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胆囊腺肌增生病

胆囊腺肌增生病

别名:胆囊腺肌瘤病,腺样增生性胆囊炎,囊性胆囊炎,胆囊憩室病,胆囊囊腺瘤,胆囊错构瘤

就诊科室:

肝胆外科 消化内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胆囊腺肌增生病概述
  • 胆囊的良性增生性病变,青壮年女性多见
  • 常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恶心厌油等
  • 药物对症治疗为主,必要时可手术,预后良好

简介

胆囊腺肌增生病是胆囊的一种良性、慢性增生性病变,女性多见,既往曾称为胆囊腺肌瘤病、腺样增生性胆囊炎、胆囊憩室病等,表现为胆囊黏膜及腺体增生肥厚、扩大成囊状,穿至肌层深部形成假性憩室(囊状的独立空间),胆囊肌层明显增生,囊壁增厚,囊腔变窄,假性憩室中因充满胆汁而容易形成结石。胆囊腺肌增生病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或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隐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饱胀不适感、恶心呕吐等。多数胆囊腺肌增生病患者通过定期随访、药物及手术治疗,预后良好,但需要警惕其有可能会发生恶变。

症状表现:

胆囊腺肌增生病患者常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隐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饱胀不适感、恶心呕吐等。

诊断依据:

胆囊腺肌增生病依据患者症状及超声检查或CT、核磁检查发现胆囊壁弥漫性、节段性、局限性增厚,增厚的胆囊壁内可见结石影像等即可确诊。

胆囊腺肌增生病有哪些类型?

根据病变范围可分为:

1.弥漫型(广泛型):整个胆囊壁呈弥漫性增厚。

2.节段型(环状型):在胆囊颈部或体部形成环形肥厚,在增厚的胆囊壁中段出现环状狭窄。

3.局限型(基底型):胆囊壁局部发生明显增厚,多位于胆囊底部,此型最常见。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否常见?

本病相对少见。近年有增多趋势,以35~55岁的中青年女性多见,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加趋势,51%的病例同时伴有胆囊结石[1]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可通过手术方式切除胆囊后达到治愈。

是否遗传?

是否医保范围?

快速问医生
推荐医生
裴书飞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三甲
南阳市中心医院
胃炎(532例) 胃肠功能紊乱(476例)
专业擅长:擅长胃炎 腹泻,便秘,肝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反流性食管炎,肝硬化,营养不良等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
好评率:99% 接诊量:94735
李博

主任医师

中医消化科

三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慢性胃炎(9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4例)
专业擅长:胃食管反流,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痛、腹胀、腹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慢性糜烂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臭、十二指肠溃疡、习惯性便秘、炎症性肠病、幽门螺杆菌、打嗝反酸、胆囊炎、胆结石、肠息肉、消化不良、食积、胃下垂、肿瘤预防及康复。对于妇科身心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不调、痛经等疾病也具有丰富经验。
好评率:99% 接诊量:1117
孙平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三甲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转氨酶高(2例) 胆汁淤积性肝病(2例)
专业擅长:肝胆外科良恶性疾病(肝癌、胆管癌、胆结石、肝肿瘤、肝血管瘤、小肝癌、肝良性肿瘤、继发性肝肿瘤、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股沟疝、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腹外疝、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胆道肿瘤、胆囊癌、胆囊良性肿瘤、胆管炎、胆管扩张症等)的规范化诊疗和微创治疗。尤其擅长肝癌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消融、介入(TACE/HAIC)、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自己相应的联合治疗等。
好评率:99% 接诊量:1719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