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介导下血小板过度破坏或生成不足导致
- 常见皮肤淤点、瘀斑、黑便、血尿、月经量过多
- 以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可切除脾脏,多可缓解
简介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是指在免疫介导下,血小板过度破坏或生成不足,外周血小板少于100×109/升,且没有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诱因或基础疾病。在成年人,典型病例一般为隐匿发病,病程为慢性过程;在儿童,一般病程短暂,80%的患儿在6个月内自发缓解。患者可出现皮肤、口鼻腔黏膜、胃肠道、泌尿道、生殖道,甚至颅内的出血表现,常见症状为皮肤淤点、瘀斑、口鼻腔黏膜出血、黑便、血尿、月经量过多等。治疗应个体化,以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可进行脾切除。多数患者在治疗后,病情可得到完全缓解或减少出血症状,但仍有部分患者在各种治疗措施下依然无效或效果不佳,可因颅内出血而危及生命[1]。
症状表现:
患者常见症状为皮肤淤点、瘀斑、口鼻腔黏膜出血、黑便、血尿、月经量过多等。
诊断依据:
依据患者出现皮肤淤点、瘀斑、口鼻腔黏膜出血、黑便、血尿、月经量过多等症状;至少2次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100×109/升),血细胞形态无异常[1];骨髓中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如先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骨髓瘤、药物等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判断后可诊断。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哪些类型?
临床可根据ITP患者病程分为2种类型:
- 急性型:病程在6个月以内者
- 慢性型:病程大于6个月者,有些是急性转为慢性型
是否具有传染性?
无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年发病率在(5~10)/1000,000,成人及儿童多可发病,在育龄期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其他年龄阶段,其发病率男女比例无差别[1]。
是否可以治愈?
部分患者可治愈。儿童患者多可自行缓解。成人及部分儿童患者多可在治疗后,得到完全缓解或减少出血症状,但仍有部分患者在各种治疗措施下依然无效,或反复出血,可因颅内出血而危及生命。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王虹
副主任医师
血液科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君惠
副主任医师
小儿血液科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丁辉
主任医师
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