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可以治愈,以对症治疗为主,通常主张先对基础疾病进行治疗,经过持续周期性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治疗目标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治疗目标为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控制症状,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病因治疗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应根据不同的病因,采用各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如因低蛋白血症而导致水肿或浆膜腔积液者,可适当选用利尿药,补充人血白蛋白。
药物治疗
1.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主要用于治疗胃肠炎症性病变、Whipple病等引起的蛋白丢失性胃肠病,常用药有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克肟、头孢哌酮等。此类药物可有腹泻、过敏等副作用。
2.抗结核药:主要用于治疗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等引起的蛋白丢失性胃肠病。常用药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可以有效控制结核杆菌扩散到其他部位,不良反应少,毒性小,可有头痛、眩晕等轻微反应,有癫痫、嗜酒、精神病史者慎用。
3.皮质类固醇:对过敏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嗜酸细胞性胃肠病、肉芽肿性肠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和淋巴瘤等有效。常用药包括地塞米松、甲强龙、米乐松等,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肌肉或关节疼痛、头痛、乏力、软弱等。
化学药物治疗
适用于淋巴瘤引起的蛋白丢失性胃肠病,常用化疗药物有多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地辛、达卡巴嗪等。大多可以治愈,化疗中患者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等情况。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溃疡病、癌症、胃泌素瘤、多发性息肉、Crohn病、局限性肠淋巴管扩张症、缩窄性心包炎等引起的蛋白丢失性胃肠病,可作病变局部切除手术,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治疗周期
需长期治疗。
治疗后效果如何?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积极治疗后,蛋白丢失得到抑制,身体蛋白量逐渐回升,一般预后良好。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蛋白质持续丢失,进而引发心包积液、骨质疏松症、出凝血障碍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多长时间复诊?
每半年随访一次。
裴书飞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南阳市中心医院
李博
主任医师
中医消化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兰永廷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