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耳道皮肤常见病,多由感染造成
- 耳朵内疼痛或烧灼感,可伴少量分泌物流出
- 部分可治愈,保持外耳道清洁,用抗生素治疗
简介
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的广泛的急、慢性炎症,为常见病,潮湿的热带地区多发。病因以感染为主,症状为外耳道疼痛、灼热、和脓性分泌物,或耳道瘙痒、伴狭窄,或听力障碍。部分可治愈,保持耳道清洁,局部应用抗生素、理疗,预后较好[2-3]。
疾病类型[2-3]:
- 根据病程长短,常常将外耳道炎分为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1周内)和慢性外耳道炎(病程1个月以上),伴真菌感染者也称为真菌性外耳道炎;
- 病变局限者成为外耳道疖,病变弥漫者成为弥漫性外耳道炎。
症状表现[2-3]:
- 急性外耳道炎以疼痛、灼热和脓性分泌物为主。早期耳道内烧灼感,随着病情的发展,耳内变成胀痛,在说话和咀嚼时加重。外耳道分泌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从稀薄的分泌物变成浓稠的分泌物;
- 慢性外耳道炎以耳道内瘙痒为主,偶有分泌物流出。可以转变为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壁内常聚集大量分泌物,造成外耳道狭窄;
- 真菌性外耳道炎可以因为真菌的大量繁殖而导致耳道内阻塞感,因耳道阻塞可以导致听觉障碍、耳鸣,感染较重者可出现发热。
诊断依据[2-3]:
1. 急性外耳道炎
(1)患者诉耳痒、灼痛、胀痛、听力减退、脓性分泌物流出;
(2)检查时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耳道内大量分泌物导致外耳道变窄,耳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3)脓性分泌物可以行病原学检查: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可确诊,也可指导抗生素应用;
2.慢性外耳道炎
(1)主要症状:耳痒,少量分泌物;
(2)体征:耳痛不明显。行检查可以看见外耳道皮肤皲裂、增厚、分泌物聚集,严重者可以造成耳道狭窄、听力减退;
(3)脓性分泌物可以行病原学检查提示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可确诊,也可指导抗生素应用;
3.真菌性外耳道炎
(1)主要症状:轻者没有症状,偶有耳痒、闷胀感,夜间明显;
(2)体征:外耳道和骨膜表面覆盖黄黑色或白色粉末状或绒毛状真菌,除去后可看到充血潮湿皮肤,合并细菌感染时可以有耳痛、脓性分泌物;
(3)病原微生物检查提示真菌感染可确诊。
是否具有传染性[2-3]?
否
是否常见[2-3]?
常见病,主要在潮湿的热带地区多发,好发于抵抗力差、局部病因长期未予去除者。发病率未找到相关证据支持。
是否可以治愈[2-3]?
可以治愈。保持耳道清洁,局部应用抗生素、理疗,如果局部形成脓肿,行切开引流。如果患者有基础病(如:糖尿病),应首先控制基础病。
是否遗传[1]?
否
是否在医保范围内?
是
梁发雅
主任医师
耳鼻咽喉科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高昆
副主任医师
耳鼻咽喉科
山东省立医院
党华
副主任医师
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