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特定的过敏原,饮食剔除治疗被视为药物治疗之前的初始治疗策略,也就是说在治疗之前,将可引起过敏的食物先排除掉。主要是通过药物进行嗜酸性粒细胞的控制,然后对已受到损伤的胃肠道进行生理和功能的恢复,出现严重的肠梗阻等情况时可采用手术治疗。
治疗目标
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缓解临床症状,恢复正常胃肠道功能。
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
(1)作用:可明显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故激素治疗可能有降低本病复发风险的作用。
(2)适用人群:对激素比较敏感,耐受性较好的人群。
(3)常用药:泼尼松(口服)、甲强龙(静脉注射)。
(4)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停药后复发,需要长期低剂量激素维持治疗。但长期的激素治疗会出现诸多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肾上腺功能的抑制、面部、后背水肿等。
(5)禁忌症:妊娠、哺乳期、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严重高血压、动脉硬化等[3][5]。
2.免疫抑制剂
(1)作用: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2)适用人群:适用于对激素反应不佳,或者属于糖皮质激素禁忌人群。
(3)常用药: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素等。
(4)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皮疹、瘙痒等皮肤反应,血细胞、白细胞数量异常等。
(5)禁用人群:免疫力特别低的人群。
3.抗组胺药
(1)作用:缓解各类过敏引起的症状,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过敏作用。
(2)常用药:有酮替芬、氯雷他定、氯苯那敏等。
(3)适用人群:存在过敏症状的人群。
(4)优点: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无中枢神经系统镇静作用,儿童使用安全性较高。
(5)缺点:短期疗效尚可,但复发率高。
(6)不良反应:嗜睡、乏力等。患有严重心脏疾病的人慎用[5]。
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只限于内科治疗无效或有外科手术指征的患者,如合并有胃肠道穿孔、肠套叠、肠梗阻等急腹症,现临床多采用微创腹腔手术,术后伤口小,恢复快。但外科治疗后症状可能继续存在,术后仍需要进行内科治疗。
治疗周期
疗程一般为4~8周[5]。
治疗后效果如何?
- 治疗及时,症状得到完全缓解,预后良好;
- 症状得到缓解,但胃肠道功能恢复缓慢,预后一般;
- 治疗不及时或者不规范治疗,胃肠功能紊乱加重,促使并发症,症状改善不明显,预后较差。
多长时间复诊?
本病复诊遵医嘱进行,不同浸润程度的炎症复诊次数不同。
裴书飞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南阳市中心医院
李博
主任医师
中医消化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方霖
主治医师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