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老年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

别名:老年人高血压,老年人高血压疾病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急诊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老年高血压介绍
  • 老年患者随年龄增长血压升高的情况
  • 表现为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
  • 老年高血压将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简介

老年指年龄≥65岁,老年高血压即随年龄增长血压逐渐升高的情况,表现为收缩压和舒张压超过140/90mmHg,并伴有头晕头痛的症状。本病常见,我国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9%[2]。本病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早期人们认为老年高血压不必治疗,但长期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是危害老年人生存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积极通过降压药物治疗可以将血压控制在良好范围内,能明显降低脑卒中等重要心血管事件危险性,所以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控制血压,使之尽量降至正常范围。轻中度的老年高血压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及生活习惯干预治疗,预后较好,重度的老年高血压并伴有多种老年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时,预后较差。

症状表现:

老年高血压最常见的症状有头晕、头痛、心悸(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和心慌感)、胸闷、气短等相关症状[1]

诊断依据:

老年性高血压是指年龄大于65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的诊断标准,收缩压与舒张压相差较大,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如果收缩压大于140毫米汞柱(mmHg),舒张压大于90毫米汞柱(mmHg),即可以诊断为老年高血压。

疾病有哪些类型?

根据血压水平分为3类:

  • 高血压一级(轻度):140-159/90-99mmHg
  • 高血压二级(中度):160-179/100-109mmHg
  • 高血压三级(重度):>180/110mmHg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我国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9%[ 2 ]

是否可以治愈?

本病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轻中度的老年高血压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及生活习惯干预治疗,预后较好,重度的老年高血压并伴有多种老年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时,预后较差。

是否遗传?

是否医保范围?

老年高血压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高血压老人血压控制不佳,需要调整降压药方案

在一个普通的周末早晨,李奶奶的家人发现她的血压又飙升到了180/120mmHg。李奶奶已经十多年高血压,平时一直服用寿比山,但效果并不理想。家人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于是他们来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 医生接待了李奶奶的家人,详细询问了她的病史和用药情况。医生指出,李奶奶的血压属于高血压病三级,单独口服一种降压药已经无法控制血压,需要增加第二种降压药。医生推荐了一种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并建议与寿比山同时服用,每天上午九点钟口服一次,每次一片,可以控制血压20到24小时。 李奶奶的家人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并开始按照医嘱给李奶奶服用药物。同时,他们也开始每天上午十点钟和下午六点钟用电子血压计测量李奶奶的血压。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李奶奶的血压逐渐稳定下来,家人也松了一口气。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李奶奶的家人与医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医生不仅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耐心解答了家人的疑问和担忧。李奶奶的家人对医生的服务非常满意,认为京东互联网医院的服务非常好,医生也非常专业。 李奶奶的故事告诉我们,高血压并不可怕,只要及时就医,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血压,就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同时,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在线问诊服务也为患者提供了便捷的就医方式,值得推荐给大家。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问题,欢迎来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专业的医生。记住,健康无小事,及时就医是最重要的!

生命之光传递者

1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老人银霄病6年了,能用司库奇优单抗吗?怎么用?

八旬的老人家,银霄病已经缠绕了六七年。每当我看到他那布满白色霄状斑块的皮肤,心中总是充满了无奈和担忧。尤其是在他82岁高龄,伴随着老年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情况下,治疗的难度更是加大了。 我记得那天,老人家坐在客厅里,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医学书籍,眉头紧锁,似乎在寻找什么答案。我走过去,轻声问他:“老人家,您在看什么?”他抬起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希望:“我在看关于银霄病的治疗方法,听说有种叫司库奇优单抗的药物可以治疗。” 我心中一震,司库奇优单抗?这不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制剂吗?我立即拿起手机,打开京东互联网医院的APP,开始咨询医生。医生告诉我,司库奇优单抗可以用于治疗银霄病,但需要注意的是,老人家有老年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我将医生的建议告诉了老人家,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太好了,终于有救了。”我陪同他一起去医院,医生详细地解释了司库奇优单抗的使用方法:每次300mg,分别在0、1、2、3、4周皮下注射,往后每四周打一次。注射部位在胳膊上,和打预防针一样简单。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和老人家一起经历了司库奇优单抗的治疗过程。每次注射前后,我们都会密切关注他的身体状况,确保他能够安全地接受治疗。同时,我们也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了一些改变,例如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保持良好的心态等等。 慢慢地,老人家的皮肤开始有所改善,白色霄状斑块逐渐消退,整个人看起来也精神了许多。每当他看到自己的皮肤时,总是会感慨万千:“这司库奇优单抗真的是神药啊!” 我想,这不仅仅是药物的功效,更是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信心。面对疾病,我们不能退缩,而是要勇敢地去寻找治疗的方法,并且坚持下去。就像老人家说的:“健康无小事,京东互联网医院很靠谱!”

生物医疗创新站

3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聊聊2019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

聊聊2019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至2017年末,我国≥65周岁人口有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为了积极应对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我国卫生行业遵循“健康老龄化”的原则, 从“以疾病治疗 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理念,进一步推进卫生和健康事业发展。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而在≥80岁的高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接近90%,是罹患脑卒中、心肌梗死乃至造成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近年来,我国高血压防控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5年统计显示,老年高血压控制率为18.2%,较2002年的7.6%有了显著提升。但是,这一控制率与“健康老龄化”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老年高血压防控仍然任重而道远。 1 概述 1.1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级 年龄≥65岁,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可诊断为老年高血压。曾明确诊断高血压且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老年人,虽然血压<140/90 mmHg,也应诊断为老年高血压。老年高血压的分级方法与一般成年人相同。上述定义与分类的依据是诊室坐位血压测量结果。近年来我国家庭自测血压与动态血压监测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诊室血压测量的重要补充。 1.2 老年高血压的流行现状 1991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是40.4%,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显示患病率是49.1%,2012~2015年全国高血压随机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患病率为53.2%,患病率总体呈增高趋势。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增龄而显著增高,男性患病率为51.1%,女性患病率为55.3%。农村地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增长速度较城市快。 2012~2015年调查显示,≥60岁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 57.1%,51.4%和18.2%,较2002年明显增高。不同人口学特征比较,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为女性高于男性,高血压治疗率城市显著高于农村;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高; 少数民族居民的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低于汉族。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人群高血压“三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率并未随着服药数量的增加而改善。 1.3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随年龄增长,大动脉弹性下降,动脉僵硬度增加;压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和β肾上腺素能系统反应性降低;肾脏维持离子平衡能力下降。老年人血压神经-体液调节能力下降,表现为容量负荷增多和血管外周阻力增加。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SBP升高和脉压增大。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为21.5%,占老年高血压总人数的53.21%。随年龄增长,钙化性瓣膜病发生率增高,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者不能过度降压,以免影响重要器官的血供;若脉压过大,SBP明显升高且DBP水平<50mmHg,应注意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可能性。由于血压调节能力下降,老年人的血压水平容易受各种因素如体位、进餐、情绪、季节等影响,称为异常血压波动。最常见为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和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等。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多种危险因素和相关疾病,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和脑血管病的检出率分别为 39.8%、51.6%、52.7%、19.9%和 48.4%。 老年高血压患者伴有严重动脉硬化时,可出现袖带加压时难以压缩肱动脉,所测血压值高于动脉内测压值的现象,称为假性高血压。通过无创中心动脉压检测可获得相对较为准确的血压值。假性高血压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当SBP测量值 异常升高但未合并相关靶器官损害或药物降压治疗后即出现低血压症状时,应考虑假性高血压可能。假性高血压可导致过度降压治疗,SBP过低在高龄患者可能引起跌倒、衰弱等不良预后的增加。 2 诊断和评估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性评估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血压水平; (2)了解心血管危险因素;(3)明确引起血压升高的可逆和(或)可治疗的因素如:有无继发性高血压;(4)评估靶器官损害和相关临床情况,判断可能影响预后的合并疾病。 2.1 血压测量 血压测量是评估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根本手段。由于老年人可能具有血压波动大、夜间高血压、清晨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等特点,应鼓励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定期进行双上肢及四肢血压和不同体位血压测量。特别注意临睡前、清晨时间段和服药前的血压监测。 2.1.1 诊室血压测量 诊室血压测量是指由医护人员在医院环境下按照血压测量规范进行的血压测量,是目前评估血压水平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 2.1.2 诊室外血压测量 诊室外血压监测更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并且能更真实地反映个体生活状态下的血压状况,预测心血管风险能力优于诊室血压。 (1) 家庭血压监测。可用于评估数日、数周、数月的血压控制情况和长时血压变异,有助于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测量方法如下①使用上臂式家用自动电子血压计。②家庭血压值一般低于诊室血压值,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135/85 mmHg。③监测频率,初始治疗阶段、血压不稳定者或是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时建议每天早晨和晚上测量血压,连续测量7d,取后6d 血压计算平均值。血压控制平稳者,可每周只测1d血压; 长期药物治疗患者,建议监测服用前的血压状态,以评估药物疗效。④最好能详细记录每次测量血压的日期、时间以及所有血压读数以便医生指导和评价血压控制效果。⑤精神焦虑患者,不建议开展家庭血压监测。 ( 2) 动态血压监测。连续测量个体日常工作和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水平和血压波动状态。特别是监测夜间睡眠期间的血压,可以全面和准确地评估个体血压水平和波动状态,鉴别白大衣高血压和检出隐匿性高血压、诊断单纯性夜间高血压。老年人全天血压波动大, 非杓型血压的发生率可高达69%。 2.2 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对于初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全面了解症状和病史,包括以下内容。(1) 病程:患高血压时间、最高血压、降压治疗情况;(2) 既往史:有无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病、肾脏疾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及治疗情况;(3)家族史:有无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家族史;(4)有无提示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5) 正在服用的药物以及发生过的不良反应。 (6)生活方式:膳食脂肪、盐、酒、咖啡摄入量、吸烟时间和支数及体质量变化;(7)心理社会因素:包括家庭情况、生活环境及有无精神创伤史。 仔细的体格检查有助于发现继发性高血压线索和靶器官损害情况:(1)测量体质量指数、腰围及臀围;(2)观察有无特殊面容、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多毛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性突眼征等;(3)触诊甲状腺、有无肾脏增大或肿块;(4)听诊颈动脉、胸主动脉、腹部动脉和股动脉有无杂音;(5)全面的心肺查体;(6)检查四肢血压、动脉搏动和神经系统体征;(7)眼底镜检查视网膜有无异常。除血生化、血常规、心电图等基本检查外,推荐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监测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测定、24h尿蛋白定量、24 h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等,有条件可进一步检测颈动脉超声、胸片、眼底检查、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血压指数等,并对老年人进行衰弱评估。随年龄增长,左室壁厚度增加,超声心动图有助于鉴别老年人生理性的与增龄相关的左室壁增厚。 2.3 高血压危险分层 尽管血压水平是影响心血管事件发生和预后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因此,需要全面、整体地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 2.3.1 危险因素评估 包括血压水平、吸烟或被动吸烟、血脂异常、糖耐量受损(餐后2h血糖7.8~11.0 mmol/L)和(或)空腹血糖异常(6.1~6.9 mmol/L) 、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或肥胖(体质量指数≥28kg/m2)、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等,其中高血压是目前最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而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饮酒,精神紧张以及缺乏体力活动等又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还需强调,老年本身就是心血管病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2.3.2 靶器官损害筛查 在高血压患者中检出无症状性亚临床靶器官损害是高血压诊断评估的重要内容。包括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或斑块,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12 m/s,踝/臂指数<0.9,估算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或血清肌酐轻度升高,微量白蛋白尿(30~ 300 mg/24h 或白蛋白/肌酐比值30~300 mg/g) 。一个患者可以存在多个靶器官损害。 2.3.3 伴发的相关临床疾病 这些伴发疾病包括: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冠脉血运重建、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卒中、脑出血)、糖尿病、肾脏疾病以及外周血管疾病。 2.4 衰弱评估和认知功能保存 2.4.1 老年高血压的衰弱评估 衰弱是衰老的表现之一,随年龄增长其发生率显著升高。有研究发现衰弱是影响高龄老年人降压治疗获益的重要因素之一。衰弱筛查推荐采用国际老年营养和保健学会提出的FRAIL量表或步速测定。如有条件可进一步采用经典的Fried 衰弱综合征标准进行评估。 2.4.2 老年高血压与认知障碍 降压治疗可延缓增龄相关的认知功能下降以及降低痴呆发生风险。老年人血压过高或过低均能增加认知障碍发生风险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推荐早期筛查认知功能,结合老年生物学年龄和心血管危险分层确定合理的降压治疗方案和目标值。 3 治疗 3.1 概述 3.1.1 降压治疗的目的 延缓高血压所致心血管疾病进程,最大限度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应强调收缩压达标。在启动降压治疗后,监测血压变化,避免降压过快带来的不良反应。 3.1.2 综合干预危险因素 在追求降压达标的同时,针对所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处理,并同时关注和治疗相关靶器官损害及临床疾病。大多数患者需长期甚至终生坚持治疗。 3.1.3 推荐起始药物治疗的血压值和降压目标值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较高,更能从严格的血压管理中获益。 3.2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是降压治疗的基本措施,无论是否选择药物治疗,都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 3.2.1 健康饮食减少钠盐摄入,增加富钾食物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WHO建议每日摄盐量应<6g,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适度限盐。鼓励老年人摄入多种新鲜蔬菜、水果、鱼类、豆制品、粗粮、脱脂奶、膳食纤维、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3.2.2 规律运动 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合理的有氧锻炼可有效降低血压。建议老年人进行适当的规律运动,每周不少于5d、每天不低于30 min 的有氧体育锻炼,如步行、慢跑和游泳等。3.2.3 戒烟限酒 戒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肺部疾患风险。老年人应限制酒精摄入,白酒、葡萄酒、啤酒饮用量应分别<50、100、300ml 3.2.4 保持理想体质量 超重或肥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可适当控制能量摄入和增加体力活动。维持理想体质量、纠正腹型肥胖(男性腹围≥90cm,女性腹围≥85cm) 有利于控制血压,减少心血管病发病风险,但老年人应注意避免过快、过度减重。 3.2.5 改善睡眠 睡眠的时程、质量与血压的升高和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有关。保证充足睡眠对提高生活质量、控制血压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3.2.6 注意保暖 血压往往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老年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和对血压的调控能力差,常出现季节性血压波动现象。应保持室内温暖,骤冷和大风低温时减少外出;适量增添衣物。 3.3 药物治疗 3.3.1 老年人降压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1)小剂量:初始治疗时通常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并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2) 长效:尽可能使用1次/d、24 h持续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有效控制夜间和清晨血压;(3)联合:若单药治疗疗效不满意,可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以增加降压效果。(4)适度:大多数老年患者需要联合降压治疗,但不推荐衰弱老年人和≥80 岁高龄老年人初始联合治疗;(5)个体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耐受性、个人意愿和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合患者的降压药物。 3.3.2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和作用特点 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CCB)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其他种类降压药有时亦可应用于某些特定人群。CCB、ACEI、ARB、利尿剂及单片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的初始用药或长期维持用药。 (1)利尿剂 主要是噻嗪类利尿剂,属于中效利尿剂。根据分子结构又可分为噻嗪型( 如氢氯噻嗪)和噻嗪样利尿剂(如吲达帕胺) 。保钾利尿剂属于弱效利尿剂,分为两类: 一类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包括螺内酯和依普利酮。另一类作用不依赖醛固酮,代表药物如氨苯蝶啶和阿米洛利。利尿剂尤其适合老年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和盐敏感性高血压等患者。 研究发现,治疗后平均血压水平<120/70 mmHg 时,脑卒中,心脏事件和总死亡危险最低。国家“十二五”项目LEADER研究显示,地平类可有效降低我国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复合终点事件。(2) ACEI 各类ACEI制剂的作用机制大致相同。ACEI具有良好的靶器官保护和心血管终点事件预防作用,尤其适用于伴慢性心力衰竭以及有心肌梗死病史的老年高血压患者。ACEI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可有效减少尿白蛋白排泄量,延缓肾脏病变进展,适用于合并糖尿病肾病、代谢综合征、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的老年高血压患者。 (3)ARB。高血压伴心血管事件高风险患者,ARB可以降低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或因心力衰竭住院等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ARB可降低糖尿病或肾病患者的蛋白尿及微量白蛋白尿,尤其适用于伴左室肥厚、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患者以及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4)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伴快速性心律失常、心绞痛、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β受体阻滞剂有使用适应证,如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 3.3.3 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 单药治疗血压未达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可选择联合应用2种降压药物。初始联合治疗可采用低剂量联用方案,若血压控制不佳,可逐渐调整至标准剂量。联合用药时,药物的降压作用机制应具有互补性,并可互相抵消或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噻嗪类利尿剂或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在特定情况下(如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可以联合应用;对于难冶性高血压患者,可在3 药联合基础上加用第4 种药物,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或α受体阻滞剂。单片复方制剂通常由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组成。与自由联合降压治疗相比,其优点是使用方便,可增加老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3.3.4 降压治疗后的随访 适当的随访可以评估治疗依从性和治疗反应,促进血压达标,并发现不良反应。 启动调药治疗后,需要每月随访直到降压达标。随访内容包括血压值达标情况、是否发生过体位性低血压、是否有不良反应、治疗的依从性、生活方式改变情况、是否需调整降压药物剂量,实验室检查包括电解质、肾功能情况和其他靶器官损害情况。家庭测量血压的应用,及恰当的远程医疗均有助于改善老年患者的血压达标率。 3.4 特定老年人群的降压治疗 3.4.1 高龄老年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年龄≥80岁,称为高龄老年高血压。此类患者的降压治疗以维持老年人器官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总死亡率为目标,降压药物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小剂量单药作为初始治疗;(2)选择平稳、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少 服药简单、依从性好的降压药物,如利尿剂、长效CCB、 ACEI或ARB;(3)若单药治疗血压不达标,推荐低剂量联合用药; (4) 应警惕多重用药带来的风险和药物不良反应;(5)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压并评估耐受性,若出现低灌注症状,应考虑降低治疗强度。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分阶段降压,血压≥150/90 mmHg,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首先将血压降至<150/90mmHg,若能耐受,收缩压可进一步降至140mmHg以下。 3.4.2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宜采取个体化、分级达标治疗策略。降压药物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或种类,使血压平稳达标。 对于伴心绞痛、既往心肌梗死病史者,初始降压治疗首选β受体阻滞剂和RAS抑制剂。血压难以控制且心绞痛持续存在时,可加用长效二氢吡啶类CCB; 对于患变异型心绞痛者首选CCB。合并ACS者,若无禁忌,起始降压治疗应包括β受体阻滞剂和RAS抑制剂。伴心力衰竭或肺淤血证据时,不宜给予非二氢吡啶类CCB。硝酸酯类药物可用于控制血压,缓解心肌缺血和肺淤血症状。如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糖尿病且血压控制欠佳,可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3.4.3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高血压较为常见的并存临床疾病。无论射血分数如何,合理控制血压有助于缓解心力衰竭症状、延缓心功能进一步恶化。 3.4.4 高血压合并CKD 老年CKD患者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而血压控制率却逐渐下降。积极控制血压是有效减少老年CK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重要手段之一。 3.4.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高血压和糖尿病均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并存时可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老年糖尿病患者更易合并高血压,而降压治疗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等并发症发生率。 3.4.6难治性高血压的处理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合理并足量应用3种不同机制的降压药物或至少需要4种不同机制的降压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称为老年难治性高血压(RH)。诊断老年难治性高血压,首先应排除假性RH,包括:血压测量方法不正确、治疗依从性差、白大衣高血压和假性高血压等。对于符合难治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应寻找血压控制不佳的原因,包括:(1)不良生活方式,如肥胖、酗酒等; (2) 应用拮抗降压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类固醇激素、麻黄素、甘草和抗抑郁药等;(3) 高血压药物治疗不充分,如用量不足或治疗方案不合理;(4)其他,如失眠、前列腺肥大、慢性疼痛和长期焦虑等影响血压的因素和继发性高血压等。3.5 老年人异常血压波动 3.5.1 老年高血压合并体位性血压波动 (1) 体位性低血压(OH) 。OH 指由卧位转为直立位时( 或头部倾斜>60°) 收缩压下降≥20mmHg 和(或)舒张压下降≥10 mmHg;根据发生速度分为早期型(≤15 s) 、经典型(≤3 min)和迟发型(>3 min) OH 患者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严重者致卧床不起,其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疲乏、头晕、目眩、晕厥、跌倒,不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颈部及肩背部疼痛、衰弱等。部分病例可出现OH伴卧位高血压,即卧位时收缩压≥150 mmHg 或者舒张压≥90 mmHg。OH可增加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冠心病事件、心力衰竭和卒中的风险,还可以增加发生跌倒及衰弱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诊疗过程中需要测量卧位、立位血压,老年高血压合并OH主要以平稳缓慢降压、减少OH发生,预防跌倒为目标。首先应维持血压稳定,应选择可改善大脑血流量的降压药物,如ACEI,每隔1~2周缓慢增加剂量,避免降压过度。其次,患者在起身站立时应动作缓慢,尽量减少卧床时间,避免使用可加重OH的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等。患者还可以通过物理对抗或呼吸对抗的手段改善体位不耐受的相关症状,包括双腿交叉站立、蹲位、穿戴弹力袜及缓慢深呼吸、噘起嘴唇呼气等。如果经过非药物治疗,OH 或体位不耐受症状仍然持续存在,特别是神经源性OH,可以考虑药物治疗。其中米多君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荐治疗OH的一线用药,其他药物还包括屈昔多巴、氟氢可的松等,由于以上药物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及治疗的个体差异,临床医师应该谨慎使用。 (2)OH伴卧位高血压。OH伴卧位高血压是一类特殊的血压波动。OH引起的低灌注和卧位高血压所致的靶器官损害均可对患者造成危害。该类患者应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应在夜间尽量抬高床头(10~15°) ,避免白天仰卧和在睡前1h内饮水。应根据卧位血压水平进行降压治疗,推荐在夜间睡前使用小剂量、短效降压药并避免使用中长效降压药物日间OH 症状明显的患者,可在清晨使用米多君或氟氢可的松。 3.5.2 昼夜节律异常 根据夜间血压(22∶00~8∶00) 较白天血压(8∶00~22∶00)的下降率,把血压的昼夜节律分为:杓型:10%~20%、非杓型:<10%、超杓型:>20%;如果夜间血压高于白天血压则称为反杓型。据统计,≥60岁的老年人中非杓型血压的发生率可高达69%,是中青年人的3倍以上。≥80岁的老年人中83.3%丧失了正常的杓型血压节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靶器官损害、心血管事件、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1) 非杓型或反杓型患者降低夜间血压,恢复杓型节律,可以显著减少心血管风险和不良事件。可于晚间( 17∶00~19∶00) 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有助于纠正血压节律异常。药物治疗首选24h 平稳降压的长效降压药物,若夜间血压控制仍不理想,可将一种或数种长效降压药改为晚间或睡前服用,能够使70%以上的患者恢复杓型血压节律。若采用上述方法后夜间血压仍高,可根据情况在长效降压药的基础上,尝试睡前加用中短效降压药。但应警惕夜间血压过低以及夜间起床时发生OH的可能。(2) 超杓型血压患者需要降低白天血压。清晨服用长效降压药,在降低白天血压的同时一般不会过度降低夜间血压。 若白天血压控制仍不理想,可结合血压波动的规律和药效动力学特点,选择长效+中短效药物的组合,但应注意中短效降压药可能增加OH的风险。应避免夜间服用降压药,否则会加重超杓型血压模式。 3.5.3 餐后低血压 指餐后2h内收缩压较餐前下降20 mmHg以上;或餐前收缩压≥100mmHg,而餐后<90 mmHg;或餐后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出现餐后心脑缺血症状。在我国住院老年患者中发生率可高达 80.1%。(1) 非药物治疗。①饮水疗法。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患者,餐前饮水350~480 ml 可使餐后血压下降幅度减少20 mmHg。最佳的水摄入量需要个体化制订,对于需要限水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需慎重。②少食多餐。可以减少血液向内脏转移的量和持续时间,对餐后低血压患者可能有利, 但进餐量与血压的关系还有待深入研究。③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与蛋白质和脂肪相比,碳水化合物在胃中的排空最快,诱导胰岛素释放作用最强,因此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更容易导致餐后血压迅速下降。中国人早餐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因此,早餐后低血压最为多见,可适当改变饮食成分配比。④餐后运动。老年人餐后20~30 min 进行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输出量,降低收缩压的下降幅度和跌倒的发生率,但运动量不宜过大。适宜的运动方式、强度和时间还有待于进一步摸索。(2) 药物治疗 餐前血压过高可以导致更为严重的餐后低血压,因此,首先通过合理的降压治疗使血压达标,尤其是有效降低清晨血压。老年人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显著降低餐后胃肠道的血流量,减少餐后血压的降低,有效控制症状,适用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其他可能有效药物包括咖啡因、奥曲肽 、瓜尔胶联合米多君等,由于使用方法不明确,难以在临床推广。 3.5.4 晨峰血压升高 晨峰血压增高即清晨起床后2h内的收缩压平均值-夜间睡眠时收缩压最低值≥35 mmHg 。我国老年人晨峰血压增高的发生率为21.6%,(1)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戒烟限酒,低盐饮食,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夜间良好睡眠,晨起后继续卧床片刻、起床动作放缓,起床后避免马上进行较为剧烈的活动。 (2)药物治疗。选择长效降压药控制清晨血压的大幅波动,并能减少因不能按时服药或漏服导致的晨峰血压增高。此外,维持夜间血压的适度下降,能够有效抑制血压晨峰。非杓型或反杓型的高血压患者,可选择睡前服用长效降压药。对于超杓型者,可以尝试在长效降压药物的基础上,清晨加用短效降压药抑制血压晨峰。 3.5.5 长时血压变异 血压的季节性变化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冬季血压明显高于夏季血压,这与气温下降、神经内分泌激活等相关。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根据季节变化调整用药方案。 3.5.6 白大衣性高血压 白大衣性高血压指诊室血压≥140/90 mmHg,但诊室外血压不高的现象。在整体人群中的发生率约 13%,老年人可达40%。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对白大衣性高血压进行鉴别。白大衣性高血压并非完全良性状态,发展为持续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此类患者应完善心血管危险因素筛查,并定期随访。 3.6 老年继发性高血压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继发性高血压并不少见, 常见病因包括肾实质性病变、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此外,老年人常因合并疾病而服用多种药物治疗,应注意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甘草等)相关性高血压。 3.6.1 肾实质性高血压 肾实质性高血压是指由肾实质性病所引起的血压升高。提示肾实质性高血压的线索包括:(1)肾损伤的标志:白蛋白尿、尿沉渣异常、肾小管相关病变、组织学异常、影像学所见结构异常和肾移植病史等; (2)肾小球滤过率下降:eGFR<60 ml/( min·1.73 m2) 。肾脏超声是最常用和首选的检查手段。CT及 MRI检查常常作为重要补充手段。肾活检是肾脏病诊断的金标准。ACEI为优选降压药物,二氢吡啶类CCB适用于有明显肾功能异常者,利尿剂适用于容量负荷过重者,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伴快速性心律失常、交感神经活性增高、冠心病或心功能不全者。 3.6.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是指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醛固酮分泌过量,导致体内潴钠排钾,血容量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受抑,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伴或不伴低血钾。 需要筛查PA的情况如下:(1)持续性血压>160/100 mmHg、难治性高血压;(2) 高血压合并自发性低钾血症; (3) 高血压合并肾上腺意外瘤;(4)早发性高血压家族史或早发(<40岁) 脑血管意外家族史的高血压患者;(5)PA患者中存在高血压的一级亲属; (6) 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PA确诊试验主要为生理盐水试验和卡托普利试验,筛查指标为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对所有确诊的PA患者,推荐行肾上腺CT明确肾上腺病变情况。推荐行双侧肾上腺静脉取血以明确有无优势分泌。 确诊醛固酮瘤或单侧肾上腺增生患者推荐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如存在手术禁忌,推荐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首选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3.6.3 肾动脉狭窄 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导致肾缺血引起的血压增高为肾血管性高血压(RVH)。需要筛查肾动脉狭窄的情况如下:(1)持续高血压达2级或以上,伴有明确的冠心病或颈动脉狭窄等; (2) 高血压合并持续的低血钾;(3)高血压伴脐周血管杂音;(4)既往高血压可控制,降压药未变情况下突然血压难以控制;(5) 顽固性高血压;(6)重度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但反复出现一过性肺水肿;(7)无法解释的肾功能不全。 (8)服用ACEI后出现血肌酐明显升高或伴有血压显著下降;(9)舒张压水平维持在90mmHg以上。CTA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可对肾动脉主干及分支病变的程度及副肾动脉的情况提供详细的信息。肾动脉造影是诊断肾动脉狭窄的“金标准”,能清晰准确地显示病变的部位、程度,并可同期行介入治疗。ACEI是 RVH 的一线治疗药物,但需注意 ACEI慎用于孤立肾或双侧肾动脉狭窄者。肾动脉支架术入选患者需满足两个关键点:(1) 肾动脉狭窄≥70%且能证明狭窄与血压升高存在因果关系;(2)顽固性高血压或不用降压药高血压达3级水平。对于肾动脉狭窄病变严重但肾动脉解剖学特征不适合行血管介入治疗者,需行开放手术治疗。 3.6.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以睡眠过程中反复、频繁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为特征,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属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 。需要筛查 OSAHS的情况如下:(1) 肥胖;(2) 伴鼻咽及颌面部解剖结构异常;(3) 睡眠过程中打鼾,白天嗜睡明显,晨起头痛、口干;(4) 顽固性高血压或隐匿性高血压,晨起高血压,或血压节律呈 “非杓型”或“反杓型”改变的高血压;(5) 夜间反复发作难以控制的心绞痛; (6) 夜间难以纠正的心律失常;(7) 顽固性心力衰竭;(8) 难治性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 (9)不明原因的肺动脉高压;(10)不明原因的夜间憋醒。多导睡眠图监测(PSG) 是诊断OSAHS的金标准,成人OSAHS病情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 ,即平均每小时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分为轻、中、重度,其中轻度为5<AHI≤15,中度为 15<AHI≤30,重度为AHI>30。 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是目前成人OSAHS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最为常用。 3.6.5 药物相关性高血压 药物相关性高血压是指由于药物本身药理和(或)毒理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或用药方法不当导致的血压升高。常见的引起血压升高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类、免疫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及甘草等。需要筛查药源性高血压的情况如下:(1)血压升高与所用药物在时间上有合理关联;(2) 该药物药理作用有致高血压的可能;(3) 有该药单用或合用导致高血压的相关报道;(4)停药后血压可恢复至用药前水平;(5) 药物激发试验可使血压再次升高。 治疗原则包括:(1)立即停用致高血压药物;(2)病情需要不能停用致血压升高的药物或停药后血压不能恢复者,予降压治疗;(3) 根据具体药物引起血压升高的机制,选择合理降压方案;(4)积极治疗并发症。 4 社区支持和远程管理 4.1 社区支持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决定社区环境的支持十分必要。老年患者血压波动大、易发生OH、餐后低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白大衣高血压等,需要个体化的服药指导; 社区医疗方便、快捷。 社区医务人员对居民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比较了解,干预措施更有针对性。由相对熟悉和信任的社区工作人员引导, 能够提高其依从性。除了医疗服务外,社区可以提供细致的亲情、人文关怀。 4.1.1 随访支持 老年高血压患者需要系统、长期的随访和管理,需要依靠社区来完成。社区随访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入户随访、家庭监测和远程服务。 4.1.2 健康教育 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保健院、健康教育所等在内的基层医疗或健康管理机构和基层医务人员是高血压教育的主要力量。4.1.3 环境支持 打造有利的社区环境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纳健康生活方式,鼓励活动能力较好的老年人定期复诊、接受健康教育。 4.1.4 人文关怀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变化,并且出现功能衰退、情感孤独等问题。如缺乏关怀,高血压管理也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可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进行心理疏导。 4.2 远程管理 4.2.1 高血压远程管理的优势 远程动态监测有助于主管医生实时掌握患者血压波动情况,对病情变化进行预判,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使患者个体化治疗落实到实处;同时通过远程视频等技术还可利用优质的专家资源进行培训、咨询和指导,提高诊治水平。4.2.2 高血压远程管理的内容 主要包括及时监测数据与风险评估,优化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丰富健康教育内容,以及老年人情绪问题处理等。基于以上功能,高血压远程管理以数据监测为入口,为老年高血压人群打造预防、监测、干预、保障于一体的精准管理体系。将互联网技术的实时性、可及性、个体性优势与老年高血压群体的特殊性糅合,达到优化管理的目的。

王闯

主治医师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07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