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遗传相关,光照部位出现大疱、水疱
- 酗酒、肝病、服用雌激素类药物等可诱发本病
- 避光、放血及服用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简介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属于卟啉病的一种,是由于卟啉(是合成血红素的原料之一)或卟啉前体在体内的过量产生、蓄积而造成皮肤的光敏感性增强。迟发性皮肤卟啉病与遗传、接触有毒有害物质、酗酒、肝病和服用雌激素类药物有关。该病发病年龄多在 40~60岁,60%为男性[1]。典型症状为光照后皮肤容易出现水疱、大疱性损伤,面部多毛,手、腕等处的皮肤脆性增加,即使轻微外伤也可导致多发性红色糜烂,瘢痕性脱发等症状。具有家族性,即父母、兄弟姐妹也有类似症状。该病的治疗首先要去除各种诱发因素,其次可以采用放血、药物等进行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是在光照后皮肤容易出现水疱、大疱性损伤,面部多毛,手、腕等处的皮肤脆性增加,即使轻微外伤也可导致多发性红色糜烂,有瘢痕性脱发等表现[2]。
诊断依据:
依据患者在光照后皮肤容易出现水疱、大疱性损伤,面部多毛,颈部有硬皮,有瘢痕性脱发;具有家族性,即父母、兄弟姐妹也有类似症状出现;结合尿液中尿卟啉含量显著升高,可以确诊[2]。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有哪些类型?
依据病因、病理,可分为4个类型[2]
- 散发型
- 家族型
- 接触型
- 其他型
是否具有传染性?
无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国外发病率为1.4/10万~3.5/10万。我国上海地区1990年报告16例,占同期卟啉病总数的23.9%[1]。
是否可以治愈?
无法治愈,确诊后需要终身治疗,主要通过放血、药物等进行治疗,症状可以得到控制。
是否遗传?
是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文章 引起迟发性皮肤卟啉病的原因是什么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Porphyria cutanea tarda,PCT)是一种常见的卟啉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光敏性损害、肝功能异常以及神经精神症状。本文将详细介绍PCT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以及相关治疗方法。
一、发病原因
1. 遗传因素:PCT的发病与遗传密切相关,主要与尿卟啉原脱羧酶(UROD)基因突变有关。UROD基因位于染色体1q34,突变导致酶活性降低,进而引起卟啉代谢紊乱。
2. 铁质沉着:肝脏铁质沉着是PCT的常见病因之一。铁质沉着可加重卟啉代谢紊乱,导致病情恶化。
3.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巴比妥类药物、苯妥英钠等,可诱导PCT发作。
4. 激素因素:女性激素可影响卟啉代谢,导致PCT发作。
二、发病机制
1. 卟啉代谢紊乱:UROD基因突变导致酶活性降低,使尿卟啉原无法正常转化为粪卟啉原,进而导致卟啉代谢紊乱。
2. 铁质沉着:铁质沉着可抑制UROD活性,加重卟啉代谢紊乱。
3. 激素因素:女性激素可抑制UROD活性,加重卟啉代谢紊乱。
三、治疗方法
1. 铁螯合剂:用于降低肝脏铁质沉着,改善病情。
2. 光照疗法:用于治疗皮肤光敏性损害。
3. 药物治疗:用于控制病情,减轻症状。
4.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老年健康守护者
文章 羟氯喹在皮肤科的应用与安全性:系统回顾
羟氯喹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皮肤科的药物,具有抗炎、抗疟、免疫调节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羟氯喹就被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病,包括结缔组织病、炎症性皮肤病和光线性皮肤病等。近年来,随着对羟氯喹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其在皮肤科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系统回顾羟氯喹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包括其治疗斑秃、慢性荨麻疹、红斑狼疮、玫瑰痤疮、激素依赖性皮炎、皮肌炎、多形性日光疹、慢性光化性皮炎、结节病、日光性唇炎、环状肉芽肿、环状弹性组织溶解性巨细胞性肉芽肿、扁平苔藓、迟发性皮肤卟啉病、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网状红斑性黏蛋白沉积症和慢性溃疡性口炎等多种皮肤病的效果和安全性。
在治疗这些皮肤病时,羟氯喹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各有不同。例如,在治疗斑秃时,羟氯喹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而在治疗红斑狼疮时,羟氯喹被推荐为一线治疗用药,能够缓解患者的系统症状并降低多器官损伤的风险。然而,羟氯喹也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视网膜病变、皮肤影响、胃肠道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等,需要医生和患者密切关注和管理。
总的来说,羟氯喹在皮肤科的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但其使用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注意事项。随着对羟氯喹的研究不断深入,相信它在皮肤科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医疗趋势观察站
张旭中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安徽省立医院
李小龙
副主任医师
中医儿科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陈燕玲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