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气温仍然偏高,医生警告白天热伤
女,74岁,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到(2018)年11月某日中午骑车到田里工作,下午两三点还没有回来,家人去找发现倒在地的路上,隔天早上家人感觉不对劲,紧急送医。当时处于昏迷状态,体温高达41.2度,心率快,因呼吸衰竭接受了插管治疗,后来因呼吸器脱离困难接受了气切并转到了呼吸护理病房,目前仍在院外护理。通常,高温会引起严重的中暑。
秋后凉爽,不要忽视白天的炎热伤害
大地在不断地变暖,虽然入秋冬白天气温仍然偏高,各种防暑降温措施也不能少,白天要穿凉爽透气的衣服,晚上要穿凉爽的衣服,外加外套保暖,避免厚重的衣服影响散热造成伤害。
热伤不一定都发生在户外的大太阳下,也可能发生在室内。热伤是指人体由于体内热量积聚而引起的各种身体损伤,任何人都有可能发生热伤,其中又以婴幼儿、65岁以上老人、慢性疾病患者、服用药物、在室外工作或封闭空间工作的人等为高危人群。
过重的热伤也会导致死亡
人体散热主要是皮肤辐射散热和汗液散热。高温时,汗液蒸发是最主要的散热方式,但在高湿度环境下,蒸发作用便难以实现。热伤是指长期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体温调节系统异常,人体大量积聚热能,造成体温升高,水和电解质代谢失调,神经和心血管等系统机能失调,从较轻微的热痉挛(heatcramps)、热昏厥(heatsyncope)、热衰竭(heatexhaustion)到多脏器衰竭(甚至可能死亡)。
而中暑是热急症中最严重的一种,如果治疗延迟,死亡率可高达五成以上。其主要症状包括躁动,意识障碍,痉挛或昏迷,体温中心升高至40度以上。热耗损则与体内水分的大量流失,电解质的缺乏,表现为虚弱,口渴,疲倦和头痛,可能伴有食欲减退和恶心呕吐,神志不清,中央体温可能正常或略高。
这样处理的时候要多喝水,远离热害
一般健康的人也会出现热伤,应随时提高警惕,如有可疑症状,可先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处平躺,用电扇或冰块等设法降低体温,并尽快送医,醒后可补水和电解质。
热伤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不管是在室内还是室外都要及时补水,必要时可加盐,随时注意尿色,避免高温暴晒,加强通风等,记住“凉后补水,提神”的口诀,可以降低发生热伤的危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