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陈兆鸿

>

Rh血型不合平时应如何监测病情?

Rh血型不合平时应如何监测病情?

症状描述:

匿名用户

Thu Feb 10 18:56:12 CST 2022

医生回答

陈兆鸿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儿科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小儿内科
病情监测:家属需要及时关注患儿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情况;
并发症监测:家属需要及时关注患儿除上述症状外,是否还伴有寒战、发热等情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问诊记录
  • 25岁男性患者,尿液颜色变黄,面部油脂分泌过多,担心是肝功能异常,想知道如何治疗和日常注意事项。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1

    医生回复次数

    11
    患者:

    女 48

  • 宝宝黄疸,家长询问是否可以通过益生菌降低黄疸。同时关注宝宝饮食量与黄疸的关系。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72

    医生回复次数

    21
    患者:

    女 48

  • 宝宝身上起了小红点点,冒小黄尖,可能是热着了,脖子和下巴下面容易淹,需要涂抹什么?宝宝有轻微的黄疸,如何去除?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31

    医生回复次数

    82
    患者:

    女 37

  • 60岁患者经常感冒、喉咙发炎、拉黄尿,下午3点会头疼,想知道是否可以吃护肝片?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11

    医生回复次数

    4
    患者:

    男 48

  • 新生儿家长咨询康黄泡预防黄疸问题,寻求专业建议。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42

    医生回复次数

    63
    患者:

    女 58

  • 宝宝40天,额头黄疸还有13,12,请问需要怎么护理?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10

    医生回复次数

    79
    患者:

    女 47

  • 新生儿黄疸咨询,患者想了解新生儿黄疸情况及用药建议。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25

    医生回复次数

    85
    患者:

    男 68

  • 新生儿黄疸处理咨询,宝宝出生三天,黄疸值12.6,寻求专业建议。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51

    医生回复次数

    61
    患者:

    男 18

  • 宝宝黄疸问题咨询,关注蓝光灯降黄疸效果及注意事项。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96

    医生回复次数

    14
    患者:

    女 48

  • 早产儿营养咨询,关注宝宝健康成长。有黄疸问题,寻求专业解答。
    点击查看

    总交流次数

    54

    医生回复次数

    96
    患者:

    男 56

其他文章
  • 儿科医生隋静
     
    每个宝宝降临,都是家庭的大喜事。可是没过几天,宝宝越变越黄,成了“香蕉人”,甚至被要求去儿科住院照蓝光。家长就有很多疑问:“我听说有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我家宝宝属于哪种情况?”,“自己在家有什么措施可以帮助宝宝退黄”,“宝宝吃奶等等都挺好,就是皮肤黄了,可不可以不住院治疗啊”……此篇文章先解释一下刚出生宝宝黄疸的原因。
     
    新生儿出生后会经历一个肉眼可见的皮肤黄染过程,我们称之为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出生28天内),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一般,足月宝宝有60%会有黄疸,早产宝宝有80%会出现黄疸。
     
    先解释两个名词——血清总胆红素值(TSB)、经皮胆红素(TcB)、
     
    1.TSB 的测定:目前在新生儿黄疸的风险评估及处理中均按照 TSB 作为计算值。TSB 是诊断高胆红素血症的金标准。即能最直观、最准确的能够体现血液中胆红素值水平的检查,是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的总和。
     
    2.经皮胆红素水平 (TcB) 的测定:系无创性检查,可动态观察胆红素水平的变化,以减少有创穿刺的次数。理论上,TcB 与 TSB 值应该一致,但是受新生儿接受光疗及皮肤色素等影响时,其结果不一定与 TSB 水平完全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在胆红素水平较高时,测得的 TcB 值可能低于实际 TSB 水平,因此在 TcB 值接近干预指标时,建议进一步取血测定 TSB。
     
    关于生理性黄疸几件事,家长需要知道
     
    ※黄疸产生的机理:纯理论,可以略过。但对家长认识黄疸原因及治疗有帮助。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的正常生理现象,是由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即间接胆红素)增多所致。
     
    新生儿的红细胞寿命更短(约 70~90 天,而成人为 120 天)、红细胞数量太多等使得胆红素产生过多。
     
    新生宝宝的肝酶尚未成熟(间接胆红素必须由肝脏「改造」成为直接胆红素才能排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越积越多,从而使皮肤、黏膜等组织黄染。
     
    肠肝循环增加,胆红素在随大便排出体外之前还有一部分会重新被回收到血液中去。新生儿往往由于肠道功能不完善,且在初期吃奶少排便少,这部分回收胆红素就增多。
     
    随着红细胞破坏的减少和肝酶的成熟,奶量增加随之大便排出增多,未结合胆红素逐渐被代谢,并通过肠道和泌尿道排出体外,黄疸也逐渐减轻并消失。
     
    ※生理性黄疸标准:
     
    足月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黄染,4~6天达到高峰,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umol/L(5mg/d1),胆红素最高值不超过 220umol/l (12.9mg/dl);一般7~10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生理性黄疸是排除性诊断:只有在排除其他病理性因素之后,才能诊断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其胆红素升高是一过性的、暂时的,可以自行消失。但常常受到个体差异、种族、遗传、地区及不同喂养方式的影响,需要依据宝宝胎龄、日龄及影响新生儿黄疸的高危因素来评估黄疸风险。所以家长需要密切监测黄疸值的变化情况,一旦超出了正常值,最好还是到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以排除病理性因素。
     
    ※早产儿黄疸需要积极治疗:
     
    早产儿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尚需进一步研究。有资料表明小早产儿,血清胆红素<171 umol/l(10mg/d1)就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因此早产儿黄疸治疗较足月儿要积极。
     
    关于病理性黄疸几件事,家长需要知道
     
    ※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即表现不同于生理性黄疸
     
    黄疸出现早: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
    黄疸进展快: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85umol/L (5mg/dl);
    黄疸程度重:3天后胆红素值高:大于220umol/l (12.9 mg/dl);
    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
    黄疸退而复现:黄疸消退后重复出现;
    黄疸出现晚: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
    ※病理性黄疸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区别
     

    家长会发现,黄疸宝宝,有的医生诊断为病理性黄疸,而另一个医生可能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那么二者有区别吗?

     

    过去的观点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病理性黄疸中一种情况,即宝宝胆红素大于220umol/l (12.9 mg/dl)就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余者就诊断病理性黄疸。

     

    2014 年中华儿科学会发布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建议使用标准Bhutani 曲线(图 1)作为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干预标准。只有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 95 百分位时才能定义为高胆红素血症,是需要临床干预的标准,而低于此标准,则可能属于病理性黄疸,需要随访、观察。
     
     
     
    根据不同的胆红素水平升高程度,胎龄≥35 周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还可以分为:
     
    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 峰值超过 342μmol/L(20mg/dl);
     
    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 峰值超过 427μmol/L(25mg/dl);
     
    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TSB 峰值超过 510μmol/L(30 mg/dl)。
     
    上述三种情况需要积极干预治疗。
     
    ※早期新生儿(出生头2周的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原因有哪些?
     
    ①溶血因素:最常见的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新生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母子血型不合(母亲血型为A、新生儿血型为B/AB,或母亲血型为B、新生儿血型为A/AB)出现病理性黄疸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其它少见溶血因素还包括,如 RH 溶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即蚕豆病)、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等导致的溶血。
     
    ②感染因素: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感染最常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
     
    ③围产因素:母亲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出生前用药史如催产素、地西泮、异丙嗪等,羊膜早破,助产如产钳、抬头吸引、臀位助产,缺氧史,有出血史如头颅血肿、皮下血肿、颅内出血、肺出血等,会影响宝宝肝脏功能或红细胞破坏增多,从而影响肝脏对于胆红素的处理,导致胆红素升高。
     
    ④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出生后母乳少,胎便排出延迟,肠肝循环增加使胆红素吸收增加。

  • 黄疸是整个新生儿期常见的,也是重要的表现。85%的足月儿和绝大部分的早产儿在新生儿期都会表现黄疸,但是大部分都是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治疗。

    一般从黄疸出现的时间来说,足月儿生后 2-3 天出现黄疸,4-5 天黄疸达到高峰,5-7 天黄疸渐渐消退,生后两周黄疸完全消退;如果是早产的孩子,生后 3-4 天出现黄疸,5-7 天黄疸达到高峰,4 周的时候黄疸完全消退。从黄疸出现的时间来说,这就是生理性黄疸。

    如果是从胆红素值角度来说,足月的孩子生后 24 小时,黄疸值在 6mg/dl 以内,48 小时在 9mg/dl 之内,72 小时以内或者以后在 12.9mg/dl 之内;早产的孩子生后 24 小时黄疸值在 8mg/dl 之内,48 小时在 12mg/dl 之内,72 小时在 15mg/dl 之内,从胆红素值来说,这个也是属于生理性黄疸的范畴。

    另外,我们还可以天与天之间算黄疸,如果每天胆红素值升高在 5mg/dl 之内,也是生理性黄疸的一个表现。

  • 黄疸是因为胆红素的代谢,或者是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胆红素生成过多,胆红素的排出以及胆红素的生成发生障碍,生成的多了排出的少了,血液里面的胆红素升高,在皮肤出现了黄染的情况,就称为黄疸。

    正常范围就是指血液里胆红素的正常范围,一般来说在成人是小于 17 摩尔每升的,那么如果在成人的话 17.1 摩尔每升到 34.2 为摩尔每升之间,这个时候皮肤可能没有黄染,巩膜也没有黄染,叫做隐性黄疸。数值有问题但是身上没有表现,如果大于 34.2,这个时候就会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的情况,我们称为临床黄疸。

    那么对于小孩儿来说,对于足月儿,黄疸指数是小于 12 的,是正常。如果大于 12,那么可能就会出现黄染的情况,早产儿一般来说是大于 15,就出现黄疸,也就说在 15 以内,就是一个正常的范围。

  • 望眼形

    • 下眼袋浮肿,色彩黑暗者为肾虚水泛证。
    • 上下眼袋红肿表示脾热。
    • 眼窝凹陷,多为津液亏虚或气血大伤。
    • 如果见到久病重病者,其眼睛深陷,则表示五脏六腑精气衰竭,病难治或预后不良;如果视力模糊或看不见事物,则其精气已脱,阴阳离绝之危候。
    • 眼睛凸起,伴有颈部肿大,多食,消瘦,易激怒,则为甲亢。
    • 如果眼睛凸起,且伴有呼吸困难,喘息不能卧,多为肺气肿病症。
    • 单眼突起者,常为脑颅内有肿瘤。

    望眼色

    • 眼睛红者多为患上实热病。
    • 白睛红为肺火盛,常见有火眼病。
    • 整个眼球红而肿痛者,多为肝经风热证。
    • 眼睛色黄为黄疸证。
    • 白睛中有大小不等的蓝色或紫褐色斑点,是蛔虫病。
    • 眼袋色黑而且晦暗无光泽者为肾虚。

    望眼神

    • 如果病人视物清晰可见,眼珠黑白分明,则病容易治。
    • 若白睛色浊,黑睛色滞,眼睛呆滞,则病难治。

    望眼态

    • 两目上视,不能转动,常为惊风或精脱神衰之危候。
    • 两目斜视或上视者,为惊风先兆或痉厥证。
    • 睡觉露睛,多为小儿脾胃虚弱,或慢惊风。
    • 瞳孔放大,多属肾精耗竭之证,为病危迹象,但亦会见于肝胆风火上扰或药物中毒、外伤等。
    • 瞳孔缩小,多属肝肾劳损,虚火上扰,或肝胆火盛,亦会见于药物中毒。

  • 儿科医生隋静

     

    当新生宝宝皮肤发黄,很多新手爸妈有这样的疑问“我家宝宝虽然胆红素值很高、皮肤黄,吃奶好,睡觉好,一切都好,为什么非要照蓝光呢?”

     
    ※病理性黄疸除了皮肤黄染,对新生儿所造成的损害主要有两个方面:
     
    (1)原发疾病:引起黄疸上升的那些「病理性因素」本身就是一种危害,如溶血、感染等,这些都需要治疗;
     
    (2)胆红素脑病:当重度黄疸时,大量的游离胆红素进入中枢系统,这些胆红素对脑细胞是有毒性作用的,它可以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细胞,进而引起了神经系统的永久功能障碍(如运动、听力、学习等障碍),这就叫胆红素脑病。该病对宝宝造成损害极大,必须积极预防治疗。
     
    ※高胆红素血症的干预:目的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预防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光疗是最常用的有效又安全的方法。
     
    干预方法:包括光照疗法、药物治疗、换血治疗。
     
    一.光照疗法
     
    光疗标准:很难用单一的数值来界定,不同胎龄、不同日龄的新生儿都有不同的光疗指征,另外还需考虑是否存在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需要医生综合分析。建议家长遵医嘱进行光疗。
     
    光疗的原理:通过一连串复杂的光化学反应,使脂溶性的胆红素转换为水溶性的胆红素,不需要经过肝脏代谢,直接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加快了胆红素的清除速度。
     
    最常用的光源是蓝光,这主要是因为胆红素能吸收的光线中,以波长 450~460nm 的光线作用最强,而蓝光的波长则在 425~475nm,最符合要求。
     
    光疗的效果与暴露的皮肤面积、光照的强度以及持续的时间都呈正相关。对于一般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光照时间达到 24~48 小时即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当胆红素小于220umol/l (12.9mg/dl)就可以停止光疗。
     
    光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的变化,一般 6-12 h 监测一次。当光疗结束后 12-18 h 应监测胆红素水平,以防黄疸反跳。
     
    蓝光治疗的安全性非常高,很少有什么不良反应。但要注意光疗时应用遮光眼罩遮住双眼,用尿布遮盖会阴部,尽量暴露其他部位的皮肤。
     
    二.药物治疗:
     
    白蛋白:主要用于结合游离的胆红素,减少血液中的游离胆红素,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静注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溶血的患者,用于阻断溶血过程。
     
    三.换血治疗:可以换出血液中的胆红素、抗体及致敏红细胞,一般用于光疗失败、溶血症或已出现早期胆红脑病临床表现者。
     
    我国目前大部分产科,阴道分娩新生儿在出生后 48 至 72 h 出院,剖宫产在 96 至 120h 出院,所以刚回家几天黄疸监测越要积极,有问题及时就诊。
     
    ※家长初步评估宝宝黄疸的程度:爸妈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
     
    轻度黄疸—黄疸最早出现在头面部,胆红素值大概是 5 - 6 mg/dL,可以继续观察;
     
    中度黄疸—皮肤黄染波及躯干、四肢近段,胆红素10 mg/dL以上。如生后不足 3 天,宝宝需要医院就诊;
     
    重度黄疸—皮肤黄染已经达到四肢远端、手心、脚心,巩膜等均黄染(即全身黄染),胆红素值超过17 mg/dL以上,需要带宝宝医院测胆红素值了。
     
    ※对于早期新生儿黄疸,家长如何帮助宝宝退黄:就是加强喂养,促进排便。
     
    通俗地说,让宝宝「多吃多拉」,促进排便,减少肠肝循环,减缓胆红素上升速度。
     
    ※不靠谱的退黄方法/偏方:
     
    1.口服茵栀黄:2016年8月3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公告,要求茵栀黄注射液修改说明书,标注“新生儿、婴幼儿禁用”。茵栀黄口服液或颗粒在临床上被大量使用,是治疗新生儿黄疸仅有的一种中成药。茵栀黄口服液是否也应该禁用呢?业内尚存争议。从我一个西医角度来看,茵栀黄主要用于病理性肝炎的退黄治疗,对于大部分新生儿黄疸病因没有治疗作用。而且茵栀黄会影响宝宝消化道功能,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同时导致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茵栀黄口服液中有金银花提取物,金银花可以诱发G6PD缺乏症(蚕豆病)者发病。2014 版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治疗部分都没有提及用茵栀黄退黄。
     
    2.晒太阳退黄疸:在家晒太阳基本没有任何作用,弊大于利
     
    太阳光包含了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其中也有蓝光,所以晒太阳对降黄疸有一定的帮助。但是,阳光中的蓝光量微乎其微,而且蓝光透不过玻璃,透不过衣物,这就是为什么照蓝光时需要尽可能多裸露皮肤。对于需要积极降黄疸的患儿来说在家晒太阳退黄是杯水车薪。而且6个月以下的宝宝需要避免阳光直射,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宝宝眼睛、皮肤有损害。
     
    3. 喝葡萄糖水:
     
    葡萄糖水对黄疸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占据新生儿本来就不大的胃容量,从而造成吃奶减少、排便减少,胆红素长时间停留在肠道,增加肠道重吸收胆红素,反而不利于退黄。
     
    4.在家自测胆红素,在家光疗:
     
    现在有些家长从网上租经皮测胆红素仪在家监测宝宝胆红素。可以,但只是一个粗筛方法。医院的测量仪器是定期校对的,而网上租的测量仪估计不会有定期校对,很可能有测量误差。而且在家操作时要注意测量时保护好宝宝眼睛,而且需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如果胆红素持续增高超过15以上,或宝宝全身皮肤黄染,最好带宝宝去医院测胆红素,并根据宝宝日龄及出生前后情况决定治疗方案。
     
    有的家长不舍得宝宝住院,甚至租蓝光设备在家自我光疗。这种操作是不推荐的。
     
    蓝光治疗需要专业培训。在蓝光治疗中宝宝需要全身裸露,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眼睛、外阴。同时需要保持恒定温度湿度,注意观察宝宝有无脱水、发热等表现。
     
    同时蓝光毯、蓝光灯等蓝光设施,需要定期清洗,定期校对,更换蓝光管等。
     
    这些在家都不能保证,宝宝这些小,操作需谨慎。蓝光治疗需要去医院进行。
     
    综上所述,生理性黄疸是不用治疗就消退的黄疸,病理性黄疸是需要治疗的黄疸。生理性或病理性黄疸不是简单地靠数值来区分的。事实上,生理性黄疸的胆红素范围受遗传、种族、喂养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很难得出一个统一适用的标准。判断是否病理性黄疸,医生要根据黄疸的发生时间、进展快慢、围产史以及合并症等多种因素来综合判断,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医疗干预。家长在宝宝回家后要充分重视皮肤黄染变化,有情况及时就诊。
     
     

  • 什么是黄疸?

    “黄疸”一词被医护人员用来描述婴儿的皮肤或眼白部分变黄。黄疸在新生儿中常见,见于婴儿出生后 1 日或数日内。婴儿通常会在出生后仍在医院时检查黄疸,在回家后首次健康检查时复查。

    当婴儿血液中的胆红素较高时,即可发生黄疸。黄疸提示需要检测婴儿的胆红素水平。

    婴儿可由于不同原因而出现高胆红素水平。例如,某些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因母乳摄入量不足而发生黄疸。早产儿黄疸发生率也较高。

    检查婴儿有无黄疸非常重要,因为胆红素水平极高如不经治疗,可导致脑损伤。

    黄疸有何症状?

    黄疸可导致皮肤和眼白变黄。往往始发于面部,但也可扩散至胸部、腹部和双臂。最后可扩散至双腿。

    有时,黄疸可能会较严重。重度黄疸患儿可出现膝部以下的小腿皮肤呈橘黄色或黄色。眼白部分可能看上去也呈黄色。重度黄疸患儿还可能:

    • 难以醒来
    • 哭声尖锐
    • 不开心和持续哭闹
    • 保持身体弯曲或颈部后倾

    我该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黄疸?

    方法是:用一根手指按压孩子的鼻子或前额,然后抬起手指。如果按压处的皮肤呈黄色,则孩子有黄疸。

    我应何时联系医护人员?

    如果孩子有以下情况,请联系医护人员:

    • 黄疸在加重
    • 出现重度黄疸的症状

    有针对黄疸的检查吗?

    有。医生可进行体格检查和黄疸检测,例如血液检测或经皮胆红素水平测量。

    我自己能做些什么来帮助改善黄疸吗?

    能。为帮助改善孩子的黄疸,您可以确保孩子饮入足够液体。如果您给孩子进行母乳喂养,务必要以正确的方式经常哺乳。如果您担心孩子饮入量不够,应咨询医护人员。

    如果孩子有以下情况,您可判定孩子的饮入量足够:

    • 每日尿湿 6 张或更多的尿布
    • 大便从深绿色变为黄色
    • 喂食后似乎比较开心

    医生会告诉您孩子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如果孩子的胆红素水平只是轻微偏高,其黄疸很可能自行好转;但如果胆红素水平非常高或孩子早产,医生可能会建议治疗。

    如何治疗黄疸?

    最常见的黄疸治疗方式为“光照治疗”,也称“光照疗法”。由医生将孩子置于一种特殊的蓝光下(影像 1 )。婴儿接受光照治疗时通常需要裸体或只穿尿布,以便光线能照射其皮肤。孩子接受光照治疗期间,您仍然可以探视和触摸孩子,您还能给孩子母乳喂养。医生可能会建议您抱孩子或喂养孩子时给其包裹一种特殊的“光毯”,以便其继续接受光照治疗。

    有时可在家(而非医院)进行光照治疗,医生会与您讨论这是否适合孩子。

  • 对于新任爸爸妈妈的家长,每天除了照顾宝宝的吃奶、换尿布以外,还在关注宝宝的各项体征是不是正常,有没有发烧、吐奶次数、大小便是不是排泄正常、脸上及身体有没有发黄。若发现宝宝皮肤颜色不正常时是不是要去医院做检查和治疗呢?我想这是大部分家长共同的疑问。

     

    其实刚出生的宝宝脸上发黄很正常,新生儿黄疸是从刚出生到快满月28天这段时间内的孩子,因为肝脏功能发育不完整,导致婴儿体内的胆红素排泄困难,造成体内的胆红素含量超标,胆红素沉积到婴儿的皮肤表面,进而造成皮肤及巩膜发黄的一种症状。在临床上新生儿大部分都会在出生后的一个星期内出现黄疸,所以说新生儿脸上泛黄是正常的。

      
    临床上将新生儿黄疸分成正常的的和非正常的的两种,正常的即为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主要是由于刚出生的婴儿由于肝脏发育不是很完善,不能很好的代谢胆红素而出现的一种现象。只要黄疸检测数值足月儿不超过12.9mg/dl,早产儿不超过15mg/dl就不用害怕,因为生理性的黄疸一般没有什么风险,足月儿黄疸出现,过个三四天黄疸就会消退,就算没有消退或者消退的不明显也不用怕,因为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肝脏的发育完整,肝脏对胆红素代谢恢复正常,黄疸超不过两周就会消退了。

    要是早产儿就会比足月儿推迟一周或两周出现。非正常的即为新生儿病理性黄胆,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感染性主要造成新生儿肝炎(病毒感染)和新生儿败血症(病原体感染),非感染性主要造成新生儿溶血(母婴血型不合)、胆管阻塞(婴儿先天性的胆道堵塞和胆总管囊肿)及母乳性黄疸(原因尚不明确)。

     

    因为黄疸久久不能消退,可能会造成新生儿身体损害甚至死亡,所以宝爸宝妈不能掉以轻心,临床上处理方法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再就是减少血液中没有结合的的胆红素的含量,为了预防新生儿黄疸,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的母亲,饮食应该清淡,营养丰富,忌饮酒及生冷食物,新生儿出生后尽早频繁有效地吸吮母乳,提高婴儿的抵抗力,促进胎便及尿液的顺利排出体外,以此降低体内的胆红素含量。

  • 胆红素和转氨酶是肝功能的两个重要指标,转氨酶对肝细胞损伤非常敏感,少许肝细胞破坏就会明显升高,胆红素检查分为三部分,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红细胞破坏以后生成的是间接胆红素,经肝脏处理以后就是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就是直接+间接的总和;其水平受影响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三大类。病因各不相同,表现也差别很大。

                      图1:梗阻性黄疸


                    图2:核磁胰胆管成像MRCP箭头所示位置结石


                                                                       图3  肿瘤梗阻
            为了解释不同胆红素升高的特点,我们先上图,图1化验单是个典型的梗阻性黄疸表现,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总胆红素升高,伴有转氨酶异常,实际上这是个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还有明显的发热、右上腹痛症状,合起来就是急性胆管炎的Charcot三联征:黄疸、发热、腹痛;如果再出现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表现,就是急性化脓性胆管炎Reynold五联征,都属于外科急腹症,化验还会有白细胞升高,凝血障碍等,核磁(图2)或者CT会显示胆总管结石。

             还会有一部分梗阻性黄疸被称为无痛性黄疸,主要见于胰头癌、胆管癌、十二指肠乳头癌等。一般没有疼痛和发热,因为没有症状,黄疸会非常高才被注意到,如上图3,当然合并感染也会出现发热。

             以上是两种最常见的梗阻性黄疸,处理有所不同,对于胆管结石、胆管炎患者,如果症状不是很重,可以选择抗炎的同时,进行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取石,也可以选择外科手术摘除胆囊并胆道镜取石(合并胆囊结石首选);但是如果出现Reynold五联征,外科手术风险太高,一般先考虑ERCP+ENBD引流(鼻胆管引流)解除梗阻,或者PTCD(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解除梗阻,抗炎好转后再考虑外科手术,这样更安全。对于胰头癌、胆管癌等,如果没有转移,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可以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就是Whipple手术(whipple procedure)又称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手术内容包括整块切除胰头、远端胃、十二指肠、胆囊、远端胆总管、近端空肠和局灶淋巴结,之后进行胰腺空肠吻合、空肠胆总管吻合和胃空肠吻合。这个手术非常大,患者一般情况不好是不能耐受的,如果不能耐受就可以选择姑息治疗,主要是减黄治疗,也是可以选择ERCP+ENBD引流、放置胆管支架内引流或者PTCD引流等尽量减轻黄疸延长生存期。

                                                 图4   肝细胞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主要见于各种急慢性肝炎,比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等,特点是总胆红素升高,其中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的程度差不多,一般也伴有转氨酶升高,图4这个化验单只是为了说明黄疸特点,实际上并不是典型的肝炎引起的(手里目前没有肝炎的患者),而是扩心病引起的肝脏淤血,导致的类似于肝细胞性黄疸,所以转氨酶升高不明显。从这里其实我们看到严重的心衰、肺动脉高压等等也是可以引起肝功能异常的。

            肝炎的症状主要是非特异性症状,比如纳差、呕吐、右上腹不适、低热等等,多数时候黄疸是促使患者就诊的重要因素。对于肝细胞性黄疸,主要是保肝,祛除病因,比如抗病毒、戒酒、停止使用肝损药物等。经过治疗多数预后良好,但是如果是重症肝炎,或者肝衰竭,需要人工肝治疗,费用比较昂贵,预后也会比较差。

     图5:溶血性黄疸


     图6:巨幼细胞性贫血


     图7:维生素B12缺乏
             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如图5所示,还会有比较特征性的乳酸脱氢酶升高(LDH升高),溶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红细胞本身有缺陷(遗传因素居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破坏了自身的红细胞)、药物、中毒、感染等等,上面这个患者是维生素B12缺乏(图7)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图6,血红蛋白只有46g/l,重度贫血,细胞体积明显增大),这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血管外溶血——骨髓原位溶血,其他因素更多见得是在脾脏溶血。慢性溶血的特点主要是贫血、黄疸和脾大(骨髓溶血没有脾大),治疗一是输血缓解症状,二是找到原因,对因治疗,比如这个病例补充了维生素B12,迅速好转。

            还有一种血管内溶血,多数是急性溶血,会出现高热、腰痛、酱油尿(就是血红蛋白尿),很容易并发肾功能衰竭,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其黄疸倒不明显,需要血浆置换术迅速控制病情,其他包括祛除诱因,激素冲击疗法等。

            因为在网上想我咨询的比较多,所以这里在强调两种“特殊的”黄疸。一种就是新生儿黄疸,其特点也是间接胆红素升高,原理有一部分也是因为刚出生的时候红细胞破坏过多(就是溶血),但更主要的是因为新生儿肝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导致的,一般预后良好,不需要特殊处理,只有一小部分升高非常明显,可能需要蓝光照射治疗(正常的间接胆红素从尿排不出去,照射以后结构改变就可以尿出去了);第二种就是良性吉伯特综合征,也是表现为间接胆红素升高,但没有溶血,有的还会很高,在激动、劳累、受凉、饮酒、并发感染等可使黄疸加重。这个多是和基因有关,可以是遗传或者基因突变,主要是肝脏对胆红素处理有障碍,这是个良性病,一般除了黄疸没有其他症状,我经常给咨询的人解释,你可以认为你的就是胆红素界的“姚明”,不必纠结。之前普通人如果怀疑有吉伯特综合征,很少有机会去确诊,相关的检查机构很少,近年随着基因技术进步,像我们医院肝病科就有一个团队,专门开展了相关的基因检测。

            我在之前的科普文章也说过,黄疸是皮肤黄,但皮肤黄不一定是黄疸,这个听起来比较绕口,跟小岳岳说相声似的。实际上就是还有其他因素也可以引起皮肤黄,一是其他疾病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也可以引起皮肤发黄;二是饮食因素也很常见,主要是进食大量含有胡萝卜素的胡萝卜、南瓜、西红柿、柑桔、芒果等食物(甲减导致皮肤黄的机理也是引起了体内胡萝卜素升高),引起的高胡萝卜素血症,常常在手足皮肤最明显,鼻孔、鼻唇沟、前额、耳后等处也比较明显,严重时全身变黄,但特点是白眼球不黄染,小朋友最常见。前段时间有个女孩非常嗜好柑橘,结果后来自己发现手脚发黄吓的不轻来网上咨询,经过仔细询问发现是她的爱好导致的。饮食引起的高胡萝卜素血症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近期不吃相关食物2-6周就排出去了,并不会中毒。


     芒果
            黄疸的原因很复杂,上面简单描述了黄疸的类型和特点,以及发现了黄疸如何后续检查和治疗,有助于大家做个初步的自我判断,对黄疸的机制更清楚,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还可以在评论里面提出来讨论。多批评指正。谢谢!

  • 生理性黄疸:出生后 2—3 天出现,4—6 天达到高峰,7—10 天消退,有轻微食欲不振,胆色素的数值平均十一到十二毫克左右。足月儿在黄疸高峰期不超过 12 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 15 毫克/分升,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生理性黄疸是正常新生儿宝宝也会出现的,程度轻,呈亮黄色,足月儿 2 周内消失,早产儿会延迟导后 2~4 周内消失。

    病理性黄疸:若新生儿出生后 24 小时内即出现黄疸,黄疸发展快,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 5mg/dl 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 周,早产儿>4 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在宝宝出生后的 24 小时内,黄疸持久不退、或者消退后又再出现、或者黄疸加重,这个时候就需要立即看医生,接受治疗!

    因为此时的黄疸有可能会引起其他疾病,如核黄疸,主要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呛奶和肌张力衰退,甚至可能会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和呼吸衰退等严重的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新生儿宝宝的智力发育造成影响。

  • 急性和慢性肝衰竭的黄疸指数有什么区别?

  • 眼睛发痒,很多人会担心这是否与肝癌有关。事实上,眼睛发痒并不是肝癌的典型症状。

    眼睛发痒是一种常见的眼部不适,主要与眼睑皮肤和结膜疾病有关。这些疾病包括结膜炎、沙眼、干眼症等。结膜炎是由于细菌、病毒或过敏引起的眼部炎症,沙眼是由衣原体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眼病,而干眼症则是由于泪液分泌不足或泪液成分异常导致的。

    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的恶性肿瘤,而继发性肝癌是指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肝脏。肝癌的典型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黄疸等。

    眼睛发痒与肝癌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虽然部分肝癌患者可能出现眼部不适,但这并不是肝癌的常见症状。如果出现眼睛发痒,建议及时就诊眼科,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治疗眼睛发痒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使用抗过敏眼药水:如那帕明、盐酸奥洛他定、盐酸氮卓斯汀、富马酸依美斯汀等。

    2. 保持眼部清洁:经常用清水洗脸,去除附着在眼睛上的过敏原颗粒。

    3. 冷敷:用冰毛巾对眼睛进行冷敷,缓解眼睛的充血水肿症状。

    4. 注意用眼卫生:避免揉眼睛,以免加重过敏症状。

    5. 改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长时间用眼,适当增加眼部运动。

  • 胆结石微创手术是治疗胆结石的有效手段之一,许多患者都希望通过手术摆脱疾病的困扰。然而,做完手术之后,恢复情况如何,多久可以恢复正常生活,是许多患者关心的问题。

    胆结石微创手术的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一般来说,患者在术后一周左右就可以恢复,但具体时间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病情较重,可能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恢复。

    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形成与日常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如长期饮食单一、偏爱高热量食物、不吃早餐、不爱喝水等,都可能导致胆结石的发生。此外,缺乏运动也是导致胆结石的重要因素之一。

    胆结石患者通常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腹痛多发生在腹部上方或下方的肋骨处,有时也可能扩散到肩膀或背部。部分患者还会伴有明显的恶心和呕吐。当胆结石发生时,胃肠道也会受到影响,患者容易出现厌食、消化不良、胃灼热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黄疸症状,通常在剧烈腹痛后出现,但黄疸程度较轻。若胆囊增大引起的感染,则黄疸程度会加重,甚至可能引发并发症。

    胆结石术后,患者在恢复期间需要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并进行止痛治疗。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多吃清淡、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定期换药处理手术切口,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经过积极治疗,胆结石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好。

    在进行胆结石微创手术之前,患者应充分了解手术的相关知识,如手术方式、手术风险、术后恢复等。同时,患者还需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利于术后恢复。

  • 肺炎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但你知道吗,部分肺炎可能会引起黄疸升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肺炎引起的黄疸高是如何治疗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肺炎与黄疸之间的关系。部分肺炎,如病毒性肺炎,病原体可见有EB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当肺部发生严重感染时,炎症反应会非常强烈,导致肺功能持续下降。同时,炎症会累及其他内脏,包括肝脏。这时,肝脏肝功能会急剧下降,对血液中的胆红素的代谢会发生障碍,从而引起黄疸。

    那么,如何治疗肺炎引起的黄疸高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照蓝光:当血清胆红素含量高于200时,可以考虑照蓝光治疗。蓝光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降低胆红素水平。由于新生儿肺炎患者通常需要住院治疗,因此,如果出现黄疸,建议优先考虑照蓝光治疗。

    2. 退黄药物:如果血清胆红素含量低于200,可以口服退黄药物和益生菌。常用的退黄药物有茵栀黄颗粒等,益生菌可以用妈咪爱、益活等。同时,保证充足的奶量,多喝糖水进行蓝光照射,有助于黄疸的消退。

    3. 益生菌:益生菌可以帮助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常用的益生菌有妈咪爱、益活等。

    4. 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加强营养摄入,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5. 医院和科室:患有肺炎引起的黄疸高,应及时就医,在呼吸内科或新生儿科接受专业治疗。

  • 新生儿黄疸是新手父母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很多家长一听到宝宝黄疸就慌张,甚至有的家长会选择断奶来治疗。事实上,新生儿黄疸大部分是生理性的,不需要过度担心。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出现黄染的现象。根据胆红素水平的升高程度和原因,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常见的现象,大约80%-90%的足月新生儿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内出现,一周左右开始消退,足月的宝宝一般在两周内黄疸消退。生理性黄疸的原因是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无法及时将血液中的胆红素代谢和排泄。

    病理性黄疸是指胆红素水平升高超过正常范围,或者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或者黄疸消退后又出现。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可能包括新生儿溶血症、感染、肝脏疾病等。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治疗。

    对于新生儿黄疸,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以下是一些关于新生儿黄疸的注意事项:

    1. 观察黄疸程度:生理性黄疸的宝宝皮肤黄染程度较轻,主要表现在面部和上半身。病理性黄疸的宝宝皮肤黄染程度较重,可能全身都出现黄染,甚至尿色发黄。

    2. 观察宝宝精神状态:生理性黄疸的宝宝精神状态良好,能吃能睡。病理性黄疸的宝宝可能精神状态不佳,出现嗜睡、食欲不振等症状。

    3. 观察黄疸消退时间: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内出现,一周左右开始消退,足月的宝宝一般在两周内黄疸消退。病理性黄疸的消退时间较长,可能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

    4. 定期复查:家长需要定期带宝宝到医院复查黄疸,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病理性黄疸。

    5. 避免过度干预:对于生理性黄疸,家长不需要过度干预,如停止母乳喂养等。如果宝宝出现病理性黄疸,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总之,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大部分是生理性的,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只要正确认识新生儿黄疸,及时发现和处理病理性黄疸,就可以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

  • 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主要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胆囊炎在体征和症状上有所区别。

    1. 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的主要症状是右上腹剧烈绞痛或肿胀,疼痛常在吃过脂肪餐后或夜间发生,并可能放射至右肩或右背部。患者常伴有恶心和呕吐,当合并感染和化脓时,还可能出现高热,体温可达40℃。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黄疸或轻度黄疸。

    2. 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的症状通常不典型。大多数患者有胆绞痛病史,其次是消化不良,如厌食、腹胀和打嗝。右上腹也可能有隐痛,伴有轻微发热。

    胆囊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解痉镇痛药、利胆药和抗生素。手术治疗主要针对急性胆囊炎和胆结石,常用的手术方法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胆囊切开术。

    为了预防胆囊炎,患者应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过量摄入脂肪,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   新生儿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很多新手父母由于缺乏经验,常常陷入一些错误的护理方法中。本文将针对新生儿护理中常见的错误做法进行分析,帮助新手父母避免这些误区。

        挤压乳腺

      正常新生儿出生后3-5天,乳房会肿大如蚕豆至鸽蛋大小,并分泌少量乳汁,这是由于胎儿在母体内接受了母体雌激素的影响所致。这种生理现象多于生后2-3周自然消失,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强行挤压乳腺,容易造成感染,引发乳腺炎。

        正常溢乳误为呕吐

      新生儿由于胃容量小,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相对紧张,容易发生溢乳。喂奶后应将宝宝竖起,轻拍背部,帮助排出咽下的空气,然后取右侧卧位,枕头高度以3-4厘米为宜。少量溢乳是正常现象,不应按呕吐处理。

        错弃初乳

      初乳是指产后12小时内分泌的乳汁,颜色较深,质地较浓稠。有些人认为初乳是“坏乳”,将其挤掉。实际上,初乳含有丰富的营养,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能够帮助宝宝抵抗疾病。产后尽早开奶,宝宝的吸吮越频繁,乳汁分泌越好。

        生理性黄疸误认为肝炎

      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会出现黄疸,这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不需要特殊治疗。有些父母一见宝宝皮肤发黄,就误认为是肝炎,盲目给宝宝使用退黄药物,这是不恰当的。

        误擦胎脂

      胎脂具有保护皮肤、防止细菌感染和保温的作用。除胎脂较厚、皮肤皱褶较多的部位外,其他部位的胎脂不宜擦拭,以免破坏其保护作用。

        脱水热误为感染

      少数新生儿出生后会出现脱水热,表现为体温骤升,有时可达39℃左右,但宝宝一般情况良好。夏季较为常见。适量补充水分后,体温可迅速恢复正常,不需要特殊治疗。有些人误认为是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这是不必要的。

  • 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典型的症状是胆囊炎绞痛。这种疼痛通常发生在右上腹部,患者会感到剧烈的疼痛和不适。

    胆囊炎绞痛的症状可能包括:

    1. 右上腹疼痛和不适:这是胆囊炎最典型的症状,疼痛可能放射至右肩或背部。

    2. 恶心和呕吐:许多患者会在疼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和呕吐。

    3. 黄疸:当胆汁流入血液时,可能导致皮肤和眼睛变黄,称为黄疸。

    4. 发热:在感染或化脓性胆囊炎中,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

    5. 腹胀和厌食:慢性胆囊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腹胀、厌食脂肪、打嗝等消化不良症状。

    胆囊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解热、镇痛和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手术治疗包括开放性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为了预防胆囊炎,建议患者注意饮食,保持大便畅通,改变久坐的生活方式,多走路,多锻炼,心胸开阔,心情愉快。

    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胆囊炎,请及时就医,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 那天,阳光明媚,我带着一丝紧张的心情走进了互联网医院。在屏幕的另一端,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医生,他微笑着向我问好。

    我向医生详细描述了我的症状:肚子不那么胀了,但尿色依旧发黄。医生听后,关切地询问了我的整体状况,然后给出了专业的建议。

    医生告诉我,我的症状可能与黄疸有关,建议我继续服用之前的药物,并适当调整茵陈蒿的用量。我听到这,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因为我知道,这药方对我很有帮助。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严格按照医嘱服药。渐渐地,我发现尿色变浅了,肚子也不那么胀了。这让我更加坚信,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是正确的。

    终于,我再次与医生进行了线上交流。医生对我的恢复情况表示满意,并告诉我,只要继续坚持治疗,我的病情会进一步好转。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让我深受感动。他不仅关心我的病情,还给予我很多生活上的建议。这让我更加坚信,选择互联网医院,就是选择了专业和温暖。

  •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新生儿皮肤、巩膜发黄。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母乳性黄疸的原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要点。

    一、母乳性黄疸的原因

    母乳性黄疸的病因主要与母乳中的某些成分有关。研究表明,母乳中含有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这种酶可以分解胆红素,导致胆红素在肠道内重新吸收,进而引发黄疸。

    二、母乳性黄疸的症状

    母乳性黄疸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新生儿皮肤、巩膜发黄,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周。此外,部分新生儿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嗜睡、呕吐等症状。

    三、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方法

    1. 停止母乳喂养:对于母乳性黄疸,首先建议暂停母乳喂养3-4天,观察黄疸情况是否有所改善。若黄疸症状明显减轻,可逐渐恢复母乳喂养。

    2. 使用益生菌:益生菌可以帮助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胆红素代谢,从而减轻黄疸症状。常用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

    3. 晒太阳:晒太阳可以促进皮肤中的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胆红素,有利于胆红素排出体外。但应注意避免阳光直射,以免晒伤。

    4. 光疗:对于病情较重的母乳性黄疸,可考虑进行光疗。光疗是一种无创治疗方法,通过蓝光照射皮肤,使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胆红素,促进胆红素排出体外。

    四、母乳性黄疸的日常护理要点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新生儿受凉。

    2. 注意保暖,避免低温、低血糖、酸中毒等原因影响胆红素和白蛋白结合,加重黄疸。

    3. 尽早喂食,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

    4. 保持大便通畅,若胎粪排泄延迟,应进行灌肠。

    5. 注意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卫生,避免感染。

    五、总结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现象,家长不必过于担心。通过了解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要点,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应对母乳性黄疸。

  • 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家庭迎来了新生命的到来。然而,新手父母在育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其中新生儿吐奶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

    有些家长认为,吐奶是新生儿的正常生理现象,不必过于担心。然而,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新生儿吐奶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

    生理性吐奶主要与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新生儿的胃部呈水平位,胃容量较小,肌肉张力较弱,容易发生吐奶。此外,新生儿的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尚未完善,也容易导致奶液反流。

    病理性吐奶则可能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如食管闭锁、胃扭转、肠梗阻、先天性心脏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新生儿频繁吐奶,并伴有其他症状,如呕吐物呈绿色、黄色或血性、体重不增、发育迟缓等。

    那么,如何判断新生儿吐奶的原因呢?首先,需要观察吐奶的时间和量。生理性吐奶通常发生在喂奶后不久,吐出的量不多,宝宝一般能自行恢复。而病理性吐奶则可能发生在喂奶后较长时间,吐出的量较多,宝宝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对于新生儿吐奶,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理:

    1. 按需喂养,避免喂奶过量;

    2. 喂奶后抱起宝宝拍嗝,帮助排出胃内空气;

    3. 喂奶后让宝宝侧卧,避免奶液反流;

    4. 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避免感染;

    5. 如果宝宝出现频繁吐奶、体重不增、脱水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接诊医生
陈兆鸿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小儿内科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小儿内科
擅长: 小儿心血管疾病,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婴儿腹泻、呕吐、哭闹的治疗。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和探索,对儿童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原因有较深入的了解,总结出一系列预防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适用方法和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在诊治过程中特别注重儿童健康和防病知识的宣教工作,指导患儿家长正确掌握照顾儿童日常生活的常识和方法,对防病治病起到显著的作用。
擅长: 小儿心血管疾病,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婴儿腹泻、呕吐、哭闹的治疗。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和探索,对儿童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原因有较深入的了解,总结出一系列预防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适用方法和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在诊治过程中特别注重儿童健康和防病知识的宣教工作,指导患儿家长正确掌握照顾儿童日常生活的常识和方法,对防病治病起到显著的作用。

好评率

%

在线问诊量

立即咨询

扫一扫 立即下单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

陈兆鸿
陈兆鸿
主任医师

已认证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小儿内科

药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