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儿科过敏性疾病的诊治
我国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接近西方发达国家。儿童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有特应性皮炎、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儿童出现过敏性皮疹时,可能会同时伴随其他过敏性疾病。这类孩子就诊时往往分散在不同的科室进行治疗。存在漏诊、误诊、处理不当、诊断过度等情况。规范的诊治,可以帮助患有过敏性疾病的孩子获得更舒适的体验,减少疾病负担。 疾病介绍和诊疗方式: 过敏性疾病的免疫学机制可分为 IgE 介导、非 IgE 介导、混合介导。IgE 介导的过敏反应主要是临床最常见的 Ⅰ型超敏反应。IgE 介导的免疫机制在儿童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哮喘、食物过敏、严重过敏反应都有体现。 1、常见过敏性疾病的典型症状 急性荨麻疹:风团样皮疹,风团大小不一。血管性水肿。多伴有瘙痒。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胸闷、喉梗阻等全身症状表现。多在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 2 小时内快速出现。 特应性皮炎: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疾病。皮肤表现多样,常见渗出、红斑、苔藓样变、干皮症。伴有强烈的瘙痒感,皮肤常见搔抓痕迹。 过敏性鼻炎:鼻痒症状:揉鼻子、抠鼻子、变应性褶皱(由于揉鼻子造成鼻梁处水平褶皱)。鼻塞症状:张口呼吸、睡觉打鼾。阵发性流涕、喷嚏。黑眼圈(由于静脉回流受阻形成的下眼睑暗影)。 过敏性结膜炎:眼痒、流泪、眼红、眼部烧灼不适。 哮喘:反复发作的非感染性喘息、阵发性咳嗽、气促、胸闷。经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效果明显。 临床上遇到的过敏性疾病也有很多不典型的表现,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接诊时应注意询问病史和查体避免遗漏。由于发病机制重叠,多种过敏性疾病,比如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可能会同时存在于一个孩子身上。 2、过敏性疾病的预防 避免接触过敏原可以减少过敏性疾病发作。家庭中有其他已经确诊的过敏性疾病患者是发生过敏性疾病的高危因素。 询问病史时注意排查可疑过敏原。食物过敏较多出现在婴幼儿,询问病史时注意近期饮食变化。季节性变化的过敏性疾病常由于吸入性过敏原引起,如花粉、霉菌。环境中螨虫、蟑螂、动物毛发等物质也可引起全年发作的过敏性疾病。 实验室检查:可进行嗜酸粒细胞检测、血清特异性 IgE 检测、皮肤点刺试验、激发试验来帮助寻找过敏原。 3、过敏性疾病的一线药物选择 荨麻疹:口服第二代 H1 抗组胺药物。 特应性皮炎: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 过敏性鼻炎:口服第二代 H1 抗组胺药物。鼻用糖皮质激素。 哮喘:吸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支气管舒张剂、抗白三烯药物。 严重过敏反应:肾上腺素肌注。 正确的选择药物可以达到快速缓解症状,缩短疾病时长,减少相关副作用。抗组胺药物是临床常用的口服抗过敏药。H1 抗组胺药物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两大类。 第一代 H1 抗组胺药物:氯苯那敏(扑尔敏)、酮替芬、赛庚啶等。这类药物易透过血脑屏障,产生镇静效果时间较长。同时具有抗胆碱能效应,可引起口干、心动过速等副作用,不适合儿童使用。 第二代 H1 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特点是中枢镇静效果较轻,无抗胆碱能副作用。其中还有第二代新型抗组胺药物,常见有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等。 第二代 H1 抗组胺药物是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常用药物,是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的一线用药。也可以作为特应性皮炎的二线用药。那么第二代 H1 抗组胺药物里,新型药物效果是否更好呢? 第二代新型抗组胺药在寻麻疹等儿童过敏性疾病中作用如何? 地氯雷他定是氯雷他定的主要代谢产物。是目前证实的与 H1 受体亲和力最高的新型抗组胺药物[7],可通过选择性地阻断患者的外周受体,起到缓解过敏症状的作用。 由于其不经肝脏(CYP3A4)代谢直接起效,因此抗过敏作用强,起效快且效力持久。此外,还具有不依赖于组胺 H1 受体独特的抗炎活性和机制。由于地氯雷他定脂溶性较低,不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因此会明显降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镇定作用,嗜睡、乏力、困倦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关于地氯雷他定的最新临床药物研究文章发表,其共纳入 14 项 RCT,共计 1,394 例患者,以氯雷他定为对照,系统评价地氯雷他定治疗荨麻疹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显示: 地氯雷他定和氯雷他定治疗荨麻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好,地氯雷他定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氯雷他定。 对比其他第二代 H1 抗组胺药物,地氯雷他定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如凡小影等研究得出,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替利嗪,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西替利嗪; 杨秋红等研究得出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与盐酸苯丙烯啶相比,不良反应少且疗效确切; 近年来,国内上市的地氯雷他定的剂型丰富了临床不同人群用药的选择,如片、分散片等,大大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新剂型,方便低龄儿童服用。 疾病治疗进程及展望: 过敏性疾病已成为 21 世纪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影响到全球范围内 25% 的人群。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生率也逐渐上升,随着生活条件的上升,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除基因因素之外,目前认为内毒素暴露、肠道菌群都与过敏性疾病发生有关。婴幼儿时期食物过于单一也和过敏性疾病相关。随着生长发育,儿童过敏性疾病可呈缓解趋势。如何诱导过敏原耐受是治疗过敏的一个热点方向。 合理的使用抗过敏药物可以控制病情,让孩子更舒适,避免生长过程中由于过敏错过丰富的体验。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具有 H1 受体选择性高,无镇静作用,不易穿过血脑屏障的优势,又称为非镇静抗组胺药物(NSA),目前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第二代和第二代新型 H1 抗组胺药大多用于治疗 2 岁以上儿童患者,目前对于较低龄儿童,还缺少用药资料。普利制药的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批准用于 6 个月以上儿童,有望弥补国内低龄儿童抗组胺药的空缺。目前已获得德国上市、荷兰上市,通过一致性评价。期待地氯雷他定改善更多患者过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邢志强
住院医师
滨海县中医院
1077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