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目前尚不能治愈。经过治疗后也可以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目标
主要治疗目的是通过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心理辅导等方式,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
1、抗PD药物治疗[2]:
(1)左旋多巴制剂:
- 常见药物:如多巴丝肼、卡左双多巴控释片、左旋多巴/卡比多巴肠内凝胶等。
- 适应症: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对左旋多巴制剂的反应良好,可显著改善运动症状。
- 副作用:此药物相对容易出现运动并发症。
- 注意事项:在临床应用中,不能因惧怕左旋多巴引起运动并发症而延迟其治疗。对于25岁以下,特别是青少年期及儿童期患者,由于左旋多巴制剂会影响骨骼发育,因此不推荐使用。
(2)非麦角类DR激动剂:
- 常见药物:如吡贝地尔、普拉克索、罗匹尼罗、罗替高汀等。
- 适应症:可作为不伴智能减退的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的单药治疗药物。
- 副作用:患者较易出现与非麦角类DR激动剂相关的发作性睡眠及冲动控制障碍。
- 注意事项:对于青少年期患者应慎用,儿童期患者不推荐使用。
(3)MAO-B抑制剂:
- 常见药物:如司来吉兰和雷沙吉兰。
- 适应症:可作为不伴智能减退的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的单药治疗药物;也可作为左旋多巴制剂的联合药物,特别是对于症状波动的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
- 注意事项:对于青少年期患者及儿童期患者不推荐使用。
(4)COMT抑制剂:
- 常见药物:如恩他卡朋、恩他卡朋双多巴等。
- 适应症:恩他卡朋可与多巴丝肼等左旋多巴制剂联合用药,可提高左旋多巴的生物利用度,延长左旋多巴的临床疗效,改善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
- 注意事项:对于青少年期患者及儿童期患者不推荐使用。
(5)抗胆碱能药物:
- 常见药物:如苯海索。
- 适应症:对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的静止性震颤有效,无静止性震颤的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不予推荐。
- 副作用:长期服用可导致认知功能损害。
- 注意事项:对于青少年期及儿童期患者应慎用。
(6)金刚烷胺:
- 适应症:对运动迟缓、肌强直有一定作用,对改善异动症有一定帮助。
- 注意事项:对于青少年期患者应慎用,儿童期患者不推荐使用。
2、其他对症治疗药物
(1)肌张力障碍的治疗:
早发型帕金森病可伴有肌张力障碍,可选用苯海索、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丙戊酸、巴氯芬、乙哌立松等药物,也可应用肉毒毒素注射治疗。
(2)抑郁焦虑的治疗:
可应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也可应用甲磺酸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治疗。
(3)精神症状的治疗:
除抗帕金森病药物的调整或停用外,可选用氯氮平或喹硫平进行治疗,前者的作用稍强于后者,但氯氮平可导致粒细胞缺乏症,需监测血细胞计数。
(4)睡眠障碍的治疗:
睡眠障碍主要有失眠、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白日过度嗜睡(EDS)等,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合理使用有助于睡眠障碍的治疗,氯硝西泮有助于RBD的治疗。
(5)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
可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利伐斯明、多奈哌齐等。
手术治疗
脑深部电刺激术: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是抗帕金森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手段。以下情况可应用此治疗方式:
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若病程进展缓慢、运动并发症较严重,可适用于DBS治疗。
对左旋多巴制剂反应良好的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若出现药物疗效减退、明显的运动并发症、不能耐受的药物不良反应,可选择DBS治疗。
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伴有肌张力障碍时,也是DBS治疗的适应证。
一项临床研究发现携带GBA、RRK2、Parkin等致病基因突变的患者对DBS治疗反应性较好,但长远疗效还需要继续观察。
对于携带GBA基因突变的患者,DBS治疗对其运动症状的改善是获益的,但需要注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其他治疗
1、运动锻炼与康复
运动锻炼与康复如语言及吞咽功能训练、步态训练、姿势平衡训练等可以有助于EOPD患者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的改善。
另外,太极拳、瑜伽、舞蹈、水疗等日常运动也有助于EOPD患者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的改善。
2、照料护理与心理疏导:
对EOPD患者应做好疾病宣教、心理疏导工作,鼓励其正常工作,多参加社交性活动,同时科学护理、注意防止误吸或跌倒等意外事件会具有积极的辅助治疗作用。
3、重复经颅磁刺激:
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无创性神经调控方法,对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前沿治疗:
(1)靶向治疗:
部分早发型帕金森病是由基因突变所致,基因靶向药物治疗是早发型帕金森病精准治疗的方向。针对携带RRK2、SNCA、GBA、Parkin等基因突变的患者,相关基因靶向药物目前尚处在临床试验阶段[2]。
(2)肉毒毒素治疗:
目前仍没有针对性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可有效改善震颤(B级~C级推荐)、肌张力障碍(A级~C级推荐)、自主神经功能障碍(A级~C级推荐)等症状。由于目前尚无充足证据证明妊娠期患者应用肉毒毒素的安全性,因而不推荐对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使用。
治疗周期
本病的多为长期治疗。
治疗后效果如何?
本病目前尚无法治愈,大多数患者在河里治疗下等维持正常生活。不分类型或病情进展为晚期可出现生活不能自理、肺炎、褥疮等。
多长时间复诊?
由于患者病情不同,复诊频率建议临床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如3—6个月一次,具体请遵医嘱。
张东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北京医院
陈功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戴大伟
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