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
- 早期症状以血便为主,晚期可见腹部肿块、消瘦
- 不可治愈,早发现、早诊断是治疗关键
简介
结直肠癌又称为“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起源于大肠上皮的癌症,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多以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改变为主,容易被忽视;晚期可出现腹痛、腹部肿块、进行性消瘦等症状。不可治愈,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治疗的关键,主要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1]。
症状表现[2]:
- 排便习惯及粪便性状改变:血便、里急后重(有便意、便意频繁、肛门坠胀、疼痛、排便不尽、排便后又想排便)、顽固性便秘、大便形状变细、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 腹痛:可表现为餐后腹痛、阵发性绞痛;
- 腹部或直肠肿块。
诊断依据[1-2]:
依据排便习惯及粪便性状改变、腹痛等临床症状,结合结肠镜下直接观察到肿瘤的存在,并取活检证实为癌,即可确诊为结直肠癌。
疾病类型[1]:
1.根据肿瘤的大体形态可分为:
(1)溃疡型:是最常见的类型,肿瘤形成达到肌层甚至穿透肌层的溃疡,中心凹陷,边缘凸起,向肠壁深处生长并向四周浸润。此类型恶性程度高、转移早;
(2)隆起型:肿瘤向肠腔内突出生长,四周浸润少,预后较好;
(3)浸润型:肿瘤沿着肠壁向四周浸润,肠壁因此变得增厚、肠腔狭窄。此型恶性程度高、转移早、预后差。
2.根据组织学分类可分为:
(1)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可细分为以下3类
①管状腺癌:癌细胞排列呈腺管或腺泡状;
②乳头状腺癌:癌细胞排列呈乳头状结构,中心为少量血管等;
③粘液腺癌:癌细胞多为分泌黏液的细胞,恶性程度较高;
④印戒细胞癌:由弥漫成片的印戒细胞构成,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2)腺鳞癌:较少见,多由腺癌细胞和鳞癌细胞构成,主要发生于直肠下段和肛管;
(3)未分化癌:癌细胞排列无规律,不形成腺管状结构,形态多一致,预后差。
3.根据遗传学观点可分为:
(1)遗传性结直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族遗传性非息肉病结直肠癌;
(2)非遗传性结直肠癌:散发性结直肠癌。
是否具有传染性[2]?
无
是否常见[1、3]?
-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的发病率高于结肠癌,其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9.9%,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8.0%;
- 该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东部地区发病率高于中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 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在25岁以后开始上升,41~65岁达到高峰。
是否可以治愈[2]?
- 取决于是否能早期诊断及手术是否能够根治;
- 若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并及早行手术根除治疗,可以治愈;
- 若发现时已处于晚期,且手术无法彻底根治时,可采取放化疗手段缓解病情进展。
是否遗传[2]?
是
是否在医保范围内?
是
谭嗣伟
副主任医师
肛肠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肖兴元
主任医师
肛肠科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贾泽明
副主任医师
普通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