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京东健康>

吉林省梨树县小城子镇河山村卫生所

吉林省梨树县小城子镇河山村卫生所

简称:吉林省梨树县小城子镇河山村卫生所

公立 一级医院
医院介绍

梨树县小城子镇河山村
医院科室
推荐医生
患者评价

展开更多

问诊记录

展开更多

科普文章
  • 走多了脚掌疼,从小时候一直到现在#横弓塌陷 #脚疼 #老茧

  • 日常生活中,你可能会发现这样的有趣现象:当一个人开始打哈欠,身边的人也会不自觉地跟着打;看到打哈欠的图片,也会跟着打起来……

     

    打哈欠真的会传染吗?打哈欠的时候身体在发生什么变化?《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邀请权威专家,告诉你一个「哈欠」是如何修复身体的。

     

    受访专家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尹绍雅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内二科主任 钟水生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科主任 徐梅昌

     

    哈欠是如何修复身体的?

     

    很多人认为打哈欠是一种困乏的表现,其实在打哈欠的同时,身体也正在进行“修复”。

     

    促进血液循环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尼昂塔分校研究指出,常打哈欠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研究人员记录了志愿者打哈欠的时长,然后与他们大脑重量和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数量作对比。结果发现,常打哈欠的志愿者,其血液循环更好。

     

    研究负责人安德鲁·盖洛普教授表示,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容易长久地保持一种姿势,不仅会影响血液循环、脑部活动能减退,工作效率差,还会使身体细胞呈现衰老的状态。

     

     

    所以,在适当的时候深深地打一个哈欠,可以促进血液回流,帮助新陈代谢,使细胞获得更多的氧气,有效地将胸中的废气吐出,增加血中氧气浓度,消除困倦感。

     

    认知水平更高

    人类的大脑质层神经元数量约为100亿个,打哈欠的平均时长为6秒。相比之下,老鼠打哈欠的时长不到两秒。

     

    因此,上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尼昂塔分校研究人员认为,神经元数量是影响打哈欠时长的最主要因素,每次打哈欠时间长的人认知水平更好。

     

    降低脑部温度

    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者海克和普林斯顿大学研究者盖洛普认为,打哈欠会让上颌窦壁像风箱一样扩张和收缩,把空气压向脑部,降低脑部温度。人脑就像电脑一样,对温度极度敏感,必须保持凉爽才能有效地工作。

     

    研究发现,打哈欠可以让人更警觉,早上起床后打哈欠就犹如喝咖啡,让人精神倍增。

     

    研究结果还解释了疲劳者容易打哈欠的原因:疲劳和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深层温度上升,因而需要打哈欠予以降温。

     

    保护嗓子

    长时间用嗓子,喉肌会随着使用程度加深,使肌肉组织处于紧绷状态。打哈欠,可帮助喉肌放松下来。打哈欠时,最好配合伸懒腰和深呼吸,可帮助呼吸量达到最大限度,喉肌放松的效果也会更好,还有利于肌肉内氧气量的快速补充,一般做3~5次,效果最好。

     

     

    促进肌肉活动

    打哈欠的动作还有助于增进呼吸,增强头颅、胸腔等身体部位的肌肉活动能力。

     

    有助勃起

    打哈欠能让人吸入更多氧气,促使大脑产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能够沿脊髓下行,进入给阴 茎输送能量的血管,从而使它更敏感。可以说,一个哈欠会令男性生殖器颤动,有助于勃起坚挺。

     

    为什么打哈欠会传染?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等人专门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研究打哈欠传染的问题。研究人员制作了两组视频,一组是打哈欠的视频,另一组是张开嘴,模仿打哈欠动作的视频,并让招募来的被试观看视频。

     

    结果发现,观看真实打哈欠视频的人,要比看假装打哈欠视频的人更倾向于打哈欠。这意味着,真打哈欠确实会传染。进一步的研究还揭示,这种影响是潜意识的,被传染打哈欠的人并不知道自己被影响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被传染

     

    有心理学家曾找来超过100名不同国籍的成年人进行研究后发现,打哈欠传染现象在亲人间发生率最高,其次是朋友,然后是熟人,最后是陌生人。也就是说,关系越亲密的人打哈欠,被传染的概率越高。

     

    研究者们认为,打哈欠之所以会传染,是因为人类是社会化动物,有“将心比心”的能力。当面对的人关系越亲密,我们的同理心就越强,也就越容易感受到对方的压力、焦虑、无聊或疲劳。所以,当我们亲密的人打哈欠时,我们会非常容易感同身受,也就容易跟着打哈欠了。

     

    频繁打哈欠可能是疾病征兆

     

    大白天就呵欠连天时,不少人会用“春困秋乏夏打盹”调侃自己,但他们不知道,有时候,频繁打哈欠可能是疾病的征兆。

     

    卒中前兆示

    频繁连续打哈欠,意味着大脑缺氧情况比较明显,此时就要引起注意如果本就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卒中危险因素,同时出现频繁连续哈欠,且伴有肢体乏力,甚至口角歪斜、言语不清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因为这很可能是卒中的前期表现。

     

    肾虚

    每个人都会打哈欠,可如果经常哈欠连连,排除劳累和睡眠不足等因素,可能是肾虚所致。

     

    中医认为,肾是生命之源,人体的“先天之本”。肾中所藏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始动力,肾精充足,则精力旺盛、体力充沛;肾中精气不足,人的精神和形体得不到充足濡养,则神疲乏力、哈欠连连。

     

    脑供血不畅

    高血压或动脉硬化患者,因血管壁弹性降低,流到大脑的血流量减少,会经常打哈欠,来让脑细胞供血情况改善。因此,频繁打哈欠可能是脑部供血不畅的前兆,应尽快就医。

     

     

    改善哈欠连连的症状,改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1.熬夜或没有休息好,就会导致打哈欠,因此日常要尽量避免熬夜。2.缺氧会导致打哈欠,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改善周围环境,注意开窗通风。也可到户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

     

    看完这篇文章的你们,是不是已经哈欠打得泪流满面了?好好享受身体的“自我修复”吧。

  • 父母都矮,孩子吃这个有助身体长高!#不长个 #育儿 #父母必看系列 #为了长高 #儿童身高 @抖音小助手

  • 1) 母乳喂养儿:继续母乳喂养。如果腹泻大于一周无好转,或出现乳糖不耐受的可疑临床表现,如进食母乳后即出现水样泻甚至合并脱水、酸中毒,粪便pH值小于5.5,粪还原糖试验阳性大于2+,尿半乳糖试验阳性,停母乳改为无乳糖或低乳糖配方奶喂养或加用乳糖酶。腹泻缓解后在第三天开始在2周内逐步转为母乳喂养。
    2)  母乳+配方奶混合喂养儿:继续母乳喂养,配方奶改为无乳糖或低乳糖奶粉或加用乳糖酶。如果腹泻大于1周无好转或满足上述其他条件,停母乳,全部改为无乳糖或低乳糖配方奶喂养或加用乳糖酶,腹泻缓解后第3天开始在2周内逐步转为母乳喂养配方奶粉。
    3) 小于6个月的人工喂养儿或大于6个月以配方奶粉为主要膳食的婴儿,改为无乳糖或低乳糖配方奶。腹泻缓解后在第3天开始在2周内逐步转为原配方奶粉喂养。
    4)  大于6个月以辅食为主要膳食的婴儿,继续食用已经习惯的日常食物,如周、面条、烂饭、蛋、肉末、鱼末。应避免高脂高糖食物和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且不应该添加新的辅食,如进食量少,可增加喂养餐次。
    5)  从患儿腹泻开始,要给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防止脱水,腹泻早期母乳喂养儿应继续母乳喂养,并增加喂养的频次、延长单次喂养的时间。
     6)轻中度脱水应用口服补液盐(ml)=体重(kg)x(50-75),4小时内服完。

  • 作者: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乔昱婷

    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人格和谐。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和烦恼,而是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积极寻求改变不利现状的新途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识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等。因此,心理健康的标准可具体描述为以下几点:第一,有适度的安全感及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第二,适度的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第三,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体内有各种生物钟并且各自都有循环周期。比如智力生物钟是33天一个循环,情绪生物钟为28天一个循环,所以人有时感觉到情绪波动和心情烦躁是正常的。虽然自身的生物节律不能改变,但可以通过调节来缓解不良情绪,缩短情绪波动的时间,减少心情烦躁带来的不良影响。

  • 淋巴瘤治疗包括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疗,两种有所不同。
    霍奇金淋巴瘤(HL)主要采用化疗加放疗的综合治疗。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病理类型多,异质性强,需要根据不同病理亚型、分期、预后因素及治疗目的确定治疗原则,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化疗和放疗
    霍奇金淋巴瘤
    经典霍奇金淋巴瘤
    治疗原则:需根据分期和预后因素进行分层治疗。
    以ABVD(多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花碱、达卡巴嗪)方案作为首选化疗方案,同时可辅以病灶部位放疗。
    复发/难治的患者可采用DHAP方案(地塞米松、高剂量阿糖胞苷、顺铂)、DICE方案(地塞米松、异环磷酰胺、顺铂、足叶乙甙)等进行解救治疗,获得缓解后建议接受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不适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或移植后进展的患者,医生可能会给予抗CD30单抗-MMAE偶联物治疗或PD-1单抗治疗,部分患者可以选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放疗须结合个体化疗方案,具体放疗时机和剂量等推荐参考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的最新指南。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治疗原则:除无临床不良预后因素的IA期患者可采用单纯放疗外,其余各期的治疗均参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原则。
    由于该类型肿瘤细胞CD20表达阳性,因此可采用化疗+利妥昔单抗+放疗治疗,化疗方案可选择ABVD、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 强的松)、CV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强的松)方案;由于不表达CD30,因此不推荐抗CD30单抗-MMAE偶联物治疗。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常根据淋巴瘤的生物学行为将其分为三大类:惰性淋巴瘤、侵袭性淋巴瘤和高度侵袭性淋巴瘤。不同类型NHL治疗方案不同。
    惰性淋巴瘤:如滤泡性淋巴瘤(FL)、边缘区淋巴瘤(MZ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淋巴浆细胞淋巴瘤、蕈样霉菌病等。
    侵袭性淋巴瘤: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及其他多数外周T/NK细胞淋巴瘤类型。
    高度侵袭性淋巴瘤:如淋巴母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
    惰性淋巴瘤
    对惰性淋巴瘤患者,医生首先会判断其是否具备治疗指征,然后酌情选择治疗策略:无治疗指征者可观察等待,需治疗者可酌情采用化疗、免疫治疗、放疗等。因此,治疗应做到个体化以及从长计议。
    除MZL或FL的极早期患者(罕见)外,目前惰性淋巴瘤尚无法治愈,治疗目标是尽量达到部分缓解及以上疗效,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进而延长总生存。
    侵袭性淋巴瘤及高度侵袭性淋巴瘤
    这两类淋巴瘤尽管进展快,但是属于一组可治愈的疾病,如果规范化治疗,约有1/2至2/3的患者可治愈,治疗目标为尽快达到完全缓解,延长总生存期,降低复发率,可采用化疗、免疫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法进行治疗。
    淋巴瘤有哪些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不同类型淋巴瘤患者,除了给予放疗和化疗之外,医生还会给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干扰素
    可抑制多种肿瘤增殖,对蕈样肉芽肿和滤泡性淋巴瘤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医生可能给予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治疗后部分患者淋巴瘤症状可改善甚至治愈。
    淋巴瘤有哪些手术治疗?
    多用于活组织检查或并发症处理。
    合并脾功能亢进而无禁忌证,有切脾指征者,可以进行脾脏切除手术,以提高血象,为以后化疗创造有利条件。
    胃肠道淋巴瘤患者,若合并胃肠穿孔出血或梗阻等并发症,内科治疗不能缓解,可考虑进行外科治疗。
    淋巴瘤有哪些其他治疗措施?
    对于临床上符合相应条件的淋巴瘤患者,可在大剂量联合化疗后,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求最大限度杀灭肿瘤细胞,部分患者可选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淋巴瘤的治疗有什么新进展?
    对于CD20表达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可采用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B细胞淋巴瘤的完全缓解率及无病生存时间。
    另外,针对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瘤还有一些新型抗体、小分子靶向药、免疫调节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新治疗新方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对复发性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可取得较好疗效。
    新型抗体:新型CD20单抗、抗CD79b-MMAE偶联剂、抗CD30-MMAE偶联剂等。
    小分子靶向药物:BTK抑制剂、PI3K抑制剂、蛋白酶体抑制剂、BCL-2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等。
    但目前很多新药国内尚未上市,还停留在临床实验阶段,因此合适的患者可进入临床实验。

  • 血管畸形的处理方法需要根据血管畸形的具体情况来判断,除了需要密切观察和定期复查外,有药物、介入、手术、物理等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对于一些静脉血管畸形,可以使用药物来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形成无菌性炎症,从而缩小或消除畸形;

    2.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常用的血管畸形治疗方法,可以通过血管内部注射硬化剂、弹簧圈等物质来堵塞血管,从而缩小或消除畸形;

    3.手术治疗:对于一些较大的、复杂的血管畸形,手术治疗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可以采用血管栓塞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切除畸形、修补破损等方法;

    4.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超声波、微波、光电治疗、短波、超短波等,可以改善深部组织血液循环,减轻水肿,促进炎症代谢产物的消除,缓解血管的痉挛。

    在接受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前,患者和家属应充分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等不良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情。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