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幼儿急诊

幼儿急诊
发表人:张艳

几乎很多家长都会听说过幼儿急疹,也都见过幼儿急疹的症状,通常都会担心自己家的宝宝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幼儿急疹是不能预防了。

看到这些,有些宝妈是不是越来越担心了呢?其实不用怕的,几乎每个宝宝都会出现过这种症状,一般只会出一次。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反而还可以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妈妈们不用过担心,只要前期判断准确,病采取相对的措施,幼儿急疹没有那么可怕。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也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中医称为奶疹、假疹。典型的特点是,突起高热 3~4 天,可达 39~40℃,热退疹出,全身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皮疹很快消退,没有脱屑、色素沉着。本病一年四季可见。

发病人群以 6 个月至 2 岁的婴幼儿为主,尤以 1 岁以下婴儿最多。病儿、无皮疹患儿和隐性感染者都是本病的传染源,健康带毒者可能是原发感染的主要来源,可经唾液及血液传播。幼儿急疹一般发病后可获得比较巩固的免疫力,再次发病的很少见。

为什么会发生幼儿急疹呢?

临床表现

感染发病多在 2 岁以内,尤以 1 岁以内最多,四季均可发,一生感染 2 次以上者微乎其微。潜伏期一般为 5~15 天。临床特点是突然起病,病初即有高热,体温达 39~40,持续 3~5 天而骤降,热退后疹出。

发热期

常突起高热,持续 3~5 天。高热时期可伴随惊厥、烦躁、咳嗽、呕吐、以及腹泻,有的患儿在高热时可出现抽风。除此感冒症状不明显,精神和食欲尚佳,但会有咽部和扁桃体轻度充血和头颈部浅表淋巴结轻度肿大。表现为高热与轻微的症状及体征不相称。

出疹期

病程第 3~5 天体温骤然退至正常,同时或稍后出现皮疹。皮疹散在,为玫瑰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压之褪色,很少融合。首现于躯干,然后迅速波及颈、上肢、脸和下肢。皮疹持续 24~48 小时很快消退,无色素沉着,也不脱皮。

在发热期诊断比较困难,不过从患儿全身症状轻微与高热表现不一致,周围血象中的细胞总数减少,应考虑之。一旦高热骤退,同时出现皮疹,诊断就不难建立。在出现症状 3 天内,可从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唾液中分离 HHV-6,或用核酸杂交技术检测病毒基因进行病原诊断。

出现幼儿急疹会有什么表现?

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宝宝突然发烧,并且持续三天不见好,三天后体温回归正常

皮疹多不规则,为小型玫瑰斑点,也可融合一片,压之消退。先见于颈部及躯干,很快遍及全身,腰部及臀部较多。

皮疹在 1~2 天内消退,不留色素斑。

该病在出疹前可有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如咽炎、腹泻,同时颈部周围淋巴结普遍增大,这对幼儿急疹的诊断很有意义。

发生幼儿急疹怎么办?

幼儿急疹为自限性疾病,无特殊治疗方法即可自愈,主要是加强护理及对症治疗。

积极退热

幼儿急疹是典型的病毒感染,而且预后良好,很少出现其他并发症,所以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主要以针对高热和皮疹的护理为主。积极退热有助于避免宝宝因突然高热而导致抽搐,主要以物理降温为主,如给宝宝贴退热贴或用温水擦浴等,当宝宝体温超过 38.5℃时,可以按医嘱给予退烧药。当宝宝高热不退,精神状态较差,甚至出现惊厥、呕吐、脱水等症状时,家长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以免造成神经系统等的损害。

注意休息,结合饮食调养

宝宝在发病期间要注意多点休息,由于宝宝在高热期间有大量的水分散失,应该让宝宝多喝水,如果实在没有办法让宝宝多喝水,可以考虑静脉输液,以补充宝宝体内水分的不足,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给予牛奶、米汤、粥、以及面条等易消化的饮食,及富含维生素 B 和维生素 C 的食物。高热时最好不吃鸡蛋,出疹时尽量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皮疹的护理

由于宝宝的皮肤比较娇嫩,出疹时要注意保持皮肤的干燥,尽量用温热的清水洗澡,减少香皂、沐浴露等对皮肤的刺激,注意选择宽松透气的纯棉内衣和舒适的纸尿裤,注意保持宝宝皮肤的清洁卫生。

远离患病宝宝

幼儿急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无症状的成年人是其传染源,经呼吸道飞沫传播。胎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得到抗体,但 6 个月后,宝宝从母体得到的抗体逐渐消失,而此时自身的抗体还没有产生,免疫功能也尚未健全。所以,幼儿急疹多发于 6 个月~2 岁的宝宝。

幼儿急疹多为散发病例,一般不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但与患者密切接触就完全有可能被传染。由于幼儿急疹的潜伏期是是 1~2 周,所以,如有接触,应密切观察宝宝,一旦出现高热,应立刻采取措施暂时隔离并加强护理。幼儿急疹预防的关键,在于不要与患幼儿急疹的宝宝接触。同时,提高宝宝自身的免疫力,从根本上防患于未然。

对于新手妈妈来说,幼儿急疹一定要与宝宝发烧症状区分开,且不可把急疹当作发烧来治疗。

症状上的区分

普通感冒:除了发烧还会伴随出现咳嗽、流鼻涕、腹泻等症状,同时感冒的话一般不会持续高烧。

急疹:主要发生于 1 周岁以内的婴儿人群,幼儿急疹的临床特点是突然高热,体温在数小时内可上升到 39.5℃甚至更高,部分患儿的颈部、耳后淋巴结肿大压痛。这种高烧会持续三四天,之后体温会下降,在体温下降的同时或稍后全身皮肤出现淡红色丘疹,1~2 天后迅速消退。

时间上的区分

普通感冒发烧:没有时间上的限制,通常会因为外界因素或者着了凉引起的。

急疹:一般多见于 1 岁以内的婴儿,特别是第一次发烧的宝宝,急疹的几率相对来讲会比较大。

护理上的区分

普通感冒:普通感冒是一种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原因非常复杂,有病毒也有细菌,一般情况下,感冒药和退烧药可以很大程度减缓不适症状,不过医生建议,一周岁以内的婴儿最好不做输液治疗,最好是以冰敷等物理方式缓解症状。

急疹:是不可以预防的,前期不像宝宝感冒一样还会出现咳嗽、流鼻涕等症状,最直接的就是高烧持续不退来看出。并且没有什么特效药,也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饮食与生活护理来缓解宝宝不适的情况。比如,让宝宝好好休息,注意室内通风换气,被子不要盖得太厚;定时给宝宝擦去身上的汗渍,以免着凉;多给宝宝喂些开水或果汁,以利出汗和排尿,促进毒物排出;宝宝体温如超过 38.5 摄氏度,可用退热药剂(用药仅为减轻症状,而非治疗手段),或物理降温,防止出现高热惊厥。一旦出现惊厥应立即就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幼儿急疹[第六病]疾病介绍:
婴儿玫瑰疹是婴儿常见的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主要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引起。特点是发热3~5天以后热度下降,皮肤上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患儿的发病年龄一般在6个月以前,小于2月的婴儿占80%。婴儿玫瑰疹可治愈,一般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后,同时伴有病情减轻,如果没有并发症就可以很快痊愈。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当今世界,糖尿病是严重威胁儿童、青少年的一种慢性全身心疾病,主要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的遗传异质性疾病。儿童患者的糖尿病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
     
     
    今天就跟大家讲一讲1型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

    1型糖尿病的诊断

    目前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呈显著上升趋势,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显,主要因素为:

    1、遗传因素

    一种在有遗传因素的个体出现,有胰岛β细胞免疫介导损伤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先天性风疹病毒和肠道病毒,尤其是柯萨奇病毒B病毒)和饮食(如牛奶,谷物纤维、牛奶中的胰岛素、、维生素D或不饱和脂肪酸omega-3缺乏)

    3、免疫因素

    环境因素诱发后,进入自身免疫激活阶段。大量研究显示1型糖尿病的发展速度是由致病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之间的平衡所决定的。

       

    1型糖尿病的儿童,一般起病急,多数患儿常因感染,饮食不当或情绪激惹而诱发起病。变现为多尿,易饿多食和体重减轻,称为“三多一少”。
     

     
    同时婴幼儿的多饮多尿常不易被发觉,从而很快发展为脱水及酮症酸中毒。
     
    如果糖尿病患儿突然发生恶心,呕吐,厌食或腹痛、腿疼等症状,需考虑是否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尽快去医院诊治。
     
    体格检查:
     
    一般除消失外无阳性特征,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可出现不规则的生产呼吸,散发出酮味(烂苹果味),严重时可伴有神志的改变。
     
    病程长且病情控制不良可致发育落后,身材矮小,肝肿大和智能落后等,称为糖尿病侏儒。
     

     
    晚期可有白内障,视力障碍及视网膜病变,甚至失明。还可能发生蛋白尿,高血压,糖尿病生病。

    接下来讲下1型糖尿病和酮症酸中毒的诊断标准:根据2019年WHO颁发的新分型标准,符合下述4条之一可诊断为糖尿病:

    • 空腹血糖≥7.0mmmol/L。
    • 口服糖耐量负荷后2h血糖≥11.1mmol/L。(葡萄糖1.75/kg,葡萄糖最大量75g)
    • HbA1c(糖化血红蛋白,此方法需美国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认证)≥6.5%
    • 随机血糖≥11.1mmol/L且伴糖尿病症状体征。

         

    符合上述标准但对于无症状者建议在随后的1d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
        
    此外血糖5.6-6.9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口服糖耐量试验2h血糖7.8-11.0mmol/L为糖耐量受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诊断生化标准:

    血糖>11.1mmol/l,静脉血PH<7.3或HCO3-<15mmol/L,酮血症和酮尿症。

    DKA严重程度分度:

    轻度:PK<7.3,或HCO3-<15mmol/L
    中毒:PK<7.2,或HCO3-<10mmol/L
    重度:PH<7.1,或HCO3-<5mmol/L
     

    还需要检测血电解、血糖、血酮体、血脂、血气分析、尿糖、尿酮体,空腹胰岛素,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自身抗体测定。

       
     1型糖尿病的治疗

    治疗目的:降低血糖,消除症状,预防并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使I型糖尿病患儿像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
     

     
    治疗方案:主要还是胰岛素注射治疗,在专业内分泌科医生制定个体的方案。
       
    饮食:
       

    • 供给营养充足的平衡膳食,保证糖尿病儿童的正常生长和青春期发育的需要,维持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防止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的发生,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 实现理想的血脂和脂蛋白水平,维持正常血压。
    •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调配多样化饮食。
    • 保证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水果、蔬菜多样化,如黄瓜、西红柿、芹菜等所含热量很少,基本上可
    • 不限制数量,应避免摄入盐过多。
    • 不适合糖尿病患儿食用的食品:如肥肉,油炸食物,糖果,含糖的饮料,含糖高的水果,粉丝,粉条,凉粉等。
    • 正确对待“无糖食品”,既是视品就有一定的热量,食用后也应减去相应的主食。

         

    运动疗法:
     
    是治疗1型糖尿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糖尿病的病情控制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糖尿病病情稳定,血糖控制在<11.1mmol/L时,可参加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如跑步,跳高,跳远,广播体操,游泳等。
     
    1、运动的益处:
     
    运动能提高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血脂和血液粘稠度。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
     
    有氧运动还能明显改变机体的组分,即减少脂肪数量和增加肌肉,骨骼等组织的数量。
     
    有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还能给患儿带来自信心,增加生活乐趣。
     
    2、运动强度:
     
    建议每天进行至少30min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运动时感觉全身发热,出汗但非大汗淋漓),每日累及运动达到60分钟或90分钟的有氧运动更好。
     
    3、运动时间和频率:
     
    应在产后1.5小时进行,以防出现低血压,运动前后应进行5-10分钟的热身运动。
     
    每次运动必须至少持续20分钟以上,因20min是取得健康效应的最短运动时间。
     
    4、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项目包括步行,慢跑,骑车,游泳,登山,爬楼梯,打羽毛球、乒乓球等。
     
    总之以动态活动代替静态活动,对各年龄糖尿病患儿都非常重要。
     
    注意事项:
     
    运动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服装和鞋袜,运动后注意清洁卫生。
     
    宜将胰岛素改为腹壁皮下注射,以免运动时吸收过快,而易发生低血糖。
     
    运动后易出现低血糖者可于运动前有计划加用少量食品,或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
     
    还需注意定时定量运动,与定时定量注射胰岛素和定时定量进餐同样重要,检查“三定”原则,才能收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 寒假一放假,孩子们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到处疯玩,一不小心就容易弄伤了自己,新春佳节,熊孩子们依旧让宝妈们操碎了心。春节期间,儿科医院急诊科这“5种”病人特别多,家里有熊孩子的可要当心了!

     

     

    一、火药炸伤

     

    新春佳节放鞭炮、烟花,是很多地方的传统习俗,小孩子们安全意识薄弱,意识不到“火药”的威力,一不小心就容易被火药炸伤。如果孩子们被火药灼伤了皮肤,宝妈们一定及时处理,以免伤口感染发炎。


    如果创面较小,就是普通创口,用生理盐水或者干净的水清洗干净泥沙之后包扎一下即可。如果创面较大,流血不止,宝妈们在按压止血的同时,一定要赶紧带着孩子去医院包扎,切勿随意取出异物。


    二、鱼刺卡喉

     

    这是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遇到过的情况,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过年吃“鱼”往往意味着“年年有余”,象征着在新的一年来圆圆满满、幸幸福福。但是“鱼刺”始终是让人头疼的事情,特别是很多孩子在吃鱼肉的时候,会不小心把鱼刺咽下去,造成“鱼刺卡喉”。

     

     

     

    如果孩子遇到鱼刺卡喉,很多宝妈们都会给孩子喂点醋,或者是再吃一些东西,把鱼刺弄下去。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恰当的,给孩子喝太多醋,会损伤孩子们的消化系统,甚至灼伤口腔黏膜,而让孩子吞咽食物也许会让鱼刺越卡越深,甚至划伤喉咙。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通过咳嗽、呕吐等方式促进鱼刺松动,直到掉出来。如果鱼刺卡得很深,并且有喉咙出血的情况,还是要尽快送还孩子去医院。

     

    三、烧伤、烫伤

     

    俗话说得好:“水火无情”。春节期间正值冬季,天气寒冷,很多调皮的小孩子喜欢用火机点火玩,一不小心就会被烧伤。如果孩子们不小心被烧伤和烫伤,宝妈们切勿用牙膏涂抹,不要强行退去衣物,烫伤可以用凉水冲洗缓解疼痛,情况严重者,要及时送医以免感染。


    四、高烧不退

     

    春节期间,全国大部分地方都处于冬季,气温很低,孩子们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都不如成人强健,很容易受凉感冒、高热不退。而且过年期间,走亲访友、外出旅游,经常出入很多人群密集的场合,孩子们也很容易被传染感冒。


    所以,家里有熊孩子的,一定要常备感冒药,如果孩子感冒比较严重,高热不退,建议还是要去医院做相关检查,以免让孩子的身体受到损伤。

     

    五、交通意外

     

    好不容易放了寒假,调皮的孩子们怎么可能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趁着爸爸妈妈不注意,就溜出去跟其他小伙伴们疯玩。过年期间路上的车也比较多,孩子们到路边玩耍,很容易出现交通意外。所以,宝爸宝妈们在过年这段时间一定要看管好孩子,不要让孩子乱跑,一定要远离危险区域,以免发生意外。


    照顾孩子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熊孩子让宝爸宝妈们操碎了心,新春佳节,宝爸宝妈们在热热闹闹忙着过年的同时,也一定不要忽略了孩子们的安全。新春佳节,带着孩子外出玩耍,更要多注意安全,远离潜在威胁,平安过新年!

  • 弱视是在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形觉剥夺或双眼高度屈光不正等异常视觉经验,造成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眼部无器质性病变,经过恰当治疗后视力提高。弱视是学龄前儿童较为常见的眼病,会严重地影响儿童双眼视觉的发育,如不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将造成终生的视力低下。

     

     

    一、儿童弱视有哪些分类呢?

     

    1.斜视性弱视


    斜视性弱视经常发生为斜视眼、单眼弱视。斜视性弱视发病率高,占斜视1/2。这种弱视眼是斜视的后果,是继发的、功能性的,因而是可逆的。偶有少数原发性的,即使在最积极的治疗下,视力改善也不理想。

     

    2.屈光参差性弱视

     

    这类弱视是功能性的、可逆的。一般两只眼相差2~3.00D以上者,屈光度较高的一眼易形成弱视或斜视弱视的深度不一定与屈光参差的度数成正比,但与注视性质有关,旁中心注视者弱视程度较深。

     

    3.屈光不正性弱视

     

    这种弱视多数为双眼性,发生在没有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的儿童。双眼视力相等或相似,多数近视在-3.50D以上,远视在2.50D以上,或兼有散光者。

     

    4.形觉剥夺性弱视

     

    本病是由于功能性障碍而发生的弱视,称为形觉剥夺性弱视。

     

    5.先天性弱视

     

    这种弱视发生在婴儿期,双眼视觉形成以前,预后较差。这种弱视眼底正常,有些先天性弱视继发于眼球震颤。

     

     

    二、儿童弱视是怎么形成的?

     

    儿童弱视是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3岁以内),存在一些异常的视觉经验导致的,如:1)如果一只眼斜视,则两只眼睛看到外界物体的像就不能同时出现在双眼相对应的视网膜位置上,斜视的这只眼睛就会受到抑制、成为弱视眼;2)如果两眼的屈光度相差较大(如一只眼近视300度,一只眼正常)时,外界物体在两只眼形成的物像的大小及清晰度就不一样,近视300度的这只眼就有可能成为弱视眼;3)如果患有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混浊、完全性上睑下垂等这些可以影响光线进成为弱视眼。

     

    三、弱视多好发于哪些人群?

     

    1.有家族遗传的儿童:有研究表明,儿童斜视有一定的遗传因素,而小儿眼球发育关键期如果缺乏足够的视觉刺激,使视功能发育受到抑制,就容易形成弱视。
    2.屈光不正的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多见于远视性屈光不正患者。

     

    注:儿童长时间的用眼易导致屈光不正及屈光参差,进而导致弱视。

  • 幼儿急疹-----这个疾病多发于幼儿,从病因上来说,是一种急性的,以出疹子为主要的重点表现的一种疾病。幼儿急疹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病,基本都是在热退以后疹子才会出现。     很多宝宝出生以后,经历的第一场疾病就是它,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这种疾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主要是以6个月到2岁的婴儿为主。那如何判断是幼儿急疹呢?

     

     

    1发热急

     

    宝宝突发高烧,温度升高,而且会持续发烧,但是孩子的状态很好。很少出现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的情况。

     

    2用退烧药后烧退,药效已过就又开始发烧。

     

    3热退疹出

     

    热退疹出,宝宝从四肢到全身都有可能出现皮疹,但是没有痒的感觉,一般在2到3天就会消退。

     

    4腹泻

     

    高烧时,多数宝宝会腹泻,大便稀,但是很少流鼻涕,咳嗽或症状轻微。

     

    5耳后、枕后能摸到黄豆、花生米大小的肿块。

    幼儿急疹如何护理?

    多喝水:发烧容易造成体内脱水,多补充水分可以有助于宝宝体温的调节。注意要喝温水,不能是凉的,不建议给宝宝喝糖分较高的甜水。

     

    保持环境安静:宝宝发烧需要休息,保持室内安静有助于宝宝的恢复。室内通风,不要盖太厚的被子,不利于散热。

     

    退烧:宝宝发烧采取物理降温,贴退烧贴,宝宝38.5度以上要采用退烧药来进行药物退烧。

     

    洗澡:幼儿的急疹其实是不痒的,虽然看起来可怕,但是不疼不痒。表面也不会破皮,可以正常给宝宝洗澡。也可以正常给宝宝擦润肤霜。

     

    送医就诊:宝宝出现咳嗽不止,呕吐不止、持续高热,应立即送医就诊。

     

    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可以用温水沾湿毛巾经常给宝宝擦拭身体,重点擦脖子。胳膊、前胸、后背、大腿等部位。咯吱窝、颈部的大血管部位都要擦拭到位,擦拭的同时要防止着凉,同时对于孩子的其他保护也要注意,不要用力过大出现扭伤等情况。

     

     

    幼儿急疹一般都是很突然的,看似来势汹汹,实际上也是宝宝长大的一种表现,出现这种情况不要着急,可以用以上方法帮助宝宝度过急疹时期。当然,宝宝急疹,因为身体的不适,情绪或许会烦躁,妈妈应该用耐心和爱心来安抚宝宝的情绪,帮助宝宝更快的恢复。

  • 弱视发病率国内外报道为1%~4%,如果按2%计算,我国现有13亿人口,因为弱视而不能完成双眼单视,不能胜任精细工种的人数有2600万以上。我国是全球屈光不正患病率最高、弱视患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家长引起注意,及时就医

     

    儿童出现视力下降,应及时就医,诊断除了临床表现外,检查是极重要的方法,常用视力检查、散瞳检查、眼位检查、眼底镜检查等,此外还需与斜视鉴别。儿童看物体时总是喜欢凑近看,眼球有微微振颤,有的孩子喜欢斜着头看东西,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时总是眯着眼睛。在物体移动时不会转动眼睛,就像没看见一样。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出现了这些情况,就需要及时送孩子到医院检查,确定是否已经患上弱视。

     

    二、儿童弱视需要做的检查有哪些?

     

    1.视力检查:弱视的主要诊断依据是视力,所以查明真实的视力非常重要。刚出生的婴儿可以通过瞳孔对光反射、眼底检查,早期判断眼部大体有无异常。3个月至2岁的幼儿分别观察两眼有无追光;有无遮盖后的厌恶现象、视线有无随目标移动,并且可否跟踪抓物等进行视功能的初评价,还可采用选择观看法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图形视力表适用于2~3岁的幼儿,3~4岁以上认知发育正常的儿童应该学会认读E型视力表,可分别给予国际标准视力表及单个视力进行检查。对于检查欠合作的儿童,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使用电脑摄影验光仪,它在小瞳下检测能筛查有无明显的屈光不正、屈光参差、屈光介质混浊和斜视等。

     

    2.散瞳检查:屈光一方面是为了解屈光状态和矫正视力,同时可以详细检查眼底,排除器质性病变。在作这项检查时,散瞳一定要充分,保证在睫状肌麻痹、调节充分松弛的状态下进行屈光检查。为了做到这一点,应每晚涂1%阿托品软膏1次,连续7天,才进行屈光检查。如果眼底无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低于0.8,即可以诊断为弱视。

     

    3.眼位检查:可通过角膜映光法、遮盖试验、三棱镜、马氏杆、同视机等,确定有没有斜视及自觉斜视角及他觉斜视角度。

     

     

    4.三棱镜检查:以15~25△三棱镜诱发眼斜,结合遮盖试验检查患儿的注视类型,进而判断弱视并确定弱视的程度。主要用于不能合作查视力的学龄前儿童。

     

    5.眼底镜检查:弱视患儿除了要用裂隙灯、眼底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眼病外,还要观察注视性质。正常人眼的注视是中心凹注视,而弱视眼的注视性质可以改变。

     

    6.中心视野暗点检查:功能性弱视无中心暗点,而器质性病变者有中心暗点,不过此项检查对年龄小的儿童比较困难。

     

    7.识别困难检查:此种方法是把视力表上的每个E字裁成单块,即成单块视力。功能性弱视患者,看单块视力比成行视力表能多看2行以上;而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视力下降患者则不能,功能性弱视患者的这种现象称为识别困难。

     

    8.后像镜检查:用后像镜照射黄斑部周围视网膜产生后像,如能从正后像转变为负后像者为功能性弱视;如不能则为中性滤光片检查把中性滤光片。放在弱视眼前检查视力,功能性弱视者视力不减退或略增加;而器质性病变者则可使视力减退3行以上。

     

    9.对比敏感度功能:弱视眼的CST曲线低下,峰值左移。

     

    10.视觉电生理:该检查包括视网膜电图单纯光刺激、视觉诱发电位、全视野或半视野刺激多导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

  • 作者 | 李奇
    文章首发于 | 儿科李奇大夫

     

    冬季来临,流感肆虐,门诊患儿明显增加,很多宝宝出现高热的情况,部分患儿出现了抽搐,让家长非常担心,今天简单的跟大家说一下:热性惊厥。

     

     

    宝宝发生热性惊厥,家长应该怎么办?

     

    热性惊厥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发热抽搐,家长看到孩子抽搐常常惊慌失措,忙中出乱,那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第一、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大多数热性惊厥急性发作期呈短暂发作,持续时间1-3分钟,可自行缓解,不必急于使用止惊药物治疗。

     

    第二、要注意周围安全,挪开周围尖锐物品,防止跌落或受伤。

     

    第三、如果抽搐期间口鼻腔分泌物较多,可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及时温和地清理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室息。

     

    第四、记录好宝宝惊厥持续时间、体温、状态等,在抽搐停止后去医院,向大夫说明情况。足够镇静的家长可以录视频记录,便于医生诊断。

     

     

    特别注意,发生热性惊厥时,不要这样做:

     

    不要刺激患儿,不要按压或摇晃患儿,不要掐人中,不要撬嘴巴,不要塞勺子、压舌板,不要塞手指;这些都可能对患儿造成进一步伤害。

     

    在清除口腔异物的前提下,热性惊厥通常不会导致窒息,一般也不会咬伤舌头;但是撬嘴巴、塞勺子、塞手指等等反而可能导致牙齿松动或刺伤上颚,引起出血。

     

    患儿抽搐时牙关紧闭,一旦咬断塞入物,还可能导致下气道的损伤,诱发呛咳,甚至窒息。塞手指的家长也可能被咬伤手指。

     

    退热药可以预防惊厥吗?

     

    退热药不能有效地预防热性惊厥发作,也不能降低热性惊厥的复发。


    所以有热性惊厥的宝宝应常规使用退热药,不应过分积极。

     

    有惊厥史的宝宝应该如何防治呢?

     

    西医:需在儿童神经科大夫指导下,复杂性热性惊厥在发热开始即给予口服地西泮,可有效防止抽搐发生。

     

    中医:热性惊厥属于中医的急惊风,多因外感风邪,入里化热,热极生痰,化火动风,导致热性惊厥;治疗初期多选取清心泻火,凉肝息风的中药;后期选取补肝肾的中药调理,防止惊厥反复发作。

     

    热性惊厥史的宝宝可以接种疫苗吗?

     

    疫苗接种后发生热性惊厥的风险与其它发热疾病诱发的风险相似,故热性惊厥患儿原则上无预防接种禁忌。

     

    最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宝宝抽搐时,千万不要撬嘴巴,不要压舌头!

    宝宝抽搐时,千万不要撬嘴巴,不要压舌头!

    宝宝抽搐时,千万不要撬嘴巴,不要压舌头!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当患儿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典型临床表现时,应及时去儿科就诊。进行血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一、外周血检查


    白细胞检查:细菌性肺炎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并有核左移现象,胞质可有中毒颗粒。病毒性肺炎的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偏低,亦有少数升高者,时有淋巴细胞增高或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C反应蛋白:细菌感染时血清C反应蛋白值多上升,非细菌感染时则上升不明显。
    降钙素原:细菌感染时可升高,抗菌药物治疗有效时,可迅速下降。


    二、病原学检查


    细菌学检查:细菌培养和涂片是采集气管吸取物、肺泡灌洗液、胸腔积液、脓液和血标本做细菌培养和鉴定。同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对明确细菌性病原和指导治疗有意义,亦可做涂片染色镜检进行初筛试验。此外,血清学检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抗体水平,荧光多重PCR检测细菌特异基因,如肺炎链球菌编码溶血素(ply)基因。
    病毒学检查:病毒分离是通过感染肺组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鼻咽分泌物病毒培养、分离,是病毒病原诊断的可靠方法。病毒抗体检测的经典方法有免疫荧光试验(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特异性抗病毒IgM升高可早期诊断,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进行性升高,急性期和恢复期(间隔2~4周)IgG抗体升高≥4倍为阳性。但由于费时太长,往往只作为回顾性诊断,限制了其临床实际应用。病毒抗原检测是采取咽拭子、鼻咽分泌物、气管吸取物或肺泡灌洗液涂片,或快速培养后细胞涂片,使用病毒特异性抗体(包括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法或放射免疫法可发现特异性病毒抗原。病毒特异性基因检测是采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或聚合酶链反应(PCR)、反转录PCR等技术检测呼吸道分泌物中病毒基因片段。
    其他病原学检查:如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嗜肺军团菌可通过冷凝集试验、血清特异性抗体等检查进行检测。

     


    三、胸部X线检查


    早期肺纹理增强,透光度减低,以后两肺下野、中内带出现大小不等的点状或小斑片状影,或融合成大片状阴影,甚至波及节段。对于一般状况良好且可以在门诊治疗的疑似肺炎患儿,无需常规行胸片检查。胸部X线检查未能显示肺炎征象而临床又高度怀疑肺炎、难以明确炎症部位、需同时了解有无纵隔内病变等,可行胸部CT检查。但需注意,胸部CT扫描和胸部侧位片不宜列为常规。对于临床上肺炎已康复,一般状况良好的患儿,无需反复胸部X线检查。

  • 白血病是儿童第一大癌。其中最多发生在4岁左右的儿童,夏季、冬季是儿童白血病的多发季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约占儿童白血病的75%至80%,是儿童白血病的主要类型。

    专家指出,儿童白血病不是不治之症。现今儿童白血病治疗技术现已相当成熟,包括多种药物联合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两种手段。儿童白血病对普通化疗药物十分敏感,多种药物联合化疗是儿童白血病的最常用、最主要治疗方法,效果明显。

    联合化疗过程一般需2至3年,具体化疗药物,要根据患儿不同病情而定。只有不足20%的患儿需移植造血干细胞(只有化疗效果不理想的患儿才需接受移植治疗)。只要坚持全程规范化治疗,超过80%的白血病患儿能治愈。经过规范治疗,停药两年不复发就为治愈,此后患者再复发的几率非常低,可完全像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和工作。

    预防胜于治疗。让儿童从小进行“三浴”(即空气、阳光和水)锻炼,多在户外运动,可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有助预防白血病的(转载自中国健康网http://www.69jk.cn,请保留此标记。)发生。王小衡

    儿童白血病早期症状

    急性白血病的早期发现对提高及早治疗和良好预后是非常重要的。临床上,如有下列几种表现则高度提示儿童白血病的可能:

    1、不明原因的发烧,多为不规则发烧,时间长短不一,发烧不伴畏寒;

    2、全身多部位自发性出血,常见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点或青紫块;

    3、孩子在短期内食欲锐减,无精打彩,特别容易疲劳,逐渐消瘦;

    4、面色和口唇进行性苍白,皮肤变白。活动后心悸、出气不匀,出汗较多;

    5、学龄儿童常述胸骨痛或全身各大关节游走性疼痛;

    6、体检发现孩子肝脾肿大,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7、验血报告细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减少,外周血液中白细胞中发现原始细胞,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检验明显发现异常。

    那么我们怎样预防白血病的发生呢,研究发现,儿童常吃熏肉、香肠、腊肠、咸鱼等经加工处理的肉类食品,患白血病的几率将会提高。反之,那些经常食用蔬菜或黄豆产品的儿童,患癌的风险较少吃蔬菜者减少一半。

  • 作者 | 李奇
    文章首发于 | 儿科李奇大夫

     

    最近北京持续严寒天气,好多宝宝持续感冒、咳嗽、不见好转,成了医院的“常客”,家长俨然也成了“半个大夫”,可是家长朋友们真是“了解宝宝”的病情吗?

     

    在门诊医生看病的短短几分钟内能准确、全面、有效地表达宝宝的病情吗?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针对感冒“医生问诊、家长回答”的几个关键点。

     

     

    先来看下面两个情景:

     

    情景一

     

    家长: “医生,我家孩子感冒、咳嗽老不好,怎么回事?”

    医生:“有痰吗?”

    家长:“没有痰,就是咳”

    ……….

     

    情景二

     

    家长:“我家孩子夜里总咳嗽,白天就好了,有一个月了”

    医生:“晚上睡觉有没有出汗,手脚凉不凉”

    家长:“其它都好,就是咳嗽”

     

    这样的对话在门诊中非常常见,家长朋友们是不是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可是“没有痰”、“其它都好”可能只是家长由于不够客观或者观察不够细心,导致的“判断失误”,使真实病情被掩盖。

     

    那到底如何判断呢?

     

    1、孩子到底有没有痰?

     

    中医讲,有声无痰叫“咳”;有痰无声叫“嗽”;有痰有声叫“咳嗽”。

     

    很多家长只有看见孩子咳出来痰了,才认为是“有痰”,实际上判断是否有痰,要听孩子在咳的时候是不是带有“有痰的声音”。有的孩子咳嗽时有很明显的“痰音”,但咳不出;有的孩子把痰咳上来了,但是又咽了下去;甚至小婴儿在有痰的情况下还不会咳;这些情况都属于“有痰”。

     

    医生问诊时可能会让孩子咳嗽几声听听,但恰好孩子当时没有咳嗽之意,只是清了清嗓子,干咳了几下,很有可能就掩盖了病情。所以需要家长在生活中也仔细观察、细心辨别,才能准确地判断。

     

     2、孩子其它情况真的“都好”吗?

     

    小儿感冒一般会伴有“夹痰、夹滞、夹惊”,意思是小儿感冒、咳嗽一般情况下会同时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晚上睡不安稳,甚至会出现夜不能寐的情况,也有可能会伴有出虚汗、手脚发凉这些情况。

     

    医生也会围绕上述情况问询家长一些问题,以明确病情。比如:

     

    • 发烧最高温度,几个小时烧一次?烧了几天了?

    • 咳嗽什么时间严重?

    • 饮食怎么样?大便次数、性状?

    • 往往这个时候,家长总是一脸模糊,含糊作答:不知道、没注意、好像没有吧。

     

    这种回答对医生来讲往往是无效回答。

     

    家长朋友们在孩子生病期间一定要勤加观察,特别是观察孩子的精神,面色,呼吸频率、 体温变化、大小便情况等等,千万不要忽略这些细节,更不要认为这些细节与病情无关,实际上这些细微的表现都是医生问诊的依据。做到细心观察、准确描述孩子的基本情况,才能便于医生快速做出正确诊断,使孩子得到最佳的治疗。

     

    细心的家长可以为孩子做一本健康手账,记录孩子的生病时间、病症、体温以及用药时间、药量等,便于追溯病情,以及更长期地掌握孩子的健康状况。

     

    同时提醒各位家长,在孩子生病期间还要做好家庭护理,充当孩子的“家庭医生”。例如:及时调整室温、给孩子穿适量的衣服,保持安静,清淡饮食、忌油炸甜腻食物等等。

     

    孩子病情反复时,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为什么咳嗽老不好?”

    ——是不是快好了的时候,奖励了孩子一块巧克力,或者一块炸鸡?

     

    “为什么孩子每天喝雪梨川贝水,还是一直咳?”

    ——应该给孩子换换,可以换成荸荠水、白萝卜水试试效果。

     

    “为什么孩子手总是又凉又潮”

    -------是不是室温低,孩子穿的多?

     

    ……

     

    希望能够通过医生和家长的共同呵护,让孩子的感冒早日康复。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 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孩子患上小儿急性肺炎,应该多多关注孩子的身体情况和表现,这样就可以及时的发现疾病。

     

    在孩子患上肺炎之后一定要经常开窗透气,这样宝宝喉咙中的痰就可以迅速的排出。

     

    宝宝吃完药之后应该让宝宝盖上被子,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出汗,出汗的程度稍微有点儿汗为好,但是这个时候需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吹到风。

     


    小孩急性肺炎是一种日常非常常见的疾病,所以做为家长我们应该多多关注孩子的身体情况和表现,这样就可以及时的发现疾病。可以看看宝宝的胸腔是否出现了下陷,宝宝日常的呼吸有没有更加的用力,若是出现了这种情况一定要马上去医院进行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在孩子患上肺炎之后一定要经常开窗透气,还要保持房中的湿度恒定,在冬天的时候要做好保暖的工作,夏天的时候,让孩子在室外阴凉处让他吸入大量的新鲜空气,保持生活环境的湿度在60%左右。

     

    可以在孩子居住的房间内放一盆水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同时还应该让患儿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像母乳如牛乳菜水果之这些物质对宝宝的健康都是有好处的,宝宝得病之后身体蒸发水分非常的快,所以我们应该让宝宝多喝一些水,患病的时候也不能够吃那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患儿在睡觉的时候不要让室内光线太亮,同时放一些轻缓的音乐给宝宝听,这样可以避免宝宝哭闹不肯睡觉,从而导致宝宝的呼吸急促造成心脏的压力。

     

     

    宝宝吃完药之后应该让宝宝盖上被子,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出汗,出汗的程度稍微有点儿汗为好,但是这个时候需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吹到风,如果宝宝的汗非常多应该马上用毛巾把宝宝的汗擦拭掉,若收宝宝的症状为高热无汗可以用冰袋或者是毛巾去敷宝宝的额头。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绍小儿急性肺炎的应对方法,另外可以稍微给宝宝补充一点营养和水分,让宝宝做到少食多餐,多喝一些白开水,这样宝宝有了足够的营养就可以提高自己的抗病能力,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注意保持宝宝居住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和湿度,这样宝宝喉咙中的痰就可以迅速的排出,建议是房间一天通风两小时以上。

  • 婴儿玫瑰疹,也称为幼儿急疹,是一种常见的婴儿传染病。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6个月至2岁的儿童中,尤其是在夏季。在澳门这个地区,由于人口密集和气候条件,夏季是婴儿玫瑰疹的高发季节。

    疾病介绍:婴儿玫瑰疹的特点是发热、皮疹,发热通常在38-39摄氏度之间,持续3-4天后,皮疹开始出现,通常先在颈部和躯干出现,然后蔓延至四肢。皮疹通常是粉红色的小点,可持续几天,不留疤痕。

    家庭预防策略:由于婴儿玫瑰疹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以下是一些家庭预防措施:
    1. 保持婴儿的个人卫生,勤洗手。
    2. 避免与已知的感染者接触。
    3. 保持室内通风,减少病毒滋生。
    4. 加强婴儿的营养和免疫力,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锻炼。
    5. 在夏季,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地方。

    治疗策略:婴儿玫瑰疹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如退热和缓解不适。如果发热过高,可以使用退热药。皮疹通常在几天内自行消退。

    在澳门,由于医疗资源的丰富,家庭可以采取以下治疗策略:
    1. 如有发热,应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可能的感染。
    2.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和缓解不适的药物。
    3. 保持婴儿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4. 观察皮疹的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总之,对于澳门夏季的婴儿玫瑰疹,家庭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来降低疾病的风险和严重性。

  • 我还记得那一天,宝宝突然发烧了,体温高达39度。我和丈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赶紧带宝宝去看医生,但第一天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于是我们决定去看中医,希望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中医给宝宝贴了中药和针灸,肛门也给药退烧。医生说宝宝是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肛门推的是清热解毒的药物。回到家后,宝宝的体温虽然降了一些,但精神状态依然不佳,食欲也很差,总是打挺哭闹。我们非常焦急,决定再次就医。这次我们去了市儿童医院,拍了胸片和做了血常规,结果都显示正常。然而,回家后我们发现宝宝的前胸后背长了红疹,四肢和脸上没有。我们又开始担心起来,宝宝的病情是否会恶化?

    在这个时候,我想起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在线问诊服务。我决定试一试,希望能从专业医生那里得到更好的建议。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平台,我很快就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取得了联系。医生详细询问了宝宝的病情,并要求我拍摄宝宝前胸后背的照片进行观察。医生告诉我,宝宝可能是幼儿急疹,需要多喝水,促进代谢。同时,医生建议我们只给宝宝喂小儿解感颗粒,其他药物都停用。医生还提醒我们,如果宝宝的精神状态没有好转,下午就要线下就诊。医生的话让我们安心了许多,我们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做,果然在中午的时候宝宝的精神状态有所好转。医生还告诉我们,身上的皮疹暂时不用特殊处理。我们非常感谢医生,宝宝的病情终于有所缓解。

    幼儿急疹就医指南 幼儿急疹就医指南 幼儿急疹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其典型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和精神不佳。易感人群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尤其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儿童。 推荐科室 儿科 调理要点 多喝水,促进代谢。 给宝宝喂小儿解感颗粒,其他药物都停用。 让孩子胃肠道休息一下,尽量不喝奶,多喝水。 到中午的时候再喝奶。 如果宝宝的精神状态没有好转,下午就要线下就诊。

  • 婴儿玫瑰疹,也称为幼儿急疹,是一种常见的婴儿期疾病,通常在6个月至1岁之间发生。该疾病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引起,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在台北秋季,由于气候变化,婴儿玫瑰疹的发病率可能会有所上升。以下是针对台北秋季婴儿玫瑰疹的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一、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与生病的儿童接触。
    2. 在秋季,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减少病毒在室内的传播。
    3. 避免带婴儿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4. 加强婴儿营养,提高免疫力。
    5. 给婴儿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等,以预防相关疾病。

    二、治疗策略
    1. 注意观察婴儿的病情变化,如体温升高、皮疹增多等,及时就医。
    2. 保持婴儿休息,给予充足的水分,防止脱水。
    3. 如有发热,可适当给予退热药,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 对于皮疹,可给予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等。
    5. 避免使用抗生素,因为婴儿玫瑰疹是由病毒引起的。

    三、家庭护理
    1. 保持婴儿床单、衣物清洁,定期更换。
    2. 给婴儿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3. 观察婴儿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如肺炎等。
    4. 如有疑问,及时咨询医生。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婴儿玫瑰疹,保障婴儿的健康。

  • 婴儿玫瑰疹,又称为幼儿急疹,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疾病。主要发生在周岁以内的婴儿,尤其是6个月至1岁的婴儿。该疾病主要由人疱疹病毒6型引起,具有自限性,即婴儿无需特别治疗,病情自然缓解。然而,在杭州冬季,由于气温较低,室内外温差较大,加之空气干燥,婴儿玫瑰疹的发病率可能会相对较高。以下是一些针对杭州冬季婴儿玫瑰疹的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一、家庭预防措施
    1. 注意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室内温暖、干燥,避免婴儿受凉。使用加湿器可增加室内湿度,有助于缓解婴儿玫瑰疹症状。
    2. 增强婴儿免疫力:通过合理喂养,保证婴儿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婴儿的免疫力。
    3.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婴儿衣物、玩具等清洁,减少感染机会。
    4. 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婴儿抵抗力较低,应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风险。
    二、家庭治疗策略
    1. 适当休息:保证婴儿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病情恢复。
    2. 饮食调理: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3. 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给婴儿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
    4. 退热处理:如婴儿出现发热症状,可适当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但需注意剂量,遵循医嘱。
    5. 观察病情:密切关注婴儿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持续高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我女儿18个月了,前几天开始高烧,持续了三四天。我们非常焦虑,担心她会有什么严重的问题。今天早上,虽然烧退了,但她身上出现了很多红疹子。我们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是否需要去医院检查。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我们联系了一位专业的医生。医生详细询问了我们女儿的症状和病史,并告诉我们这可能是幼儿急疹,需要密切关注她的精神、食欲和大小便情况。如果有明显下降,就要到医院面诊评估。医生还建议我们给她吃白粥、喝口服电解质,以防脱水。我们非常感谢医生的帮助和指导,感觉我们的担忧得到了缓解。

    幼儿急疹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幼儿急疹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主要表现为高烧、皮疹和轻微的咳嗽。皮疹通常在热退后出现,首先出现在颈部和胸部,然后逐渐扩散到全身。这种疾病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 推荐科室 儿科 调理要点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宝宝受凉。 2. 给宝宝多喝水,保持水分平衡。 3. 使用温水擦拭宝宝的身体,帮助降低体温。 4. 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或外用药膏。 5. 如果宝宝出现严重的症状,如高烧不退、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就医。

  • 婴儿玫瑰疹,也被称为幼儿急疹,是一种常见的婴儿期急性传染病,通常在婴儿6个月至2岁之间发生。这种疾病的特征是突然出现的高热,随后在面部和躯干出现粉红色斑丘疹。虽然这种疾病可能会导致婴儿不适,但通常情况下,它不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且大多数婴儿都能自行康复。
    在台北秋季,由于气候变化,家庭需要注意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降低婴儿玫瑰疹的风险。
    预防措施包括: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婴儿直接接触感冒或呼吸道感染患者。
    2. 加强婴儿的日常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刺激。
    3. 注意婴儿的营养均衡,增强免疫力。
    4. 定期进行儿童疫苗接种,如麻疹、风疹等,以预防相关疾病。
    治疗策略方面,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
    1.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
    2. 给予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以缓解高热。
    3.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预防脱水。
    4. 使用抗组胺药缓解瘙痒。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婴儿出现持续的高热、呼吸困难、嗜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此外,家长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 我还记得那天晚上,我的孩子突然高烧不退,整个人都变得虚弱无力。作为一个母亲,我感到非常焦虑和无助。经过三天的高烧后,孩子的体温终于降了下来,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片红色的皮疹。我心急如焚,立即联系了京东医生在线问诊平台,希望能尽快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详细描述了孩子的症状,包括高烧、皮疹和偶尔的咳嗽。医生告诉我,这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但也不能排除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由于孩子的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为弱阳性,医生建议我们复查支原体抗原,以确定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

    我对此感到有些困惑,因为我不太了解支原体感染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区别。医生解释说,支原体感染和肺炎支原体感染都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但后者会导致肺部炎症。孩子的胸片显示是支气管炎,而不是肺炎,这意味着肺部没有感染。

    医生还提醒我,幼儿急疹也可能会引起高烧和皮疹,但从孩子的症状来看,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更大。为了确诊,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检查和测试。医生建议我们给孩子服用抗病毒药物,并在必要时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

    经过一番治疗和调理,孩子的病情逐渐好转。虽然这次经历让我感到很紧张和担忧,但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疾病和医疗的知识。现在,我更加重视孩子的健康,定期带他们去体检,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支原体感染与幼儿急疹的区别及治疗方法 常见症状 支原体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有时也会出现皮疹、喉咙痛、流鼻涕等症状。幼儿急疹则以高烧和皮疹为主要特征,通常在发热后几天出现皮疹。 推荐科室 儿科或呼吸内科 调理要点 1. 对于支原体感染,需要使用阿奇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对于幼儿急疹,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注意休息和补充水分即可。 3. 在治疗期间,应避免与其他人密切接触,以防止疾病传播。 4.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5.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 婴儿玫瑰疹,也称为幼儿急疹,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性传染病。该疾病通常发生在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中,主要表现为突发的高热、皮疹等症状。拉萨冬季的寒冷气候可能加剧婴幼儿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婴儿玫瑰疹的发病率。以下是针对拉萨冬季婴儿玫瑰疹的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一、预防措施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婴幼儿直接接触感冒患者。
    2. 加强婴幼儿的营养,增强免疫力。
    3. 注重婴幼儿的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皮肤清洁。
    4. 在寒冷的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婴幼儿着凉。
    5. 避免带婴幼儿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减少感染机会。
    二、治疗策略
    1. 注意观察婴幼儿的症状,如发热、皮疹等。
    2.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婴幼儿过热或过冷。
    3. 给婴幼儿多饮水,保持水分摄入。
    4. 如有需要,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
    5. 注意观察婴幼儿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 婴儿玫瑰疹,又称幼儿急疹,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该病在长春春季较为常见。婴儿玫瑰疹的典型症状为发热、皮疹,通常发热后2-3天出现皮疹,皮疹呈红色,形状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匀,多出现在躯干部位。多数患儿病情较轻,可自愈。以下是长春春季针对婴儿玫瑰疹的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一、预防措施
    1. 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避免空气污染。
    2. 注意婴儿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病人。
    3. 加强婴儿营养,提高免疫力。
    4. 避免带孩子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5. 如有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二、治疗策略
    1. 退热治疗:对于发热的婴儿,可给予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注意不要使用阿司匹林,以防引发瑞氏综合症。
    2. 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
    3. 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4. 加强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5. 避免搔抓皮疹,防止感染。
    三、家庭护理
    1. 体温监测:密切观察婴儿的体温变化,如体温持续升高,应及时就医。
    2. 皮肤护理:保持婴儿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皮疹。
    3. 饮食调整: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保证充足的能量摄入。
    4. 休息充足:保证婴儿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病情恢复。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婴儿玫瑰疹,保障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 我还记得那天,我的小孩突然开始发烧。作为一个年轻的父母,我感到非常焦虑和无助。我们立即带他去看医生,经过抽血化验,医生告诉我们是病毒感染。我们按照医生的建议给他服药,幸运的是,烧退了。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他全身开始出现皮疹,非常痒,整个人都很烦躁。我再次带他去看医生,医生告诉我这可能是幼儿急疹或者病毒疹,需要外涂炉甘石洗剂和口服西替利嗪滴剂来止痒。医生还建议我们喷开喉剑喷雾来缓解嗓子的不适。经过几天的治疗,皮疹慢慢消退了,我的小孩也恢复了正常。这个经历让我意识到,在面对孩子的健康问题时,及时就医和正确的治疗方案是多么重要。

    幼儿急疹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幼儿急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感染,主要影响婴幼儿。其常见症状包括发烧、皮疹、咳嗽、流涕等。皮疹通常在发烧后出现,会引起瘙痒和不适感。 推荐科室 儿科 调理要点 1. 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皮疹部位,缓解瘙痒和不适感。 2. 口服西替利嗪滴剂,具有抗过敏和止痒作用。 3.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4. 给孩子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充足。 5. 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不改善,应及时就医。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