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胃肠道间质瘤:病理特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是一种源自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占据了消化道间叶肿瘤的大部分。这种肿瘤类型包括了以前所称的“胃肠道平滑肌瘤”或“胃肠道平滑肌肉瘤”,但作为间叶组织发生的肿瘤,胃肠道平滑肌瘤或肉瘤的概念并未被排除,只是它们在当前的临床病理诊断中仅占少数。
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程可能短至数天或长达20年。恶性GIST的病程相对较短,多在数月以内,而良性或早期者可能无症状。主要症状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常见的症状包括胃肠道出血、腹痛、包块、消化道出血和胃肠道梗阻等。腹腔播散可能导致腹水,恶性GIST还可能伴随体重减轻和发热等症状。
手术切除是胃肠道间质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局部切除或楔形切除来去除肿瘤。然而,高危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较高,达55%~90%,其中80%在术后1~2年内出现局部复发,半数患者同时出现肝转移。即使再次手术切除,生存率也难以提高。原发灶切除彻底无转移灶者的5年生存率为54%,而不能彻底切除或转移者的5年总生存期则小于35%,不能切除者的总生存期为9~12个月。
对于复发或合并转移的胃肠道间质肿瘤,伊马替尼作为选择性kit/PDGFRA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手术不可切除及转移性病例的治疗。伊马替尼的使用使得GIST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进步。然而,伊马替尼的耐药发生率高达63%,10%~30%的胃肠道间质肿瘤表现出原发性耐药。舒尼替尼是一种有效的替代药物,能抑制多种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包括VEGFR1-3,CD117,KIT,PDGFRA和PDGFRb,并且可以抑制对伊马替尼耐药的突变类型。
胃肠道间质肿瘤的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肿瘤部位、大小、核分裂像、肿瘤术中是否完整切除、组织学类型、免疫组织化学类型、增生抗原表达、增生倍数、性别年龄、突变类型等。目前,尚无统一的预后标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最大直径和有丝分裂比率与形态学和预后密切相关。基因突变位点的不同也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KIT外显子9和外显子11突变的胃肠道间质肿瘤术后复发率较高。近年来,基因突变和肿瘤发生部位已成为评估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运动与健康
文章 小肠间质瘤手术后:格列卫的使用
在小肠间质瘤切除手术后,患者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病理报告和手术记录来制定。其中,CD117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格列卫是一种已被证实对胃肠道间质瘤有显著疗效的药物,目前尚无可替代的选择。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来自非法渠道的印度产格列卫真假难辨,不能轻易使用。因此,是否需要服用格列卫,应该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数字健康领航者
文章 深入了解胃肠道间质瘤:分子检测、基因突变和病理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罕见的肿瘤,主要发生在胃肠道的平滑肌或神经纤维中。分子检测在GIST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荐的分子检测方法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直接测序。这种方法有助于疑难病例的诊断、预测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疗效以及指导临床治疗。
在进行基因突变检测时,至少应包括c-kit基因的第9、11、13和17号外显子以及PDGFRA基因的第12和18号外显子。对于继发耐药的患者,应增加检测c-kit基因的第14和18号外显子。原发c-kit基因突变的类型多样,其中缺失突变约占50%,特别是外显子11的557-558缺失突变,其生物学行为较非缺失突变更差,表现为自然预后差和伊马替尼治疗有效时间相对较短等。明确外显子11的具体突变类型,对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制订整体治疗策略具有重要价值。
病理诊断是GIST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免疫组化检测强调联合使用CD117和DOG1标记。根据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的结果,可以作出GIST的诊断或需要进一步的分子检测来确定是否存在PDGFRA基因突变。对于表达缺失的病例,应考虑SDHB缺陷型GIST的可能性,并加行相应的分子检测。
健康驿站
文章 成功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案例分享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例胃肠道间质瘤的成功手术治疗。该病例的特殊性在于其位置和大小,给手术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经过精心的准备和专业的操作,患者最终顺利康复。
首先,我们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包括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分析。这些结果为我们制定了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并确定了最佳的手术时机。
在手术中,我们采用了最先进的微创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患者身体的创伤。同时,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还使用了一系列辅助设备和监测系统。
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我们对其进行了密切的观察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最终,患者成功康复并恢复了正常生活。
这例手术的成功不仅归功于医生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也得益于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我们相信,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更多的患者将从中受益。
医学奇迹见证者
文章 伊马替尼的安全性特征与常见不良反应处理方法
伊马替尼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药物,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胃肠道间质瘤(GIST)。在临床使用中,伊马替尼的总体安全性特征已被总结描述。尽管大多数患者在治疗的某一时间点会出现不良事件,但这些事件的严重程度通常为轻度至中度,只有少数患者(2%~5%)因药物相关性不良事件而永久性终止治疗。
最常见的不良事件(>10%)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头痛、消化不良、水肿、体重增加、恶心、呕吐、肌肉痉挛、肌肉骨骼痛、腹泻、皮疹、疲劳和腹痛。这些事件的处理方法通常涉及调整剂量或暂停用药,直到不良反应消失或缓解,然后再恢复用药。
在Ph+白血病和实体肿瘤患者中,安全性差异主要表现在Ph+白血病患者中发生骨髓抑制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较高,而在GIST患者中发生GI和肿瘤内出血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较高。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疾病相关的因素造成的。
除了常见的不良事件外,还有其他一些突出的不良事件,包括肝毒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低磷血症、严重的呼吸系统不良反应、肿瘤溶解综合征和儿童发育迟缓。这些事件的发生可能与使用伊马替尼有关,需要密切监测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总的来说,伊马替尼的安全性特征和不良反应处理方法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关注和管理,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数字健康领航者
文章 胃肠道间质瘤:最新治疗进展和分子鉴别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源自卡哈尔间质细胞或共同前体细胞的非上皮、间叶细胞肿瘤。这种肿瘤的发生与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CD117)或相关受体的突变有关。它是最常见的腹部软组织恶性肿瘤,年发病率在每百万3~7人之间,高于欧洲、韩国和香港的报告数据。
胃肠道间质瘤最常见于胃(50%~60%)、小肠(30%~35%)、结肠和直肠(5%)、食道(<1%),以及少部分消化道外(肠系膜,大网膜和腹膜后;<5%)。平均诊断年龄为63岁,未满20岁的患者不到1%。家族性症状如Carney三联征、家族性胃肠道间质瘤症状或胃肠道间质瘤相关的神经纤维瘤病类型,通常在20岁以内发现肿瘤。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症状可能是非特异性的,如模糊的腹部不适和腹胀。高达25%的病人是在行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的。症状与肿瘤大小相关,消化道出血、腹部疼痛或类似于溃疡的症状是最常见的表现。由于胃肠道间质瘤发生于粘膜下且不表现出局部浸润,其与粘膜层肿瘤相比在引起出血或梗阻症状前能长得更大。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CT和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胃肠道间质瘤于粘膜下层内生性生长,使其在影像学上更难分辨大小和程度。如前所述,胃肠道间质瘤可被高分辨率三期CT视为常发生于胃或小肠的富血供、不规则的异型性肿块。同其他前肠肿瘤一样,三期CT(口服和静脉造影,动脉和静脉期)可以更好的了解这些肿瘤血管的性质和程度。由于大部分转移在腹腔内,腹部CT扫描足以捕捉大部分的转移性病灶。
酪氨酸激酶受体突变是胃肠道间质瘤发病机理的主要原因。KIT基因(及其相关酪氨酸激酶受体的过表达)和PDGFRA基因突变在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占80-85%。这两种突变是相互独立的,患者不会同时阳性。基因芯片分析得到了更多的胃肠道间质瘤标记,最显著的是DOG1、FLJ10261基因,其广泛表达于所有突变类型的胃肠道间质瘤中。
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新辅助治疗。局限性病灶手术切除仍是唯一可能治愈胃肠道间质瘤的方式。对于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伊马替尼已被证明有效。舒尼替尼和瑞格菲尼也被用作二线和三线治疗药物。新辅助治疗用于有切除可能的胃肠道间质瘤,术前应用伊马替尼能增加手术切除可能性及长期生存时间。
医者仁心
文章 GIST的多元化治疗方法:外科手术、内镜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的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治疗领域正在经历快速发展。传统的外科手术、消化内镜治疗、腹腔镜手术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等多种方法都在不断优化和改进。这些方法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外科手术仍然是局限性GIST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直径小于3cm的肿瘤,可以进行部切除;对于直径在3-5cm之间的肿瘤,根据部位选择楔形或胃大部切除术;而直径超过5cm的肿瘤则需要进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研究表明,肿瘤大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早期手术切除对于防止肿瘤转移至关重要。
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为微小的GIST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内镜下套扎治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常用的方法。ESD技术在EMR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能够整块切除更大范围的病灶。对于直径小于5cm、无消化道外侵犯和腹腔转移征象的良性GIST,ESD可以一次性完整剥离,具有与外科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但仍需定期内镜复查或EUS检查以监测肿瘤复发情况。
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对GIST的疗效有限。然而,分子靶向治疗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格列卫与外科手术联合治疗已成为GIST治疗的趋势之一。格列卫不仅用于晚期GIST的治疗,还被应用于术前辅助化学治疗和术后预防性治疗。对于某些肿块巨大难以切除或有转移不能手术的患者,经格列卫治疗后又可行手术治疗。然而,耐药问题依然存在。Sunitinib作为一种新的多靶向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正在被研究用于对格列卫治疗疗效不佳的GIST患者。
家庭医疗小助手
文章 胃肠道间质瘤(GIST)科普:症状、诊断和治疗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源自胃肠道的间叶肿瘤,具有多种生物学行为,包括良性和恶性。这种肿瘤通常表达CD117和DOG1阳性,显示卡哈尔细胞分化。研究表明,大多数GIST病例具有c-kit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多肽(PDGFRA)基因活化突变,少数病例涉及其他分子改变,例如SDHX、BRAF、NF1、K/N-RAS和PIK3CA等基因突变。
近年来,GIST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研究,GIST的年发病率从2001年的0.55/10万人上升到2011年的0.78/10万人。GIST可以起源于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其中最常见的部位是胃(60%)和小肠(30%)。其他部位包括十二指肠(4-5%)、直肠(4%)、结肠和阑尾(1-2%)和食管(1%)。
GIST的临床表现因发病部位而异,可能包括腹痛、腹胀、早饱等腹部不适,腹部肿块、腹腔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贫血相关的乏力。部分患者可能以急腹症入院治疗,常由于肿瘤破裂和消化道梗阻引起的急性腹痛。肝转移和腹腔播散转移是GIST最常见的恶性表现,淋巴结转移极为少见,肺转移和腹腔外转移仅见于晚期患者。
初步诊断包括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辅助检查通常包括胸片、腹部/盆腔增强CT/MRI对肝脏和腹膜进行评估。对于直肠GIST,MRI在术前分期中有一定价值。PET-CT/MRI主要用于评估特殊患者的靶向治疗疗效。病理诊断是GIST诊断的金标准,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是最理想的获取组织的方法。GIST的确诊需要根据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来确定。
医疗故事汇
文章 恶性胃肠道间质瘤能活多久?医生解答
我记得那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仿佛世界都在为我庆祝生日。可当我拿到那张CT报告时,我的世界瞬间崩塌了。恶性胃肠道间质瘤,这个词汇像一把利刃,深深地刺入我的心脏。
我急忙拨通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电话,希望能找到一线生机。医生接通后,我颤抖着声音问道:“医生,这个肿瘤有多大?如果靶向治疗的话能活多久呢?”
医生温柔地安慰我说:“靶向治疗的效果还是挺好的,但具体时间不好说。”我心中一沉,仿佛看到自己被无情的时间洪流吞噬。
我再次请求医生帮我看一下片子,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丝希望。医生仔细查看后,遗憾地告诉我:“片子不是很清楚。”我感到一阵绝望,仿佛自己被推向了深渊的边缘。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经历了无数次的恐惧和焦虑。每当夜深人静时,我都会想起那个可怕的诊断,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恐惧和不安。但是,我也明白,不能就此放弃。于是,我开始积极寻找治疗方案,希望能找到一线生机。
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帮助下,我逐渐了解了更多关于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知识,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虽然前路漫长而艰辛,但我知道,只要我坚持下去,就一定能看到曙光。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经历虽然痛苦,但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更加感激身边的人。希望我的故事能给其他患者带来一些希望和勇气。大家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又没时间去医院挂号看病的话,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大家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健康管理专家
文章 间质瘤切除后还需要化疗吗?
那是一个普通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医院的走廊上,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我,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却因为胃部的不适,踏入了这家医院。
“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医学问题?”医生的声音温和而专业。
“我最近胃部不舒服,医生,间质瘤切除后需要化疗多久?”我紧张地问道。
“胃肠道的?对,说是已经长到胃了。”医生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严肃。
“切干净了?”我焦急地追问。
“做手术胃要整个摘除,脾的话涉及到的话估计也要割除。”医生的话让我心头一紧。
“还没动手术,等备用血。”我无奈地回答。
“术后再说。”医生安慰道。
我默默地离开了医生的办公室,心中充满了不安和恐惧。郑州医师,这个名字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谢谢医师。”我向医生道谢,心中却充满了疑惑。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直在等待手术的日子。每天,我都会在医院的走廊里来回踱步,看着那些忙碌的医生和护士,心中充满了羡慕和无奈。
终于,手术的日子到了。我躺在手术台上,看着医生们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恐惧。手术结束后,我被告知需要化疗。
化疗的过程并不轻松,每一次化疗都让我感到身体的不适。但是,每当我想起医生的那句话:“到时候看术后情况再确定下一步治疗”,我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化疗结束后,我开始了漫长的康复期。这段时间里,我学会了如何与病魔作斗争,也学会了如何珍惜生命。
“祝您生活愉快,早日康复,再见!”医生的祝福声在我耳边回荡。
我走出医院,看着窗外的阳光,心中充满了希望。我想,只要我坚持下去,我一定能够战胜病魔。
现在,我已经康复了。每当我想起那段日子,我都会感慨万分。我想,这就是生活,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是,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啊?或者,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让我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
医学奇迹见证者
裴书飞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南阳市中心医院
邱伟华
主任医师
普通外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李博
主任医师
中医消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