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养子十法,育儿智慧的结晶

古人的养子十法,流传甚久,千百年来皆相沿习。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抚育小儿方面的经验总结,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最早记载“养子十法的医籍,是宋代陈文中所著的《小儿病源方论》。

    一要背暖:中医认为背部为诸阳经所行之处,风寒之气易从背俞穴进入人体而导致生病。因此小儿背部一定要及时添加衣物,尤其在夜晚睡觉之时。
    二要肚暖:肚腹为人体脾胃(消化吸收器官)所在之处,中医理论有“温则行,寒则凝”的观点。因温暖则脾胃运化正常,寒则脾胃运化停滞失常,则会出现腹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

    三要足暖:中医认为寒从足下起,因此足部要保持温暖,如果足部受凉常会引起感冒发热等。
    四要头凉:中医认为头为六条阳经聚集之处,阳气比较旺盛,所以头部不宜戴太多的衣物。但需要注意一点的是头部虽不宜太温,但要注意避风,因为头部是人体最高处,俗话说高处不胜寒,在人体也同样是这样,头部是最容易着凉受风的地方。因此在外出和在家休息时要避开风口,不可当风直吹
    五要心胸凉:心胸部血液循环旺盛,故睡觉时不宜盖太多衣物。

    六要勿令见非常之物:因为小儿生长发育还不够完善,神气未定,易受外界惊吓而引起抽搐。
    七者脾胃要温:因小儿脾胃喜温而恶寒,在患儿用药时要多用温性的药,少用寒凉的药物。
    八者儿啼未定,勿使饮乳:小儿哭闹时,常有空气吸入腹内,此时吃奶常会引起腹胀呕逆等不适。因此最好在小儿安静时吃奶
    九者勿服轻粉、朱砂:轻粉、朱砂有下痰涎和镇静安神的作用,但其性寒冷易伤身体
    十者一周之内宜少洗浴:指小儿出生的第一周,不宜多次洗浴,中医认为
         新生儿如草木之新芽,未经寒暑娇嫩软弱,故不可频频洗浴,恐温热之气郁蒸不散。
    以上就是北宋名医所提出的“养子十法”,实际上民间很多老人家在照顾小孩上都有着一些很好的方法,年轻的父母们可多向他们请教。
 
 
     
向本文作者提问
李娟·主治医师
李娟主治医师可处方
郑州市惠济区人民医院中医儿科
好评100%|接诊量6097|响应时长54分钟
擅长:小儿反复发烧(小儿流行性感冒、小儿高热惊厥、小儿上火、肺热、发热、恶寒、恶风),咳喘(小儿过敏性鼻炎、急性喉炎、支气管炎、先天性喉喘鸣、肺气虚、热咳、肾咳、痰饮、虚寒咳嗽、寒饮咳嗽、风热犯肺、肝火犯肺、止咳祛痰、清热化痰、宣肺化痰、滋阴清肺、温肺化饮、补益肺气),肺炎(大叶性肺炎、放射性肺炎、衣原体肺炎、慢性肺炎),腹泻(大便溏薄、水泄、久泻不止、里急后重、泄泻、脾虚泄泻、补脾止泻、散寒止泻、涩肠止泻),便秘(小儿便秘、排便无力、滋阴通便),厌食(小儿缺铁性贫血、小儿积食、小儿疳积、小儿慢性胃炎、小儿营养不良、脾胃虚弱),遗尿(尿床),多动症,小儿肥胖,生长发育迟缓(自闭症、小儿抽动症、小儿癫痫、抽动障碍、小儿脑瘫、小儿麻痹症、小儿惊厥)。
¥29
问医生
#儿童#儿科#中医#不充足的教育的问题
阅读数 29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1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