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突变导致凝血酶原分泌和代谢异常
- 表现为鼻、牙龈、皮肤等出血及术后出血增多等
- 尚无法治愈,但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较好
简介
遗传性凝血酶原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凝血酶原结构异常,从而出现身体分泌和代谢异常,影响凝血酶生成,最终导致本病[1]。患者可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点或瘀斑、创伤、外科手术或拔牙后出血过多等症状,女性患者可能伴有月经增多等表现,婴幼儿可能出现脐带异常出血等。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根治本病,但可通过输血或凝血酶原复合物来改善出血,并预防贫血、休克等并发症。经及时、正规的治疗后,本病预后良好,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寿命。
症状表现:
主要表现为黏膜异常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点或瘀斑等)和出血增多(创伤、外科手术或拔牙后出血过多等)。
诊断依据:
本病需结合临床症状(黏膜异常出血、出血增多)、体格检查(检查发现皮下出血点、瘀斑、深部血肿、伤口渗血等),凝血相关检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基因检测(染色体11p11-q12等基因异常)等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诊断。
遗传性凝血酶原缺乏症有哪些类型?
根据病因,可分为:
- 低凝血酶原血症(Ⅰ型缺乏)。
- 异常凝血酶原血症(Ⅱ型缺乏)。
是否具有传染性?
否。
是否常见?
本病罕见。发病率约为1/200万[2]。
是否可以治愈?
目前尚无法治愈。本病是因基因突变引起的,目前无法治愈,但可通过输血等治疗后可控制病情进展,预后较好。
是否遗传?
是。本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染色体11p11-q12基因异常导致[1]。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患者因身体偶尔出现青紫现象,化验结果显示凝血酶原时间较高,咨询医生寻求解答。患者女性23岁
就诊科室:血液科
总交流次数:19
王志永
主任医师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
凝血酶原时间偏低,担心出血风险。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19
活化的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准备做割包皮手术,同时有脂肪肝和高尿酸血症,最近有留鼻血。患者男性29岁
就诊科室:血液科
总交流次数:54
吴道香
主治医师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王虹
副主任医师
血液科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赵静
副主任医师
血液科
烟台毓璜顶医院
丁辉
主任医师
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