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小儿肠吸收不良综合征

小儿肠吸收不良综合征

别名:小儿脂肪泻,小儿MAS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小儿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小儿肠吸收不良综合征需要做那些检查

小儿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的检查方法

一、按病因分类的检查方法

1. 糖吸收不良的实验室检查:

- 粪便pH值常小于5.5;

- 粪便还原糖测定结果大于等于0.005;

- 糖-呼气试验;

- 小肠黏膜活检双糖酶活力测定;

- 乳糖耐量试验。

2. 脂肪吸收不良的实验室检查:

- 粪便镜检脂肪滴或脂肪酸增加;

- 脂肪吸收试验;

- 脂肪吸收系数测定;

- 14C-三酰甘油呼气试验。

3. 蛋白质吸收不良的实验室检查:

- 血清总蛋白、白蛋白降低,尿蛋白不增加;

- 测定粪便中51Cr的排出率;

- 测定粪便中的α1抗胰蛋白酶的浓度。

二、其他分类检查方法

1. 糖-呼气试验:

- 方法敏感、可靠、简便,且无创伤性;

- 需要气相色谱仪测呼气中氢含量。

2. 小肠黏膜活检:

- 通过内镜或经口插入Crosby肠活检导管;

- 负压切取薄层肠黏膜;

- 分别进行组织学检查,及直接测定各种双糖酶含量;

- 尤其有利于先天性糖吸收不良的诊断。

3. 右旋木糖吸收试验:

- 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测定尿内木糖的排出量;

- 可反映小肠的吸收功能。

4. 维生素B12吸收试验或Schilling试验:

- 先肌内注射维生素B12 1mg,使体内库存饱和;

- 然后口服60Co(钴)或57Co标记的维生素B12 2µg;

- 收集24小时尿液,测定尿内放射性含量。

5. 14C-甘氨胆酸呼气试验:

- 小肠细菌过度繁殖、回肠末段病变或外科切除者呼气中14CO2和粪内14CO2的排出量增高。

6. 肠液检查:

- 插管至十二指肠或空肠抽取肠液;

- 做镜检或细菌培养;

- 测定肠液中胰酶的活力以评价胰腺功能等。

7. 汗氯测定:

- 汗氯大于60mmol/L有助于胰腺囊性纤维性变的诊断。

8. 其他:

- 糖耐量试验;

- 用层析法可测定粪糖,并区别各种不同种类的糖;

- 也有采用醋酸铅法测定粪便中乳糖,这些方法对诊断均有参考意义。

癌症防治先锋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儿肠吸收不良综合征并发症有哪些

  小儿肠吸收不良综合征并发症

一、蛋白质-热能营养障碍:

  小儿肠吸收不良综合征可能导致蛋白质-热能营养障碍,表现为营养不良或肥胖。具体来说,营养不良可能表现为消瘦型、浮肿型或消瘦-浮肿型,而肥胖则是由于长期摄入能量超过消耗,导致脂肪过度积累。

  二、消化系统并发症:

  肠吸收不良综合征还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并发症,如腹泻、便秘、腹痛、腹胀等。这些症状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衡、肠道炎症等因素有关。

  三、皮肤并发症:

  皮肤并发症包括尿布疹、湿疹等。尿布疹是由于尿布摩擦、潮湿和细菌感染导致的皮肤炎症。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可能与过敏、遗传等因素有关。

  四、生长发育迟缓:

  由于营养摄入不足,小儿肠吸收不良综合征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包括身高、体重、智力等方面的发育受限。

  五、免疫功能低下:

  营养摄入不足还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低下,使小儿更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远程医疗新视界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儿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的原因及治疗

小儿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的原因及治疗

一、发病原因:

  小儿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小肠黏膜损伤:如感染性腹泻、乳糖不耐受、食物过敏等均可导致小肠黏膜受损,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2. 消化酶缺乏:如乳糖酶缺乏、脂肪酶缺乏等,导致营养物质无法正常消化。

  3. 肠道菌群失调:如肠道菌群失衡,导致菌群代谢产物增多,影响营养物质吸收。

  4. 慢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肠病等,可导致小肠功能受损。

  5. 消化系统肿瘤:如肠道肿瘤、胰腺肿瘤等,可导致消化吸收功能异常。

二、临床表现:

  小儿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1. 腹泻:粪便稀薄,次数增多,伴有恶臭。

  2. 腹胀、腹痛:由于消化不良,食物残渣在肠道内积聚,导致腹胀、腹痛。

  3. 营养不良:由于营养吸收不良,导致体重下降、生长发育迟缓。

  4. 贫血:由于铁、叶酸等营养物质吸收不良,导致贫血。

三、诊断与治疗:

  小儿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原则:1. 去除病因;2. 改善消化功能;3. 补充营养物质。

  1. 去除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抗感染、抗过敏等。

  2. 改善消化功能:补充消化酶、益生菌等。

  3. 补充营养物质: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摄入。

四、预防:

  预防小儿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的关键在于:

  1. 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感染性腹泻。

  2. 避免食用不洁食物,防止食物中毒。

  3.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均衡。

  4.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医疗之窗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儿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病因、临床表现、检查与治疗

小儿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是一种由小肠消化及(或)吸收功能减退引起的疾病,导致肠腔内的营养成分无法被顺利转运至体内,从而排出体外,引发营养缺乏。这种情况通常涉及多种营养成分的不同程度吸收障碍,每种营养成分的吸收不良都有其特异的临床表现。

任何影响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过程的因素,包括腔内期、黏膜期和运转期中的某个或几个环节,均可能引起吸收不良综合征。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腹泻、体重减轻、乏力、水肿、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的症状等。不同营养成分的吸收不良还会导致特殊的临床表现,例如糖吸收不良可能引起渗透性腹泻,脂肪吸收不良可能导致腹泻、粪便色淡、臭味重等症状,蛋白质吸收不良可能引发营养不良性水肿、腹水、腹泻等问题。

诊断小儿肠吸收不良综合征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包括筛选试验(如粪便pH测定、粪便还原糖测定)、糖-呼气试验、小肠黏膜活检、右旋木糖吸收试验、维生素B12吸收试验或Schilling试验、肠液检查和汗氯测定等。治疗原则主要包括针对病因的治疗、纠正营养缺乏和使用必要的代谢疗法。对于病因明确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营养缺乏的患者,应提供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并在必要时使用肠道外营养或要素饮食口服;同时,需要及时补充必须的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医疗故事汇

0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4条记录共1页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