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2006年沪港国际肝病会议综述
原发性肝癌(大多数为肝细胞癌,HCC)在全球癌症死亡率中排名第三,在中国则是第二大癌症死因。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人们对癌症生物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HCC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将2006年沪港国际肝病会议收到的相关论文进行综述,以供读者参考。
肝癌的流行病学显示,全球50%以上的HCC发生在中国。研究表明,不同地域的HCC死亡率存在明显差异,且男性HCC死亡率高于女性。其他亚裔人群的肝癌发病率也相对较高,尤其是越南人和韩国人。
肝癌的病因主要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的慢性肝病有关。HCV感染是西方国家终末期肝病的首位原因,且HCC是HCV慢性感染患者的首位死亡原因。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避免感染、治疗慢性肝病、降低黄曲霉素B1的摄入量和加强血色病的筛查等。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筛查是早期发现和诊断肝癌的主要途径。超声、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使得诊断小于1 cm的肝癌变得更容易。探索AFP阴性HCC的诊断标志物也成为研究热点。
肝切除仍然是HCC根治性治疗的主要手段。局部和全身疗法的进步,使部分“不能切除”的HCC降期后变为“可根治”。肝移植是另一种可取的治疗手段,联合应用HBIG和拉米夫定可以有效预防HBV复发。微创治疗观念逐渐被广泛接受,包括射频消融(RFA)和经皮酒精注射(PEI)等方法。多模式综合疗法也被用于治疗进展期HCC。
预测和干预转移复发是HCC研究的重要方向。研究表明,PDGFRα、L1CAM、CXCR4等基因和蛋白在HCC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外周血循环DNA的微卫星改变、血清IL-18和VEGF等生物标志物也与HCC复发转移有关。一些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正在被研究和开发中,以期延长HCC患者的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