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高压氧治疗等。具体选择何种治疗方法,应当综合考虑疾病类型、患者年龄、听力障碍严重程度等因素后再做决定。
治疗目标
对于病因明确者,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积极去除致病因素,完全或部分恢复丧失听力,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感染的作用,能扩张血管,改善内耳供血,适用于突发性耳聋患者。常用药物包括强的松、甲强龙、地塞米松等,发病2周内建议全身给药,如果效果不理想,2周后可补救性局部给药(鼓室内注射、耳后注射)。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导致免疫力下降、发胖、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所以应结合医生建议和患者主观意见选择是否用药。进行性加重的消化道溃疡、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慎用。
2.改善血液微循环药物:适用于耳部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
(1)扩张血管药:如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利多卡因),通过扩张血管,改善缺血症状。小剂量使用不良反应小,偶见嗜睡、惊厥、低血压等。严重的心脏传导阻滞,或未经控制的癫痫患者禁用;
(2)溶栓抗凝剂:如巴曲酶、蝮蛇抗拴酶,通过降低纤维蛋白原和血浆粘稠度,溶解和抑制血栓形成。用药时要注意监测患者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功能等,及时调整用药。高血压、出血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3、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族(甲钴胺)、抗氧化剂(银杏叶提取物),能帮助修复受损神经和神经元,适用于听神经损伤的患者。此类药物在剂量正确的情况下不良反应少,对药物成分过敏者禁用。
手术治疗
- 鼓膜修补术:微创手术,适用于鼓膜破裂所致的耳聋。手术通常需在全麻下进行,借助显微镜或耳内镜,利用从患者自身的颞肌筋膜或耳屏软骨膜取出的组织,来移植修复受损鼓膜,能从根本上修补破损鼓膜,但治疗效果因人而异,移植物可能不成活或脱落。手术也有一定的风险,全麻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心脑血管意外或术后感染。术后需注意应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咽鼓管闭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严重鼻炎或鼻窦炎、凝血功能障碍、严重三高人群禁用;
- 人工听骨植入术:适用于听小骨缺损引起的耳聋,也可用于治疗中耳炎、耳硬化症等导致的传导性聋。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借助全耳内镜,清理病变组织,取出已有缺损的听小骨,并植入人工听骨。本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但对于病情严重、预期即使手术也不能获得改善的传导性聋、混合性聋患者,不建议使用。另外少数患者术后可能会有排异反应(发热、疼痛、感染、坏死等),需谨慎选择;
- 电子耳蜗植入:适用于因耳蜗病变所致的双耳听力重度以上丧失的青少年儿童。电子耳蜗植入即手术植入人工耳蜗作为内耳的替代装置,使患者恢复听力。当然在手术前要进行全面检查,看患者是否适合手术。内耳严重畸形、智力障碍或精神疾病、中耳乳突炎症等患者禁用。该术式可以让重度以上感应神经性聋患者重获听力,但是手术价格昂贵、成本较高,术后需注意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中医治疗
可以采用针灸配合中药、中成药的方式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龙胆泻肝丸、耳聋左慈丸等。
心理治疗
对于精神性聋或合并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患者,应查明并去除诱因,及时就医完善心理治疗。
其它治疗
- 高压氧治疗:即在高压氧舱内呼吸纯氧或高浓度氧(吸氧浓度在50%以上),改善患者内耳缺氧、缺血状态,促进血氧循环,不仅能更快地恢复听功能,还能缓解耳鸣、眩晕等症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效果理想且安全可靠,但一般不作为单独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高血压、早期妊娠等患者禁用;
- 助听器:作为一种扩音装置,助听器能帮助听力损伤的患者听到声音。适用于治疗无效、遗留有听力问题的患者。助听器有很多种,需在医生的帮助下选择合适的类型;
- 听觉言语训练:辅助治疗,适用于轻中度耳聋患者。方法是通过不同的、有意义的声音刺激(如说话声、音乐、歌曲等),培养患者感受、辨识、理解声音的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残余听力,减轻交流障碍。
治疗周期
需要长期维持治疗。
治疗后效果如何?
- 传导性聋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治愈;
- 感音神经性聋主要以药物、高压氧舱等治疗为主,预后因人而异,目前尚无完全恢复听力的方法;
- 精神性聋去除诱因,进行心理治疗后多可治愈,效果较好;
- 未及时规范治疗的患者可出现完全性耳聋,或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等),预后不佳。
是否需要复诊?多长时间复诊?
需要复诊,具体时间应遵医嘱和疗效而定。如果患者听力不能恢复或长期存在耳鸣等情况,要及时复诊。
梁发雅
主任医师
耳鼻咽喉科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徐洁
副主任医师
小儿耳鼻咽喉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党华
副主任医师
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