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每天都接待很多糖尿病患者,发现他们对饮食有很多的误区,有的不敢吃米饭、不敢吃水果;有的天天吃苦瓜、吃南瓜,说是降血糖;还有的顿顿吃玉米饼子,别的什么都不吃......导致的结果就是,血糖不稳定,忽高忽低,长期这样的话对身体的危害是相当大的。
糖尿病患者饮食的关键是把握食物总能量,合理搭配各类食物,注意吃饭时的进餐顺序。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饮食要多样化,应包括谷类薯类杂豆、蔬菜、水果、鱼虾、畜禽肉类、蛋类、大豆和坚果、奶类、油脂和食盐,建议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如下:
一、主食每天250~400克(干重),其中全谷杂豆占1/3到1/2。
全谷类如全麦、玉米、燕麦、糙米、小米等,杂豆类如绿豆、红小豆、鹰嘴豆等,烹调时多选择杂粮饭、杂粮馒头、杂豆粥等,不要做白米粥。
二、新鲜蔬菜每天300~500克(生重),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
深色蔬菜包括深绿色蔬菜如菠菜、油菜等,红色蔬菜如西红柿、橘红色蔬菜如胡萝卜,紫色蔬菜如紫甘蓝等。烹调时多蒸、煮、白灼等,少油煎油炸。
三、新鲜水果每天100~200克左右。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稳定的前提下,可以适量吃一些水果,水果选择升血糖指数GI值比较低的樱桃、柚子、桃子、苹果等水果,水果最好作为加餐在两餐之前或睡前吃,以避免一餐之内摄入太多的糖类增加胰腺负担。
四、鱼虾水产品类每天40~75克(生重)
这类水产品优质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含量都很丰富,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特别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五、畜禽肉类(猪牛羊肉等)每天40~75克(生重)
畜禽肉类在选择时,要多选瘦肉少选肥肉,少吃或不吃皮、动物内脏等能量高、胆固醇含量高的部分,尽量不吃腌制、烘烤、烟熏、酱卤等加工肉制品的摄入。
六、每天吃1个鸡蛋
蛋类营养丰富,性价比高,每天吃1个鸡蛋或者相当量的鹌鹑蛋、鸭蛋等,注意吃蛋时不要丢弃蛋黄。
七、大豆和坚果每天25~35克
大豆及其豆制品营养丰富,豆腐、豆干、豆皮等,富含优质蛋白质、钙等营养素,其中大豆每天15~25克,坚果每天10克。
八、奶及奶制品每天300克
奶类是钙的最好来源,奶类的升糖指数(GI)很低,有益于控制餐后血糖,非常推荐糖尿病患者喝牛奶。
九、油脂每天25~30克
糖尿病患者要特别限制烹调油摄入,这是糖尿病饮食控制的关键之一,在食用油的种类方面,建议橄榄油、亚麻籽油、大豆油等交替食用。
十、加碘盐每天不超过6克
警惕味精、酱油、大酱等含盐高的食物,烹调时使用了这类含盐高的食物就少放或不放盐。
十一、足量饮水,限制饮酒
推荐糖尿病患者多喝水,白开水每天饮用1500~1700ml。若饮酒应减少正常饮食摄入。女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15g,男性不超过 25g(15g 酒精相当于 450ml 啤酒、150ml 葡萄酒或 50ml 低度白酒)。每周不超过 2 次。应警惕酒精可能诱发的低血糖,避免空腹饮酒。
十二、戒烟
吸烟百害无一利。研究表明新发 2 型糖尿病患者戒烟有助于改善代谢指标、降低血压和白蛋白尿。
另外,除了以上饮食要点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控制餐后血糖还要做到以下4点:
1、粗细搭配降低餐后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主食要粗细搭配食用,即把GI较低的全麦粉、粗杂粮、杂豆等与GI较高的大米、面粉混合烹调或同时食用,避免餐后血糖升高太快太高。
2、每餐都要有蛋白质食物 进食蛋白质后升高餐后血糖的作用很弱,对空腹血糖的影响也很小,高蛋白食物还降低混合食物的升糖指数(GI)。此外,高蛋白食物可增加饱腹感,减轻饥饿感,有助于控制进食量(总能量)。所以糖尿病饮食中应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最好每一餐都有一两高蛋白食物。
3、每餐都要有主食与较多蔬菜搭配 糖尿病患者如果某一餐中蔬菜较多,那么餐后血糖较低。
4、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 先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再吃主食,细嚼慢咽,这样做引起的血糖波动会比较小。而且这种进餐顺序的推荐已经写到《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里面,做为一个基本的原则确定下来。
参考文献:
[1]王兴国《糖尿病算算算》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
[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文章 焦虑症与2型糖尿病病人的焦虑


老年健康守护者
文章 华宁堂糖尿病新药怎么样?


医疗之窗
文章 糖尿病怎么样吃饭科学


医疗故事汇
文章 糖尿病新药怎么样


智慧医疗先锋者
文章 二型糖尿病新药怎么样


医疗趋势观察站
文章 二型糖尿病饮食怎么样


医疗趋势观察站
文章 糖尿病不喝饮料会怎么样


药事通
文章 外婆糖尿病水果怎么样


健康管理专家
文章 怎么样饮食防止糖尿病发生


远程医疗新视界
文章 糖尿病肾病看中医怎么样


医者仁心
我想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来治疗我的2型糖尿病。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15
我想了解如何正确使用降血糖药,尤其是二甲双胍类药物。平时有怕热的症状,想知道晚上睡觉前是否可以服用?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9
我想了解消渴病的用药情况,特别是消渴丸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30

石晓智
主治医师
内分泌科
黄石市中心医院

徐萍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师爱香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