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别名: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粒细胞减少症

就诊科室:

传染科 急诊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病因

为什么会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1.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

(1)细胞毒药物、化学药物和电离辐射:是最常见的继发性原因,可直接损伤、抑制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及分裂早期细胞。常见的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药物,如吲哚美辛、布洛芬、卡托普利等。

2)造血原料缺乏或骨髓无效造血:维生素B12、叶酸缺乏或代谢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等;因粒细胞分化成熟障碍导致无效造血,都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3)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见于病毒感染(流感病毒、肝炎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HIV等)及细菌感染(包括伤寒、粟粒性结核、暴发性脓毒血症等)。因病毒感染而引发中性粒细胞的减少在儿童中尤为常见。其机制为中性粒细胞消耗增加和感染时产生的负性造血调控因子的作用。

(4)骨髓浸润:许多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骨髓转移,可影响正常造血细胞增生,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常伴贫血及血小板减少[1]

2.中性粒细胞破坏或消耗过多

(1)免疫性因素:

①药物诱发的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由免疫介导的中性粒细胞缺乏是药物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机制之一,往往在停药后可逐渐恢复,常见的诱发药物有:长春新碱、阿司匹林、青霉素、普萘洛尔、卡托普利等;

②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见于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非免疫性因素:如脾功能亢进、重度感染等[1]

3.中性粒细胞分布异常

(1)假性粒细胞减少:粒细胞总数并不减少,但循环池的粒细胞相对减少,如恶性营养不良病、严重的细菌感染、遗传性良性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

(2)粒细胞位置异常:如出现脾大的症状,一般是由于粒细胞滞留于脾脏;而血液透析开始后2~15分钟,中性粒细胞则滞留于肺血管内。

4.遗传因素: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患者家族中有相同情况的患者,都具有缺陷基因,只要从父母那获得一个致病基因,就会显露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哪些因素可能会诱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 服用化疗药物: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用到一些药物(如氟尿嘧啶、紫杉醇、吉西他滨等),可能会诱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 特殊工作环境:工作环境比较特殊,日常工作中可以经常接触到有毒物质或放射线,可能会损伤骨髓诱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