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可通过清理伤口、清除毒素、止痛消肿、抗过敏治疗及预防破伤风的治疗,当患者皮肤红肿热痛的症状得到缓解,蜈蚣咬伤后的中毒情况可随之缓解。
治疗目标
控制皮肤发痒、红肿、剧痛症状,解决患者中毒问题。
药物治疗
- 5%~10%碳酸氢钠溶液
作用机制:中和患处的酸性毒液;适应症:被蜈蚣等昆虫叮咬后;副作用有引起创口刺痛等不适;禁忌:皮肤溃破严重者慎用。
- 0.5%利多卡因
作用机制:为酰胺类局麻药和抗心律失常药,主要可用于局部麻醉;适应症:抗心律失常,作为局部麻药;副作用有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呼吸抑制、支气管痉挛、超敏反应、嗜睡、感觉异常、脱皮、瘀点;禁忌:对利多卡因及其他局部麻醉药过敏、阿-斯氏综合征(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预激综合征、未经控制的癫痫患者禁用;本品扩散力强,一般不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肝肾功能障碍、严重心肌受损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地塞米松
作用机制:糖皮质类激素,用于抗炎、抗毒、抗过敏、抗风湿等;适应症:过敏性疾病、休克、中毒等。副作用:体重增加、下肢浮肿、紫纹、易出血、创口愈合不良、骨质疏松及骨折等;禁忌症:激素类药物过敏、严重精神病史、活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较重的骨质疏松者禁用。
治疗周期
短期急性治疗为主,具体治疗周期根据患者中毒深浅决定。
治疗后效果如何?
经正规的积极治疗患者红肿、发痒、剧痛症状可随之逐渐缓解;但若不积极规范治疗,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多长时间复诊?
出院后1-2个月内注意复查血常规检查,以明确抗感染情况,并依据复查结果进行下一步的治疗及康复。
凌晓锋
主任医师
普通外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颜昕
副主任医师
普通外科
漳州市医院
赵轩
主治医师
普通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