关。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也是重要的治疗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都有助于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此外,抑郁症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共同努力。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心态;家属要给予患者关爱和支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医生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西南合成与韩国企业合作研发SKL-PSL,为我国抑郁症治疗药物的研发带来了新的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这款药物能够早日上市,为患者带来福音。

  • 中医药作为我国的国粹,在医疗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实现中医药出口的标准化?如何提高中医从业者的待遇?如何让百姓在基层享受到优质的中医服务?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解答。

    王国强指出,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工程是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相关部门,在六个省份启动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中医药服务的亮点,方便了基层群众就医。

    在中医药标准化方面,王国强强调,标准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处理好标准化与中医个性之间的关系。他提到,中医药讲究辨证施治,强调因人而异,因此标准化不能简单照搬西医模式。他强调,标准化工作需要多听取各方意见,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针对中医药产业链上的问题,王国强建议将中医药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来推进。他认为,中医药不仅是优质的医疗保健资源,也是科技创新资源,具有中国的原创性和知识产权。他呼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

    除了王国强的观点,文章还介绍了其他代表委员关于中医药发展的建议。例如,全国人大代表、奇正藏药董事长雷菊芳建议将藏药归入大品类进行研发,以促进藏药的产业化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步长药业董事长赵步长则建议制定道地药材种植及炮制规范标准,以提升中药材质量。

  • 201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2012年度中国药品审评报告》,报告显示我国药品审评审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报告指出,2012年,我国批准的创新药临床试验数量明显增加,审评时限缩短约2个月,从8个月缩短至6个月左右。这得益于国家食药监局鼓励创新、合理配置审评资源的策略,使得国产创新药临床试验数量由2011年的55件上升到2012年的61件。

    报告中还提到,2012年我国药品注册申请逐渐回归理性,但仿制药重复研发、重复申报现象依然存在,仿制药研发中工业化能力不足问题突出。

    为提高药品审评效率,鼓励药物创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了《关于深化药品审评审批改革进一步鼓励创新的意见》,通过改革药品审评审批工作,进一步加快创新药审评,实行部分仿制药优先审评,以满足国内临床用药的需要。

    报告还显示,2012年,我国药品审评中心化药受理量略有升高,中药受理量小幅下降,生物制品基本持平。

    总之,2012年度中国药品审评报告显示,我国药品审评审批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创新药审评时限缩短,为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