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京东健康>

上海市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市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

简称: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

公立 三级其他医院
医院介绍

上海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创建于1974年,30多年医院历尽沧桑,不断壮大。目前医院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已发展成为一家精神科特色明显,设备精良,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开放式管理模式的新型专科医院,并逐步成为专科医院的典范。同时该院还担负着全区的精神卫生防病工作。为贯彻实施国家“十一五”计划,开展了精神卫生的宣传、培训、调研及业务指导,为提高市民素质、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上海市松江区塔汇路209号
021-57842941;021-57846282
医院科室
推荐医生
常向东
常向东

主任医师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双相障碍、睡眠障碍、精神分裂症、婚姻家庭问题等的诊治。
陈朋月
陈朋月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精于睡眠障碍、焦虑症、抑郁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阿尔采末氏病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吴王辉
吴王辉

主治医师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各种重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老年期精神障碍以及各种情绪问题、焦虑、抑郁、失眠、神经症等咨询和诊治。
范桂荣
范桂荣

主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睡眠障碍,痴呆等
陆爱军
陆爱军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精神科常见疾病,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神经症等。儿童期常见精神疾病
患者评价
  • *雪莲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佳音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佳音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思达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展开更多

问诊记录

展开更多

科普文章
  •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医生,临床诊疗中也会听到部分患者或其家属的疑惑声,说某个抗抑郁药物的药品说明书中会写到,这个药会增加患者的自杀风险,这让他们对服药的安全性产生了疑问。

     

    这个说法的背景是,2004年美国FDA要求在美国所有上市的抗抑郁药物生产厂商在药物说明书中加上黑框警示,即警告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可能与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增加相关。2007年,FDA又把年龄上限提高到25岁,尤其是治疗初期或增加药量期间,关注患者的自杀风险。

     

    众所周知,抑郁症的症状之一就是患者可能会有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有数据显示,国内40%自杀者可归因于抑郁症。而这些自杀者中,大部分并没有接受过系统抗抑郁药物治疗。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抗抑郁药物能快速持久地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及自杀企图,其获益-风险比明显支持使用抗抑郁药物。国外的多数研究显示,随着安全性较高的抗抑郁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患者的自杀率是明显下降的。但是不同学者间的研究结论也是有较大差异的。

     

    当下,在抗抑郁药物与患者自杀风险没有绝对定论的前提下,主流观点是医生应加强对患者合理的用药选择,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在用药早期进行密切监测,足量足疗程治疗,降低其复发风险,定期随访等。

  •  

     

    关于“精神病人”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司法精神病学是怎样阐述的?

     

    【民事责任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简称行为能力,是指公民(自然人)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从而具有设立、变更或终止法律关系的资格,即个体的行为能否产生民事法律效力的资格。

     

    民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特征的。民事行为能力可分为一般民事行为能力、特定民事行为能力。

     

    一般民事行为能力指公民在取得民事行为能力资格后,直至这种资格消亡和终止,该公民对自己所参加的所有民事活动时所实施的行为,均具有辨认和意思表示能力。

     

    特定民事行为能力指公民在涉及某一项或几项具体的民事活动中,对自己相关的行为辨认和意识表达能力。

     

    一、一般民事行为能力

     

    1、无民事行为能力

     

    医学要件:由于严重精神障碍的影响,此处精神障碍多指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病、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等。

    法学要件:患者的意识表示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其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不能理解民事行为代表的意义和性质及对自己带来的后果和影响;

    (2)不能理解民事行为的法律程序;

    (3)不能自主行使民事权利及承担相应的民事义务;

    (4)丧失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5)不能自主做出主客观相一致的意思表达。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医学要件:患者患有某些轻型精神障碍或处于严重精神障碍的不全缓解期。

    法学要件:患者所患精神疾病对其意识表示能力造成一定影响,导致其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不能全面理解民事行为代表的意义和性质及对自己带来的后果和影响;

    (2)不能全面理解民事行为的法律程序;

    (3)不能全面自主行使民事事务权利及承担相应的民事义务;

    (4)不能全面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5)不能全面自主做出主客观相一致的意思表达。

     

    3、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医学要件:个体不能建立精神障碍诊断,或者患有某些轻型精神障碍或处于严重精神障碍的完全缓解期。

    法学要件:患者目前状态不影响其对自己行为的辨认能力,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完全理解该民事行为代表的意义和性质及对自己带来的后果和影响;

    (2)理解相应民事行为的法律程序;

    (3)能够自主行使民事权利及承担相应的民事义务;

    (4)具有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5)能够自主做出主客观相一致的意思表达。

  •  

     

    2020年6月17日晚,在上海徐家汇附近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男子开车先后与一辆非机动车和两辆机动车发生剐蹭,该男子下车后用刀先后将女友及5名路人划伤,另有一人被其打伤。据其家属反映,其之前并没有精神病史,但其近几日却感觉精神恍惚,行为异常等。警方已将该男子控制,在排除酒驾、毒驾嫌疑后,决定对其进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实际上,像这样的突发肇事肇祸事件在社会上并不少发生。经过事后调查与鉴定,有一部分肇事者确实是精神障碍患者,但也有一部分人属于正常人。今笔者就简单阐述一下精神障碍者的司法精神医学责任相关问题。

     

    精神障碍患者常见的法律能力包括刑事责任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受审能力、作证能力、服刑能力、性自我防卫能力等。

     

    【刑事责任能力】

     

    主要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刑法意义上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的核心内容是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

     

    (一)辨认能力

     

    指行为人对其自身行为的是非、是否触犯刑法、危害社会的分辨识别能力。一般来说,正常人具备完整的辨认能力,而处于发病期的精神障碍患者,其辨认能力会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其危害行为也常受到精神病性症状的支配或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来说,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危害行为的目的和动机脱离现实,缺乏现实诱因。

     

    2、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危害行为多具有突发性,令人难以理解和预料,工具多“就地取材”,手段残忍,对危害过程中多缺乏自我保护。但也有部分精神障碍患者案发前是有预谋的。

     

    3、精神障碍患者对危害行为的后果缺乏认识,常对严重后果抱无所谓的态度,因此多不采取任何自我保护措施。

     

    (二)控制能力

     

    指行为人具备选择自己实施或不实施刑法所禁止、制裁的行为的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判断:

     

    1、评估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与生活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一般认为,控制能力的损害程度与社会和生活功能的受损程度呈正相关。

     

    2、评估精神障碍患者的自知力丧失程度。一般认为,无自知力,常提示控制力损害。

     

    3、评估其对危害行为过程的自我保护能力。一般来说,缺乏良好的自我保护者,其控制能力受损较为严重,反之较轻。

     

    4、评估其既往行为模式。若既往反复多次出现攻击、暴力等危害行为者,提示其控制力受损。

  •  

     

    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这是根据病情轻重所呈现的递进顺序。一般来说,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可能会取得一定的效果,可以不用药。但若疗效不显著,就需要具体分析原因,再评估是否有必要进行药物治疗。

     

    而心理疾病多数病情比较严重,从目前的发病机制来解释是说心理疾病病人的大脑内部某些神经递质的功能发生了紊乱,而目前的主流治疗药物都是有这样调节神经递质功效作用的,所以会首选使用药物治疗。但药物毕竟含有化学成分,有利也可能有弊。利是药物的治疗作用,可改善病人的负面情绪,改善病人的负面认知,改善病人的不良行为等;弊可能就是药物的副作用,但副作用的有无、大小也是因人而异的。必须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即使有药物副作用,也不必过度担心。若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换一种药,都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根据我的临床经验,恰恰是药物治疗的疗效会更好!

     

    目前学术界治疗心理疾病的主流观点就是药物治疗加心理治疗加理疗等,多管齐下,可能会发挥最好的疗效!

     

  •  

     

    首先,精神病只是医学上的一大类疾病而已,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还没有完全达到对所有精神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都研究清楚的程度。所以,对精神病人的治疗也很有限,疗效也不尽如人意。可能因为看到了很多精神病人症状千奇百怪的,病人还可能会有冲动伤人行为等,很多人就觉得精神病人很可怕。社会上就出现了对精神病人的很多负面的评价,让精神病人及其家人抬不起头来。这些污名化真地很害人!

     

    其次,精神病人也都是凡人,也应该享有基本的人权。早在中世纪,把精神病人不当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作为现代文明人,更应该以博爱之心对待那些所谓的各种各样的病人,当然包括精神病人,一视同仁,施以关爱。

     

    最后,全社会都应加强对精神病人正确的舆论导向,不应对精神病人妖魔化、污名化。所谓某些极个别精神病人的突发肇事肇祸问题也只是个案,不能扩大化。作为医生,作为健康守护者,更应该对病人多加同情,给予关爱,用更多的智慧帮助他们战胜疾病,从而使他们早日重返社会,成为可以自己更生的个体!

  •  

     

    双相障碍患者目前在国内有增多的趋势。得益于学术界对该病有了更深入的研究与学习。

     

    既然诊断为双相障碍,治疗当然是第一位的。心境稳定剂的优先使用是非常必要的。双相障碍会有多个亚型,不同的亚型治疗上也是有所差异的。

     

    说到生活中的调养,那就要看患者目前处于双相障碍的哪个亚型。若抑郁发作为主,家人应多陪伴、关心,多为其分忧解愁;若以躁狂发作为主,家人也要多加看管,不要让其惹是生非、招猫逗狗、不要让其花钱无度,生活要规律,早睡早起等。

     

    双相障碍患者会有一段时间的间歇期,此期基本如常人,这段时间越长越好。尽量不要让其受刺激,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定期去看医生,密切关注病情变化,有效应对。

  • 当今社会,自杀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明星自杀,对社会的轰动效应更大。先说台湾作家三毛,可能因自我个性的孤僻、敏感、感性,加上其爱人遭遇意外身亡对其打击巨大,郁郁寡欢导致抑郁症最终服药自杀;香港影星张国荣可能遇到亲情困惑、事业瓶颈、同性恋压力、抑郁阴霾等多因素的巨大冲击,最终跳楼自杀;大陆男星乔任梁因为多因素致其身患抑郁症,而不堪忍受症状所致的痛苦,选择窒息自杀。明星因为抑郁自杀的个案并不罕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都不幸患上了抑郁症。但其实从专业的角度来讲抑郁症的诊断会有严格的临床标准。除了抑郁症外,临床上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抑郁障碍分型,在此简介如下。

     
    第一个亚型:抑郁情绪
    抑郁情绪主要是指一种不高兴、不开心、闷闷不乐的情绪体验。现代社会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在当下也许人人都会出现这样的情绪反应。有句俗话,“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所以,在压力较大时,抑郁情绪可能就出现了。但抑郁情绪往往多有诱因的刺激,比如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恋人分手、夫妻吵架、职场人士被领导批评、人们身患疾病等等,都可能出现抑郁情绪。抑郁情绪多持续时间短、症状轻、无明显生物节律改变(如昼重夜轻症状表现)、经过自我调节或别人安慰疏导很快就会好转。
     
    第二个亚型:抑郁状态
    抑郁状态的症状比抑郁情绪程度重,多可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身体疲乏、自我评价低等,但不是每天大部分时间都会出现,时轻时重,对个体的社会功能影响还较轻,没有达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医生往往用抑郁状态做为过渡诊断。
     
    第三个亚型:抑郁症(重性抑郁障碍)
    按照美国DSM-5重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
    A、在2周时间内,在以心境抑郁或丧失兴趣为主要症状的基础上,同时具有以下4个症状。
    1、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心境抑郁,既可以是主观的报告,也可以是别人的观察。
    2、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对于几乎所有活动的兴趣都明显减少。
    3、在未节食的情况下体重明显减轻或体重增加,或几乎每天食欲都减退或增加。
    4、几乎每天都失眠或睡眠过多。
    5、几乎每天都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激越是指严重运动性不安时的焦虑反应。 迟滞是指思维的迟缓,行为的缓慢等)
    6、几乎每天都疲劳或精力不足。
    7、几乎每天都感到自己毫无价值,或过分的内疚感。
    8、几乎每天都存在思考或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减退或犹豫不决。
    9、反复出现死亡的想法,反复出现没有特定计划的自杀意念,或有某种自杀企图,或有某种实施自杀的特定计划。
    B、这些症状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功能方面的损害。如不能正常上学、工作、甚至生活等。
    C、当然要排除是某种物质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所致。
     
    第四个亚型:经前期烦躁障碍
    多见于青春期或中年期女性。表现为以下症状:
    ①情绪不稳,易激惹,烦躁不安,焦虑、可能伴随躯体症状如身体潮热、出汗等
    ②经前期反复发作,随着月经来潮后减轻
    ③多个月经周期都会出现

    ④对工作或社交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第五个亚型:产后抑郁症  

    该病多于产后6周内起病,通常在3~6个月内自行恢复,但也可持续1~2年,起病常是潜隐的,常不被发现,当产后抑郁可以发展到较为严重的地步,有的甚至可能出现扩大性自杀。有学者调查发现,近85%的女性曾有产后情绪不良,她们在产后的2~4天会出现易于哭泣、悲伤、易激惹、愤怒、焦虑等不良情绪,多在产后的5~7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好转直至产后2周时完全消失。虽然产后情绪不良是有自限性的,但如果这些症状和抑郁情绪持续超过2周,就需要评估和诊断患者是否为产后抑郁,特别是曾经有抑郁病史的。

    产后抑郁症(PPD)是产后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发生率大约为10%-15%。

     

    第六个亚型:季节性抑郁 

    又称季节情绪失调症,是以与特定季节(特别是冬季)有关的抑郁为特征的一种心境障碍。是每年同一时间反复出现抑郁发作为特征的一组疾患。这种抑郁症与白天的长短,或环境光亮程度有关。研究发现,季节性抑郁症发作的机率与当月的平均气温、光照周期的长短是明显相关的。每年同一时间发作,常为秋末冬初开始,春末夏初结束(又称冬季抑郁症,较常见)。开始于春末夏初,秋季结束(又称夏季抑郁症,少见)。冬季抑郁症主要症状有:1.疲劳2.嗜睡3.精力不足4.食欲旺盛5.注意力无法集中6.希望独处。夏季抑郁症的主要症状有:1、体重下降2、睡眠障碍3、食欲下降。

    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抗抑郁药物、光照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

     

    第七个亚型:双相抑郁  

    所谓双相抑郁,指的是病人发作时既有躁狂表现,又有抑郁症症状。躁狂时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积极乐观、思维灵活,又或脾气暴躁、行事冲动;抑郁时则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极度自卑。双相抑郁容易被漏诊。双相抑郁的特点有:(1)发病年龄一般小于25岁;(2)一般有抑郁症阳性家族史;(3)起病较急;(4)病程短(一般在3-6个月);(5)易激惹多见;(6)自杀多见;(7)睡眠增加;(8)体重增加。

     

    第八个亚型: 隐匿性抑郁  

    临床上这类人多以各种躯体主诉为主要表现,表现为各种躯体不适和自主神经症状,如心慌、气短、失眠、头痛、疲乏、消化不良、胃痛、出汗等。他们多首选综合性医院各临床科室就诊。但均没有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疾病的证据,医生会判断他们属于所谓的神经官能症,实际上应是隐匿性抑郁的表现,应去临床心理科就诊。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第九个亚型:更年期抑郁 

    更年期抑郁症初次发病年龄多在更年期(男55-60岁,女45-55岁左右),因精神焦虑、紧张、忧郁等因素而致的综合征。临床症状常见有焦虑不安、紧张恐惧、情绪低落、悲观失望、自责自罪、主观臆断、猜疑他人,或是怀疑自己患某种病,尤其是“恐癌症”,甚则引起自伤、自杀等行为。此外,可伴有月经不调、性欲减退,或出汗、怕冷、消瘦、乏力等症状。

     

    第十个亚型:微笑性抑郁

    指有些人在人前强颜欢笑,背后往往以泪洗面、无尽伤感。多见于高学历者、白领、领导干部、老板等。男性多于女性。他们往往错误地认为患抑郁症是那么耻辱。他们多否认自己抑郁了,也不愿去看心理医生。这些“微笑”的患者,“微笑”背后是孤独和寂寞。他们的行为具有表演性质,所谓表里不一,但一般人很难察觉出来。这部分人多是受“面子”观念束缚,表面扮演坚毅顽强的角色,强扛着压力。我们也都看到过这样的新闻报道,一向乐观开朗的女留学生,成绩优秀、乐于助人,最后却选择了自杀,也许她就是微笑性抑郁的患者。

     

    正确识别不同的抑郁障碍亚型,可以明确诊断,

    对采取及时、正确的治疗方案是大有裨益的。

  •  

     

    在临床上,会有哪些因素容易导致个体出现焦虑障碍呢?

     

    1、焦虑障碍家族史:焦虑障碍具有家族聚集性,即存在某种程度的遗传性。不同焦虑障碍的遗传度约为30%-40%。

     

    2、儿童期、青春期焦虑障碍病史、个性过于内向或过分害羞、早年不良的教育方式等。如父母的过度保护或过度严厉等。

     

    3、应激性生活事件或创伤事件,如早年遭遇过性侵、虐待、校园欺凌等。

     

    4、女性、未婚、离异、丧偶、教育程度低、失业、低收入等。

     

    5、共病抑郁障碍等。

  •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我觉得孤独是人生的一种状态,每个正常人都会有孤独的时候。从某种角度来讲,孤独是人的一种心理品质。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首先,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就体现了孤与独的状态。多数时候,每个人都很享受孤独的时候。因为这种感觉很放松、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可以天马行空、可以我行我素、可以为所欲为……

     

    其次,因为我们都还是社会人,可能在某些人心中觉得孤独是不好的状态。这要看怎么去理解了。我们不是每时每刻都孤独,我们也要交友、也要恋爱、也要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要有自己的家庭和社交圈子、也要享受和别人在一起的那种感觉。但是,这并不影响个体的孤独体验。这是两种不同的状态。

     

    最后,完全陷入孤独之中不能自拔,脱离社会、脱离群体的状态,当然是不好的,是不值得提倡的。

     

    所以,每个人可以享受孤独的自由,也可以享受和朋友在一起的温馨!

     

  •  

     

    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有关人的心理话题。

    人前人后不同态度,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种可能性。当然,前提是去除人品问题。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1)从众心理。有时人前很多人都表态了,可能你有和大家有不太一样的看法,但却不想得罪人,碍于情面,也只好那样说了。但私下里,你可能会和你的好友说心里话,可能表达的是另一种观点。

    (2)善意的谎言。有的时候,你是出于善意,做出了前后不一致的表述。但事后你会解释为什么当时要那样说。是出于对那个人的一种善意,要是实话实说了,怕那个人不能接受,甚至下不了台。

    (3)自我的心理防御。也就是自我保护。当然当时怎样表达最有利于自己,就怎样去说了。但也许是违心的,事后也许会自责。但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

     

    总之,人前人后态度不一致,也是有各种原因的。也许都是为了明哲保身吧!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