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李卫晖

医生头像
执业证:1104********717

李卫晖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精神科

1届京东好医生 知名专家 精神医学全国前十 可处方
99%
好评率
1920
接诊人数
14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向李卫晖医生问诊
服务图标
图文问诊
¥158
/48小时
小程序医生主页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服务图标
电话问诊
¥500
/15/50分钟
小程序医生主页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服务图标
视频问诊
¥660
/15分钟
小程序医生主页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服务图标
专家团队
¥100
小程序医生主页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服务图标
私人医生
¥6000
/1个月
小程序医生主页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李卫晖医生介绍
专业擅长
抑郁症等情感障碍,焦虑症强迫症等焦虑障碍,应激障碍,睡眠障碍,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主任医师。行为与健康专科主任,WPA(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心理创伤相关治疗系列培训及中美人际心理治疗系列培训负责人,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心理创伤研究协作组副组长,湖南省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组长、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与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治疗委员会委员等学术任职。擅长抑郁症、睡眠障碍、强迫症、焦虑症、应激相关障碍的诊治及人际心理治疗、认知心理治疗等。
患者评价
99%好评率
回复质量
98%好评
服务态度
99%好评
回复速度
97%好评
j***y
评价详情:我是李医生的患者家属,她不仅仅是热心还特别敬业,而且医术高超,无论是在住院期间还是线下咨询有问必答,哪怕午夜12点都会回复并给指导治疗建议。谢谢您的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给我们家庭带来幸福的每一天!!!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0-09-25
j***a
评价详情:很热情亲切,认真负责。
问诊类型:视频咨询
2020-08-26
V***c
评价详情:李医生慧眼如炬,往往一下子抓住病根!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1-09-29
j***7
评价详情:李教授医术高,开的药对这方面挺好。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1-07-01
d***2
回复质量:非常满意 | 服务态度:非常满意 | 回复速度:非常满意
评价详情:非常好,方便快捷,李教授很有耐心,回复及时,沟通很好,省了跑医院的时间和精力,关键是挂不到号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4-11-16
科普文章

文章 我们为什么做梦?

“有些人每天晚上都做梦,但是也有人几乎不做梦” “做梦会耽误人的休息,影响人的睡眠” “如果你梦见自己正在下落并且掉在地上,可能预示着你将会有不幸发生” 以上关于梦的陈述都是错误的,梦既不是疾病表现,也不是失眠的必然结果,而是一种生理反映。基本上每个人都会做梦,每一天我们都会做稀奇古怪的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为什么会做梦呢?梦又有哪些好处呢?这篇文章会告诉你关于梦的一些答案。 做梦就是没休息好?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有人向我咨询说:“ 我晚上梦多,简直没有睡着” 或者“昨天晚上没有休息好,做了一晚上的梦,要怎么样不做梦才好”。于是,第二天学习、工作起来似乎还真感到有点精神不振、精力不足,仿佛做梦真的耽误了人的休息。有些医生按照传统观念,也承认多梦是干扰大脑休息的因素或休息不好的表现。  其实,这种观念是不对的。因为做梦并不是衡量一个人睡眠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不能说做了梦就表示不曾睡好。失眠作为一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而梦作为一种普遍的生理现象也绝非多余,我们承认失眠的存在,但却不能认为失眠和梦感有必然的联系。梦其实只是一种普遍的生理现象,不管你有没有梦的回忆,或者有没有梦感,许多人每天晚上都会做梦。 心理学家通过将电极贴在眼角(探测眼动),头皮上(探测脑电波)和下巴上(探测肌肉紧张度)来研究我们的睡眠,结果显示我们睡觉时会经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轻寐,我们很容易从这个阶段醒来。第二个阶段睡得稍沉一些,第三个阶段和第四个阶段表示我们进入深度睡眠,我们从开始入睡到进入第四个睡眠阶段通常需要大约90分钟。其后,我们将进入睡眠的第五阶段快速眼动睡眠(REM睡眠),其主要特征是眼睛的转动,大多数梦就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每个夜晚快速眼动睡眠要占整个睡眠过程的20%-25%——大概100分钟,研究发现如果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醒来的话,他会在80%以上的情况下能够回忆出自己的梦境(即梦感,主要是指人醒来后对梦中某些情节的回忆),而在其他睡眠阶段醒来时,人们会忘记是否做梦以及梦的内容,或者只有一个单纯的模糊图像。那些声称“我很少做梦”的人实际上每年大概有600个小时去体验1500个左右的梦境,或者说在人的一生中会花费6年左右的时间做梦。许多人不了解睡眠的周期交替变化,不知道梦在睡眠中的地位和在生理上的作用,以及梦与梦感的区别,不知道梦或梦感对人的身体健康并没有什么副作用,许多人之所以盲目陷入对梦的恐惧中,主要是因为旧的传统观念以及封建迷信思想对梦的不科学解释造成的。 梦有什么功能? 既然梦是一种普遍的生理现象,那梦有什么样的功能呢?为此在过去若干年里,有许多心理学家对“做梦”这一难题给出了自己的演化学解释,但是我们仍然没能完全破解做梦的奥妙,但是通过科学实验,发现了做梦对于一些机体活动来说具有很多的好处。 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工作者做了一些阻断人做梦的实验。即当睡眠者一出现做梦的脑电波时,就立即被唤醒,不让其梦境继续,如此反复进行,结果发现对梦的剥夺,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生理异常,如血压、脉搏、体温以及皮肤的电反应能力均有增高的趋势,植物神经系统机能有所减弱,同时还会引起人的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如出现焦虑不安、紧张、易怒、感知幻觉、记忆障碍、定向障碍等。显而易见,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梦是协调人体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对人的注意力、情绪和认识活动有较明显的调节作用。从精神分析心理学角度看,现实生活中未能或不能获得满足的欲望,却可以在梦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调节心理平衡。我们知道,如果前一天晚上做了好梦,第二天感到精力充沛,心情很安适。但如果做了噩梦,第二天心情也不愉快,会觉得没有睡好,就会心情焦虑、烦躁、爱发脾气,做事静不下心来。可见做梦是保持良好心态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人在梦中以右大脑半球活动占优势,而觉醒后则以左侧大脑半球占优势,在机体24小时昼夜活动过程中,使醒与梦交替出现,可以达到神经调节和精神活动的动态平衡。 此外,那些将梦看作信息加工的学者认为,梦可以帮助我们将记忆中白天的经历进行筛选、分类和巩固,有利于整理信息,改善记忆。有一项实验,要求人们在睡觉前听一些不常见的短语或者学习一些视觉图像,如果每次都在其进入快速眼动睡眠时被叫醒,那么与在其他睡眠阶段被叫醒相比,他们在第二天早上记住的东西更少。同时,有人认为做梦是脑的工作程序,还可能有利于信息整合,在科学研究或艺术创作方面带来灵感顿悟或开创性发现。例如门捷列夫就是因为在梦境中梦见了许多化学元素排列的周期形式,启示他完成了元素排列的周期表;作曲家塔季尼有一次梦见自己把小提琴交给一个魔鬼去演奏,居然演奏出了美妙的旋律,他醒来后,立刻把魔鬼所演奏的乐曲记录下来,创作出了流传于世的《魔鬼之歌》。所以在某些时候,“把问题放放先睡一觉”可能比苦思冥想要好得多。 如何正确看待做梦? 研究发现很多梦境一点也不甜蜜,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来说,研究发现每10个梦中就有8个是以消极情绪为标志的。所以有些人对于梦境中的负性情绪和梦境过于担心解读,对梦感过分关注焦虑,从而导致梦感的加倍增强,而梦感增强的结果,又反过来加重对自己健康的担忧和对失眠的恐惧,以致形成了恶性循环,这其实没有多大必要,做噩梦有时也许只是大脑在调节情绪和记忆的工作程序而已。 当然,不睡则罢,一睡就噩梦连篇,就应另当别论了。做梦也应像做其他事一样,有一个度,过度则会适得其反,损害人的身心健康。惊慌恐怖的梦境常常使人从睡眠中惊醒,醒后又很难再入睡;强烈而深度的梦会在大脑细胞中留下深深痕迹,使大脑得不到休息而疲劳。一般认为,做梦最好以第二天能回忆起昨晚做过一场梦而又不能回忆起具体梦境为度。神经衰弱患者往往入睡困难,好不容易睡着了又往往被恶梦惊醒,干扰了其正常睡眠,使其白天昏昏沉沉、无精打采,甚至由梦还会产生疑病症和焦虑症,加重病情的发展。 由此可见,梦虽然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但却对人的正常机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一个人要想有一个好的梦境,必须首先有一种好的心态——心理健康。 作者: 汪健健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主管护师

李卫晖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112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教你倒时差---跨越再多时区也不怕

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长,国人出国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出国旅游学习固然是件不错的事情,但如何快速调整好时差,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便第二天能够精力充沛,应付工作、学习和游玩呢?编者会告诉你一些小秘诀哦! 如之前的文章中讲述,睡眠是最具有昼夜节律特征的行为,作息越有规律,睡眠相对难调整些。脑子里就像有个闹铃一般,到时间就会提醒大脑该休息了。编者刚去美国时,感触最深的就是,一到美国时间的下午3-4点左右,浓浓的倦意就会不断席卷而来,令人无法抗拒。美国时间的下午3-4点恰恰是国内半夜的3-4点,而半夜3-4点是睡眠最深的时候。那么,如何尽快打破固有的睡眠节律,形成新的睡眠节律呢? 1、提前调整。如果你早有出国学习的计划,那么在国内就可以提前做些调整。比如提前半个月开始延迟入睡,第二天依然早早起床,第二天中午午休时间适当延长,这样逐步调整,到你在异国时,中午午休刚好就是在异国的半夜,而你的睡眠已经提前适应了这样的节律,相对而言,就很容易调整时差了。 2、适当打盹。没办法提前调整,也没有关系。抵达异国后,感觉特别困倦时,稍微打个盹儿。时间约半小时至1小时左右,一定要设置闹铃促使自己醒来。此时一定不能放任自己睡个够,否则就很难调整时差了。 3、按照当地时间来作息。尽可能按照当地时间来工作、学习以及休息。白天可安排些外出活动,接受足够的日光,让大脑学习到“现在是工作时间”!如果没有外出活动安排,都是室内活动时,那么尽量在明亮的室内,当室内活动一段时间后,可以到室外活动,以兴奋大脑,晚上睡眠。 4、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要保证刚到国外时夜间有比较足够的睡眠时间。比如平时需要8小时的睡眠,此时尽量保证6小时左右的睡眠。可以在睡前做些自我放松,促进入睡。最见效的便是服用短效的促眠药物,如新型非苯二氮卓类药物(思诺思、佐匹克隆等),如果此种药物效果欠佳,可以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等)。这些药物仅仅短期使用,不必要担心成瘾问题。(参考历史消息:安眠药会成瘾吗?)短效的促眠药物(新型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作用时间短,不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学习;苯二氮卓类药物作用时间稍长,有些人服用后可能会出现白天的困倦、头昏等,从而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学习。个人可根据实际情况,请医生制定用药方案。 请出国的你灵活应用以上方法,自我调适睡眠。在异国他乡第一夜的睡眠调整非常关键。如果第一晚的睡眠能够有足够的保障,接下来白天尽可能顶住瞌睡,尽量按照当地的作息时间,相信很快就能调整好哦! 作者: 李卫晖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 教授 通告:接下来我们会推出睡眠障碍的系列科普文章,请关注并传播!“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李卫晖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113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按摩穴位帮你找回失去的睡眠!

我们祖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对睡眠的研究也是由来已久。我们团队整理收集了一套穴位疗法,通过简单易行的按摩穴位就能帮助失眠的你哦!而且,自己按摩穴位不方便的话,还可以请身旁亲爱的来帮助按摩,这个,你懂的! 神门:位于腕横纹小指侧端凹陷处。安定心神的作用非常强,还能泻心火,睡前点按易入睡。 印堂:位于面额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晚上临睡前,食指和中指并拢,从印堂的位置依次螺旋状往上按摩,按揉3~5分钟,可以让你睡得安稳。可以找一粒绿豆,用胶布贴在两眉之间,给印堂一种压迫感,一样有助于安神。 百会: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 用单手中指或食指的指腹按百会穴,约每秒钟按一次。用力不可太轻,也不宜太重。同时摒去杂念,用心默数按摩的次数。   四神聪:位于头部前后正中线与耳尖连线的中点(百会穴),在其前后左右各1寸处取穴。以双手中指同时按摩,各100次,能逐渐改善睡眠。 安眠:位在颈部,耳后高骨的外后缘。双手中指顺时针方向按揉安眠穴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内关:位于掌后横纹上二寸、两筋间。摩方法: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压右内关穴上,左手食指压在同侧外关上,按捏10~15分钟,每日2~3次;再用右手按压左侧的穴位。 耳穴治疗 最常用的耳穴有神门,位于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皮质下,位于对耳屏内侧面;交感,位于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交界处。 方法:取王不留行籽先固定在胶布上,对准穴位.睡前按压,以耳部发红并感觉热胀酸痛为宜,两耳交替贴压, 3-7 日一换 ,15 次为1 疗程。 作者: 盛晨霞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博士 李卫晖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 教授

李卫晖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114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安眠药会成瘾吗?

许多失眠患者谈安眠药而色变,有些人认为安眠药吃了会上瘾;有些人则担心长期吃安眠药会导致痴呆。出于这些顾虑许多人宁愿长期忍受着失眠的痛苦而不寻求医生的帮助,直到有一天终于忍不住了才踏进医院的大门。 为何老百姓们对安眠药如此恐惧,究其原因还是不识“安眠药”的真面目,下面小编将为大家一一揭开安眠药的神秘面纱。 老百姓口中的安眠药有两大类:一种是苯二氮卓类(即安定类),包括安定、阿普唑仑、奥沙西泮、氯硝西泮等,这类药物其实属于抗焦虑药物,其作用主要是抗焦虑,治疗失眠等。另一种是新型非苯二氮卓类,包括唑吡坦、扎来普隆、佐匹克隆,主要治疗失眠。由于这两类药物治疗失眠起效快速,副作用比较轻微,临床应用颇为广泛。还有一类抗抑郁药物,由于具有镇静作用,在临床中有时也被用来做安眠药。比如米氮平,多塞平,阿米替林等。而抗抑郁药物是没有成瘾性的,大家可参考之前的文章“抗抑郁药有依赖吗?” 但是睡眠不好不一定都需要服药的。那怎样的失眠应该服药呢?首先需要判断是否患失眠症,可以参考如下几个指标:如果上床躺半小时仍没入睡,或整晚睡眠时间少于 6 个小时,或中间醒来的时间超过半个小时,同时明显影响到第二天的工作和学习,出现心情烦躁、丢三落四等,基本上就可以确诊为失眠症了。其中对个体工作和学习的影响在临床诊断中颇为重要。因为人们对睡眠的需要量,睡眠的感觉等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有少部分人每天只需睡眠四五个小时,第二天照样精神抖擞。所以,只要失眠状况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暂时不需要处理。并且在出现过失眠症状的人当中,一半都为偶尔失眠。偶尔失眠并不可怕,恰当进行自我调适就能调整过来。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慢性失眠症患者都是从偶尔失眠发展而来。一周失眠时间超过三天,这种情况持续超过一个月,就应该就医了。 一旦选择服药,我们有必要知道安眠药的副作用,这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苯二氮卓类安眠药的副作用比较轻微,主要有乏力、头昏、易忘事等;因此在服药期间不应驾驶车辆、进行高空作业或其它精细的危险操作。 服药后的作用也有个体差异性:有的人会出现“宿醉效应”,表现为服药后能安然入睡,但醒来后却昏昏沉沉,头昏脑胀,无法集中注意力;有的人服用后,夜间睡眠明显改善,白天会感觉精神充沛。 在服用一段时间后,如果睡眠改善,有的人会擅自主张,自行停药。突然停药可能会出现“戒断症状”,表现为一系列的躯体和心理不适,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震颤,甚至惊厥等,因此停药时应在医嘱下缓慢减小剂量。长期用药者或许需要增加剂量才能达到之前的疗效。不能突然停药以及需要增加剂量才能维持之前的效果就是人们口头上说的“安眠药会成瘾”的由来。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糟了!”其实之前我们就说过越是担心药物成瘾问题的,反而越不会成瘾。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系统服药,发生成瘾的只是极少数,而且并不严重。加之大部分的人只需短期使用安眠药,并不会产生依赖。所以,成瘾问题并不需要过分担心。医生在开具此类医嘱时,早就提前考虑到类似的问题了,并有一定的防范措施。 新型非苯二氮卓类的特点 新型非苯二氮卓类的特点是快速诱导睡眠,适合入睡困难者,作用时间短暂,一般不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也不易产生依赖,副作用更轻,因而应用有利于广泛。适合短期需要保证睡眠的患者,比如值夜班、倒时差等。 关于长期吃安眠药会不会变痴呆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 “失眠所致记忆缺损远超安眠药!”国外早就有过相关的研究,失眠所导致的记忆缺损和衰退远远高于安眠药。很多时候,人们以为自己的记忆力出问题是由服用安眠药所致,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治疗不得当,只治标不治本,导致安眠药越服越多、失眠越治越重,最后出现明显的记忆力衰退。 此外,我们还要提醒其他大家在服用安眠药时的注意事项: 服用期间不能饮酒,因为酒精增加中枢抑制作用; 老年人服药时,应防摔倒; 孕妇禁用。 总之,不能没有医生指导而擅自长期服用安眠药。有任何问题记得一定要咨询专科医生哦!专业的问题请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吧! 作者: 张林 李卫晖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教授

李卫晖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114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明明鼾声连天,却还说没睡好?-----匪夷所思的睡眠障碍

“医生,我昨晚又没睡好!”连续几天的早查房,肖女士都会向我们抱怨睡眠不好,非常担心不安,要求医生给她最好的药。 “我们这个房间就数你睡得最好啦,你打鼾吵得我们都睡不着呢!”旁边邻床的病友接过了话题。 肖女士仍然坚持:“我睡没睡好当然我自己最清楚!我就觉得没有睡好。你们说我打鼾,但房间里有什么动静,我清清楚楚呢!护士晚上来查房我都知道!” 医生并未做太多解释,但和晚夜班护士做了交代。根据医生的嘱咐,晚上的值班护士每次查房时,在肖女士脸上作一划圈记号。第二天晨起,病友们哄然大笑。肖女士照镜,脸上画了黑色的连心圆圈。肖女士也觉得匪夷所思,怎么护士在脸上画圈居然没有任何知觉?!她还是半信半疑。但连续几天的划圈,她都没有察觉。她更加迷惑了,既然晚上睡着了,但为何还感觉没有睡好,白天精神不好呢?那么她的睡眠障碍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种情况是属于“睡眠感缺失”。 睡眠感缺失是众多睡眠障碍中的一种,是睡眠感觉障碍,其表现比较特殊:患者缺乏睡眠的真实感,虽然能酣然入睡,但醒后坚信自己没睡着,而同房间的人或配偶却说他一直在打呼噜。也有部分患者说自己睡得浅,感觉一直没睡着,处于半梦半醒之间。 像肖女士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比如主诉失眠已经多年,或主诉几个月或几周通宵未眠(事实上不可能连续这么久的通宵未眠),而且白天感觉疲乏无力,精神倦怠, 记忆力下降,焦虑不安,无法坚持工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睡眠感缺失的患者往往有些先入为主的观念,比如认为自己晚上睡得不好,睡不好白天就会精神不好,身体也会觉得不舒服,长此以往,必然会记忆力下降,免疫力不够强等等,身体就会慢慢垮掉。固然,真正的睡眠不足会对机体有一些影响。但几天的睡眠不好,我们身体是足以抗衡的,并不会有大的影响。而睡眠感缺失的患者其实已经有了足够的睡眠时间,但患者主观睡眠不满意,从而对睡眠有恐惧、担心、不安,会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睡眠,而过分关注(其实就是焦虑情绪)会真正影响睡眠。这样循环,逐渐变成了睡眠障碍。 因此,如果出现了暂时的睡眠不好,要告诉自己,这时候的睡眠不好是暂时的,对身体也不会有大的影响;即使头天晚上没有睡好,第二天也要按照作息时间起床,而不是躺在床上,弥补之前的睡眠不足。睡眠就像时间一样,过去了就没法挽回了。对睡眠障碍的患者来说,切记不要试图去弥补睡眠。 当然,睡眠感缺失的患者,可以到精神科专科进行睡眠监测,分析睡眠成份有无改变。打鼾并不是睡眠质量好的指标。还是那句话,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睡眠问题找精神科医生吧。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合适的物理治疗,是可以调整好睡眠的。 作者: 张桔红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 主管护师 李卫晖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 副教授 通告:接下来我们会推出睡眠障碍的系列科普文章,请关注并传播!“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李卫晖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113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睡不着怎么办?

我们先后发出了一系列睡眠的文章,但失眠的你或许还是一筹莫展吧。今天我们将告诉你遇到失眠了,你可能用的办法。有人可能会说,不是可以数羊啊?但是不知有多少人数羊越数越清醒啊?!现在请失眠的你来试试我们的办法吧。 首先,编者得告诉大家,睡眠是人体中最具有生物节律特征的行为。古人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因此,一定要等太阳落下山后,睡眠才能开始。同样,当朝阳升起的时候,失眠的你一定要起床哦!不少失眠的患者,往往担心自己睡眠不够,会影响身体健康,就采取笨办法,“我不管有没有睡着,我在床上躺也要躺8个小时!”或者“我昨晚没有睡好,那我白天多睡点儿,把它补回来!” 其实,睡眠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非常有规律的。要想获得好的睡眠,只有严格限制自己的睡眠时间。比如规定晚上10:30左右上床,第二天早上6:30-7:00起床。即使没有睡好,也要按照既定时间起床。根据自己的情况,逐步限制时间。失眠的你,如果现在一晚上只能睡4个小时,那就稍稍延长睡眠时间,比如规定自己12:00上床入睡,第二天早上6:00起床。当慢慢地通过其他方法,达到既定目标,则再逐步提前上床入睡的时间,每次提前15-30分钟,早上起床的时间可推迟也可不变。这样逐步延长自己的睡眠时间,最终达到你想要的睡眠时间。这是第一条原则,适当限制自己的睡眠时间。 第二条原则,做足够的入睡前准备。比如睡前泡个热水脚,喝杯牛奶(需减肥的不适用哦)。晚上禁止进行令人兴奋的活动,比如看恐怖电影、看有趣的小说等等。可以听听轻松的音乐,令人愉悦的钢琴曲,轻快的萨克斯。或者自己哼哼喜爱的歌曲。要默默地告诉自己,我现在准备要睡觉啦!总之,你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准备入睡的哦! 第三条原则,顺其自然。睡眠是人体恢复体力的重要手段。大脑兴奋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想休息的。只是大脑的兴奋程度因人而异。如果到了晚上,大脑就会兴奋,那说明你白天大脑的兴奋程度不够。那就请再好好安排白天的活动,让大脑兴奋起来。晚上请安排轻松愉悦的活动,让大脑学会安静休息。 第四条原则,毋需害怕。失眠的你,肯定体会过,失眠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害怕睡眠,甚至害怕黑夜的到来,害怕卧室里的床。可能在下午或近黄昏时,就开始担心,“今晚我可能又睡不好了!”越是担心,就越是害怕,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样睡好觉。按照第三条原则,睡眠是顺其自然的事情,担心又有何用?还不如放下你的担心,白天做你该做的事情,晚上做些睡眠准备,到了规定的时间就上床。至于睡不睡着,那是大脑自个儿的事,大脑想休息了,必然会睡着的。大脑休息好了,自然会清醒过来。 第五条原则,床是用来睡眠的。对于失眠的你来说,严禁在床上阅读、看电视、听音乐等等。要使床变为睡眠的条件反射的刺激物,一见到床,就联想到睡眠,长期如此,睡眠就不会成问题了! 第六条原则,如果晚上睡不着,失眠的你有可能在床上辗转反侧,烦躁不安。这时候,请稍安勿躁。可以试着做做呼吸放松或肌肉放松(参考历史消息,焦虑了,怎么办?)严禁起床看表。一旦看表,便会注意到睡眠的总时间。结果往往便是“完蛋了,我咋还没睡着啊?”会愈加心神不宁,浮想联翩。比如,“我睡不好,明天怎么上班?怎么做报告?”等等诸如此类。因此,即使没有睡好,失眠的你严禁看表哦!做做呼吸放松或肌肉放松吧!一定会有效果的! 失眠的你,试试这些方法吧。睡眠是需要慢慢调节的。给自己些时间,也给自己些信心,你必将有个好睡眠。 作者: 李卫晖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 教授

李卫晖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108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安眠药会成瘾吗?

许多失眠患者谈安眠药而色变,有些人认为安眠药吃了会上瘾;有些人则担心长期吃安眠药会导致痴呆。出于这些顾虑许多人宁愿长期忍受着失眠的痛苦而不寻求医生的帮助,直到有一天终于忍不住了才踏进医院的大门。 为何老百姓们对安眠药如此恐惧,究其原因还是不识“安眠药”的真面目,下面小编将为大家一一揭开安眠药的神秘面纱。 老百姓口中的安眠药有两大类:一种是苯二氮卓类(即安定类),包括安定、阿普唑仑、奥沙西泮、氯硝西泮等,这类药物其实属于抗焦虑药物,其作用主要是抗焦虑,治疗失眠等。另一种是新型非苯二氮卓类,包括唑吡坦、扎来普隆、佐匹克隆,主要治疗失眠。由于这两类药物治疗失眠起效快速,副作用比较轻微,临床应用颇为广泛。还有一类抗抑郁药物,由于具有镇静作用,在临床中有时也被用来做安眠药。比如米氮平,多塞平,阿米替林等。而抗抑郁药物是没有成瘾性的,大家可参考之前的文章“抗抑郁药有依赖吗?” 但是睡眠不好不一定都需要服药的。那怎样的失眠应该服药呢?首先需要判断是否患失眠症,可以参考如下几个指标:如果上床躺半小时仍没入睡,或整晚睡眠时间少于6个小时,或中间醒来的时间超过半个小时,同时明显影响到第二天的工作和学习,出现心情烦躁、丢三落四等,基本上就可以确诊为失眠症了。其中对个体工作和学习的影响在临床诊断中颇为重要。因为人们对睡眠的需要量,睡眠的感觉等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有少部分人每天只需睡眠四五个小时,第二天照样精神抖擞。所以,只要失眠状况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暂时不需要处理。 并且在出现过失眠症状的人当中,一半都为偶尔失眠。偶尔失眠并不可怕,恰当进行自我调适就能调整过来。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慢性失眠症患者都是从偶尔失眠发展而来。一周失眠时间超过三天,这种情况持续超过一个月,就应该就医了。 一旦选择服药,我们有必要知道安眠药的副作用,这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苯二氮卓类安眠药的副作用比较轻微,主要有乏力、头昏、易忘事等;因此在服药期间不应驾驶车辆、进行高空作业或其它精细的危险操作。 服药后的作用也有个体差异性:有的人会出现“宿醉效应”,表现为服药后能安然入睡,但醒来后却昏昏沉沉,头昏脑胀,无法集中注意力;有的人服用后,夜间睡眠明显改善,白天会感觉精神充沛。 在服用一段时间后,如果睡眠改善,有的人会擅自主张,自行停药。突然停药可能会出现“戒断症状”,表现为一系列的躯体和心理不适,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震颤,甚至惊厥等,因此停药时应在医嘱下缓慢减小剂量。长期用药者或许需要增加剂量才能达到之前的疗效。不能突然停药以及需要增加剂量才能维持之前的效果就是人们口头上说的“安眠药会成瘾”的由来。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糟了!”其实之前我们就说过越是担心药物成瘾问题的,反而越不会成瘾。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系统服药,发生成瘾的只是极少数,而且并不严重。加之大部分的人只需短期使用安眠药,并不会产生依赖。所以,成瘾问题并不需要过分担心。医生在开具此类医嘱时,早就提前考虑到类似的问题了,并有一定的防范措施。 新型非苯二氮卓类的特点是快速诱导睡眠,适合入睡困难者,作用时间短暂,一般不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也不易产生依赖,副作用更轻,因而应用有利于广泛。适合短期需要保证睡眠的患者,比如值夜班、倒时差等。 关于长期吃安眠药会不会变痴呆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 “失眠所致记忆缺损远超安眠药!”国外早就有过相关的研究,失眠所导致的记忆缺损和衰退远远高于安眠药。很多时候,人们以为自己的记忆力出问题是由服用安眠药所致,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治疗不得当,只治标不治本,导致安眠药越服越多、失眠越治越重,最后出现明显的记忆力衰退。 此外,我们还要提醒其他大家在服用安眠药时的注意事项: 1、服用期间不能饮酒,因为酒精增加中枢抑制作用; 2、老年人服药时,应防摔倒; 3、孕妇禁用。 总之,不能没有医生指导而擅自长期服用安眠药。有任何问题记得一定要咨询专科医生哦!专业的问题请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吧 作者: 张林 李卫晖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 教授

李卫晖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108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孩子到老师的批评很委屈,家长怎么办?

“叮铃铃……”学校下午第一节课的上课铃声刚响完没多久,初二3班的小明同学满头大汗地跑进教室。陈老师看到他气喘吁吁的样子当众批评他时间观念差,没有纪律性,责令他站到教室后面去,小明刚想张开嘴说些什么,但陈老师已经开始讲课了。于是,他只能在教室后面站着听了一节课。下课后,小明没有像往常一样和同学们说笑,而是一个人默默地趴在课桌上,放学后回到家他也闷闷不乐,把自己关进房间里,呆呆的发愣。一连几天,小明一直是个样子。妈妈和老师都很着急,不知道小明怎么回事。妈妈反复耐心地询问后,小明才道出事情的原委。原来那天他迟到是因为在上楼时刚好遇到一个初一的新生爬楼不小心摔了一跤崴了脚,小明把他扶起来送到学校医务室看了医生后再把他送回教室,耽误了一阵才迟到了。陈老师因为急着上课,没有问清原因,便劈头盖脸的批评了他迟到,他觉得心里特别的委屈。经过小明的解释误会消除了,陈老师真诚的给他道了歉,并表扬了他热心帮助他人的行为,小明心里的疙瘩也解开了。 中小学生往往很在意老师对自己的评价,经常会因为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感到高兴不已、信心十足;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则会感到心情低落、难过沮丧。如果孩子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很委屈,家长应该怎么办呢?心理专家建议家长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和孩子进行沟通和教育: 第一,先耐心询问孩子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问问孩子当时心里有什么感受和想法。并接纳孩子的情绪,适当共情,比如可以对孩子说:“被老师批评了,你心里有些难过吧。”或者说“你觉得委屈的话可以哭一会儿。”也可以抱一抱孩子。千万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就指责孩子和说一些风凉话。 第二,当孩子情绪缓解后,告诉孩子老师批评的是你的错误行为,而不是你这个人。一个人成长的路上犯错是难免的,如果你犯了错误老师批评了你,不管是多么严厉,只要你努力去改正就行。能知错就改,你就是个好孩子,老师依然会喜欢你的。而且大多数老师职业素养都很高,一定会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另外,引导孩子站在老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想一想老师的立场,也就不觉得那么委屈了。老师要给全班的同学上课,因为你的迟到和冒失会影响到整节课的计划和进度,而且老师也是因为对学生负责才会指出你的错误行为。 第三,引导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应对老师的批评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如及时解释和倾诉。虽然说孩子做了好事,但事实上确实是迟到了,应该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如果不愿意被老师误会,就要及时向老师解释。比如下课后找老师说清楚迟到的原因,及时解除老师对自己的误会。另外,如果孩子还是觉得委屈、想不通,可以告诉他向自己信任的人倾诉,比如和好朋友、爸爸妈妈说说,说出来后心里会舒服很多。也可以和自己倾诉一下,如写一写日记,写完后也有益于纾解烦闷的情绪。 作者:李卫晖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李卫晖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95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与同伴相处-青少年

随着青少年情绪成熟度的提高,可能会改变他们的言语、着装、行为、选择和活动,以便与同龄人更加相似而被接纳,同龄人之间的相似性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安全感。发展理论家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ckson)将这一发展步骤描述为身份与身份混淆的危机。如何顺利度过这个危机,对于青少年来说也是成长的必要阶段,并为将来良好的人际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青少年该如何与同伴相处呢? 1.学会欣赏: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人都有值得称赞的闪光点,欣赏和真诚的赞美能够让关系变得融洽。需要尽量去发现同伴身上的优点,并真诚地赞美和欣赏,甚至学习。 2.学会接纳:“硬币都是有两面的”,在看到他人的优点的同时也能要够接受他的缺点。万事万物都不是完美的。而不完美的缺陷就是多姿多彩的世界的组成部分。以宽容的心态去看待他人,包容他人,其实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包容和接纳。 3.积极参加同伴健康群体活动:根据自己的喜好,参加不同的运动队、青年团体、合唱团、乐队、机器人俱乐部等。在这样的团体中,既能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又能找到归属感。并且在团体活动中,压力和不良情绪有可能得到很好的释放。 4.学会say “no” 面对同伴,尤其是好友,通常是比较难以say “no”。但内心可能又充满了矛盾。如果同伴的建议或者邀请,的确想拒绝,那就不妨放下担忧和顾虑,大胆拒绝。可以用轻松幽默的方式来拒绝,也可以委婉的方式来拒绝。切记,拒绝并不意味着要放弃这段友谊。在拒绝之后,依然要表达对朋友的关心。真正的朋友,是会理解并接受拒绝的。 作者:李卫晖 主任医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李卫晖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96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家长如何理性看待孩子生病?

孩子生病了,家长怎么办? “医生居然说我家孩子有抑郁症,不可能吧?” “我家小孩不爱说话了,学习跟不上了,这可咋办啊?” “孩子得病了,我们能做点什么?” 这些通常是生病后的孩子家长常见的疑问。 孩子生病后,部分家长下意识地会否认,这是很正常的反应。这种“否认”反应其实是我们个体的自我保护。毕竟孩子生病是一件大事情,而且还得的是抑郁症。尽管抑郁症的名词并不陌生,但大众对抑郁症的认识并不充分,并且有一定的偏见。因此,当听到孩子得了抑郁症,就会回避并否认。要自我觉察这种否认,并接纳这种反应,就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接受孩子的疾病,回到理性轨道,做出下一步决策,该怎么应对? 第一,结合自家孩子的情况去了解什么是抑郁症的表现,从而更方便观察孩子的病情,以便与医生交流。也需要了解自家孩子有没有高风险因素,比如自伤自杀或者冲动,以便提前做好防范。 第二,配合医生,做好治疗的监测,尤其是监督药物的规律服用,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做好记录。 第三,对孩子的治疗要有信心和耐心。孩子犹如一棵小树,遇到阳光和雨露就会成长,有可能长偏,需要园丁修剪。但不管怎么样,小树总会朝上生长的。现在孩子出现了一点偏差,医生会根据情况来“修剪”,最终孩子会逐渐康复。 第四,孩子生病和成年人不同。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身体发育心理发育都会不同,并且还会继续按照发育规律继续成长。需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生病状况,孩子的病情会有变化,需要和医生保持就诊的密度。 第五,依旧遵守家庭中重要的规则。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即使生病了,重要的家规依然该遵守。生病后,家人会多一些关注和爱,但不能因为生病,就破坏之前的规则。比如使用手机和电脑的时间。 第六,尽可能高质量地陪伴孩子。将孩子当玩伴,当朋友,一起做双方都感到有乐趣的事情。甚至可以迁就孩子,做孩子感到有乐趣的事情。用心陪伴,细心呵护,让孩子在父母浓浓的爱中得到滋养,是战胜疾病的必要元素。 孩子生病了,不可怕!变不利为有利,抓住时机,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必然康复。 作者:李卫晖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李卫晖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96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李卫晖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8624 次
总文章 27 篇
在线服务患者 1071 次
患者评价 1207 个
获得锦旗 14 个
入驻时间 2020-07-15 18:14:29
李卫晖医生获得的锦旗
已获得锦旗 14 个
医德高尚
9个
济世良医
4个
医者仁心
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