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M病概述
- 为罕见病,患者极少,发病率不明
- 由于基因突变引起,为遗传病,无有效治疗手段
- 常见症状紫绀,即皮肤和粘膜呈现青紫色
简介
血红蛋白M病属于罕见病,患者极少。主要致病原因为基因突变,导致血红素铁无法还原成二价,进而发病。通过基因测序是最有效最精准的确诊方式。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绀,即皮肤和黏膜呈现青紫色。本病良性,通常不严重,但可能产生并发症如胆结石。血红蛋白M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和缓解措施,一旦发病伴随终身。但本病属于遗传病,可以通过基因测序,产前咨询,避免近亲结婚等措施预防血红蛋白M病的发生。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紫绀:皮肤和粘膜(多为唇、鼻尖处)呈现青紫色。
诊断依据:
基因测序:若发现基因的突变来自对应珠蛋白链上与血红素铁结合的氨基酸的碱基对,则可以确诊患有血红蛋白M病。
血红蛋白M病有哪些类型?
根据最先发现的地方,可分为2个类型:
1.boston亚型:按照国际罕见病通行命名,取病例报道地命名。
2.Urumchi型:不同于既往国内上海病例表现,暂命名为Urumchi型。
是否具有传染性?
否
是否常见?
为罕见病,国内外报道较少,美国1例,法国2例[1]。目前缺少流行病学统计。
是否可以治愈?
不可以治愈,目前尚无有效治愈和紫绀发生时的有效缓解措施。
是否遗传?
是
是否医保范围?
否
血红蛋白M病相关疾病
推荐医生
王虹
副主任医师
血液科
三甲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专业擅长:常见血液病的诊治及造血干细胞移植
好评率:100%
接诊量:23
王志永
主任医师
血液科
三甲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
缺铁性贫血(79例)
贫血(8例)
专业擅长:
擅长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不明原因发热等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好评率:99%
接诊量:34720
丁辉
主任医师
血液科
三甲
丹东市中心医院
专业擅长:擅长: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殖性疾病(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慢性病性贫血,继发性贫血等的诊断及治疗,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诊断及治疗。在辽宁省及丹东市血液病方面有一定的知名度。
好评率:100%
接诊量: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