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性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难以彻底治愈,容易复发。其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结合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社会技能培训及家庭支持等,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治疗目标
混合性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患者可维持正常的情绪和行为,提高生活质量,避免发生自杀行为。
药物治疗
1.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为新型抗抑郁药物,同时具有抗焦虑及抗抑郁作用,常用药物有舍曲林、帕罗西汀、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等,药物不良反应少,患者接受性好,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为口干、便秘、视物模糊、排尿困难等。严重心、肝、肾疾患和青光眼患者禁用,老年、孕妇、前列腺肥大及癫痫患者慎用。
2.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具有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双重摄取抑制作用,高剂量时对多巴胺摄取有抑制作用,可有效改善焦虑及抑郁症状,代表药物为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其疗效、不良反应均与剂量相关,常见不良反应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疲倦、皮肤潮红等,罕见对药物过敏者禁用。
3.褪黑素:代表药物为阿戈美拉汀,多项临床研究证实阿戈美拉汀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并可改善睡眠,适用于失眠严重的患者,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为肝损伤,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存在严重肝功能不全者禁用。
心理治疗
通过倾听、安慰、解释、指导和鼓励等方法让患者表达其情绪,以减轻苦恼和心理压抑,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疾病,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通常由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实施,帮助患者达到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恢复原有的工作或学习能力,重建恰当稳定的人际关系。
物理治疗
1.电抽搐治疗:是将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患者意识丧失和痉挛发作,适用于存在强烈自杀念头或发生自杀行为的患者,可迅速消除患者的抑郁症状。此疗法患者较为痛苦和恐惧,目前改良的方式是在电痉挛治疗前加用麻醉药和肌肉松弛剂,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抽搐症状和恐惧感,有导致骨折及心脏骤停的风险。
2.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深部脑组织如基底核、纹状体、海马、丘脑和边缘叶等局部大脑皮质兴奋性和血流活动,改变脑内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及神经营养因子而发挥作用,具有无创的优势,其最大不良反应是诱发癫痫发作,另外还有头痛、刺激部位皮肤损伤和诱发躁狂等,但无须特殊处理,多可自行缓解。
其他治疗
1.行为治疗(社会技能训练):训练患者的正确决策和解决问题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正确应对应激和不良情绪,和一些生活技能训练,能改进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
2.家庭支持:患者和监护人应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及药物治疗的基本知识,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家人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治疗周期
混合性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治疗一般需要9~12个月,部分患者长期遗留焦虑或抑郁障碍,需要长期治疗。
治疗后效果如何?
部分混合性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可治愈,经药物、心理、物理等方式治疗后,其焦虑和抑郁症状可明显减轻甚至完全持久地缓解。但部分患者会遗留永久的混合性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积极规范治疗,可有助于维持患者的正常情绪和行为,尽量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减少复发,改善生活质量。若未进行规范治疗,患者精神症状持续加重会导致有严重自杀倾向,无法正常生活,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多长时间复诊?
混合性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患者治疗期间应每2~4周复查一次,精神状态恢复正常后每3~6个月复查一次,如无复发,可每年复查一次。
张淑芳
副主任医师
临床心理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汤珺
主任医师
青少年儿童心理科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张家瑞
副主任医师
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