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可以治愈。对于大多数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是首选。非手术治疗常常被认为是姑息性治疗,仅适用于身体状况极差,手术风险极大,预期生存时间短的患者。
治疗目标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目标是尽早恢复患者的行走能力,减少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
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
(1)双氯芬酸钠:常用于骨科各类轻中度急慢性疼痛的治疗。是抗炎镇痛类药物的代表药物之一。副作用为上腹疼痛、头痛头晕、皮肤红斑或皮疹等。重度心力衰竭病人、严重的肝、肾和心脏功能衰竭病人、妊娠期前两个月及妊娠后3个月妇女应禁用本品。对于难以受孕及正在进行不孕检查的妇女也应考虑停用本品。
(2)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短期消除创伤和术后疼痛、肿痛、剧烈痛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片剂或注射液可用于缓解中度至剧烈的术后疼痛。对非甾体类抗炎药过敏,临产、分娩及产妇,消化道溃疡,肾功能不全等患者禁用。不良反应有胃肠道溃疡、出血、穿孔,肾功能衰竭,过敏等。
2.注射药物
(1)酰胺类的局麻药物: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用于髂筋膜阻滞以减轻局部疼痛。对酰胺类药物过敏者禁用,心脏和肝脏疾病患者应减小用量。不良反应有头昏眩晕、恶心呕吐、倦怠、语言不清等。
(2)酯类局麻药物:如普鲁卡因,可卡因,用于髂筋膜阻滞以减轻局部疼痛。过敏体质者应先进行皮试。不良反应有恶心、出汗、脉搏增快、呼吸困难、颜面潮红、兴奋等。
手术治疗
对没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均适用于手术治疗,以缩短卧床时间,并改善治疗后的功能状况。在全面评估患者健康状况的前提下,尽早手术(48小时内)能够保证患者的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内固定术是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常用方法。
1.内固定术:
(1)骨折复位:治疗前要通过X线片判断转子间骨折是否稳定,其中小转子是否骨折对稳
定性影响很大。复位方式包括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通常开始应试行手法复位,多数患者可成功。
(2)内固定选择
1)动力髋螺钉(DHS):由髋拉力螺钉和侧方加压钢板构成,通过术后螺钉在钢板套筒内的滑动,可以在骨折断端产生持续、渐进的加压,减少手术后遗留的断端间隙,提高骨折稳定性,并促进骨折愈合。
2)髓内钉:髓内钉远端置入股骨髓腔中央,近端通过拉力螺钉固定至股骨头内。与传统的DHS相比,髓内钉手术创伤小,无需显露骨折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在生物力学方面,由于髓内钉为股骨中心性固定,与钢板相比降低了螺钉的力臂,因此对不稳定的、粉碎型骨折具有更好的固定强度。
(3)术后康复:老年患者如果骨折固定牢固,且心肺状态允许,可以在术后第2天进行负重活动。但年轻人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由于需要解剖复位,术后不应过早负重。
2.人工关节置换术:
由于转子间骨折为囊外骨折,一般不会影响股骨头血运,因此很少需要进行关节置换术,仅偶尔用于转子间骨折不愈合或内固定失败患者。由于骨折累及小转子,因此通常需要置换含股骨距假体组件。
其他治疗
1.保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非手术治疗死亡率很高,因此仅适用于受伤前没有行走能力的患者,预期寿命较短的患者以及有严重内科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其方案包括两种:早期活动而不考虑骨折的正常解剖位置;或者利用牵引维持骨折位置,使骨折得到近似解剖位置的愈合。前一种方法适用于没有希望恢复行走能力的患者,在止痛药控制疼痛的前提下尽早开始能够耐受的活动。对有可能获得行走能力的患者,通常使用胫骨结节骨牵引维持力线,避免髋内翻或短缩畸形。牵引维持8-12周,注意防止皮肤压疮的形成。
2.中医治疗:针对患者的证型特点,使用针灸或中药辨证施治。
治疗周期
非手术治疗需要8-12周。手术治疗时间通常2-4小时。功能恢复需要半年至一年。
治疗后效果如何?
经过及时规范的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骨折部位可以得到固定,可以避免后续的出血、感染;一部分患者可以逐渐恢复运动功能。但是由于该病患者年龄较大,本身多合并有其它慢性内科疾病,体质差。术后也可以并发静脉血栓、压疮、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等长期卧床综合征,因此术后30天病死率约10%。
如不及时规范治疗,骨断端可能会刺伤体内的其他组织,引发出血、感染,严重影响行动能力,甚至造成残疾,会使得受伤后30天内死亡率升高。
多长时间复诊?
术后1个月复查一次X线,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后期可1-3个月复查。
李凯群
主治医师
骨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姜晨轶
主治医师
骨科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关俊杰
主治医师
创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