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脑胶质瘤

脑胶质瘤

别名:脑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急诊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脑胶质瘤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诊断与治疗选择

在脑胶质瘤手术后的恢复期内,患者可能会面临复发的风险。复发的症状可能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等。为了确定复发的原因,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在某些情况下,增强可见的花环状强化影可能是放射性坏死后病灶周围强化效应的结果。然而,这也可能是肿瘤复发的迹象。为了区分这两种可能性,可以进行CT-PET检查。

如果复发的肿瘤引起了高颅压等明显的占位效应,可能需要再次进行手术治疗。因此,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家庭医疗小助手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神经导航下脑立体定向活检术:揭示复杂胶质瘤的真面目

脑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具有侵袭性生长、无包膜、边界不清等特点。其恶性程度各异,容易复发,治疗主要依靠手术,辅以放疗和(或)化疗。然而,很多神经胶质瘤在影像学上表现多样,容易与其他颅内疾病混淆,延误治疗。

脑立体定向活检是获取明确病理诊断、指导后期治疗的有效手段。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脑脊柱外科采用神经导航下脑立体定向活检术,成功为43例脑深部复杂病变明确了病理诊断,其中包括17例高级别胶质瘤(III级及以上)。

多发胶质瘤病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指颅内发生2个或2个以上的神经上皮肿瘤。该病容易与多发转移瘤、淋巴瘤、脱髓鞘相混淆。病理类型中最常见的为胶质母细胞瘤。治疗建议包括首选脑立体定向活检明确诊断、根据病理结果进行后续治疗等。

大脑半球胶质瘤病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肿瘤样疾病,以神经胶质细胞弥漫性瘤样增生为特征。该病容易与各种脑白质病、病毒性脑炎、脑梗死相混淆。脑立体定向活检病理诊断是“金标准”,对于病变的后期治疗具有决定性作用。

不同级别肿瘤同时存在的情况也比较少见,Salvatid等报道的25例多发胶质瘤患者中,病理级别相同的占76%,病理级别不同的占24%。

胶质增生进展为胶质瘤,且不同级别肿瘤同时存在的案例也表明,对于颅内多发病灶,尽可能对多个病灶、每个病灶多个靶点进行取材,才有机会提高阳性率。

最后,术前误诊为淋巴瘤、转移瘤的颅内多发胚胎性肿瘤案例也强调了明确诊断的重要性。中枢神经系统胚胎性肿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预后不良,明确诊断仍然依靠手术或活检。

生物医疗创新站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儿童脑干肿瘤: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随着暑假的到来,门诊中学生和儿童患者数量明显增加。许多家长担心影响孩子的学业,选择在假期带孩子就医。然而,脑肿瘤并非成人专利,近年来儿童患者也在增加,尤其是脑胶质瘤。若孩子出现视野狭窄、偏盲、头痛、呕吐、肢体无力或平衡能力差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最近接诊了一位12岁的甘肃患者,症状包括步态不稳、左眼外展受限和话语不清,已持续一年。MRI结果显示桥脑低信号变,诊断为脑干肿瘤(桥脑)。这再次提醒我们,儿童脑肿瘤的治疗不能延误。

医者仁心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复发脑胶质瘤的最新治疗进展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治疗该疾病的首选方法是外科手术,旨在快速减少肿瘤体积、降低肿瘤细胞数量、降低颅内压力并缓解症状。同时,获得病理诊断和分子病理诊断对于寻找有效治疗至关重要。由于脑胶质瘤的生长特性,外科手术通常无法完全切除肿瘤,神经外科医生必须在保护神经功能的前提下最大安全范围内切除肿瘤,尤其是在功能区肿瘤的情况下。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功能区,神经外科医生可以采用多种技术,包括术前神经影像学定位、术中唤醒麻醉、神经功能导航和神经电生理监测等。黄荧光灌注成像也是一种有用的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辨别肿瘤边界,特别是在高级别脑胶质瘤的情况下。对于复发的脑胶质瘤,医生可能会考虑再次手术治疗或尝试新的治疗方法,如介入化疗。介入化疗适用于肿瘤复发范围广、位置深或不能耐受再次手术的患者。这种治疗方法通过基因超选血管将化疗药物注射到肿瘤血管中,常用的药物包括贝伐单抗和顺铂。贝伐单抗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控制肿瘤生长。

精准治疗是脑胶质瘤治疗的未来方向。实现精准治疗需要多学科综合协作,包括病理诊断、分子诊断和影像学资料的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医生可以为每个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未来,脑胶质瘤治疗将越来越依赖多学科融合的治疗方法。

药事通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揭秘脑胶质瘤:从癫痫症状到多样化表现

43岁的何女士在一次家庭外出中突发癫痫,经检查发现大脑内存在占位性病变,后被诊断为胶质瘤。医生解释,何女士的癫痫发作是由于肿瘤压迫脑功能区,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的结果。这种情况下,手术通常能有效消除癫痫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仍需服用抗癫痫药物以控制发作。

脑胶质瘤的症状不仅限于癫痫,还包括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以及精神症状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与肿瘤的生长位置和速度有关。例如,头痛可能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而视力下降则可能是长期颅内压增高导致的视乳头水肿所致。精神症状如性格改变、淡漠和记忆力减退等也可能随着肿瘤的发展而出现。

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排除精神疾病的可能性。对于确诊为脑胶质瘤的患者,早期手术切除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并有助于术后康复。

医疗之窗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肿瘤荧光技术在恶性脑肿瘤手术中的成功应用

在进行开颅手术时,医生面临着极高的风险,任何小失误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最近,一种名为荧光显微镜的新技术被成功应用于恶性脑肿瘤切除手术中,取得了显著效果。该技术可以使肿瘤组织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明亮的黄色荧光,清晰地显示出肿瘤的边界,从而帮助医生更精确地切除肿瘤,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脑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脑肿瘤,发病率占所有原发性脑肿瘤的50%,30-40岁是其高发年龄段。手术切除是目前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手术难度很大。肿瘤组织通常与正常脑组织混合在一起,手术时难以完全切除,且可能会损伤周围的神经功能。

荧光显微镜技术通过静脉注射微量荧光素钠来实现肿瘤的荧光标记。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正常情况下荧光素钠不会进入大脑组织,但在肿瘤周围,血管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被破坏,荧光素钠可以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肿瘤组织并蓄积。在荧光显微镜下,整个肿瘤呈现出黄色的荧光效果,明显区别于周围的正常脑组织,提供了直观的肿瘤界限,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切除肿瘤,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神经功能。

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期,还可以减少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虽然需要额外承担一瓶荧光剂的费用,但相比于手术效果的提升,这笔费用是微不足道的。目前,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神经外科都在使用这项技术,预计它将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药事通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理解胶质瘤:级别、诊断和治疗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胶质细胞癌变形成的肿瘤,也被称为神经胶质细胞瘤。它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主要影响40岁到53岁的中年男性,但近年来儿童的患病率也在上升。

恶性脑胶质瘤是恶性程度最高的颅内肿瘤,具有浸润性生长和高复发率的特点。根据其病理特征,胶质瘤被分为四个级别:1级(良性)、2级(星形细胞瘤或星形-少突细胞瘤)、3级(间型星形细胞瘤)和4级(胶质母细胞瘤)。每个级别的生存期和治疗方法都有所不同。

在影像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90%以上的胶质瘤病理类型或恶性程度可以在手术前被正确判定。不同级别的胶质瘤在核磁共振成像中显示出不同的特征,例如增强、水肿和坏死区等。

胶质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根据手术切除情况辅以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治疗选择应考虑肿瘤的级别、位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因素。手术医生需要具备鉴别肿瘤组织和正常神经组织的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同时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术后功能。

对于不同级别的胶质瘤,治疗方法也不同。例如,1级胶质瘤应尽量全切以达到治愈的目的;2级胶质瘤的治疗需要根据肿瘤的位置和生长情况进行个体化考虑;3级和4级胶质瘤则需要在保留功能的基础上尽量切除肿瘤,特别是显示增强的区域和水肿带。

家庭医疗小助手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分子病理分型标准为脑胶质瘤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依据

近期,科学家们针对诊断困难的混合型胶质瘤(间变少枝星形细胞瘤),依据分子标记物染色体1p/19q缺失和IDH1/2的基因突变状态,制定出一套分子病理分型标准。该标准有望为今后胶质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传统的肿瘤形态学病理对混合型胶质瘤进行分型诊断和治疗后,发现不同患者的疗效差异巨大。由于缺乏客观的分子诊断标记物,无法解释这种差异的原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收集了109名Ⅲ级脑胶质瘤患者的病理和影像学资料,通过长时间的随访,依据染色体1p/19q缺失和IDH1/2基因突变状态,将Ⅲ级混合型胶质瘤分为两组具有不同预后的亚型AOA1、AOA2。研究结果表明,AOA1亚型患者的治疗方案可以与间变少枝胶质细胞瘤(AO)患者类似,AOA2亚型患者则应适用间变星形细胞瘤(AA)患者的治疗方案,从而为混合型胶质瘤患者找到了真正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这项研究成功解决了混合型胶质瘤病理诊断问题,并详细解释了各大研究中心针对混合型胶质瘤患者预后报道大相径庭的关键原因。该分子病理分型诊断标准将作为传统形态学病理诊断学的一个重要补充,为胶质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加充分的理论依据。

家庭医疗小助手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脑胶质瘤:治疗现状、挑战与发展趋势

脑胶质瘤是一种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包括星形细胞肿瘤、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混合性胶质细胞肿瘤和室管膜肿瘤。这种疾病在神经上皮组织肿瘤中占50%的发病率,且在我国占颅内肿瘤的33.3%~58.9%。尽管20多年来,胶质瘤的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低级别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两年生存率仍然很低,分别为66%、45%和9%。因此,脑胶质瘤仍然是神经外科治疗中极富挑战性的肿瘤之一。

目前,脑胶质瘤无法根治,且其浸润性生长方式决定了其恶性生物学行为。多种生长因子参与了脑胶质瘤细胞的高增殖和侵袭行为。这些特性使得脑胶质瘤的治疗非常困难,甚至有人形容它能有效地“逃避”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方案,导致病人最终的不可治和死亡。

手术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目的是明确诊断、改善症状、减轻肿瘤负荷,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随着显微手术及激光、导航系统的应用以及术中电生理监测手段的不断完善,手术的全切率大大提高,同时降低了手术的风险。

放射治疗也在近年来取得了进展,主要集中于放射剂量、放射野、时间间隔的改进以及在放射增敏剂的应用和选择上。研究表明,放疗联合TMZ同步及辅助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存期。

化疗是脑胶质瘤治疗的重要环节,手术或(和)放疗使部分脑胶质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然而,大多数肿瘤还难免复发。化疗对进一步杀灭残留肿瘤细胞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目前,化疗的方案很多,但主要用药还是以亚硝脲类为主体的单一或联合用药。

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最令人瞩目的研究领域。随着恶性胶母瘤分子遗传学逐步阐明,某些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和相关基因在恶性胶母瘤的发生及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晰,这为神经肿瘤医生找到恶性胶母瘤有效治疗的新方案——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可能。

生物治疗主要包括:细胞因子、造血免疫细胞、单克隆抗体、基因导入及疫苗等。其中,免疫治疗与基因治疗及2者相互结合构成了肿瘤生物治疗的主要部分。肿瘤细胞疫苗、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肿瘤疫苗、细胞因子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方法都在研究和应用中。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通过活化光敏剂,产生光化学反应,损伤多细胞靶点,干预肿瘤细胞和组织的增生,达到治疗目的。在理论上,光动力疗法对脑瘤尤其是胶质瘤有治疗作用。

总之,单纯用任何一种方法均不能彻底根治胶质瘤。神经外科医生绝不能满足于切除了肿瘤就完成任务。外科手术仅仅是治疗工作的开始,还必须根据肿瘤生物学、细胞动力学、放射治疗学、药物学和免疫学等多学科的有关知识,分阶段应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中医养生之道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何时不需要手术治疗脑胶质瘤?

脑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辅以放疗和化疗。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手术可能并非最佳选择。以下是几种不建议进行手术的情况:

  • 患者年龄较大或全身健康状况不佳。
  • 肿瘤位于重要的脑功能区域,如脑干弥漫生长的胶质瘤。
  • 肿瘤巨大且弥漫性生长,甚至侵犯到双侧大脑半球和周围正常的脑组织,难以完全切除。
  • 肿瘤的恶性程度极高,预计生存期不足三个月。

在这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其他治疗方案或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对于每个患者,治疗决策都应该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和制定。

康复之路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339条记录共30页
...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