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脊柱转移瘤

脊柱转移瘤

别名:肿瘤椎体转移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脊柱转移瘤介绍
  • 临床上30%~70%的恶性肿瘤患者会出现脊柱转移瘤
  • 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脊柱不稳等症状
  • 通过手术、放疗等综合治疗,改善症状

简介

脊柱转移瘤是恶性肿瘤细胞经过血液循环等途径转移到脊柱,引发的肿瘤,好发于胸腰椎,临床上30%~70%的恶性肿瘤患者会出现脊柱转移瘤,临床主要有局部疼痛、脊柱不稳、脊髓及神经根压迫导致的肢体麻木、无力行走、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表现。核素扫描较敏感,但应除外假阳性;X线、CT、磁共振有助于确定破坏部位与范围;CT下穿刺活检可明确诊断。应根据全面评估采取治疗措施,如放疗、化疗,手术治疗适用于对放疗不敏感、预计生存期至少半年以上、出现神经压迫症状、病灶相对局限、原发病灶可以控制的患者。其外科治疗的目的主要在于缓解疼痛、重建脊柱稳定性、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是局部疼痛、肢体麻木、无力行走、大小便失禁、极度消瘦等。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原发肿瘤病史、体格检查、一般实验室检查协助诊断,脊柱转移瘤的诊断需要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穿刺活检可确认诊断。获得组织学诊断以后,还需进一步明确诊断肿瘤的范围。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否常见?

本病较常见,临床上30%~70%的恶性肿瘤患者会出现脊柱转移瘤[1]

是否可以治愈?

通常不能治愈,但早发现、早治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周期。

是否遗传?

是否医保范围?

脊柱转移瘤相关问诊记录

我最近走路不太方便,去看了专家,怀疑是脊椎转移瘤。请问这种情况严重吗?患者男性33岁

就诊科室:骨肿瘤科

总交流次数:11

医生建议:根据您的描述和检查结果,脊椎转移瘤的诊断基本明确。建议尽快进行手术干预,以防止瘫痪并为内科治疗争取更多时间。同时,需要密切关注心脏情况,做好心超检查以排除心包积液和栓子的可能。手术后,应进行病理切片以确定肿瘤的性质。请注意,脊椎转移瘤属于晚期,需要综合治疗。

查看详情

我被诊断出患有脊椎星型细胞瘤,之前做过手术但没有切除干净,想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医院进行治疗。患者女性4岁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14

医生建议:对于脊椎星型细胞瘤,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后需要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辅助的放化疗。建议患者去国家最顶尖的医院进行治疗,例如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或北京的北京儿童医院和北京儿研所。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

姚利琴

主任医师

太原市第八人民医院

查看详情

81岁老人患有脊索瘤,体质较弱,出现恶心、三叉神经痛等症状,想了解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

就诊科室:神经外科

总交流次数:20

医生建议:对于脊索瘤,手术风险大,建议选择保守治疗。放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延缓肿瘤生长。对于三叉神经痛,卡马西平是常用的止疼药物,但如果失效,需要咨询专家换用其他药物。生活中,老人需要注意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多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

刘云阳

主治医师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查看详情
脊柱转移瘤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脊柱转移瘤微创治疗

脊柱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最常见部位,原发肿瘤主要包括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和肾癌。随着原发肿瘤治疗的进步,恶性肿瘤患者预后较前明显改善,随之,脊柱转移瘤患者也在逐年增加。 脊柱转移瘤引起的疼痛、脊柱不稳定和脊髓压迫症状,严重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放疗),治疗方式的选择建立在一系列评分系统以及患者身体状况的基础上。对于脊柱不稳定、出现脊髓压迫症状的患者,外科手术仍是主要的有效治疗手段。 脊柱转移瘤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此外,恶性肿瘤晚期患者身体状况较差,内科合并症偏多,因而进行常规手术风险较高。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出现,脊柱转移瘤患者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时间有望得到较好的改善。特别是对于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常规手术,而原发肿瘤预后较好的患者,脊柱微创技术在降低手术风险的同时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好的获益。脊柱转移瘤微创治疗脊柱主要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射频消融术和经皮椎弓根钉固定联合通道下肿瘤切除。 经皮椎体成形技术是在影像系统的辅助下,利用穿刺针经椎弓根穿刺至椎体内,经通道注入骨水泥。通过以下机制发挥治疗作用:骨水泥固化过程中产热,可使肿瘤组织坏死;骨水泥稳定椎体微骨折,同时毁损神经末梢来缓解疼痛;通过恢复椎体部分高度,以稳定和加固椎体、恢复椎体强度、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其应用在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优点包括: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以及手术并发症的概率较低,尤其适用于预后较差患者的姑息治疗。 射频消融技术主要应用于难以切除或对放疗不敏感的脊柱转移瘤患者,是指将射频针放置在肿瘤部位,通过射频电极发出中高频射频波,激发周围组织细胞进行等离子震荡产生较高的热量,从而有效杀死局部肿瘤细胞,降低肿瘤负荷,同时可使肿瘤周围的血管组织凝固形成反应带,破坏肿瘤组织血供。但单独应用射频消融会导致脊柱不稳定,并增加椎体骨折风险,射频消融联合椎体成形能够有效的降低上述风险的发生。 对于脊柱稳定性较差或已出现脊髓压迫症的脊柱转移瘤患者,单纯放疗或上述微创技术并不能很好的恢复脊柱稳定、缓解压迫,常常需要行开放手术固定。但对于一般情况较差,脊柱不稳定、已出现脊髓压迫症而又无法耐受开放手术的患者,可以选择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微创减压技术

崔云鹏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110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最常见的脊柱肿瘤——脊柱转移瘤

临床上半数以上的脊柱肿瘤为转移瘤,脊柱转移瘤是最常见的脊柱肿瘤。最早出现的症状是病变平面的胸背或腰背痛,呈间歇性,一般比较轻微,常不引起注意,仅给予对症治疗,后逐渐变为持续性剧痛。在疼痛出现不久,即有运动减弱,最初感步态不稳,一侧或双侧下肢发僵,有时出现痉挛。同时还可出现尿急、尿频、尿潴留或尿失禁。位于颈椎者,如压迫上位颈神经根,可引起枕区疼痛;压迫颈4神经根可引起颈系带样疼痛;压迫下位颈神经可引起臂痛和手指痛,在咳嗽及用力时疼痛加重。胸椎转移瘤最容易出现截瘫,患者可以截瘫为主诉就诊。位于腰2以下者仅出现马尾神经症状。脊柱查体发现患处压痛和叩击痛,活动受限,颈、胸椎病变节段以下有不全或完全瘫痪。 X线检查脊柱常为多发转移,且常合并肋、胸、肩、髋等骨骼的病灶。除少数成骨性转移瘤如前列腺癌转移有成骨反应外,最常见的是溶骨性破坏,最早表现为轻度骨质疏松,以后在疏松区内有针尖大小如虫蛀状的溶骨区,这些小的溶骨区互相融合形成大的骨质缺损,边界模糊不清,可破坏骨皮质在软组织内形成肿块,但很少越过关节软骨,在骨质的边缘一般无骨膜反应,发生病理压缩骨折后,通常也不形成骨痂。脊柱转移瘤的早期病变,除非有成骨反应和皮质破坏,一般在X线片上不易发现,常在发生病理骨折后才作出诊断。椎体病理压缩骨折的形式多为前后一致性塌陷,也可为侧方塌陷或呈楔形变,压缩椎体的横径或前后径有时较正常为宽。有时椎体内可见挖空状骨质缺损,但椎间隙常正常。有时椎弓亦受累,椎旁出现球形软组织影。CT 能准确显示椎骨不规则的溶骨性破坏,显示脊髓与神经根受压与浸润情况。MRI敏感性高,有助于确定转移瘤的部位和范围,是对脊柱肿瘤最为准确的检查手段。ECT可以早期发现脊椎的转移病灶。化验检查除贫血和血沉增快外,碱性磷酸酶一般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前列腺癌转移到脊柱时,酸性磷酸酶也明显升高。 脊柱转移瘤如已发现原发病灶,诊断较容易。但半数以上的原发灶隐蔽,常需经活体组织检查才能确诊。多发性转移瘤应与多发性骨髓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相鉴别。单发性转移瘤应与骨肉瘤、骨嗜酸性肉芽肿、恶性淋巴瘤或骨巨细胞瘤相鉴别。 脊柱转移瘤的治疗原则如下: 一、积极治疗原发肿瘤:若原发肿瘤仍在,或未经治疗,或治疗后又复发,均需积极治疗原发肿瘤,否则转移瘤的疗效将受到影响,且可出现新的转移灶。原发肿瘤尚未发现的,应积极寻找并处理原发肿瘤。 二、综合治疗转移瘤: ①化疗:各种不同类型肿瘤有其各自敏感的化疗药物。最常见的乳腺癌转移大部分对激素治疗效果良好,某些单一药物如 5-氟尿嘧啶、阿霉素、环磷酰胺均有一定疗效,但以联合化疗为佳,如VPCAF 方案。前列腺癌转移激素疗法或结合去势,80%可疼痛缓解。阿霉素、氯乙环亚硝脲、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顺铂等药物均有效,联合使用更佳。肺癌转移联合运用博莱霉素、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长春新碱、5-氟尿嘧啶、甲基芐肼等,总反应率为 60% ~80%。脊柱转移瘤化疗能缓解或解除疼痛,但效果不能持久。 ②放疗:不论单发或多发转移灶均可行局部放疗,抑制肿瘤生长,缓解症状。 ③激素治疗:有些脊柱转移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可能具有激素受体,与女性、男性激素有关,直接针对这些受体的治疗是有效的。 ④免疫治疗:干扰素对一些癌症有效,若与化疗和放疗联合使用,效果更佳。有的空腔部位可局部注射。 ⑤靶向治疗:对于乳腺癌、黑色素瘤、特殊类型的肺腺癌、肾癌脊柱转移瘤患者,靶向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⑥手术治疗:手术目的为提高有效生存期的生活质量—缓解症状,稳定脊柱,改善瘫痪,延长生命。骨水泥注射对于脊柱病理性骨折和疼痛是极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三、对症支持治疗:不论综合治疗有无效果,伴随症状均需要对症处理。如给予NSAIDs和护胃药,地舒单抗、双膦酸盐、降钙素,输液输血、补充营养和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器官功能等。

潘峰

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41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一种微创脊椎外科技术,通过注入骨水泥来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该手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和脊柱转移瘤等疾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椎体成形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当时它作为一种开放手术用于增强椎弓根螺钉和充填肿瘤切除后遗留的缺损。然而,由于开放手术的风险太大,医患双方开始寻找替代方案,于是出现了经皮椎体成形术(PVP)。PVP继承了椎体成形术的优点,同时避免了与开放手术有关的并发症。 1984年,法国Amiens大学医学放射科的Galibert和Deramond首次在一例颈2椎体血管瘤患者中成功地应用了PVP。自那时起,PVP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疼痛性椎体疾病的方法,特别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和脊柱转移瘤等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除了PVP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PKP通过注入可膨胀性扩骨球囊来使椎体复位,增加椎体的刚度和强度,并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缓解疼痛症状,还可以明显恢复被压缩椎体的高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它将在更多的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健康百科

2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