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治疗本病的关键原则是纠正加剧因素,通过一般治疗配合合理的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值,避免波动幅度过大。同时加强营养支持,维持电解质正常水平及对症治疗。
治疗目标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失衡,加强胃排空,减轻症状以及强化血糖控制。
一般治疗
糖尿病患者饮食指南原则是控制饮食、少吃太甜、太咸、太油的食物,最好是不吃。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胃动力不足,高脂食物排空速度减慢。所以该病患者应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如饮食清淡,坚持合理运动,可明显降低体重,还可以帮助缓解胃部不适症状。
药物治疗
对于胃轻瘫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来说,选择胰岛素控制血糖的疗效优于口服降糖药物;而1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胰岛素泵治疗:
1.促动力药:
(1)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本病患者普遍适用,通过阻断胃肠道多巴胺D2受体,可以达到加强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防止食物返流的作用。常用药物有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患者可出现中枢不良反应,如嗜睡、疲倦等,长期用药可引起严重的迟发性运动障碍。本药品过敏者、肝肾功能衰竭者禁用[2]。
(2)5-HT4受体激动剂:本病患者普遍适用,但是其安全性与有效性仍需要进一步观察。常用药物有普卢卡必利,能有效促进胃排空及结肠运动。不良反应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本药品过敏者、肾功能障碍需要透析者等人群禁用[2]。
2.原发病治疗:
(1)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常用治疗方式,胰岛素的种类很多,常用药物有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谷赖胰岛素等,通常根据患者情况来选择,多为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可能出现饥饿感、出汗、发冷、头晕等。对胰岛素过敏患者禁用。
(2)胰岛素泵:采用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模拟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模式。根据饮食、活动水平和血糖水平通过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方式来调节胰岛素的输送。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伴有严重循环障碍的高血糖者慎用。
其它治疗
- 胃电起搏:研究表明,胃电起搏通过腹腔镜将电极放置于胃窦部肌层与腹壁囊袋中的神经刺激器连接可明显缓解胃轻瘫的恶心、呕吐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营养状态。胃电起搏是一项有创性治疗,使用过程中存在相关的外科并发症风险。因此,该治疗方法仅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恶心、呕吐。
- 心理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可能会伴随焦虑、抑郁、精神紧张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应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进行针对性治疗[2]。
治疗周期
受疾病分型、发病因素、病程阶段、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等因素影响,本病无特定治疗周期,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后效果如何?
通过规范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若未及时或未接受正规治疗,本病不仅可引起机体血糖控制不良,还可诱发机体营养不良及内环境紊乱,严重可导致全身衰竭,加剧病情恶化。
是否需要复诊?多长时间复诊?
需要复诊。血糖控制较好者,需3~6个月复诊一次;血糖控制欠佳且已出现机体营养不良及内环境紊乱者应按医嘱及时复诊。
贾红蔚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陈贺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营口市中心医院
王志宏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