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常向东
常向东

精神心理专业从业27年,国际中华应用心理研究会理事、国际中华心理咨询师协会注册会员、上海市松江区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精神科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会员、上海市松江区心理卫生学会理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咨询理念: 真诚、友善、专业,守护心理健康!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双相障碍、睡眠障碍、精神分裂症、婚姻家庭问题等的诊治。
临床心理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0635134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雪莲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09271491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雪莲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06358509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晖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06046955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建三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04925039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资衡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03498178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瑞磊
    回复质量:非常满意服务态度:非常满意回复速度:非常满意
    1703204017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雪莲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02265328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聪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00915094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凤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00487467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展开更多

临床心理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临床心理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我个人感觉现在年轻人容易出现抑郁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之前的年轻人多数是独生子女,大多数成长中没有经历过多少挫折,抗挫折能力较为欠缺;

     

    (2)现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年轻人要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心身压力;

     

    (3)年轻人缺少良好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他们遇到困难与阻碍后,往往不知所措,有的年轻人还容易走极端;

     

    (4)家庭对年轻人较为脆弱的心理素质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5)学校的教育多注重的是智力教育,而对年轻人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较为欠缺等。

     

    总之,年轻人容易出现抑郁问题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  

     

     

    在临床上,正确识别轻躁狂病人对鉴别是抑郁障碍还是双相障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很多人觉得这只是一种高兴的情绪表达而拒绝求医。

     

    一般来说,轻躁狂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

     

    如睡眠少、动力足、精力盛、自信心爆棚、工作动机增强、俨然一位社会活动家、体力活动增多、计划多、想法多、不害羞、不压抑、比平时话多、极端高兴的心境、过度乐观、爱开玩笑、打闹多、笑声多、思路快;还有的人会表现出旅行多、开车鲁莽、花钱多、乱购物、愚蠢的商业行为或投资、好冲动、不耐心、注意力容易被转移、性欲增强、对性的兴趣增加、吸烟多、饮酒多、吸毒等。

     

    以上表现可以明显地被别人所观察到,而感到有些诧异。但对自己的影响也不是很大。但诊断还是要基于医生的专业评判。

  • 点击查看
    å

     

     

    上帝是神奇的,造人技术一流,有男人,有女人。让男人女人继续相爱,继续造人,就这样一直繁衍下去。Xing也是奇妙的,但xing的困扰却不分男女。今天就简单聊聊关于男人的性冷淡,从男性视角支支招。

     

    男人身上有哪些品质吸引异性呢?比如男子汉的魅力、比如男人的胸襟、比如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气魄、比如伟岸的身躯、比如幽默风趣的内涵、比如潜隐的浪漫情怀等等。但是在现实社会的巨大压力下,男人承担的也许会更多,男人身上某些吸引人的品质可能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无形中造成了一部分男人出现了身心俱疲的状态,也许不经意间出现了所谓的性冷淡,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夫妻感情。该怎样来调节呢?

     

    1、压力面前,男人也需要适当地放慢脚步。实际上,过度的压力也会给男人造成身与心的潜在损害,如果不加以调节,可能也会表现出障碍甚至疾病的状态。之前电影圈就发生了过一起让人伤感的男性高管轻生事件,让人唏嘘不已。

     

    2、男人也需要有自己的安乐窝。从某种角度来讲,男人也喜欢有自己独处的时空,也喜欢呆在自己的安乐窝里放空自我与自动充电,这是非常重要的。

     

    3、男人更需要得到伴侣的理解与宽容。男人也会有犯错的时候,这个时候男人往往不希望被过度指责,他更需要来自伴侣的理解与宽容。也许你的大度、你的宽容,更能让男人认识到家庭的温暖与重要!

     

    4、男人更需要积极的鼓励。男人往往更在意积极话语的作用,一句“你行的!”也许更坚定了男人的决心与勇气,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5、和女强人式的伴侣相比,男人更喜欢小鸟依人式的伴侣。伴侣越强大,往往会给男人造成较大的压力,这是社会文化的一种潜在影响。男性的主导地位,往往更适合这种和谐的夫妻交流方式。

     

    6、让男人平缓度过“更年期”。男人也有“更年期”,在此期间也不要太强求。也许对男人精神层面的安抚,更利于夫妻感情的维系与升华。

  •  

     

    主流精神病学教科书是这样描述的:强迫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其发病机制最能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的影响,其治疗对很多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最富有挑战性。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患者深知这些观念、行为不合理、不必要,但无法控制或摆脱而焦虑痛苦。强迫症的患病率女性多于男性,通常在青少年期发病,病程一般是慢性进展的,若无恰当系统治疗,易慢性化,病程迁延。起病早,合并明显人格障碍的患者预后较差。强迫症治疗以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为主。强迫症往往使得患者生活、工作和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预后欠佳。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被诊断为强迫症,是需要系统治疗的,单纯的说教、解释没有多大意义。

  • 案例简介
    该个案是一名来自某名校的女硕士,成绩优秀,身高约有1.70米,体型偏瘦,长相也是很标致的女生。因该女生自身不承认自己有什么心理问题,所以她父亲先代为陈述。述女儿目前在一所名校念硕士,目前硕士二年级,明年毕业。孩子是独生女,从小到大其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不负众望考上了名校。大学本科时学习、生活也都很正常,考上硕士后学习也很努力。研一时,因在国外游学时认识了一位男博士生,两人互有好感,后来确立了恋爱关系。最近半年来,因学业压力较大,在发表毕业论文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还有对未来是继续留在国内读博还是和男友一起出国打拼,还没有最后决定,心里很是着急。近半年来,开始在饮食上格外注意少吃,甚至不吃主食,每天只吃点水果、蔬菜充饥。同时自己开始注重健身,每天都会长跑,自述在跑步中能感觉到心情舒畅。但是体重却下降很多,由之前的130斤左右下降到不到100斤,自嘲“我要减肥!”。其父母感觉女儿的心理有些问题,就带她过来咨询了。
    来访者无既往史、无阳性家族史。个人史无特殊,目前处于恋爱期,男友是博士。因来访者不合作,故心理测验无法施做。查体其身高1.70米,体重98斤。
    精神检查:意识清,接触主动,但不很合作,问话能回答,但会有一定的阻抗。未引出明显幻觉妄想,存有体像障碍,自知力部分。该个案看起来人很高、有点瘦,手臂看起来有“骨瘦如柴”的感觉。
    “最近心情怎样?”还好呀!
    “听说你已经研二了,学习压力大吗?”名校的学习压力怎能不大呢!坚持呗。
    “一般你多采取什么方式减压?”我现在就靠节食及运动。
    “你觉得自己瘦吗?”我不觉得,我的同学还有说我胖的呢。
    “你一日三餐正常吗?”我现在基本上不吃主食,米饭不吃,只吃点水果、蔬菜就好了。
    “不饿吗?”饿了就吃点水果、蔬菜。
    “你爸爸说你近期跑步很厉害,是吗?”是的。我一般都是长跑,每天坚持跑5公里以上。
    “跑步不累吗?”也有点累。但是在跑的过程中,人感觉很舒服。
    “你觉得你目前的状态正常吗?”我觉得很正常。怎么了?!
    本个案不承认自己有什么问题,觉得减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父母小题大做了。自己瘦点也很正常。
     
    症状剖析
    本个案典型症状是非理性地担心自己肥胖,存有体像障碍,即身体已经明显消瘦,仍认为自己发胖,并且不能被纠正。其他症状有:主动限制饮食,严格限制食物种类,只吃水果蔬菜,不吃主食,明知体重低下,也不愿进食;采用过度运动来避免体重增加。本病最具特征性的症状是患者拒绝维持与年龄身高相对应的最低体重。本个案自知力也缺乏。
    本个案也伴发有部分心理行为症状,如情绪不稳定、焦虑、强迫观念等。
    其Quetelet体重指数=体重(公斤kg)/[身高(米m)]2
                        =49/(1.70)2
                        =16.96
    诊断
    神经性厌食
     
    诊断依据
    根据ICD-10的诊断标准,本个案具有的症状有:
    (1)Quetelet体重指数(BMI)为16.96,低于17.5。
    (2)体重减轻是自己造成的,包括拒食“发胖食物”、过度运动等。
    (3)存有体像障碍,即害怕发胖的无法抗拒的超价观念,不可纠正。
     
    若根据DSM-5的诊断标准,标注目前的严重程度,轻度:Quetelet体重指数(BMI)≥17;中度16-16.99;重度15-15.99;极重度<15。本例Quetelet体重指数(BMI)为16.96,属于中度。
     
    治疗及预后

    本个案主要使用舍曲林100mg、奥氮平10mg来进行治疗。因当时个案对心理治疗有抵触情绪,无法施做。后续随访,其父亲述其到外地专业心理治疗机构做过心理治疗,有疗效。目前个案体重已恢复到115斤左右,情绪状态稳定,主食也能如常进食。

    案例分析

    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慢性进食障碍,指个体通过节食等手段,有意造成并维持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为特征的进食障碍。常常会导致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障碍,严重者可出现恶病质状态、躯体衰竭进而威胁生命。

    该病好发于青少年女性,仅4%-6%是男性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女性为16-17岁,男性为12岁。神经性厌食在西方发达国家较多见,终身患病率为0.6%。经济水平高的人群患病率高、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

    病因及发病机制:

    1、生物学因素:家属中有进食障碍者患此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群的8倍。基因连锁分析显示,神经性厌食的易感基因位点可能在染色体1p上。神经性厌食可能存在神经内分泌、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功能异常。近年研究发现,低体重的神经性厌食患者血浆和脑脊液的瘦素浓度偏低,而在恢复期瘦素水平升高。在消瘦的神经性厌食患者的脑脊液中神经肽Y的水平显著升高,在体重复原的患者中通常回复到正常水平。

    脑影像学研究发现,部分神经性厌食患者的脑沟、脑回增宽、脑室扩大、大脑灰质、白质总量减少,但可随体重的回升得到纠正,又称假性脑萎缩。

    SPECT呈现单侧颞叶的低灌注现象,可能与视空间问题/体像障碍有关。边缘系统是与进食障碍关系最密切的脑功能区,这一区域的失衡可能与进食障碍的精神病力学特征有关。

    2、心理因素:该症患者性格多具有自我评价低、过度依赖及完美主义倾向,过度关注体型和体重,并以此来判断自我价值。

    3、社会环境因素:与社会环境追求“骨感美”有关、慢性应激状态、工作学习过度紧张、新环境适应不良、社交关系障碍均与神经性厌食起病相关。

    4、家庭因素。有报道显示神经性厌食患者的家庭环境具有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低娱乐性和高矛盾性等特征,研究者发现家庭低亲密度与精神症状程度和进食态度有明显相关性。[1-2]

    另在认知方面,神经性厌食症患者都存在体象障碍。体象障碍于1962年首先由 Bruch 提出,主要表现为对自身形象的歪曲认识。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对自己的身体不满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74.4%的患者起病原因在于自己觉得胖或者别人说自己胖,“怕胖”在该病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3]

    关于治疗:对于神经性厌食症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方法,主要采用心理治疗和饮食治疗,必要时可辅助施以药物治疗。神经性厌食症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使体质量恢复至应有的理想水平,同时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的并发症。

    1、恢复体重:设法帮助患者将其营养状态恢复到正常水平。一般来说,恢复体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常需要8-12周。

    2、心理治疗:包括纠正认知歪曲和其他相关因素,如体像障碍、自卑、家庭问题等。可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心理教育、家庭治疗、自助技术、动机访谈等。[4]

    3、药物治疗:目前临床上多使用SSRIs类药物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联合治疗。[5-7]

    4、手术治疗:存有争议,目前临床上已经禁止相关的手术治疗。但之前也有学者做过相应的手术治疗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学习价值。[8]

     

    案例启示

    本个案是位名校女硕士,知识层次非常高,思维敏捷,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对心理医生充满了挑战。起初,个案不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不愿意接受心理治疗,勉强同意先用点药物,也是在其父母的强力劝说下才同意的。随着药物疗效的确切性,个案逐渐认识到自身的心理问题,在外地也定期接受了专业的心理治疗,疗效慢慢在增加。后来,据其父母说,其也加入了自助组织,认识到了该病的危害性,其治疗的配合度也与日俱增。开始从饮食改变,正常一日三餐,减少了一些运动量,自我减压,进行自我的心理调节,体重也在逐渐恢复,对关心自己的亲人、朋友也逐渐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态度,定期向父母汇报自己的日常生活,状态慢慢在好转。

     

    参考文献

    [1]李凌江,陆林.精神病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90-391.

    [2]蓝倩,刘平.神经性厌食症的相关研究[J].医药前沿,2016,6(3):7-8.

    [3]潘光花.神经性厌食症与贪食症心理社会机制及干预[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5,32(5):387-389

    [4]陈晓鸥.神经性厌食症的治疗进展[J].四川精神医学,2017,30(1):93-96.

    [5]戴晓荣,成宏伟,周汝娟,等.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7):117-118.

    [6]王二芳,李建明,宋晓红,等.米氮平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4):527-529.

    [7]袁露,刘树宁,王颢.齐拉西酮联合氟西汀对比舒必利联合氟西汀治疗女性神经性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4(52):10108-10109.

     

    [8]张陈诚,薄婷婷,孙伯民,等.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手术治疗新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

  •  

     

    现在睡不着觉,成为了现代人的主要烦恼。但是睡得过多,是不是就好呢?有没有可能也是一种病呢?

     

    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种睡眠障碍——嗜睡症。何谓嗜睡症?嗜睡症主要是指由于调节睡眠-觉醒节律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了障碍,而导致的一种以白天睡眠过多为主要特征的睡眠障碍。这种睡眠过多并非由于睡眠不足、或者药物、酒精、躯体疾病等所致,也不是某种精神障碍的一部分。

     

    嗜睡症临床上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叫原发性睡眠过多,也叫特发性嗜睡症,多表现为较长时间的夜间沉睡,起床后隔几个小时才能完全清醒,期间可有定向力障碍,且几乎有一半患者白天会出现自动行为。另一种叫发作性睡病,多见于青少年期男性患者。多表现为白天睡眠过多,经常同时伴有猝倒症、睡前幻觉、睡眠麻痹、自动行为、夜眠障碍等症状。至少一个月几乎每天发作,或在更短的时间内反复发作,引起明显的苦恼或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了。

     

    关于嗜睡症的病因目前不清,可能与遗传有关。研究也发现,部分患者下丘脑分泌神经肽下丘脑泌素神经元的功能出现了障碍。

     

    关于该病的治疗理念是需要规律而有结构的夜间睡眠及白天定时小睡。该病患者不适合任何形式的倒班工作。适当使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小剂量抗抑郁药物都是可以的。

  •  

     

    关于抑郁障碍的评估一方面需要心理医生的详细问诊,另一方面,也依赖于专业心理评估量表的支持。但评估结果仅作为参考。最终诊断还是要基于心理医生对求询者的综合评判。

     

    临床上较常使用的心理评估量表有:

     

    (1)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 共20个项目,4级评分,自评量表。

     

    (2)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共10个项目,7级评分。除第一项为观察项外,其余均为自我评估。

     

    (3)Beck抑郁问卷(BDI):共21个项目,4级评分,自评量表。

     

    (4)快速抑郁症症状自评问卷(QIDS-SR):共16个项目,4级评分,自评量表。

     

    (5)9条目简易患者健康问卷(PHQ-9):共9个项目,5级评分,自评量表。

     

    (6)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共21个项目,5级评分,他评量表。

     

  • 案例简介
    本个案为女性,30岁出头,已婚,身材略为丰满,气质颇佳。从交谈中得知,这样一幅优美的身材曲线,是很多女孩都很向往的,而倒成了她的烦恼。原来,她对自己略为丰满的胸部一直耿耿于怀。
    她目前较为困惑的是自己感觉胸部比别人大很多,自己的关注点就集中在自己的胸部上,自己会感觉很不自然。同时,她也很在意别人看她的眼神,总觉得别人的目光会集中在她的胸部上,这种感受目前直接影响到了她的工作、生活。比如,当她出门时,她会非常在意自己的穿着,不敢穿很轻薄的衣服,不敢去人多的地方等。从交谈中得知,她的这种状态已存在10多年了。最早是在她高考前发生的,当时她备考压力较大,心情不好,怕担心考不上理想大学。所以不知什么原因,她就开始担心自己的胸部了。后来,在大学读书以至于毕业工作后,她的这种状态始终也没有改善。因为个性较为内向,她也从没和自己的家人、朋友谈及此事,一直把这种想法深深地压抑着。
    本个案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27岁结婚,育一女,1岁半,夫妻感情可。无阳性家族史,述其母亲胸部也较为丰满。
     
    体格检查:身高1.60米,体型略丰满,体重保密。
     
    精神检查:意识清,接触主动,交流顺畅。未引出明显幻觉妄想,存有体像障碍,自知力部分。
     
    “你怎么不好了?”医生,我感觉我的胸部好大呀!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很多异性都用那种眼神盯着我的胸部,我感觉很不自在。
    “这就证明是你的胸部大吗?”难道你不认为我的胸部大吗?!
    “这种状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记得当时是高三,高二的时候还没有发育这么大,感觉高三一下子就发育成这么大了。当时我都懵了,当时学习压力也很大,我都不敢告诉别人。
    “后来呢?”后来在大学里还好,我不太关注胸部了。但是大学毕业后,尤其是上班后,这种感觉又出现了。
    “除了认为胸部大,你还觉得其他地方和别人不一样吗?”我还感觉臀部也比别人大一圈,但是胸部大的离谱。
    “你去乳腺外科或整形美容外科看过医生吗?”也去看过,医生说发育都很正常,略微大了一点,但也在正常范围内。
    “医生建议你做手术了吗?”医生说也没必要做手术,也不是巨乳症。
    “医生的解释你能接受吗?”我不太能接受,我感觉胸部太大了,远远大于别人好多。
    “这种感觉对你有什么影响吗?”有较严重的影响。一是我自己会感觉不自然,注意力总会集中在胸部上,穿衣服我都不敢穿太薄的;二是别人看我的眼神我感觉很敏感,我有些受不了,真的很难受;三是我不敢去公共场所,我不敢在人前讲话,会非常紧张,不好意思抬头看别人……
     
    诊断
    躯体变形障碍(body dysmorphic disorder,BDD)
    共病诊断
    焦虑症、社交恐惧症。
    诊断依据
    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5)的诊断标准:
    (1) 具有一个或多个感知到的或他人看起来微小或观察不到的外貌方面的缺陷或瑕疵的先占观念;本个案存在有对其胸部大小的过分敏感与介意。
    (2) 在此障碍病程的某些时间段内,作为对外貌关注的反应,个体表现出重复的行为(比如照镜子、过度修饰、皮肤搔抓及寻求肯定) 或精神活动 (比如将自己的外貌和他人进行对比等);本个案采用过度修饰、寻求肯定及与她人比较等。
    (3)这种先占观念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本个案存有心理上的痛苦感,影响了其工作、生活、社交等。
    (4)外貌先占观念不能用符合进食障碍诊断标准的个体对身体脂肪和体重的关注的症状来更好地解释。本个案可排除不是进食障碍引起的。
    标注如果是:伴肌肉变形:个体有自己的体格太小或肌肉不够发达的先占观念。
    标注如果是:伴良好或一般的自知力:个体意识到躯体变形障碍的信念肯定或可能不是真的;
    伴差的自知力:个体意识到躯体变形障碍的信念可能是真的;
    缺乏自知力/妄想观念:个体完全确信躯体变形障碍的信念是真的。
    本个案标注是伴差的自知力。
     
    治疗预后

    该个案在接受认知心理治疗方面,一直不能很好配合,所以疗效较差。临床上一直使用盐酸度洛西汀40mg/d或60mg/d治疗,后来换用盐酸帕罗西汀60md/d治疗,接受一般性的心理疏导,目前其焦虑、社交恐惧症状基本消失,脑海中的负性想法也减轻了很多。基本能正常认知身体的状态了,工作、生活基本如常。

     

    案例分析

    在1886年,Morselli就描述了这样一种病人,这种病人即使外貌正常,但仍强迫性地认为自己丑,并确信别人已发现自己的丑,Morselli将该病称为“变形恐怖症”。1903年,Janet将之称为伴躯体羞耻感的强迫症。直到1987年,DSM-III-R将该病称为躯体变形障碍。躯体变形障碍的概念是:外貌正常者想象自己的外貌有缺陷,或对轻微的躯体毛病过度担心,这种先占观念引起明显痛苦或影响个人的社会或职业功能,且不能为另一种精神障碍所解释,才可诊断。[1]

     

    流行病学研究报道躯体变形障碍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7%~2.4%,在大学生中为 2%~13%。另有研究报道了该病在相关科室的病人中具有更高的患病率:皮肤病科为9%~12%,整形外科为3%~53%;而在强迫症患者中的发生率为8% ~37%,社交恐惧症者中为11%~13%,拔毛癖者中为 26%,非典型重度抑郁症者中为14%~42%。然而,实际上这些患病率可能被低估了,因为有许多患有躯体变形障碍的病人都会隐瞒他们的症状。从发展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躯体变形障碍通常始发于青少年。[2]

     

    临床表现

    (1)抱怨“缺陷”。大多数患者抱怨面部的瑕疵,如皱纹太多、脸上有雀斑、身上有疤痕、五官不对称、面部毛发浓密等;常见的关注部位有:鼻子、头发、皮肤、嘴唇、牙齿、乳房、阴茎、耳朵等。其中牙齿、头发和皮肤是青春期对象主要的关注点。此外,身体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成为患者格外的关注点。近来发现一种特殊的躯体变形障碍形式几乎只发生在男性身上,就是肌肉变形症——一种认为自己的身体是瘦小的、“微弱的”和不够强壮的先占观念。

    (2)自知力障碍。躯体变形障碍患者大部分或完全相信他(她)们的外貌缺陷是真实的、确实存在的。有研究发现 27%~39% 的病人已达到妄想程度。另外,大多数躯体变形障碍患者都存在先占观念,相信别人关注到了他(她)们暴露的缺陷,比如因为自身的丑陋而被注视或被嘲笑等。

    (3)强迫或安全行为。常见的表现强迫地将不喜欢的身体部位与他人的相应部位进行对照比较、反复地照镜子、过度打扮 (比如使用化妆品、发型设计、刮胡子、拔头发等)、抠挖皮肤、寻求保证、过度锻炼、晒阳光、频繁换衣服、强迫购物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消除自认为的缺陷带来的烦恼。

    (4)逃避行为。患者常常害怕被人进行负面的评价而避免社交环境。[2]

     

    关于躯体变形障碍的心理病理成因分析:

    (1)家人的情感忽视;

    (2)有关外表的负性评价;

    (3)因外表而遭遇挫折;

    (4)媒体的负性影响;

    (5)不良个性特征,如低自尊、自卑、在意他人的评价、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和赞美等。[3]

     

        关于治疗:

        (1)药物治疗。研究证实抗抑郁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等均对治疗躯体变形障碍有一定疗效。如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舍曲林、氯咪帕明等药物。前提是必须先经过心理医生评估与诊断,再因人而异给出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

    (2)认知行为治疗(CBT)。大多数研究都证实了 CBT对减少逃避 、强迫和安全行为是有效的。很多研究都表明,CBT 能大大改善躯体变形障碍症状。认知行为治疗的有效率约为 70%~80%,但如果治疗实施差、病人或家属不合作、共患严重抑郁或社交恐惧症、分裂型人格障碍或躯体变形障碍症状非常严重,则疗效可能较差。

    (3)整形手术。尽管整形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但是普遍认为他们的最佳的治疗方法仍然是心理治疗而非手术。已有国外学者强调了整形外科医师应迅速辨别躯体变形障碍患者的紧迫性,尽管这种障碍表现多样,患者倾向于“过度手术”。然而,其对整形美容过程的不满是具有危险性的,他(她)们可能对外科医师形成一种(潜在的生命安全)威胁。实际上,很多学者已经强调进行术前心理学评估的重要性,它可以避免随后可能发生或加重的精神疾病。[2]

     

    案例启示

    本个案是一例典型的躯体变形障碍患者,其首选接受心理咨询与治疗,说明其还具有一定的自知力。据统计,7%-15%的躯体变形障碍患者经常性的寻求整形美容手术。另,12%的躯体变形障碍患者经常性寻求皮肤美容,83%患者整形手术后症状没有改善或者症状加重。国外有学者指出,轻中度躯体变形障碍患者可能从整形术中获益,但中度以上患者往往表现反常行为和功能损害,对此类患者建议其精神心理方面的治疗。[4]

     

    参考文献

    [1]汪春运.躯体变形障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1):802-803,781.

    [2]张钰群,袁勇贵.躯体变形障碍[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2(2):251-253.

    [3]郑铮,孙越异,张宁.躯体变形障碍心理病理成因的质性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5(1):48-50.

    [4]张卯承,肖玉,刘富增,等.BDD在整形

  •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表明一下我自己的观点:恋爱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任何成年人都可以去谈恋爱,去拥有一份美好的爱情。无论他是否身患疾病,是否身患残疾,只要他心智健全。那说到抑郁症患者,到底能不能谈恋爱呢?答案是肯定的!

     

    但我个人觉得也会有一些前提条件。首先,抑郁症的病情不很严重,自己也能够进行自我调节,经过治疗病情也在好转中。其次,自己也要心智健全,有一定的社会阅历,懂得男女情感是怎么回事,能得到其家人的理解与支持等。再次,自己也要能承受一些不确定的结果,如恋爱中的矛盾、人际关系问题、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等。最后,自己也要知道恋爱是一种负责任的与异性的交往行为。在恋爱中,也不能只知道索取,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付出。恋爱中可能会感受到异性带给你的甜蜜,但也许也会有苦涩。

     

    如果上述的道理都能明白,那就去谈一场风花雪月的恋爱吧!也许恋爱真地能驱走抑郁的阴霾!

  •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我觉得孤独是人生的一种状态,每个正常人都会有孤独的时候。从某种角度来讲,孤独是人的一种心理品质。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首先,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就体现了孤与独的状态。多数时候,每个人都很享受孤独的时候。因为这种感觉很放松、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可以天马行空、可以我行我素、可以为所欲为……

     

    其次,因为我们都还是社会人,可能在某些人心中觉得孤独是不好的状态。这要看怎么去理解了。我们不是每时每刻都孤独,我们也要交友、也要恋爱、也要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要有自己的家庭和社交圈子、也要享受和别人在一起的那种感觉。但是,这并不影响个体的孤独体验。这是两种不同的状态。

     

    最后,完全陷入孤独之中不能自拔,脱离社会、脱离群体的状态,当然是不好的,是不值得提倡的。

     

    所以,每个人可以享受孤独的自由,也可以享受和朋友在一起的温馨!

     

  • 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了一位心理科医生,他非常细心和耐心地聆听了我的问题。在沟通中,医生以友善的方式与我交流,让我感到非常舒服。我向医生提到了我对性方面的困惑,虽然有些尴尬,但医生很专业地给予了解答和建议。他告诉我,有性的想法是很正常的,而适度的手淫对身体没有伤害,让我不要过于焦虑。此外,医生还建议我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释放自己多余的精力,以及认真找到一个能让我全身心投入的运动。

    在咨询中,医生还发现了我对女性朋友的缺乏,以及从小对女生的接触较少,导致了我在性方面的困惑。医生建议我进行系统咨询,以更好地解决我的问题。他告诉我,系统咨询可以一周一次,一次50分钟,通过视频或电话进行,但需要收费。虽然我对视频咨询有些顾虑,但医生的耐心和专业让我对系统咨询充满信心。

    我对医生的细心、耐心和专业深表感谢,他的建议和指导对我解决问题非常有帮助。我对京东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和医生的品质非常满意,我相信通过系统咨询,我能够找到解决性心理问题的方法,重新获得生活的愉悦。

  • 我在某医院的在线问诊平台上咨询了心理相关问题,主要是关于青少年成长和叛逆方面的问题。医生在沟通中展现出了专业的医疗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给予了我很多支持和建议。

    医生在问诊前提醒了一些事项,例如查看病例和儿童处方陪同等,让我感到医生非常重视患者的隐私和安全。

    在沟通中,医生耐心地听取了我的问题,并给予了专业的建议。医生还提醒我14岁的孩子处于情绪易变化的阶段,需要家长做好沟通和引导。

    医生建议我找一个和孩子关系较好的长辈去和他沟通,例如亲戚或老师。另外,医生还提到了父母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叛逆心理,给了我一些启发。

    总的来说,这次在线问诊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关心,也为我解决了一些困扰。我觉得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很便捷,也非常感谢医生的帮助。

  • 我最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医院可以进行线上问诊,于是我决定尝试一下。我一直有一些奇怪的身体症状,包括在人多的场合会出现抽搐手抖、恶心想呕吐和冒冷汗等症状。而且最近一年还会出现突然暴食或厌食的行为,有时候甚至两天都没有食欲。这些症状都是最近一两年才出现的,以前从来没有过。我实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特地来进行线上问诊。

    在问诊过程中,医生很耐心地倾听了我的主诉,并针对我的情况给出了一些建议。医生建议我先到实体医院进行一些检查,以便更好地确诊我的病情。医生还告诉我,如果需要心理疏导的话,可以先面对面进行一段时间,后期可以通过网络或电话进行。

    医生还为我推荐了一些药物,并告诉我可以在网上购买。对于医生的建议,我觉得非常贴心和周到。我很感激医生的帮助,希望通过这次线上问诊能够找到解决我的健康问题的方法。

  • 我最近总是担心老公会出轨,心情烦躁,工作状态也很差。这种状态持续了两个多月,让我感到非常不安。老公经常在外地工作,只有一个月回家一次,这让我更加焦虑不安。我和老公的感情一直很好,但最近我总是怀疑他会有外遇,这让我心情非常糟糕。我甚至梦到他和一个女人发生性关系,这个梦让我更加焦虑。但我在现实中并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他有外遇。我感到非常困扰,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我决定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咨询,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帮助。我和医生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医生非常耐心地倾听了我的主诉,并给予了我专业的建议。医生分析了我的情况,告诉我这种焦虑可能是我内心的一种表达,是对我丈夫的思念和期待的一种体现。医生的解释让我恍然大悟,我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原因。在医生的帮助下,我解除了心中的疑虑,感觉心情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这次的咨询让我受益匪浅,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感到非常满意。我现在心情好多了,再也不会担心老公会有外遇了。

  • 我最近总是感到焦虑不安,对即将到来的未知事情感到恐惧,甚至在情绪严重的时候会感到心脏紧缩。我曾经尝试过寻求帮助,但小县城没有精神科医生,而且要去外地也不太现实。我感到自己的精神状态越来越不好,可能和家庭压力和经济困难有关。我曾经因为家庭的困扰和经济压力一直处在焦虑的状态中,尤其是在夜晚,感觉整个人都在倒数着2023年的到来。我需要寻求医生的建议和帮助,希望能够得到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咨询。

    我感到自己的精神状态越来越不好,可能和家庭压力和经济困难有关。我曾经因为家庭的困扰和经济压力一直处在焦虑的状态中,尤其是在夜晚,感觉整个人都在倒数着2023年的到来。我需要寻求医生的建议和帮助,希望能够得到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咨询。

  • 我最近在使用一个互联网医院进行问诊,体验非常好。医生非常专业,能够耐心倾听我的主诉,并给出了详细的诊疗建议。在与医生的沟通中,我感到非常舒心和放心,因为医生能够给予我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在医生的指导下,我的病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我对这个互联网医院的服务非常满意。

    这家互联网医院的医生真的很不错,他们不仅懂得医术,而且对患者非常关心,能够给予我们最专业的指导和帮助。我相信,在这样的医院里,我们能够得到最好的治疗和关怀。

  • 晚上好!我最近在网上咨询了一位医生,感觉非常贴心和专业。他不仅熟练掌握医疗行业知识,还能够耐心倾听我的主诉并给予专业建议。在问诊过程中,医生还提醒我注意医院的相关规定,让我感到很贴心。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线上问诊,我也因为这次愉快的体验而更加信任并愿意在互联网医院进行复诊。我相信,在这个医生的帮助下,我会尽快康复的。

  •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的身心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更加凸显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在***互联网医院工作的医生,我时刻关注着患者的身心健康。

    最近,接诊了一位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在与患者的沟通中,我发现她内心充满了焦虑和恐惧,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波动。我耐心倾听她的诉说,并给予她专业的建议和支持。

    在治疗过程中,我不仅注重药物治疗,更重视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我鼓励患者树立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疾病做斗争。

    通过持续的治疗和关怀,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情绪稳定了许多。我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患者一定能够战胜疾病,重拾健康和快乐。

  • 我坐在电脑前,打开了线上问诊平台,准备向医生咨询我心中的困扰。最近,我总是感到很难接受对象家里的人,特别是他妈妈。每次想到她要来或者回老家,我就提前好几天就不开心。甚至光是想到她妈,我都感到烦躁。我有一个孩子,但我却不想让她碰我的孩子,甚至有时候想辞职自己带孩子。

    我向医生诉说着我的困扰,希望能够找到一些缓解的方法。医生告诉我,这种感受是正常的,生孩子后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情绪。医生建议我首先要理解自己,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心理。从心理角度来说,我和婆婆是竞争关系的,我拥有了她的儿子,现在又怕她抢走我的孩子。医生鼓励我要尝试慢慢接受她,但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

    我略感释然,或许这的确是我需要做的,要学会包容和理解。我决定尝试着和婆婆建立更好的关系,不再让她的存在成为我心中的负担。

  • 我最近晚上总是睡不好,虽然很困但躺下后却很难入睡,还会感到头晕和微疼。我觉得自己的睡眠质量不太行,所以决定在***互联网医院上进行线上问诊。

    医生非常耐心地与我沟通,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和生活习惯,然后要求我填写了一份问诊表和几个量表,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我的情况。在我完成答题后,医生根据我的问诊结果和心理评估结果认为,我可能是抑郁症状伴发的睡眠障碍。医生建议我进行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完成了所有的问诊流程,并提交了复诊信息。医生为我开具了处方,并提醒我在用药期间如有不适请及时就诊。同时,医生还给我推荐了一位心理咨询师,但我觉得目前不需要,医生也没有强求。

    通过***互联网医院,我得到了专业的诊疗建议,让我对自己的状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知道了接下来应该怎么做。非常感谢医生的耐心和专业,让我在家就能得到这么好的医疗服务。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