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黄曲霉素中毒如何鉴别诊断 

黄曲霉素中毒如何鉴别诊断 
发表人:侯争飞

黄曲霉毒素中毒,主要的鉴别方法是通过临床表现以及体格检查,还有最关键的就是病逝。它的病是主要就是要对霉变的谷物还有花生类的服用时这种情况。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常见的临床表现可能有恶心,呕吐,有的还会有发烧这些症状,结核病史临床表现再有相应的检查,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鉴别诊断。

需要鉴别诊断的就是其他的中毒,比如说农药中毒,这个可能是有农药的服用时或者是接触时,以及其他的肠道细菌感染或者是病毒感染而造成的一些中毒的症状。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作为食物而摄入的有害物质的毒性效应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凡确诊为急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于病发后六个月,HBsAg血症不减退,抗-HBc效价不降落,抗-HBs不阳转者(尽大年夜部分),可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的种类有很多,这个相信大家也有所听闻吧,种类越多就难以确诊,如果诊断错误的话,不仅病情无法得到好转,还会出现恶化的迹象,所以说对症下药是很重要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凡确诊为急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于病发后六个月,HBsAg血症不减退,抗-HBc效价不降落,抗-HBs不阳转者(尽大年夜部分),可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


    (2)凡慢性肝炎HBV传染指标不较着或只有抗-HBc一项指标阳性,应进行肝穿刺,用荧光抗体手艺、ELISA染色手艺进行肝内HBsAg、HBsAg检测,此中一项阳性者仍可诊断为乙型肝炎。

     

    2、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急性期初期大年夜便抗-HAV免疫电镜看到有抗体桥保持的HAV颗粒凝集体者。


    (2)凡急性期肝炎患者血清抗-HAVIgM阳性者。


    (3)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抗-HAVIgG效价呈4倍以上降落者。

     

     


    3、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凡呈水源、食品爆发流行特点,又分歧适甲型肝炎病原学诊断标准者,可诊为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


    (2)凡分歧适急性甲、乙型肝炎病原学诊断指标,并解除大小胞病毒、EB病毒传染者(无特异性IgM抗体)可诊为急性非甲非乙型肝炎。


    (3)凡慢性肝炎患者HBV传染指标全数阴性,并解除本身免疫性肝炎、荮物中毒或过敏者,可诊为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


    可能你会觉得自己不需要了解上文所说的内容,但是小编不得不告诉你,你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了解诊断过程能够让更好地配合检查人员,让病情得到更加精确的诊断,从而得到更好的治疗措施。

  • 无论是患有什么病疾,在去医院进行检查的结果,都应该去咨询一下医生,看检测的结果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而又该如何来对待身体的这个病,而不是盲目的自己去解读。而患有梅毒的病人,应该正确看待梅毒检验后的报告单。


    梅毒筛查的常用指标


    梅毒由于临床表现多样性而被皮肤科医师称为“模拟大师”,目前诊断因暗视野或荧光显微镜等设备不太普及而主要靠血清学检测来判定。检验方法因抗原制备方法不同分为非螺旋体抗原试验和螺旋体抗原试验,前者主要包括:VDRL、USR、RPR等,后者主要包括:FTA-ABS、TPHA、TPPA等。初筛试验中VDRL因操作麻烦在大多数医院没有开展,USR、RPR是在VDRL基础上经过改良后的实验方法,操作简单且可以肉眼判定结果,有同样的特异与敏感性,因而被广泛应用。确认试验中由于TPHA、TPPA操作简单且特异性、敏感性优于FTA-ABS而被广泛开展。一般来讲,排除假阳性原因,确认试验所作为抗-IgG螺旋体抗体,即使足够规范的治疗,结果仍可为阳性,因此不作为疗效观察、复发、再治疗的依据。

     


    假阳性假阴性都很“常见”


    因技术原因所限,两类梅毒血清学试验都存在生物学假阳性以及假阴性问题。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关节炎、肝硬化、结肠癌、静脉吸毒、妊娠、糖尿病、风疹、丝虫病、结核病等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均可以导致假阳性。这类假阳性结果,通过倍比稀释后滴度都很低,一般在1:8以下,两类试验结合来看即可明确。由于试验敏感性、前带现象(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浓度过高而抑制抗原抗体凝集)、梅毒感染时间长短等原因可以导致试验结果的假阴性,如:RPR在一期、三期梅毒阳性率分别为85%、80%。假阳性和假阴性结合临床资料以及复检,一般情况下可以排除。

     


    如何看待检查结果


    我们在看梅毒化验的检验结果时,应该结合初筛试验、确认试验和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资料综合来分析。一般初筛试验RPR、USR试验阳性的患者,确认试验阴性则排除感染。确认试验TPPA或TPHA阳性,而初筛试验阴性,则认为是假阳性或梅毒感染已愈(少数患者不治疗可自愈)。要求梅毒患者经规范治疗后随访2年,第一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非梅毒螺旋体试验,第2年每半年复查一次,结果持续阳性,滴度较低(1:8以下)不再上升,可认为是血清固定,临床已经治愈。如随访复查滴度上升,则认为是复发或再感染,需要到专科医生那里进行咨询或治疗。


    因此,梅毒检验结果出来后,应该及时的咨询医生,不要自己去看这个单子,有些写的其实并非自己心里所想的,反而会错分析自己的病情。因而所有的人都应该正确看待检查结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一种辟瘟解毒,消肿止痛的药物紫金锭,其中含有有毒中药雄黄和朱砂

     

    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记载,它的制作方法是将朱砂40克,雄黄20克,水飞成极细粉;山慈菇200克,五倍子100克,红大戟150克粉碎成细粉;人工麝香研成细末,与上面的粉末和千金子霜过筛,混合,均匀。再取糯米粉320克,加水做成团块,蒸熟,再与上述粉末混匀,压制成锭状,低温干燥,再刻上“紫金锭”三个字则得。

     

    它的功效是辟瘟解毒,消肿止痛 ,外用时和醋调和外敷患处,用来治疗疔疮疖肿,痄腮,丹毒,喉风;内服时每次0.6-1.5克,用来治疗中暑,脘腹胀痛,恶心呕吐,痢疾泄 泻,小儿痰厥。

     

    这个药,现在用得不多,主要是因为其中有雄黄和朱砂,雄黄中含有硫化砷,主要成分为难溶性的二硫化二砷(As2o2)或 (As4S4),杂质中有可能含有不等量的可溶性砷,例如砒霜(As2o3)和As2o5,若长期,过量服用雄黄,特别是含有杂质的雄黄,是有可能导致砷中毒的。而砷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系统均有毒性,还有可能诱发肿瘤。

     

    雄黄的毒性及减毒方法

     

    但是雄黄的毒性与其剂量密切相关,实验发现低剂量组会导致肿瘤细胞自噬,而高剂量组则会直接导致人体组织细胞凋亡,雄黄由于主要成分是难溶性硫化砷,在肠液中的溶解度只有4%,所以大部分的砷并没有被人体吸收,所以低剂量服用高纯度的雄黄,刚好在保证砷的应有疗效的同时,减少了其毒性。

     

    所以可见在古老水飞技艺对于保证雄黄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所谓水飞,是一种传统的祛除药物杂质,保证药物纯度的方法,主要操作方法是将药物粉碎后,置于容器中,再加入适量清水,研磨成糊状,再加倒入更多的水同时进行搅拌,粗粒沉底后,立即倾出混悬液,接着将沉底的粗粒再研磨,如此反复操作,一直到研细为止,最后将经反复操作仍不能混悬,沉底的杂质弃去。将前后倾出的混悬液合并静置,待沉淀后,倾去上面的清水,将干燥沉淀物研磨成极细粉末。

     

    整个水飞过程中切忌加热,古人常说“雄黄见火毒如砒霜”,这是因为As2o2遇热容易分解,变成含有剧毒的砒霜(As2o3)。

     

    总之,水飞这种方法使得雄黄中的杂质可溶性的硫化砷As2o3和As2o5极大地减少了,也更加安全了。

     

    雄黄

     

    朱砂的毒性及减毒方法

     

    朱砂是天然的辰砂矿石,其中主要含有硫化汞。神农本草经将朱砂列为上品,认为它“气甘、微寒、无毒。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 ,安魂魄,益气,明目”——但是,后世逐渐发现了它的毒性,无论魏吴普的《吴普本草》,还是唐代甄权的《药性论》均将其标识为“有毒”,有大量医家指出朱砂多服令人痴呆。

     

    长期,大量服用朱砂有可能导致汞中毒,肝脏,肾脏,消化道受到损伤,其特效解毒剂是二疏基丙磺酸钠。

     

    朱砂同样不能用高温加热,因为高温加热后,会产生游离汞、氧化汞等,使毒性增大。所以在这儿重申,雄黄,朱砂均不能用煎法,只能水飞后入丸剂使用。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到朱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HgS),它是典型的共价化合物,溶解度很小(溶度积 Ksp=10 ),不溶于热盐酸和硝酸,但溶于混合酸,朱砂在人工胃液中会有少量可溶性汞盐溶出,在人工肠液中溶解较少,有一些学者认为HgS性质稳定 ,即使在强酸盐酸中也不会溶解,所以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观察到的可溶性汞盐,可能是朱砂的非HgS的汞化合物成分溶解导致的。

     

    但是不管怎样,由于人体对汞的亲和力很强,进入人体的汞清除很慢,汞喜欢在肝脏和肾脏蓄积,会损害肝脏和肾小管,而且有一些游离汞会透过血脑屏障,侵害到大脑!所以虽然,朱砂在胃肠只有极少量的可溶性汞盐分解物,依然可能因为大量使用朱砂及朱砂制品,导致人体血、肝、肾均汞蓄积,人体出现体重下降,反应迟钝、肾缺血、肝脏肿大等症状。

     

    而且在一些配伍还会使汞的毒性增强:例如与具有还原性的碘化物、溴化物同用时,容易产生毒性较强的碘化汞、溴化汞;用铝制器具研磨,可能会产生热,可能会产生毒性很强的汞铝齐。

     

    所以对于朱砂,我认为,虽然它有一定的清心镇惊,安神解毒的作用,但是杀鸡焉用牛刀,无论是治疗心悸,失眠多梦,视物昏花都可以选用更加安全的药物,没有必要使用朱砂。

     

     

    朱砂

     

    那么是不是应该摒弃使用雄黄,朱砂呢?

     

    对此我的意见是,深入研究,根据患者的病情,权衡利弊,考虑是否有更安全的更有效的替代药物,考虑患者的得失,由训练有素的资深医师来决策是否使用这两种药物。

     

    因为,就有医家用含有水银(汞)、白矾、青矾、牙硝、食盐的“五虎丹”外用治疗皮肤癌,乳腺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而水银的毒性则比朱砂强得太多。也有一些医师擅长使用含有朱砂的组方(例如安宫牛黄丸)来治疗热闭神昏导致的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但是总的来说,在循证研究上,对雄黄的研究远比对朱砂的研究更加透彻。

     

    例如中医血液病专家黄世林教授研发的中药组方复方黄黛片就得到了非常透彻的研究。

     

    复方黄黛片是严格按照中医君臣佐使学术配伍而成的方子。

     

    张从正在《儒门事亲》曾云:“夫邪之中人,轻则传久而自尽,颇甚则传久而难已,更甚则暴死。若先论固元气,以补剂补之,真气未胜,而邪气已交弛横鹜而不可制矣。有邪积之人而议补者,皆鲧湮洪水之徒也。先论攻其邪,邪气去则元气自复也。”

     

    黄世林老师在传统医学“攻邪”学说的启发下,认为白血病的病因为正气不足,气滞血瘀,化生毒邪; 病理基础为邪毒内蕴,积久生变,治法为驱邪复正,遂组方如:雄黄(水飞) 、青黛 、丹参 、太子参四味,粉碎后制作成片剂,每片含雄黄30mg 、青黛125mg、 丹参50mg、 太子参45mg。一次3-5片,一日3次,逐步加大剂量,到10天左右,达到30片/日,分3次服用,疗程最长不超过60天。

     

    它由雄黄、青黛、太子参、丹参四味药组成,其中雄黄为君,以解毒祛邪;青黛为臣药,以清热、解毒、凉血;丹参活血祛瘀,太子参益气生血,同为佐使;四药合用,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补气益阴、祛瘀生血。

     

    这个方子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cute promyelocyticleukemia,APL) 的效果很好,患者的完全缓解( complete remission,CR) 率高达 96. 7%。

     

    陈竺院士对其中的雄黄,青黛,丹参三味药进行了分子分析,发现君药雄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直接作用于癌蛋白,通过诱导其降解,从根本上逆转癌细胞的疯长,使其分化成熟;丹参(主要成分是丹参酮)可以通过促进癌蛋白的泛素化并加快其降解,进一步促进白血病细胞的分化成熟,抑制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分裂增殖来发挥作用,所以是臣药;在使用了青黛(主要成分是靛玉红)以后雄黄的毒副作用大幅度降低,青黛具有抑制君臣药的毒性和烈性的作用,可以作为佐药;而且丹参和青黛还具有加运送祛邪的主力硫化坤的通道蛋白的数量的能力,能增加白血病癌细胞内硫化坤的浓度,从而具有“扶正”的能力,这项成果2008年3月14日发表在了美国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

     

    2007年10月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黄晓军等组织全国七家血液病中心开展,“口服复方黄黛片+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疗效与与“静脉注射三氧化二砷+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新诊断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结论是,口服复方黄黛片组的二年无病生存率为98.1%,而静脉组为95.5%;三年总体生存率口服复方黄黛片组为99.1%,静脉组为 96.6%;两者的不良反应事件相似。这项成果2013年11月23日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J Clin Oncol)上。

     

    这个团队的后续研究更是证实了“不化疗,不输液,仅用两个口服药物(复方黄黛片和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可行性,治疗8个月后,所有病人都达到完全缓解,利用目前最敏感的实时定量PCR方法证实所有病人都可以达到血病基因转阴,而且所有病人在达到缓解(约1个月)后均不再需要住院治疗。这项成果2014年12月4日,发表在了顶级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

    这项成果由于不需要住院,所以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所以复方黄黛片和维甲酸称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经典组合。

     

    从对复方黄黛片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知道,对于有毒中药,不可盲目使用,也不可一概摒弃,深入研究,权衡利弊,由有经验的医师进行决策,才是正途。而且传统中医的组方理论也有着自身的合理性,值得传承和研究。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 梅毒这种性病最大的不同是在不同的患病时它的诊断方法是不同的,为了有着合理的治疗效果,诊断结果可以了解到病情,这样就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让疗效更加的显着,患者也就可以更快的康复,早日恢复健康,减少危害了,那梅毒怎么进行诊断呢?不同的时期诊断方法自然是不同的,专家将会作出介绍。
    分期诊断标准:


    1、一期梅毒。


    (1)病史:有感染史,潜伏期一般为2~3周。

     


    (2)实验室检查:①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皮肤粘膜损害或淋巴结穿刺液可查见梅毒螺旋体。②梅毒血清学试验: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如感染不足2~3周,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可为阴性。应于感染4周后复查。


    2、二期梅毒。


    (1)病史:有感染史,可有一期梅毒史,病期2年以内。


    (2)实验室检查:①暗视野显微镜检查:二期皮疹尤其扁平湿疣、湿丘疹及粘膜斑,易查见梅毒螺旋体。②梅毒血清学试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及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为强阳性。


    3、三期梅毒(晚期梅毒)。


    (1)病史:有感染史,可有一期或二期梅毒史。病期2年以上。

     


    (2)实验室检查:①梅毒血清学试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大多阳性,亦可阴性,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为阳性。②组织病理检查:有三期梅毒的组织病理变化(见附录C)。③脑脊液检查:神经梅毒:淋巴细胞≥10×106L,蛋白量50MGDL,VDRL试验阳性。


    以上介绍了一期梅毒到三期梅毒的诊断上的标准介绍,对梅毒这种性病来说,就应该在早期发现之后进行治疗,梅毒的病情是越早治疗越好的,这样的治愈难度小,容易治愈。生活之中应该关注身边所发生的不同变化,不能让病毒混入个人生活,这样就会容易感染梅毒,影响正常的作息规律,患病就会有着很大的危害存在。

  • 病毒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疾病,无论男女老少都有可能患病。病毒性肺炎的种类有很多,而且这种疾病大多发生在春季和冬季,那么对于各类的病毒性肺炎应该如何区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如何区分吧?

     

    1、流感病毒性肺炎


    多发生于年龄在6个月至2岁之间体弱的婴幼儿,冬末春初为主要流行季节。患儿突然起病,以持续7-10天的高热为其主要特征,应用抗生素无效。对本病的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的中药为主。


    2、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


    多发生于冬季和初春,以2-3个月的婴儿多见,6个月以内的婴儿病情最严重。往往在感冒后2-3天,患儿出现持续性干咳和阵发性呼吸困难。患儿的表现类似支气管哮喘,喘憋发作时呼吸快而浅表,每分钟在60-80次之间,可有呼气性喘鸣音,所以有人把这种肺炎称为喘憋性肺炎。

     

    患儿脉搏每分钟可达150-200次,体温多数下迷也可达38-39度之间。面色苍白和口唇、指端青紫是病情严重的征象。鼻翼扇动和三凹体征表示病儿明显缺氧。对本病主要应采取对症治疗,护理也极为重要。

     


    3、腺病毒性肺炎


    八成发生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多见于冬春两季。其潜伏期为4-10天,一般是突然发热,起病后3-4天呈持续性高热,60%的病儿最高体温超过40度,伴频繁或阵发性咳嗽,但无明显的流涕和打喷嚏。起病3-5天后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且逐步加重。重症患儿出现鼻翼扇动、口唇和指甲青紫、喘憋及三凹体征。

     

    有的病孩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半昏迷或阵发性烦躁不安,面色发灰、心跳增快也是病情严重的表现。早期的特征是眼结膜充血,身上出现红色丘疹、斑丘疹或猩红热样疹子,扁桃体还可出现石灰样小白点。本病是较严重的婴幼儿肺炎,应积极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


    4、副流感病毒性肺炎


    副流感病毒是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共有四型,多于深秋、冬季和早春流行,有的似无明显的季节性。副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表现不如合胞病毒性肺炎那样严重,也比流感病毒性肺炎轻。患儿高热持续时间较短,咳嗽也不太厉害。一般可用中医中药对症治疗,预后较好。

     

     

    以上就是各类病毒性肺炎的区分,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而且希望大家不慎患病后,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知道自己究竟是哪种肺炎后,及时对症下药,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最后,愿大家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 作者 | 肝胆外科罗大夫

    文章首发于 |  肝胆外科罗大夫

     

    黄疸是因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可致皮肤、黏膜、巩膜、结膜、体液等黄染。

     

    血清胆红素仅轻度升高,无皮肤、巩膜等黄染时,为隐性黄疸。血液中仅胆红素增高,而胆汁酸正常,为高胆红素血症,因胆红素代谢紊乱所致。

     

    血液中仅胆汁酸增高,而胆红素正常,为胆汁淤积或淤胆,是胆汁的生成或排泌障碍,使胆汁成分向肠内排泄过少并在血内潴留所致。血液中胆红素、胆汁酸均增高,为淤胆性黄疸。

     

    黄疸可分为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与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其中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包括溶血性黄疸、非溶血性黄疸(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喂乳性黄疸、暂时性家族性新生儿黄疸、肝炎后胆红素增多症等),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包括家族性黄疸、肝细胞损害引起的黄疸、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外胆道梗阻所致黄疸。

     

    一、黄疸的治疗药物

     

    黄疸治疗药物主要有白蛋白、苯巴比妥、益生菌制剂、丙种球蛋白、降胆酸类药物(如熊去氧胆酸、还原型谷胱甘肽、S-腺苷蛋氨酸、茴三硫)及中成药等。

     

     

    二、黄疸治疗药物的选用

     

    ①胆汁淤积综合征/高结合胆红素血症

     

    高结合胆红素血症是肝胆功能障碍的表现,可致生长发育迟缓、脂类和维生素吸收不良,严重者发展为胆汁性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衰竭。治疗药物可选用茵栀黄口服液、熊去氧胆酸(UDCA)、苯巴比妥。

     

     

    ②母乳性黄疸

     

    通常发生于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足月儿多见,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可能与新生儿胆红素肝肠循环增加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活性异常等有关。治疗药物可选用茵栀黄口服液、清肝利胆口服液、益生菌制剂等,其中清肝利胆口服液可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加速其分解和排泄,可作为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常规用药;益生菌制剂可促进新生儿正常肠道菌群的建立,加速肠道内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粪胆原排出体外,并可降低粪便黏度,促进胃肠蠕动,利于肠道中的胆红素排出。苯巴比妥因其有神经抑制作用,可引起新生儿嗜睡、反应差等不良反应,一般不建议使用。

     

    ③感染性黄疸

     

    黄疸合并感染时,可抗感染,重症感染若需增强免疫功能可使用IVIG。脾氨肽口服冻干粉通过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新生儿抗感染能力,而降低感染发生率,可用于辅助治疗。

     

    ④肝细胞性黄疸

     

    常见疾病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肝硬化及严重感染所致的肝损害等,常有恶心、呕吐、纳差等消化道症状等。治疗药物可选用抗菌药物(抗感染)、保肝药物(如甘草酸类制剂、还原型谷胱甘肽、中成药等)。

     

    ⑤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

     

    常见疾病有病毒性肝炎(淤胆型)、药物性肝病、妊娠期复发性黄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治疗药物可选用熊去氧胆酸(UDCA)、糖皮质激素、苯巴比妥等。其中糖皮质激素可保护肝细胞内亚微结构,增加微细胆管的胆汁流量,抑制毛细胆管的通透性,减轻水肿,促进胆汁合成和分泌,还可促进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苯巴比妥可增加肝细胞膜通透性,使血流中的间接胆红素进入肝细胞,也可使胞浆液中的受体γ蛋白增加,将胆红素摄入肝细胞并转运至滑面内质网进行结合,并可诱导肝内酶的活性,使滑面内质网增值,加速间质胆红素代谢为直接胆红素。

     

    参考文献:

    [1]徐采朴等.黄疸的分类及鉴别诊断[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3,8(4):193-196

    [2]新生儿黄疸规范化用药指导专家建议[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27):105-108

    [3]池肇春.黄疸的鉴别诊断与治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35,113

    [4]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11

    [5]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8(5):402-405

    [6]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2015)[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7):481-483

    [7]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3[J].中国肝脏病杂志,2013,5(1):53-62

    [8]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与处理专家建议[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10):734-735

    [9]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2):152-160

    [10]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2016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6):447-450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科学的诊断是找到疾病原因的正确打开方式,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能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花最少的钱获得康复。对于癫痫病也是一样,中医上的诊断依据和诊断方法如下。

     

    一、癫痫病的中医诊断依据

     

    1、狂痫与癫狂的鉴别

     

    《活幼心书·卷中·痫证》中谈到:狂痫者,亦属阳,难经云,重阳则狂,至长成小儿才发,时妄言不食而歌,甚则蝓墙上屋,弃衣而走,或一日二日方醒。说明狂痫与癫狂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点,只要有二:①狂痫有狂又有痫,即既有精神失常,又有抽搐;癫狂只有精神方面的症状,如躁动多言,易怒,叫唱跑跳,甚至毁物伤人,通宵不眠或沉默不语、呆滞、健忘,甚至神志不清,但不抽搐。②狂痫有自解性也有反复性;癫狂不经治疗往往呈持续状态。

     

     

    2、癫痫与惊风的鉴别

     

    《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风痫候》认为:壮热不歇,则变为惊,极重者亦变痫也。《活幼心书·卷上·痫证》说得更具体:惊传三搐后成痫。说的是三次惊风才称为癫痫。惊风分急惊风和慢惊风。急惊风一定有高热,慢惊风多发于脾虚久泻之后,而癫痫发作一般无发热,也无腹泻。急惊风在退热后,抽搐不再发生,慢惊风在健脾止泻后,抽搐也不再发生,而癫痫则能反复发作,这是它们有别之处。

     

    3、癫痫与痉病的鉴别

     

    《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风痫候》中记载:病发时身软,时醒者谓之痫;身强直反张如尸,不时醒者谓之痉。后世医家均以此说区分痫与痉。清·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专立痉病瘛病总论条目,说明:痉者,强直之谓,后人所谓角弓反张,古人所谓痉也。瘛者,蠕动引缩之谓,后人所谓抽掣、搐搦,古人所谓瘛也。抽掣搐搦不止者,瘛也。时作时止,止后或数日,或数月复发,发亦不待治而自止者,痫也。吴鞠通所论痉病极广,共分九大类,即寒痉、风温痉、温热痉、暑痉、湿痉、燥痉、内伤饮食痉、客忤痉(惊吓痉)、本脏自病痉,基本上概括了所有抽搐病症(其中也包括急、慢惊风),他强调:痉者筋病也,皆肝风内动为之。这与癫痫因脏腑、经络、气血失调,逆气上巅犯脑,引动肝风的病机不同。

     

    归纳起来癫痫与痉病的鉴别有如下几点:①癫痫发作有反复性、自解性;痉病则常为经常性或持续性,消除病因后可以不再发作。②癫痫临床表现复杂;痉病就只有抽搐。③癫痫是逆气引动肝风而抽搐;痉病是筋病,肝风内动所引起。

     

    二、诊断癫痫的中医方法

     

    望诊在中医的癫痫诊断方面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经过对病人面部表情、神色、形态、舌象等的异常变化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疾病情况的一种诊断方法。正如《灵枢·本脏》云“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望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和外在表现,是脏腑气血的外露象征,中医的癫痫诊断经过患者的言行举止、面部表情、目珠眼神等表现“神”的各种活动,来反应脏腑气血的盛衰。判断神气的存亡,对于认识疾病进展态势、预测善恶及指导治疗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望神中观察眼神的变化是重点,因目系通于脑,为肝之窍,心之使,故有“神之外候在目”的说法。

     

     

    若两目清澈灵活,炯炯发光,明亮有神,又神识清爽,志意聪慧,反应灵敏,记忆力强,说明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谓之有神,病情较轻,预后比较良好。若如果目光晦暗,睛珠呆滞,或视物不清,又精神萎靡,动作迟缓,反应呆钝,表示神气伤,治疗比较困难。

     

    癫痫病治疗起来比较困难,除根更难,这给患者本人造成心理上和经济上的双重负担。经过以上知识的了解,从中医角度来认识诊断依据和诊断方法,让癫痫病患者尽早从疾病的阴影中走出来,恢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武汉有位小姐姐在农忙时节回家乡帮家人收玉米,本是再也正常不过的农活,但是收过玉米后的一个多月她一直咳嗽不止。

     

    经过医生检查发现,她的肺部长满了黄曲霉菌,从而引发了真菌感染导致的咳嗽。

     

    怎么收个玉米还能感染肺部?

     

    图片来源:人民网

     

    原来,有些玉米淋雨后产生了黄曲霉菌,黄曲霉菌菌丝生长时产生黄曲霉毒素,菌丝的孢子会经过空气飘散,毒素也就随之传播。这位“倒霉蛋儿”就是在接触发霉玉米的时候没有做好防护措施,真菌通过空气进入鼻腔,在肺上产生了定值,引起了慢性感染。

     

     

    威力这么大的黄曲霉毒素 究竟是什么呢?

     

    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宣布黄曲霉毒素(ATF)是一级致癌物。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杂环化合物,其中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最强,是砒霜的 68 倍。它对动物有着极大的危害,1960年,英国南部和东部有十万多只火鸡因黄曲霉毒素死亡;1974年,印度西部的村民因食用发霉的玉米导致397人中毒,106人死亡。

     

    这种毒素进入人体后,最易在肝脏中留存

     

    中毒后出现腹痛、发热、呕吐、食欲减退、惊厥、昏迷等症状,重则可能出现中毒性肝病症状,甚至癌变。

     

     

    黄曲霉毒素常见吗

     

    不仅仅是玉米,黄曲霉毒素还会出现在被感染的大米、花生等粮食,以及被感染的大豆、花生制成的食用油中。如果家禽吃了霉变的食物,它们产生的蛋和奶也有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

     

    在以下条件中,食物容易长出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

     

    ❖充足的水分

    黄曲霉毒素适合生长在空气湿度为80%~85%的环境中,它喜欢含水量为14%的谷物。

     

    ❖适宜的温度

    最适宜它生长的温度是12~42℃,温度在24~30℃时,产毒量最高,且在48h内快速生长。

     

    知道了黄曲霉毒素是如何产生后,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源头方面,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防止粮食发霉。存放粮食有讲究,需要密封保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选择真空密封袋或者密封罐,如果处在潮湿地区,最好不要一次屯太多粮。

     

     

    如果是玉米,可以将其脱粒后进行风干、日晒,这一过程能够降低玉米中的水分,降低发霉的可能性。

     

    在购买粮油产品时,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最好是真空密封袋包装,注意查看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检查袋子是否漏气、胀气。最好不要购买一些自称是“自榨”“自磨”的食用油,小作坊原料来源、制作过程、储存过程都可能不符合卫生标准,做出的油有一定风险。

     

    如果发现食物已经霉变,虽然不能确定霉变的食物是否含有黄曲霉毒素,但为了安全起见,接触霉变食物前,记得做好防护,戴上口罩,触摸后及时做好手部卫生清洁。

     

    黄曲霉毒素具有耐高温性,在280℃的高温下才会分解,而我们普通家庭在做饭时无法达到如此高温,所以已经霉变的食物需要全部丢弃,不要因为“舍不得”而只扔掉霉变的部位继续食用,一定要整袋丢弃,其他食物肉眼看着没发霉,可能已经被真菌污染。也许就是因为你省下了这一口,其霉变的毒素把你送到了医院

     

    如果食物已经进嘴时才发现“哟!好苦!坏了!”,不要吞咽!立马吐掉!起身漱口!

     

    黄曲霉毒素中毒往往在你不经意间,就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武汉收玉米小姐姐,咱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没有条件用专业仪器检测发霉的物品是否含有毒素,但不必过于担心,只要按照Dr.京说的,及时丢弃发霉物品,做好防范工作,就会大大降低被感染的概率。

     

    参考文献:
    [1]王君,刘秀梅.部分市售食品中总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监测结果[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40(1):33-37.DOI:10.3760/j:issn:0253-9624.2006.01.008.
    [2]王清兰,陶艳艳,刘成海.黄曲霉毒素体内吸收与代谢的干预措施研究进展[J].肿瘤,2007,27(5):415-418.DOI:10.3781/j.issn.1000-7431.2007.05.021.
    [3]]黄惠明,徐群英,胡敏.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研究的概述[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1,11(4):510-512.DOI:10.3969/j.issn.1004-8685.2001.04.095.
    [4]孙玲玲.粮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及其预防措施[J].食品安全导刊,2020,(6):59,61.
    [5]上海飞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J].食品安全导刊,2017,(13):58-60.DOI:10.3969/j.issn.1674-0270.2017.13.030.
  • 梅雨季节,潮湿的空气为粮食霉变提供了温床。粮食霉变不仅影响口感,更重要的是,霉变的粮食中会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霉菌毒素。这些毒素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远期毒性效应,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常见的霉变粮食及其毒素包括:

    1. 花生、玉米、小麦等粮食易受黄曲霉污染,其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具有强烈的致癌性,主要损害肝脏。

    2. 小麦、玉米、大米等粮食易受杂色曲霉污染,其产生的杂色曲霉毒素具有消化道和神经毒性,并具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

    3. 小麦、燕麦、玉米等粮食易受褚曲霉污染,其产生的褚曲霉毒素A具有肾毒性及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

    4. 玉米易受伏马菌污染,其产生的伏马毒素具有神经毒性。

    5. 玉米、大麦、小麦等粮食易受玉米赤霉烯酮污染,其具有雌激素性质。

    6. 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易受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污染,可损伤人体消化、神经和免疫系统。

    为了预防粮食霉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购买新鲜、干燥的粮食,避免购买已经出现霉变迹象的粮食。

    2. 储存粮食时,保持通风干燥,避免潮湿环境。

    3. 定期检查粮食储存情况,发现霉变及时处理。

    4. 食用前,仔细检查粮食,去除霉变部分。

    5. 若出现疑似霉菌毒素中毒症状,应及时就医。

  • 近年来,关于微波炉加热食物是否致癌的争议一直不绝于耳。许多消费者对此表示担忧,害怕长期使用微波炉加热食物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然而,经过科学研究和专家解读,目前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微波炉加热食物会导致癌症。

    微波炉加热食物是否会降低营养价值,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微波炉加热食物的确会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但与其他烹饪方式相比,微波炉加热食物的营养损失相对较小。研究表明,微波炉加热食物的营养损失仅为10%左右,而传统的烹饪方式如油炸、烧烤等,食物的营养损失可高达30%以上。

    此外,关于微波炉加热食物是否会残留微波的问题,专家表示,微波炉加热结束后,食物中不会残留微波。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它只会对食物中的水分子产生作用,而不会残留在食物中。因此,消费者可以放心使用微波炉加热食物。

    那么,如何正确使用微波炉呢?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微波炉容器,最好使用微波炉专用的玻璃或陶瓷容器。其次,加热食物时要控制好时间,避免过度加热。最后,加热结束后,要等待食物冷却至适宜的温度再食用。

    总之,目前并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微波炉加热食物会导致癌症。消费者可以放心使用微波炉加热食物,但也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以保证食物的营养和安全。

  • 大米作为我国传统主食之一,承载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健康意义。然而,大米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出现发黄、霉变等问题,这不仅影响口感,更可能引发健康风险。本文将围绕大米发黄的原因、危害以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旨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科学的饮食指导。

    一、大米发黄的原因

    1. 霉菌污染:大米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岛青霉、桔青霉、黄绿青霉等霉菌污染,导致大米发黄。霉菌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发大米黄变。

    2. 湿度影响:稻谷收割后,若未能及时干燥,湿谷堆在一起储存,也容易导致稻谷发黄。这种情况下,碾磨出的米也呈黄色,称为黄粒米。

    二、大米发黄的危害

    1. 肝脏病变:黄变米中的毒素可引起肝脏病变,损害肝脏功能。

    2. 肾脏和神经损害:部分毒素还可能引起肾脏和神经损害,影响人体健康。

    3. 致癌风险:黄变米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长期食用可能增加癌症风险。

    三、预防大米发黄的措施

    1. 储存环境:购买大米时,选择干燥、通风的环境,避免潮湿和高温。

    2. 储存容器:使用密封性好的容器储存大米,避免大米暴露在空气中。

    3.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大米储存情况,发现发霉、生虫等问题,及时处理。

    4. 适量购买:尽量购买少量多次,减少储存时间。

    四、总结

    大米发黄不仅影响口感,更可能引发健康风险。了解大米发黄的原因、危害以及预防措施,有助于保障家人健康。

  •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食物掉落在地上的情况。这时候,很多人会纠结是否可以捡起来食用。本文将探讨食物掉地上的安全性,并提供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关于5秒法则,其实并没有科学依据。食物掉落在地上的安全性,与食物种类、地面材质、接触时间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干燥的食物掉落在干净的地面上,可以相对安全地捡起食用。

    然而,如果食物掉落在潮湿或污染的地面上,或者接触时间较长,则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风险。尤其是含有高水分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更容易受到细菌污染。

    为了预防食物污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保持地面清洁,定期清洁厨房和餐厅。
    • 在处理食物时,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 避免将生食和熟食放在一起。
    • 食物掉落后,尽快清洗或丢弃。
    • 对于掉落在地上的食物,不要盲目捡起食用,应谨慎评估其安全性。

    此外,对于一些特定的食物,如熟肉、海鲜等,掉落后应立即丢弃,避免食品安全风险。

    总之,食物掉落在地上的安全性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为了健康,请谨慎对待掉落在地上的食物。

    如果您对食品安全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其中,生肉的处理方式更是备受争议。许多人在购买生肉回家后,都会先用水龙头冲洗一番,认为这样可以去除肉上的细菌和寄生虫,保证食品安全。然而,这种做法却存在不小的健康隐患。

      专家指出,生肉表面确实可能存在各种细菌和寄生虫,如弯曲杆菌、沙门氏菌、O157:H7型大肠杆菌、创伤弧菌等。然而,用水龙头冲洗生肉并不能有效去除这些有害微生物。相反,冲洗过程中产生的水花会将细菌四处溅洒,导致交叉污染,增加食品安全风险。

      那么,如何正确处理生肉呢?专家建议,可以将生肉放在一个固定的盆中清洗,然后用厨房纸巾蘸干,避免水花溅到其他食品表面。此外,在处理完生肉后,一定要认真洗手,避免将细菌转移到其他食品中。

      除了生肉,其他食材的清洗也需要注意。例如,蔬菜和水果在清洗时,最好使用流动的水冲洗,避免使用自来水龙头冲洗,以减少交叉污染的风险。

      总之,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食材的清洗和处理,预防食品安全问题。

      以下是一些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建议:

      1. 选购新鲜、安全的食材。

      2. 仔细清洗食材,避免交叉污染。

      3. 注意烹饪过程中的卫生。

      4. 饮食要多样化,均衡营养。

      5.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 食物搭配禁忌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火腿和酸奶同食致癌的说法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指出,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

    首先,火腿等腌制品在制作过程中本身就含有亚硝酸盐,无需乳酸菌的参与。其次,乳酸菌无法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更无法在胃酸的作用下存活。此外,酸奶中的胺含量极低,不足以与亚硝酸盐结合形成致癌物。最后,多项研究证实,酸奶及乳酸菌提取物对多种致癌物有抑制作用,有助于预防癌症。

    因此,火腿和酸奶同食并不会致癌,大家可以放心食用。

    在日常饮食中,除了注意食物搭配,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
    • 适量运动,增强身体素质。
    • 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
    •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总之,科学饮食、健康生活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   真菌中毒症是一种由于摄入了含有真菌毒素的食物或药物而导致的疾病。真菌毒素是一类由真菌产生的有毒化合物,它们具有强烈的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一、症状:

      1. 胃肠道症状:真菌中毒最常见的症状是胃肠道不适,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这些症状通常在摄入含有真菌毒素的食物后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出现。

      2. 肝脏损害:某些真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具有强烈的肝脏毒性。摄入后可能导致肝脏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3. 肾脏损害:某些真菌毒素,如纯绿青霉菌毒素,具有肾脏毒性。摄入后可能导致蛋白尿、血尿、尿少等症状。

      4. 神经系统损害:某些真菌毒素,如棒曲霉菌毒素,具有神经系统毒性。摄入后可能导致头晕、头痛、迟钝、运动失调、惊厥、昏迷等症状。

      5. 出血症状:某些真菌毒素,如黑色葡萄穗状霉菌毒素,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从而引起出血。

      二、诊断:

      真菌中毒的诊断主要基于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病史包括摄入含有真菌毒素的食物或药物的时间、剂量和症状。临床症状包括胃肠道症状、肝脏损害、肾脏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和出血症状。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尿液、粪便等检查,以检测真菌毒素的存在。

      三、治疗:

      真菌中毒的治疗主要针对症状和支持治疗。对于胃肠道症状,可以采取止吐、止泻、止痛等药物。对于肝脏损害,可以采取保肝药物和支持治疗。对于肾脏损害,可以采取利尿、保护肾脏等治疗。对于神经系统损害,可以采取对症治疗。对于出血症状,可以采取止血、输血等治疗。

      四、预防:

      预防真菌中毒的关键是避免摄入含有真菌毒素的食物或药物。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选择新鲜、干净的食品,避免食用变质的食品。

      2. 避免食用发霉的食品,如发霉的谷物、豆类、坚果等。

      3. 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品,如生肉、生鱼等。

      4.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喝生水等。

      5. 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 寒冷的冬天,火锅和干锅成了餐桌上的常客。火锅因其汤汁丰富、食材多样而深受喜爱,而干锅则以独特的口感和味道受到欢迎。然而,营养专家提醒我们,冬天要少吃干锅菜,因为其中可能存在致癌风险。

    干锅菜与火锅的区别

    干锅菜与火锅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加热来维持菜肴的温度。但火锅汤汁丰富,适合涮烫各种食材;而干锅菜汤汁较少,一般作为菜品直接上桌食用。干锅菜在烹饪过程中,为了保持菜肴的温度,会使用小火持续加热。

    为什么冬天尤其爱干锅菜

    干锅菜在湖南、湖北、江西等地流行,因其独特的味道逐渐成为餐馆的必备菜式。干锅菜可以根据不同的主料搭配不同的辅料,如鸡杂配尖椒、兔肉配土豆等。干锅菜的味道多样,有酸辣味、泡椒味、麻辣味、孜然味等。冬天天气寒冷,干锅菜持续加热可以避免菜肴变冷,同时,干锅菜的出现也象征着“红红火火”的吉祥寓意。

    干锅菜的危害

    尽管干锅菜有其独特的魅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危害:

    1. 营养素损失

    由于干锅菜的加热时间较长,其中的维生素等营养素损失较多。因此,在食用干锅菜时,应搭配其他蔬菜以补充营养。

    2. 致癌风险

    长时间加热菜肴容易产生致癌物质。因此,在食用干锅菜时,应经常使用木铲翻炒,并尽量缩短加热时间,尽快吃完后将火熄灭。

    3. 油脂高

    为了使干锅菜更加香脆可口,厨师往往会使用较多的油。因此,在食用干锅菜时,可以搭配一些海带、魔芋等吸油的食物。

    4. 上火

    火锅和干锅等食物容易导致上火。因此,在冬天应少吃这类食物。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