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全康复攻略
随着人们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认识和医学的迅速发展,围手术期康复也日益受到重视,精湛的手术技术只有结合完美的康复训练,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
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康复锻炼的目的,在于改善人工关节活动范围,保证重建关节功能的良好发挥,训练和加强关节周围肌群,达到重建关节稳定性,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加强对置换关节的保护,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避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关节僵直及假体脱位等并发症发生。
术后康复治疗原则,康复训练时应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个原则,由轻到重,由易到难,由被动到主动。进行髋关节置换的多为老年患者,体力相对不足,功能需求也与年轻人不同,在保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前提下,康复治疗应量力而行。同时不仅锻炼患肢,还应注重健侧下肢与双上肢的主动活动。锻炼中出现疼痛等应调整运动量,避免过度活动造成再损伤。
术后防护
术后6-8周之内应避免的动作及体位:
1、内收,术后三周内绝对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内收超过中线,内旋超过中立位; 术后患髋内收易使人工关节脱位;术后床上体位应保持外展位,在两腿之间放一枕头,并在患肢外侧放一枕头以防止髋关节外旋。
2、“翘二郎腿”,下蹲穿鞋及类似动作。
3、患髋伸直、内收外旋位,如卧位向健侧翻身。
4、避免将垫枕置于膝下,以防止髋关节屈曲性挛缩。
5、避免手术侧卧位。
康复治疗
术后第一阶段(第1周)
康复治疗重点为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消肿止痛,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感染,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股四头肌、腘绳肌及臀肌的等长收缩训练;
(1)踝关节主动背伸和跖屈活动,注意保持膝关节于伸直位。
(2)大腿肌肉收缩,膝部下压,膝关节保持5秒钟,再放松5秒钟。
(3)患侧下肢呈中立位,脚后跟往下压,膝关节不能弯曲,保持5秒,再放松5秒。
(4)仰卧位足跟滑动髋关节屈曲至45°左右。
(5)逐步过渡到坐位膝关节伸直及坐位髋关节屈曲(注意屈髋小于90°),站立位训练包括:髋关节屈曲,髋关节外展及膝关节屈曲练习。
(6)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床上体位转移、上下床、坐姿、如厕及行走,进行非交替性上下台阶训练。
(注意:此阶段训练要注意髋关节手术伤口有疼痛肿胀加重,如疼痛肿胀明显应冰敷10-15分钟;肌力训练要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
术后第二阶段(2-4周)
此阶段皮肤已经愈合,康复治疗重点为增加髋周肌肉力量及关节稳定性,增加关节活动度;
(1)继续坚持第一阶段训练;并且适量增加训练强度;开始逐渐增加床上屈髋屈膝角度。
(2)俯卧位股四头肌、腘绳肌和臀肌皮筋抗阻训练:训练要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根据情况酌情增加训练的频率及强度。
(3)蛤壳式运动:侧卧位,利用外展枕垫进行蛤壳式运动可分别加强臀中肌及伸髋肌肌力,训练应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10/组,4-5次/天。
(4)步态训练:指导患者使用手杖或腋杖的步态训练,逐渐使患者能够脱离辅助,离床走动;平衡及本体感觉训练:双足站立位,左右移动重心,逐渐增加患肢负重,5分钟/次,4-5次/天。
术后第3阶段:(术后第5—12周)
此期为手术后中晚期,康复治疗重点为进一步加强髋周肌肉力量及关节稳定性,尽量恢复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自理,逐步恢复运动。术后8周随访,根据手术医师认可解除髋部限制动作。
(1)继续进行股四头肌、腘绳肌及臀肌的皮筋抗阻肌力练习,使用髋部等张抗阻肌力训练仪进行髋周抗阻肌力练习,阻力根据患肢情况渐进性增加。开展功率自行车训练,静蹲训练:随力量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2分/次,间隔5秒,5-10连续/组。2-3组/日。
(2)跨步训练,包括前后、侧向跨步训练,20次/组,4-6组连续训练,2-4次训练/日。肌力较好后进行患侧单腿蹲起训练,要求缓慢、用力、有控制。20-30次/组,组间间隔30秒,2-4次/日。
(3)前向上台阶练习:一旦患者可在无辅助装置下离床走动,即可开始前向上台阶练习。(台阶高度从低到高依次训练,可先找到比较矮的东西练习)。
(4)继续进行髋关节主动屈伸训练, 进行髋关节主动内收、外展,内外旋训练,角度逐渐增加。术后8周主动髋关节活动基本正常。
(5)继续进行平衡及步态训练:非骨水泥型患者术后6周开始进行站立平衡训练。步态训练非骨水泥型逐步弃拐进行训练,骨水泥型步态训练先用步行器训练,稳定后改用双腋拐,再逐步弃拐进行训练。
(6)术后12周日常生活完全自理,关节活动度,髋周肌肉力量基本正常后逐渐恢复体育活动,病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散步,游泳,跳慢步交谊舞,高尔夫球等运动。
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最好能在专业的治疗师指导下完成术后康复治疗,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锻炼中每个人出现的问题,症状各不相同,有任何问题可以私信张老师或者评论区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