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武克文

医生头像
执业证:1101********584

武克文

主任医师

山西省社会福利精神康宁医院 精神科

可处方
99%
好评率
7.6万
接诊人数
111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睡眠障碍健康教育

现在社会生活节奏非常快,生存压力也非常大,上到老年人下到小孩子,都有可能会出现睡眠问题。 偶尔一次的失眠对人来说并没有很大影响,但长期这样下去,就容易患上睡眠障碍,严重破坏人的认知能力,导致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明显衰退。 一、什么是睡眠障碍 (一)睡眠革命 人的一生中,有 1/3 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但睡觉这么重要的一件事,却有很多人没办法好好享受。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球约 27%的人有睡眠障碍,中国为 38.2%,但仅有约 20%的失眠者才去医院就诊。 此外,6 成以上 90 后觉得睡眠时间不足,6 成以上青少年睡眠时间不足 8 小时。 正常人对睡眠的需求因年龄、个体差异而不同: 新生婴儿每天平均睡眠 16 个小时,儿童 10 小时,成人 6-8 小时,老年人则更少。 (二)临床表现 睡眠质量对健康的影响较睡眠时间更为重要,睡眠障碍通常分为两大类: 睡眠量的不正常 睡眠中的发作性异常 (三)如何做自我评估? 睡眠障碍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 1、按临床表现分类: ①睡眠潜入期长:入睡时间超过 30 分钟; ②睡眠维持困难:夜间觉醒次数超过 2 次或凌晨早醒; ③睡眠质量差:多噩梦; ④总的睡眠时间少于 6 小时; ⑤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 2、按病程分类: ①一过性或急性失眠:病程小于 4 周; ②短期或亚急性失眠:病程大于 4 周小于 36 个月; ③长期或慢性失眠:病程大于 6 个月。 3、按严重程度分类: ①轻度:偶发,对生活质量影响小; ②中度:每晚发生,中度影响生活质量,伴一定症状(易怒、焦虑、疲乏等); ③重度:每晚发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症状表现突出。 二、睡眠障碍的病因 (一)生物因素 大脑病变:慢性中毒、内分泌疾病、营养代谢障碍、脑动脉硬化等各种因素引起的大脑弥散性病变,表现失眠、睡眠时间减少、间断易醒、深睡期消失,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嗜睡及意识障碍。 躯体疾病:部分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支气管炎,以及各种躯体疾病引起的疼痛、痛痒、鼻塞、呼吸困难、气喘、咳嗽、尿频、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心悸等均可引起入眠困难和睡眠不深;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炎等可导致睡眠过多。 精神障碍: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症等神经症常伴有失眠症状。 特殊姿势:特殊的睡姿如把手搭在胸前会增加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睡眠中胸前或四肢受压力。 (二)心理因素 约 50%有睡眠障碍的人都是心理压力大或内心有症结,容易出现情绪激动、紧张、焦虑、恐惧等。 (三)社会环境因素 外界环境:室内光线过强、周围过多噪音、倒时差、值夜班、坐车船、刚到陌生的地方。 不良习惯:睡眠时间不规律、日间睡眠过多、睡前饱食、睡前饮浓茶或咖啡、进行强体力或脑力活动等不良习惯。 三、如何克服睡眠障碍 (一)药物治疗 抗焦虑药:可缩短入睡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已成为治疗失眠症的首选药物。 抗抑郁药:对伴有抑郁症状者可酌情使用,可选用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 镇静安眠药:强行按住嗨过头的大脑皮层,让它安静下来,人自然也就睡着了。 褪黑素:能有效治疗昼夜节律紊乱,但其长期使用安全性仍不清楚。 提示:千万别自己乱买药、瞎尝试!按医生处方用药,才是王道。 (二)心理治疗 1、认知行为疗法 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一种心理学疗法,它主要是让患者了解有关睡眠与失眠的基本知识,纠正患者对失眠后卧床的不良认知行为和睡眠改善后存在的不良认知,处理患者的求全责备心理,从而达到减轻焦虑、改善睡眠的目的。 2、行为疗法 鼓励患者在白天进行适量体力活动,限制患者白天打盹的次数和长度,尽量让患者在传统睡眠时间去睡眠,以逐渐地重新建立规律的睡眠-觉醒周期。 这种治疗计划的实施,需要有助手不断督促患者严格遵守睡眠-觉醒时间表,不管患者有何质疑(尤其在出现的思睡和疲乏时),在规定的清醒期必须使其保持清醒。 3、刺激控制疗法 核心就是:建立睡觉和床的关联性,让你一看到床就想睡觉,具体怎么做呢? 只在有睡意的时候才上床,如果 20 分钟还没睡着,就离开床,等到有睡意再回床睡。 上床前,把手机、电视遥控器、食物都放得远远的,不要在床上做任何跟睡觉没关系的事情。 不管睡得怎么样,都在固定时间起床,白天最好也不补觉,坚持到晚上再睡。 4、放松训练 紧张呀、焦虑呀,都是导致睡眠障碍的常见因素,放松疗法就是通过放松身心,来缓解这些不良因素,从而促进睡眠。 常用的方法有腹式呼吸放松法、渐进性肌肉放松法(是指应用肌肉紧张和放松交替的锻炼以达到入睡时的深度松弛)、自我暗示法等。进行缓慢的深呼吸训练,练练冥想,做做瑜伽,听听柔和舒缓的音乐,想象自己躺在温暖的阳光下,在海边聆听海浪声……都是不错的选择,使心情舒畅、身心放松,争取睡个好觉。 (三)物理治疗 脑电生物反馈,对有焦虑的入睡困难型失眠疗效较好。 体感音乐治疗,通过引起人体反应,调整血液循环,改善营养代谢,提高免疫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从而进一步改善睡眠障碍。 四、帮助睡眠的小妙招 睡个好觉对我们清醒时的生活有超级积极的影响。如果睡眠被剥夺了,我们就很难再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在同一件事情上。因此,我们需要遵循一些有助睡眠的小建议: (一)日常护理 1、定时睡觉、定时起床、定时运动,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寝具、光线、温度、声音),使身心放松而增进睡眠。 2、避免长期的思想矛盾或精神负担过重;避免过度脑力劳动;养成恰当的劳逸结合习惯。 3、保持良好的心态,家人应多理解安慰患者,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饮食调理 1、减少兴奋性食物摄入,如咖啡、浓茶、酒精等。 2、睡前的四个小时内,尽量避免饮用大量水或吃难以消化的食物。 3、病后体弱者易引起本病,如因失血导致贫血者,应加强营养。

武克文

主任医师

山西省社会福利精神康宁医院

131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健康教育

一、严重精神障碍基本知识 (一)人为什么会得精神病? 精神障碍不同于其他躯体疾病,目前还没有哪一种仪器或检查手段能够确诊。所有精神疾病都是基于临床症状,排除其他疾病后作出诊断。因此,有许多患者及家属会有这样的疑问“病人的各项检查都是正常的,为什么会得“精神病”? 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在某些精神障碍的发病中有一定作用,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早期的环境危害:如早产、产程延长、窒息、严重营养不良、产前病毒感染等;脑器质性病变: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存在脑病理形态和神经生化异常。 心理应激因素:重大生活事件(各种社会应激源起促发作用,无论是成婚、升学、晋升等令人愉快的事,还是失恋、失业、地震、水灾、亲人暴亡等令人痛苦事件,都可使精神受到刺激:常引起人极度精神紧张,导致大脑功能紊乱。) 性格因素:固执倔强、敏感多疑、急躁易怒、内向、孤僻、沉默寡言、胆小怕事、喜欢独处不与人交往等。 社会因素:社会文化、社会压力、 社会支持。 (二)精神障碍都是生气引起的吗? 不少人在生气后出现了精神异常,所以社会上好多人误认为精神障碍都是由于生气引起的;其实生气仅对心因性精神障碍的发病起决定作用,在癔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在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中只是个诱发因素。 精神刺激能否引起精神障碍,不仅取决于精神刺激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还取决于个体心理特征及周围人心理上支持程度。 (三)为什么精神病人不承认自己有病? 自知力即能否判断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正确分析和分辨,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属于病态。自知力完整的病人,通常能认识到自己患了病,知道哪些是病态的表现并要求治疗。精神病患者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陷。 自知力丧失在临床上可作为判断精神病的指标之一。自知力完整程度及其变化,又往往被看做是判断精神病恶化、好转或痊愈的一个标准,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疾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 有些缺乏自知力的病人口头上承认“有精神病”甚至承认某些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以企图欺骗家属及医务人员来达到出院的目的。 (四)精神分裂症有哪些特点? 精神分裂症是以思维、情感和意志活动等多方面的紊乱以及与环境的不协调,大多在青壮年起病,起病缓慢,病程迁延,不及时治疗,常反复发作。患者本身对疾病毫无认识,往往拒绝就医。 常见症状:幻觉(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等); 妄想(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夸大妄想、影响妄想、内心被揭露感等);情感(情感迟钝、情感淡漠,即病人缺乏与情景相适应的内心体验);行为乱(病人的动作和行为既无明显的动机和目的,也缺乏一定的指向性;睡眠差。 早期表现:性格改变;情感变化;语言表达异常;行为异常;社会功能下降。 (五)双相情感障碍有哪些特点?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患者的情绪会时常在躁狂和抑郁两个极端之间来回摆动。躁狂发作时患者会觉得自己精力旺盛,无所不能。抑郁时又会觉得身陷绝境,再也无法摆脱。 典型的“三高”(心境高涨、思维奔逸、行为增多)“三低”(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行为减少) 认知:躁狂发作时,患者自我评价很高,思维奔逸,感觉自己脑子不受自己控制的聪明,能干大事;抑郁时又有无用和自责、自罪感,注意力及思考问题能力丧失,难做决定,焦虑,反复想到死或自杀。 (六)癫痫性精神障碍有哪些特点? 各种癫痫均可引起精神症状,当出现精神障碍时统称为癫痫性精神障碍。 癫痫发作前、发作时、发作后及发作间歇期均可出现精神障碍。 发作间歇期常出现癫痫性分裂样精神障碍(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样的症状,多慢性病程,可在癫痫发作后 10-20 年出现)。癫痫性人格改变(多伴有智能和情感改变。情感改变表现为固执、纠缠、自私、易激惹、以自我为中心、情感肤浅等;人格障碍表现为冲动攻击和残忍行为、不能自控,需高度警惕)。 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常见问题解答 (一)家里有精神病人怎么办? 要正确认识精神病。 及早到专科医院求治。 要从心理上接受病人患病的现实。 要尊重病人,不歧视病人。也只有尊重病人,不歧视病人,才能真正做到关心、体贴和帮助病人。病人也才能感到家庭的温馨。 (二)在家庭中如何护理精神病患者? 观察病情:独处、忘事、敏感多疑、奇怪念头、注意力不集中、急躁、睡眠障碍、兴趣减少等。 监督按时按量服药:保证服药到胃,要严格照医生的要求服药,既不能少服,也不应多服,病人和家属在未征得医生同意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地增加或减少药量。如果想调整药量,最好带病人找医生复查,征求医生的意见。 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和中毒反应:有些抗精神病药物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容易引起便秘、尿潴留,有些具有抗α肾上腺素受体作用,导致血压降低、头晕、严重的可出现体位性休克。较轻微的药物副作用有嗜睡、乏力、反应迟钝、记忆减退等。 服药期间,家属还应定期带领患者到医院做肝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 要关心病人的日常生活:生活要有规律,如一般日常生活、个人卫生、一般工作等,都要严格要求病人,不能因为病人有病,就什么活也不让病人干,而由家属全部代劳,这样对病人没有任何好处,一是会使病人变得更懒;二是使病人失去学习的机会,结果是病人的社会功能得不到恢复和重建。 恰当的与患者进行交流。有时倾听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精神负担,能舒缓患者的心理压力,而且还可以获得有关病情反应、药物副作用等方面的信息。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要对患者的想法表示理解,即使有时候患者的想法受病情的影响而出现歪曲。 饮食方面:督促患者定时进餐,保证足够的营养和热量,既要防止进食不足,又要防止吃的过多,因为有些抗精神病药会引起食欲增强。 睡眠方面: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如要安静、避免强光及噪声,同时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白天尽量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午休时间不要太长,睡前避免饮用浓茶、咖啡及进食刺激性食物,最好在睡前不看恐怖小说和影视作品。 此外,发病后部分患者的生活能力有所下降或缺损,家庭成员应该协助患者整视仪容,如沐浴、洗衣、理发、美容等,从而有助于保持患者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 (三)家庭中应规避哪些误区? 患者自己配药、自己保管药品。由于患者在缓解期会遇到许多现实问题,如职业、家庭、社会中的挫折,尤其是对疾病本身的恐惧,会使患者出现悲观绝望,出现自杀想法而服用大量抗精神病药物试图自杀。所以,所有药物都应由家属保管,并且应该定时清点。 精神障碍患者和其他疾病一样需要长期休息和照顾,所以不让其从事任何的劳动。这样就会加重患者的惰性,使得患者的有些症状迁延不愈,社会功能明显下降,加快了精神衰退的进程。此外,由于患者无所事事,整日沉迷于幻想,会导致生活及思想完全脱离现实,以致引发幻想和妄想,进而导致病情复发。解决办法是:鼓励患者生活自理,自力更生、多做力所能及的事,适当参加职业劳动。 让患者闭门不出以避开外界刺激。有的家属为了防止患者冲动、攻击、破坏行为,限制患者外出。这样做的后果是患者与社会隔绝,进而导致社会功能进一步下降,加快精神衰退进程,并增加病情复发的风险。解决办法:鼓励患者多与人交往,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同时向周围的人宣传精神疾病知识,以获取人们的理解和支持。 过于溺爱或者放任不管。容易导致患者丧失是非分辨能力,自我控制力进一步削弱,或导致患者产生攻击破坏、伤人毁物等行为。解决办法是:关心而不溺爱,鼓励而不放纵,培养患者“自尊、自重、自强,自立、自爱”的意识。 (四)服抗精神病药发胖怎么办? 精神药物所致肥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有些药物可能影响机体代谢调节过程、促进脂肪储积;有的促进食欲,使能量摄入过多,以致脂肪增多。此外,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生病应增加营养,结果过剩导致肥胖。 针对以上原因作出以下调整: 改善饮食结构,少吃高糖、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多吃低热量、高纤维食品,如蔬菜、水果、杂粮等。 调节生活规律,减少睡眠时间。 增加运动和体力劳动。 病情缓解后尽早恢复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并且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 (五)病好了还需要吃药吗? 有些患者或家属往往认为精神分裂症一旦症状消失,就不需要继续吃药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在临床上,患者的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只是代表获得了“临床治愈”,但短时间内还不能完全正常的回归社会。此外,在临床治愈后 1-2 年内,精神分裂症还有可能再次复发。 一般情况下,精神分裂症一旦发病,至少需要维持用药 2 至 3 年。如果病程更长,复发次数超过三次以上的患者,可能要终身服药了。 (六)影响精神障碍复发的因素有哪些 自动停药:这是导致病情复发的常见因素。 社会适应困难:精神障碍患者重新回归到社会的时候,患者本身还处于重病后继续服药的恢复阶段,其心理和躯体承受能力均不如健康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有所下降;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对精神病人存在偏见,因此患者往往会发生社会适应困难而导致复发。 生活中的应激事件:生活中面临的完成学业、就业、恋爱、婚姻、生育等,另外还有一些突发意外:亲人故去、夫妻离异等等都可能成为患者生活中应激源,引起患者的应激反应。 (七)预防复发本人和家属应该怎么做? 重视学习:多了解疾病和相关常识。 患者本人应主动与医生、家人交流,及时反映病情变化,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家属要注意观察病情,及时与医生联系。信任并依赖医生,不自作主张。适度关爱患者,不能置之不理,又不要过度保护,尽可能避免让患者在出院后遭遇重大的不良生活事件,如离婚、失业、失学等。 调整心态,直面歧视:要鼓励患者以行动证明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 (八)家庭如何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 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关心理解。 鼓励病人多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加强体育锻炼,鼓励患者会客访友。 在客人面前应多赞扬病人的优点,不要挖苦或面带怒色,但也不可过分溺爱,以免发生精神依赖和生活懒散。 正确看待疾病。 (九)精神病人为什么不能吸烟? 烟中含有的烟碱等多种有害物质,可直接影响肝脏中多种酶的活性,加速药物的分解和代谢,使体内的有效血药浓度下降,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经常大量吸烟,造成药物效力减低,往往也是精神疾病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经常吸烟的精神病患者,有效用药量明显增高,服药量越大,副作用越大,疗效有时也不十分明显。 由于精神病人生活能力较差,吸烟时易引发火灾,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意外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精神病患者最好能够戒烟。

武克文

主任医师

山西省社会福利精神康宁医院

131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认识精神分裂症

一、什么是精神分裂症,您的家人是否存在这些现象 听到或者看到别人听不到或看不到的事物; 妄想,如怀疑别人要伤害他/她等; 伤人、自伤或毁坏物品; 表情淡漠、郁郁寡欢、害怕与人交往;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无法集中。 二、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表现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出现明显的精神症状之前,常常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无精打采、不思进取、情绪不稳。脾气大、易发火、睡眠差、对外界变化过分敏感或漠不关心,干事丢三落四等,称前驱期。研究表明,前驱期的时间平均持续两年。从出现精神症状(即前驱期过后)到接受正规系统治疗的时间又要经过 1-2 年。因此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识别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都很关键。 三、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有许多种,每个人的症状可能不一样,主要分为五类: 阳性症状,例如: 幻觉:会听到、看到或感觉到一些实际上不存在的事情; 妄想:会有奇特怪异的想法,或不真实的信念,常会怀疑他人要伤害他。 阴性症状,例如: 变得懒散、不想做事、不想活动; 情绪变得平淡、没有表情、经常郁郁寡欢; 社交能力减退、不想与别人相处。 思维紊乱,例如: 无法专心或集中注意力; 记忆力衰退或丧失; 无法思考或执行复杂的工作。 情感症状,例如: 心情忧郁、没有希望的感觉; 焦虑不安; 有罪恶感; 想自杀的倾向与念头。 兴奋/敌意,例如: 易怒; 无法控制某些冲动的情绪。 四、症状稳定是否可以停药?复发的前驱症状是什么?该如何应付?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该长期使用药物治疗,不建议患者因症状有所缓解就自行减量或停药,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复发。而复发次数越多,患者最终的预后效果就会越差。尤其对于已经复发过的患者,更应该坚持服药。 1、当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时,家属应警惕患者是否已经复发: 睡眠习惯改变; 情绪波动不稳; 日常行为不可理解的变化; 片段的耳闻人语或脱离实际的想法; 否认有病拒绝服药。 2、当出现以上症状时,家属应立即带患者前往医院就诊。 五、精神分裂症的预后怎么样?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目标是使患者回归社会。虽然精神分裂症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但是认为这种病治不好是错误的,只要高度重视,复发是可以预防和减轻的。接受合理的药物治疗,避免不利于康复的社会精神因素是预防复发的重要环节。 六、精神分裂症会传染或遗传吗? 精神分裂症不会传染。 严格地说,精神分裂症并不是遗传性疾病,专家们至今还没有找到它的遗传规律,只是一种"遗传倾向"。比如,精神分裂症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 6.55‰,而夫妻一方患精神分裂症,其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是 10-20%;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是 40-50%。也就是说,精神分裂症患者遗传给后代的可能性比普通人高几十倍,但并不是肯定遗传。 七、向患者伸出援手 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能自觉地认识到自己的病态,因此不能主动求医,所以家人、朋友的关怀与帮助是至关重要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帮助患者: 如发现可疑的症状,应尽早带患者去看精神科医生,并向医生提供详尽的资料。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所以家人一定要耐心细致,确保患者按时服药,之后观察服药后的反应,切忌随意减药停药,并遵医嘱定期带患者复诊。 患病是不幸的,人们理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同情和关爱,千万不要因其病态言行而责骂或嘲笑他们。 深入了解患者的想法,密切观察其言行,必要时带患者去看医生,以免患者做出伤人、毁物、自伤、自杀、突然出走等行动。 为患者提供一个适宜的家庭环境,将利器、打火机、火柴、绳子等危险物品妥善保管起来,不要让患者身边有很多钱,以防乱花或出走。

武克文

主任医师

山西省社会福利精神康宁医院

130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认识老年记忆障碍

一、何为老年记忆障碍? 老年记忆障碍(医学上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痴呆症的早期表现。目前对轻度认知障碍有比较严格的诊断标准:①家属或知情者反映患者存在记忆障碍;②客观检查证实患者存在记忆障碍,记忆力与自己的年龄不相符;③一般的认知功能保持完整;④日常生活能力保留;⑤不存在痴呆。 二、老年人出现记忆障碍正常吗?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对老年人的健康也越来越关注。老年期痴呆已成为老年人群中继心血管病、恶性肿瘤、中风之后的第四大“杀手”,是危害老年人健康与长寿的常见严重疾病。 由于老年性痴呆尚无根本性治疗,所以对已出现记忆障碍(医学上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认为岁数大了糊涂或记忆不好是正常现象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由于其起病常常比较隐蔽,家人容易忽视早期症状,等到意识到老人有病时,常常已经是痴呆,甚至是中重度痴呆的程度了。因此,家人和亲友应特别关注老人,一旦老人出现记忆障碍,应及时就诊。 三、早期表现 1、转瞬即忘:患者常常忘事,事后再也想不起来,而且可能反复问同一个问题,忘掉了早先的答案。 2、顾前忘后:患者会忘记将饭菜端上餐桌,甚至忘掉已做好的饭菜。 3、词不达意:患者可能连一些简单的字词也会忘记,或者不会使用适当的语句表达。 4、时间和地点记忆不清:患者可能在住所附近的街巷、路口迷路。 5、抽象思维能力丧失:患者常常忘掉自己设置的存折密码,自己的存款数额也忘得一干二净。 6、随手乱放物品:患者常会将物品放在不恰当的位置,或将很多废品如废纸、布头当作宝贝珍藏。 7、脾气和行为变化无常:在短时间内,行为、情绪可能从平静状态变为泪流满面或者拍案而起。 四、记忆障碍的危害性及早期干预的意义 记忆障碍的危害在于其发展成为痴呆的概率明显增高,大约10%-30%轻度认知障碍功能障碍的患者转变为老年性痴呆,大大高于正常老年人1%-2%的痴呆概率。在5-10年内, 60.5%-100%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发展为痴呆。也就是说10年内,至少3/5的患者成为痴呆。所以记忆障碍被认为是痴呆的早期表现。 一个痴呆患者不仅给整个家庭甚至社会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会给其他家庭成员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出现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 因此,对记忆障碍的早期干预,能大大减少或延缓痴呆的发生,而老年性痴呆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明显的延缓记忆智能的衰退,从而改善老年朋友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家庭的负担。因此,家人和亲友应特别关注老人,一旦发觉老人有记忆障碍,应及时陪同患者到医院看老年记忆障碍门诊,进一步检查,并针对性治疗。 五、案例 张大妈去年开始感觉记忆力不如从前,有时会忘记钥匙、钱包放在什么地方,到处找,找不到就对老伴发脾气,经家人提醒后还能想得起来。除了记忆和脾气有些不好外,家人没发现有别的什么问题,买菜、烧饭、打扫卫生等家务照样干的好,还每天准时接送孙女上学。张大妈的邻居,64岁的徐大妈也有类似的情况,两人还经常相互嬉笑对方。张大妈老伴和儿子都认为岁数大了记忆不好和偶有糊涂是正常现象,而徐大妈的女儿是医生,她觉得有必要带母亲去医院看老年记忆障碍门诊,医生检查后认为除了记忆有些不好,没别的问题,可能是良性健忘,但要三个月复查一次,并且还配了改善脑细胞功能药服用。对此,张大妈及其家人都觉得大惊小怪、小题大做。 张大妈的记忆在渐渐变坏。一年半过去了,张大妈记忆更差了,她常常忘事,事后再也想不起来,并且常常反复问同一个问题,忘掉了早先的答案;说话唠叨,反复说同一件事,走在街上,明明是老熟人却叫不出对方的名字;多疑猜忌,自己东西找不到时总怀疑被偷,先是怀疑媳妇,后来是儿子,再后来是老伴;计算力也明显下降,不能上街买菜。此时家人才觉得她有问题,带她去看医生,到医院一检查,家人全傻眼了,CT报告“脑萎缩”,医生最后诊断为中度老年性痴呆。徐大妈闻讯来看她,她已经叫不出徐大妈的名字了,而徐大妈和一年前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张大妈的老伴怎么也想不通,开始差不多的两个人,为什么一年后有那么大的差别呢? 实际上两位大妈开始都是一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记忆障碍)的表现,可能是两人本身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不同的类型,也可能是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导致了最后不同的结局。

武克文

主任医师

山西省社会福利精神康宁医院

129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焦虑障碍认识与治疗

焦虑障碍认识与治疗 一、焦虑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当面临危险或威胁时,人们经常表现恐惧和紧张,这是可以理解的。而焦虑障碍表现的紧张、恐惧是在没有明确对象的情况下产生的,而且无法预料,难以理解。它可能由某些原因引起的。 接受陌生的新任务 人际交往失败 即将参加考试、重要约会 严重的躯体疾病 手术 重大变故 失业 亲人的死亡 二、焦虑患者常有什么不舒服 焦虑状态时,人往往易怒、紧张不安,有恐惧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下降、难以入睡、失眠。 伴随躯体症状,头晕、胸闷、心悸、呼吸急促、疼痛、出汗、消化不良、肠胃功能紊乱。 焦虑是一种心理现象,适度焦虑是有益的,而过度焦虑则会成为一种疾病。 三、焦虑障碍类型 广泛性焦虑障碍 即使没有导致焦虑的原因或仅有轻微原因,也表现出过度的、非现实的担心和紧张。 惊恐障碍 无任何诱因突发且反复发作的惊恐,伴出汗、胸痛、心律失常、哽咽感,类似心脏病发作或“抓狂”的感觉。 强迫障碍 挥之不去的强迫观念及担忧,导致重复行为。比如:因害怕细菌感染而反复洗手。 创伤后应激障碍 在巨大创伤或恐惧事件(比如战争)后,出现持续的恐惧体验,以及反复记忆唤起,伴有情感麻木。 社交焦虑障碍 对日常社会交往的自我意识过度,非常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嘲笑,表现为害羞、窘迫。 特定恐惧症 对某个特殊物体或环境产生严重恐惧,比如蜘蛛、高度、飞行等,恐惧程度与常人的反应不符。 四、焦虑障碍的后果 轻者:不能面对各种社交场合失去朋友,丧失工作升迁机会; 重者:严重影响家庭关系,慢性焦虑障碍可以导致功能残疾。 五、抑郁焦虑共病比例高 l.中国抑郁症患者中合并焦虑症状的比例高达 78.5%。 2.有学者认为高达 90%的抑郁症患者伴有焦虑症状。 六、焦虑障碍如何治疗 绝大多数焦虑障碍可以治疗,但实际仅 1/3 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作为药物的辅助。包括多种心理治疗技术,可以帮助患者了解疾病,重建信心,并学会正确地面对焦虑障碍的诱发因素 药物疗法 治疗焦虑障碍的药物总体上来说是安全和有效的,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制定短或长期方案。 替代疗法 如:瑜伽、针灸、冥想等。 心理治疗中最常采用的是认知行为疗法,可以进行一对一的个体治疗,也可以进行团体治疗,如果条件允许,推荐药物和心理联合治疗,在以上治疗方案无效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无抽搐电休克、经颅磁刺激等治疗方法。 注意治疗期间千万不要自行停药,症状好转后还需要进行维持巩固,定期复诊,遵医嘱加量或减量是保证治疗效果及预防复发的关键,另外,放松训练、身体锻炼对于预防有帮助。

武克文

主任医师

山西省社会福利精神康宁医院

129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抑郁症的认识与治疗

一、你知道什么是抑郁症吗? 在这个时代,大约每 20 个人就有一个患有抑郁症,你知道什么是抑郁症吗?我们的一生中总是免不了会遇到让我们感到抑郁的事情,工作不顺利,遇到坏天气,考试没考好,为此心情沮丧,这些是不是抑郁症?抑郁情绪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但是它和抑郁症是有区别的。首先,抑郁情绪的持续时间一般都比较短暂,慢慢就会烟消云散,但是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会持续至少两周以上,平均持续数月,个别人甚至会持续几年,仅仅依靠自身很难好起来;其次,暂时的抑郁情绪不会对人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抑郁症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方方面面,包括学习、工作人际关系,严重时还会引发自杀。 二、抑郁症是从何而来的呢? 它是各种社会心理和生物因素复杂交织,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后果,有时一些负性的生活事件会触发抑郁症,但有时抑郁症没有明确的诱发因素,自然而然的发生了。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脑内与情绪相关的神经递质存在功能异常。 三、抑郁症严重后果 (1)轻者 内心痛苦,生活质量下降,影响社交;免疫力下降,易患病;且加重原有躯体疾病。 (2)重者 自责,绝望;难以控制疾病;出现自杀念头或自杀企图。 四、抑郁症可以自行康复吗? 抑郁症并不是一种很快就能自行康复的“情绪问题”,也并非仅是意志或品德的问题,而是一种会影响全身的慢性、复发性疾病。 影响免疫功能,生理活动减缓; 影响社会、工作、正常生活能力; 影响躯体疾病的康复,延长住院时间。 因此,患了抑郁症后,要及时就诊,接受正确治疗,并坚持足够的治疗疗程。 五、抑郁症治疗手段 (1)心理治疗; (2)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如: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等。 六、抑郁症患者的独白 曾经我是个快乐的人,但从半年前开始我感觉不到快乐,再也笑不出来。起初我以为这只是不愉快的一天,然而一天两天三天,我困在了这种情绪,对一切丧失兴趣,曾经最爱的事情都不再吸引我。我的能量好像被人拿走,全身变得没有力气,精神萎靡不振,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无法集中注意力,记忆也在一点一点地失去。我不敢让人知道,于是我把这些痛苦都隐藏起来了,但实际上问题一直都在继续,终于我的这一切再也隐藏不住,我变得远离人群,甚至回避家人和朋友的关系,我再也无法学习,无法工作,甚至无法走出家门。我开始变得烦躁,难以相处,我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就像坠入一个无底的深渊,我再也撑不住了,甚至开始考虑怎么离开这个世界。 七、自我评定抑郁情绪 以下九个问题中,如果回答 5 个“是”,那么你可能有抑郁情绪: 在一天之中,你大部分时间都感到压抑、忧伤和无望。 你对所有或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没有兴趣。 你胖了很多或瘦了很多吗?你比平时吃得多还是吃得 少? 你比平时睡得多还是睡得少? 你对自已不能安静地坐下来感到心烦意乱吗?你说话和办事比以前迟钝了吗? 你很长时间以来都感到疲倦,甚至达到了没有精力去完成一项哪怕是很简单的事情。 你几乎每天都感到自己没有价值,时时刻刻都有一种负疚感。 你认为自己没法进行正常思考,没法集中精力进行决策。 你是不是反复思考死的问题?你曾经想到过要自杀吗? 八、如果我们的亲朋好友患了抑郁症该怎么办? 鼓励他们去接受专业的医疗评估,早点求助,可以避免问题恶化,我们要善于倾听,多听少说,不去评价指责,不要盲目给出毫无根据的建议,同样在能力范围内可以学习抑郁症的相关知识,这样可以理解我们关心的人正在经历什么,以便更好地提供支持,记住你的理解、关怀和陪伴将是抑郁症患者最好的礼物,让我们统一战线一起对抗疾病吧。

武克文

主任医师

山西省社会福利精神康宁医院

128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精神障碍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指导

一、指导患者正确服药 1.服药原则 ·要坚持服药,不要自行停药。 ·要按时服药,不要自行改药。 ·要按量服药,不要自行改量。 ·要妥善管药,不要随意放药。 2.坚持服药的重要性 ·治疗精神症状,控制病情。 ·预防疾病再度复发。 ·防止出现药物戒断反应。 ·减少再次住院的机会。 ·稳定病情,提升生活品质。 3.坚持服药是否容易做到?测试一下 您或您的家人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过以下状况? 1.您是否曾有过忘记服药的时候? 是 否 2.您是否对于服用药物常常不是很在意? 是 否 3.在您感觉好些的时候,是不是有时会停药? 是 否 4.在服药过程中,当您感觉更差时,是否有时会停药? 是 否 5.我只会在我感到病了的时候服药。 是 否 6.我觉得用药物来控制思想和身体是不恰当的。 是 否 7.我觉得服用药物使我的思维更清楚了。 是 否 8.如果我坚持服药,就可以防止疾病复发。 是 否 9.我觉得我吃药会让自己感觉怪怪的,像个怪物一样。 是 否 10.我觉得吃药会让自己容易感到疲乏、迟钝。 是 否 每个问题“是”和“否”两个选项,除 7 和 8 回答“是”计 1 分外,其它问题回答“否”计 1 分,得分越高,依从性越好;结果总分≥6 分视为依从性好。 二、观察病情,预防复发 1.要细心观察患者的睡眠、情感、行为、药物反应等变化,尽早发现复发迹象,如:睡眠不好、情绪不稳定、生活懒散、工作效率下降、敏感多疑、注意力不集中等,尽快就医,防止疾病复发。 2.复发有哪些征兆和后果 (1)征兆: ·连续失眠一周。 ·出现令人难以理解的想法。 ·情绪不稳定,心烦不安,脾气变大。 ·变得退缩,不出门,不与他人交流。 ·变得敏感多疑。 ·自语自笑。 (2)后果: ·每次复发都将导致入院次数增多。 ·对药物治疗变得不敏感。 ·功能难以恢复到复发前水平。 ·康复不完全。 ·加重照料者的负担率。 三、做好患者的家庭护理 1.心理调适 (1)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 (2)帮助患者家属正确认识精神障碍,降低病耻感。 (3)指导患者家属学习有效的心理应对方法。 (4)指导和鼓励患者多与社会交往、接触。 (5)积极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 2.睡眠 (1)关注最近一周睡眠状况,有无入睡困难、早醒。 (2)作息时间规律,防止白天多睡而夜间不眠。 (3)白天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 (4)入睡前避免饮用可乐、浓茶、咖啡等。 (5)入睡前避免过度兴奋,如阅读亲人来信、玩游戏、看紧张兴奋的小说或电视,或无休止聊天等。 3.家庭日常护理 (1)饮食: ·观察有无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或呛咳。 ·饮食结构合理。 ·不随意进补。 ·饮食定时定量。 ·防止噎食:注意观察进食时是否经常出现呛咳。 (2)二便: ·小便:有无尿潴留。若 12 小时未排尿,可诱导排尿(听流水声,蹲便),必要时导尿。 ·大便:若超过 3 天未排便,给予缓泻剂或甘油灌肠剂;平时多饮水,多运动。多进食蔬菜、水果。 (3)日常生活: ·合理安排饮食结构。 ·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每周换洗衣物。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帮助建立自理模式。 ·与患者协商制订生活日程表。 (4)居室布置: ·居室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保持整齐和清洁。 ·高层住宅窗户加防护栏。 ·妥善保管室内可造成自伤或伤人的危险品,如热水瓶、钳子、绳索、刀剪、铁锤等。 4.常见精神疾状护理 (1)幻觉: ·安慰患者,不要与其争论。 ·肯定患者的感受、对他(她)的感受表示理解。 ·共同讨论症状(为什么多数人都没有?让患者自己思考)。 ·即使患者不接受解释,也要劝导他(她)冷静对待这些不寻常的感受。 (2)妄想: ·做到“不争辩、不议论、不解释”。 ·对患者做到既不试图说服,也不附和。 ·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取得患者的信任。 ·持中立态度、列举事实、提出疑问、让患者思考。 ·对过度沉溺于妄想者,应安排紧凑、充实的生活。 ·掌握患者妄想的对象——“假想敌”,并及时告知相关人员。 (3)焦虑: ·鼓励患者表达焦虑感受。 ·转移患者注意力,可以采取音乐轻松、呼吸放松或是慢跑等。 ·发作时可给患者服用小剂量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 0.5mg。 ·必要时带患者到门诊就诊,调整抗精神病药物。 5.康复训练 (1)培养兴趣爱好 唱歌、跳舞、绘画、书法等,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 (2)锻炼人际交往 待人接物、增强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交流能力等。 (3)提高自理能力 ·保持规律的饮食起居、个人卫生,鼓励生活自理等。 ·学会整合利用社区各项资源,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人力资源:患者的家属、同事、朋友、病友等;环境资源:超市、银行、社区康复机构、社区团体等;政策性资源:医疗保险、生活护理补贴、教育和住房政策等。

武克文

主任医师

山西省社会福利精神康宁医院

127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精神医学物理治疗项目——经颅磁刺激技术(rTMS)

一、经颅磁刺激技术常识 1.什么是经颅磁刺激技术(rTMS ) 经颅磁刺激技是利用脉冲磁场,无创伤、无疼痛地穿过皮肤和颅骨,作用于大脑皮层,通过不同频率刺激对大脑局部神经元进行干预(兴奋或抑制)的一种诊疗技术。被誉为 21 世纪脑科学四大技术之一,它在脑功能研究、成瘾、植物人促醒等各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 2.哪些患者可以接受 rTMS 治疗 rTMS 技术为精神心理、神经康复等学科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可以广泛应用于精神心理领域(如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幻听症状、睡眠障碍等);神经康复领域(如:脑卒中后失语、吞咽困难、肌张力障碍、脊髓损伤、癫痫、帕金森病、慢性疼痛等)的治疗。 3.患者接受治疗时需注意事项 (1)进入实际治疗时,需取下手表、金属假牙、磁卡等电子设备; (2)接受治疗时可取坐着或半卧; (3)接受治疗时,会感觉到头皮轻微的颤动,实属正常现象; (4)接受治疗时,磁刺激仪会发出“叭…叭…”的声音,如感觉声音过响时,可带上耳塞; (5)治疗结束后,可立即回家,无需留院观察; (6)磁刺激仪治疗 10 次为一个疗程,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二、经颅磁刺激安全吗? 从 rTMS 技术诞生到现在的二十多年中,人们一直在评价其使用的安全性。操作简便,无痛、无创、安全是其最重要的特征。TMS 应用于临床多年,关于安全性方面已经积累相当多的经验。 1.rTMS 对人体有哪些不良反应? 诱发癫痫发作是 rTMS 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已报告的数例 rTMS 诱发癫痫发作的个案,大多数发生在 rTMS 安全指导制定前。1998 年《国际安全操作指南》制定之后有大量患者接受 rTMS 治疗,出现癫痫发作不良反应的人数极少。同时对癫痫患者采用低频刺激是可以起到治疗作用的。此外刺激时所发出的“啪啪”响声可对听力产生一过性的轻微影响。另外有千分之一几率可能会引起刺激部位局部疼痛和不适,停止刺激后一般都可自行缓解。 2.强磁场对患者和操作人员有何影响? rTMS 单次脉冲持续时间约 250 微妙,一次 100 冲的重复脉冲刺激,总的磁场暴露时间其实还不到 5 秒,研究表明患者接受 42 万次脉冲(共 70 次,持续一年),未出现不良反应。所以对于患者与操作者来讲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三、rTMS 对抑郁障碍的作用 rTMS 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调控技术,其原理是通过不同频率的脉冲磁场透过颅骨后作用于相应脑部功能区,改善大脑功能过高或者功能过低的区域,调节与人类情绪密切相关的 5-HT 及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从而起到治疗抑郁障碍的作用。 rTMS 作为一种物理治疗,近年来已广泛的在国内各大医院开展,早在 2008 年美国 FDA 就己认证用于抑郁症的治疗。 人类大脑前额叶皮层控制着每个个体的情绪与认知,循征医学研究表明,通过高频律的脉冲磁场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可以促使人的正性情绪产生增加,从而改善抑郁情绪。 四、rTMS 对焦虑障碍的作用 焦虑情绪几乎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种体验,统计表明焦虑障碍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4.98%。rTMS 技术是一种无创、无损、无副作用的神经调控疗法,对焦虑障碍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 功能影像学研究表明,焦虑激活了大脑右侧前额叶背外侧区的功能,通过低频脉冲磁场刺激右侧前额叶皮质,可以降低该侧皮层兴奋性,通过刺激还可以使苯二氮卓类受体敏感性增高、促进 5-HT 等神经递质释放增加。 已被临床证实 rTMS 技术对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均有显著的效果,作为一项物理治疗技术,可以单独用于改善焦虑,也可以与药物同时应用,并对药效起到增效的作用。 五、rTMS 对精神分裂症的作用 大量临床及科研证据显示,经颅磁刺激技术对精神分裂症的幻听和阴性症状等靶症状有显著效果。 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听,药物对其疗效差,副作用大。检测发现幻听患者左侧大脑颞顶叶皮层过分活跃,低频 rTMS 刺激大脑这一区域,可抑制这部分皮层的兴奋性,从而减少和控制幻听症状。 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与前额叶皮质活动减弱有关,对前额叶皮质进行高频 rTMA 刺激可以提高前额叶皮质的兴奋性,并影响一系列相关神经递质的改变,可起到改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的作用。 六、rTMS 对失眠的作用 经颅磁刺激技术可调节大脑的电生理活动,在大脑 Cz 后 1cm 处刺激可以很好的诱发脑电同步震荡,诱发睡眠相关慢波,近年来研究证明 rTMS 有效用于治疗失眠。 临床上 rTMS 已经广泛用于治疗睡眠障碍,包括不宁腿综合症、猝睡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与肌阵挛。 Cohrs 报道 rTMS 明显延长抑郁障碍患者 REM 睡眠和 NREM 至 REM 周期,提示 rTMS 可能通过影响抑郁障碍患者睡眠节律及其生物周期而改善抑郁障碍引起的睡眠障碍。rTMS 也可以用于治疗其他精神障碍引起的睡眠障碍,如躁狂症、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等。 七、rTMS 对疼痛的作用 电刺激运动皮层已经被证明为治疗疼痛一种有限的方法,但是因为需要外科手术植入电极,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和副作用,大多数病人都不愿意接受这种治疗。rTMS 作为一种无创的神经刺激方法,已成为治疗疼痛良好的手段。 rTMS 刺激在大脑皮层产生的电流能够激活局部神经元回路,高频 rTMS 在刺激运动皮层时,能够激活运动前区皮层、辅助运动区域、初级躯体感觉皮层、扣带回运动区域,或者更深部的区域(基底核神经节、小脑区域),从而激活与疼痛相关联的γ-氨基丁酸系统、阿片系统,对疼痛起到治疗效果。低频可抑制皮质丘脑束的兴奋性来缓解疼痛,引起皮层可塑性的改变。 八、rTMS 对帕金森病的作用 目前,对于帕金森病中、后期的治疗不甚理想,随着病情的发展,药物剂量也会逐渐增加。rTMS 作为一种无任何副作用的神经调制技术,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研究表明, rTMS 低频刺激 SMA 区(辅助运动区)能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功能障碍,并且疗效维持至少持续 3 个月以上。研究者称,rTMS 低频刺激 SMA 区可能通过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对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起到治疗作用;另外我们可以通过高频 rTMS 刺激前额叶皮层,间接的影响基底核神经节的功能,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从而对帕金森病起到治疗作用。

武克文

主任医师

山西省社会福利精神康宁医院

127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精神医学物理治疗项目——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

MECT 治疗是精神科一种迅速、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对有自杀、自伤、拒食、冲动伤人等症状或企图的患者;以及药物疗效不佳或药物治疗尚未生效的患者。症状难以控制的患者,具有快速肯定的疗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无痛苦,是当前疗效肯定、价格合理、能有效减少意外事件的物理治疗措施之一。 一、MECT 治疗前的检查和注意事项 1、术前检查 应做详细的体格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包括治疗前测量体重,做心电图、胸透检查、测血钾等。年老、体弱及以往有躯体疾病患者检查更应详细。 2、注意事项 为保证 MECT 治疗的安全,术前应注意下列事项: 从治疗前午夜起禁食、禁水(术前 8 小时); 治疗前应用精神药物者,必须对所用药物适当减量或停用。尤其需要注意对呼吸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如利血平等),必须停用; 治疗前排空膀胱; 治疗前去除所有假牙及珠宝首饰; 治疗前清除所有化妆及去除指甲油(干扰测量血氧饱和度)。 二、适应症 抑郁状态、严重抑郁。有严重消极观念、自伤、自杀企图和行为或明显自责自罪者; 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 缄默、违拗、拒食、拒药、木僵状态或亚木僵状态; 精神疾病处于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有严重的焦虑、强迫者; 明显幻觉、妄想; 癫痫性精神障碍、分离转换障碍、严重应激反应等; 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对药物不能耐受或不适于药物治疗者; 难治性精神疾病或须长期维持治疗者。 三、禁忌症 除对麻醉药物和肌松剂过敏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无绝对禁忌症。尽管如此,有的疾病可增加治疗的危险性(即相对禁忌证),必须高度注意。具体如下: 急性全身感染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疾病如脑瘤、脑血管病等;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全身动脉硬化、大动脉瘤、严重高血压等; 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如严重的支气管炎、哮喘和活动性肺结核; 严重骨和关节疾病; 严重的肝、肾及内分泌疾病; 青光眼、视网膜脱离; 由于躯体疾患引起的明显营养不良及一般情况虚弱、衰竭者; 服用对循环及呼吸有抑制的药物,如利血平等; 年老体弱者和儿童应慎用,孕妇应禁用。 四、疗程和间隔时间 一般以 6-12 次为 1 个疗程。病情急重者,可在开始治疗时,每天 1 次,连续治疗 3-6 次,以后隔 1-2 日 1 次。随着药物的调整,可逐步过渡到每周 1-2 次或更长间隔。难治性精神疾病的疗程可适当增加。长期维持治疗者,间隔时间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一般每月 1-2 次。MECT 治疗全程中医生会向患者本人及家属了解情况,根据病情的不同 1 对 1 的给予指导和频次的调整,建议由一名比较了解病情的家属陪同前来治疗。

武克文

主任医师

山西省社会福利精神康宁医院

129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认识失眠

一、什么是失眠 尽管有适当的睡眠时机,仍存在以下一项或更多: 1.入睡困难; 2.睡眠维持困难; 3.早醒; 4.恢复感欠佳或睡眠质量差。加上一项或多项白天功能损伤: (1)疲劳或全身不适; (2)注意力或记忆力减退; (3)学习、工作、社交能力减退; (4)情绪波动或易激惹; (5)日间困倦; (6)兴趣减退; (7)躯体症状; (8)对睡眠过度关注。 慢性失眠:至少每周出现三晚并持续三个月。 二、失眠现患率及危害程度 1.失眠现患率在 4%—50%; 2.中国内地成年人失眠患病率高达 57%; 3.工作人群中 65%存在睡眠障碍; 4.成年人失眠持续率约在 30%—60%之间; 5.93.4%失眠伴有白天功能损害; 6.慢性失眠患病率:儿童 4%、成人 9.3%、老年人 38.2%。 7.长期睡眠不足导致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引发各种疾病。 三、失眠共病问题 失眠可以与焦虑、抑郁、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痴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精神心理问题共病,也可以共病躯体问题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胃肠道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癌症等。 四、失眠治疗技术 1.认知行为治疗——失眠刺激控制疗法 (1)除了睡觉以外,其他时间不要待在床上或卧室里。把床当作睡觉的专用场所,不在床上从事与睡觉无关的活动; (2)躺在床上 30 分钟后如果仍睡不着,必须起床离开房间,去做些温和的事,只在真正有了睡意时才上床。假如始终没有睡意,那就得如此这般直到天明; (3)每天坚持在同一时刻醒来并起床,而不管晚上睡得如何; (4)白天决不上床睡觉; (5)条件反射的建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要持之以恒才能获得疗效。开始时,可能会睡得很少,但如果能坚持训练下去,睡眠时间会逐渐加长。 2.药物治疗 (1)苯二氮卓类; (2)非苯二氮卓类; (3)抗抑郁剂; (4)抗精神病药; (5)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6)中药。 3.物理治疗 (1)经颅磁刺激治疗; (2)脑控感知椅; (3)失眠治疗仪; (4)贝多芬心身睡眠治疗系统; (5)光照疗法。 4.中医治疗 (1)中药专方、自拟方、针灸、舒筋活血、中药+推拿头颈; (2)理疗、穴位贴敷、耳穴压豆。 五、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1.舒适的寝具 (1)床:人肩宽的 3 倍为宜; (2)床垫:软硬适中; (3)枕头:高度、宽度、软硬适中。 2.睡眠的姿势 (1)健康人:右侧卧位睡眠有助于安睡; (2)心脏病患者:最好多右侧卧,以免造成心脏受压而增加发病机率; (3)脑部因血压高而疼痛者:应适当垫高枕位; (4)肺疾病者:除垫高枕外,经常改换睡侧,以利痰涎排出; (5)胃脘胀满和肝胆系疾病者:以右侧位睡眠为宜; (6)四肢有疼痛者:应力避压迫痛处而卧。 3.睡眠的环境 (1)噪声:声响超过 60 分贝,就会刺激你的神经系统,信息还可以传递全身,让你无法安稳入睡; (2)遮光:关灯睡觉当然与省电无关,而是因为黑暗的环境能让眼睛尽快进入休息的状态; (3)温度:应在摄氏 16 度至 24 度左右,依个人的体质而调整; (4)湿度:最理想的应是在百分之五十至六十五; (5)空气:清新自然、适当流通的室内空气; (6)磁场:远离发射高频电离、电磁的强辐射源。 六、常见有助睡眠的措施 1.睡前喝杯(约为 250 亳升左右)热牛奶(肾结石病人睡前不宜喝牛奶); 2.睡前用温水洗脚,益处甚大,并按摩“涌泉穴”(在脚心处)15—30 分钟; 3.睡前 1 小时要远离电视; 4.进行深呼吸,听节奏缓慢的音乐; 5.心要静,不可忧虑,要先睡心,后睡身; 6.保持脚部温暖有助于睡眠,可穿一双袜子睡觉或放置热水袋。 七、睡眠健康教育 1.正确认识睡眠及失眠,树立正确的睡眠观念,通过改善睡眠的寝具、姿势、时间、环境,为良好睡眠提供客观保障; 2.建立信心,对生活中偶尔遇到失眠情况,不必过分忧虑,对失眠的恐惧心理会使失眠的治疗更困难。保持一个平和的精神状态非常重要; 3.对自己失眠的原因做一个基本评估,积极采取措施去除造成失眠的原因; 4.规律生活,养成定时入寝与定时起床的习惯,从而建立自己的生理时钟; 5.保持适度运动,每天保持半小时至一小时的运动,藉以灵活身体各部器官。惟剧烈运动,睡眠前应尽量避免。参加气功、太极拳等运动,可以提高神经的调节能力; 6.睡前放松心情,睡前半小时内避免过份劳心或劳力的工作。即使明天要参加考试,也绝不带着思考中的难题上床。临睡前听听轻音乐,有助于睡眠; 7.睡前饮食适度,睡前如有需要,可适度进食;牛奶、面包、饼干之类食物有助于睡眠。过饱对睡眠不利;而咖啡、可乐、茶等带有刺激性的饮料,尤不利于睡眠。

武克文

主任医师

山西省社会福利精神康宁医院

1283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15条记录共2页
武克文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621099 次
总文章 15 篇
在线服务患者 68994 次
患者评价 72563 个
获得锦旗 111 个
入驻时间 2020-08-03 10:22:04
武克文医生获得的锦旗
已获得锦旗 111 个
医德高尚
88个
感恩有您
6个
济世良医
8个
医者仁心
9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