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作时间无规律,可呈短暂、间歇或持续发生
- 主要症状有心悸、乏力、头晕等,严重可致休克
- 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若频繁出现,需及时治疗
简介
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AT)又被称为房速,是指信号起源于心房且无需房室结参与维持的一种快速心律异常(心率>100次/分钟),为广义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种。
主要临床表现有心悸、头晕、疲乏无力、胸痛及呼吸困难等,发作可呈短暂、阵发性或持续性。该病的常见病因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严重心肺疾患、过量饮酒、高肾上腺素能状态、洋地黄中毒或严重代谢紊乱等因素都可导致房性心动过速。
该病的治疗主要取决于患者心室率(心室搏动的节律,安静状态下60~100次/分钟,若超过100次/分钟,可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的快慢和血流动力学情况,部分患者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缓解症状,大多预后良好;如果病人心室率不太快(心率<150次/分钟)且无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血压>90毫米汞柱),可暂不处理;但是若患者出现心力衰竭、休克等症状,需立即治疗。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如胺碘酮、洋地黄等)、手术治疗(如导管消融术等)及电复律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多预后良好[1-2]。
症状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有心悸、头晕、疲乏无力、胸痛、呼吸困难及晕厥等。发作可呈短暂、阵发性或持续性。
诊断依据:
临床医师除了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之外,还需结合体格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以及实验室检查等方式来综合诊断此病。
房性心动过速有哪些类型?
根据发生机制与心电图表现的不同,可分为自律性、折返性和混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根据起源部位不同,分为局灶性和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是否具有传染性?
无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本病在成人中的发生率为10%,老年人发生率20%[3]。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如胺碘酮、洋地黄等)、手术治疗(如导管消融术等)及电复律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童传凤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吴双
主治医师
心血管内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罗杰
住院医师
普通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