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肿瘤医院

骨肿瘤科

简介:

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简称徐州三院或江苏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江苏人民医院徐州分院、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南京医科大学教学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会诊中心,是一所公立三级甲等医院。该院以其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诊疗环境优良的特点,集医疗、预防、保健于一体,深受广大患者的信赖和赞誉。 其中,骨肿瘤科是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该科室专注于骨交界性肿瘤等相关疾病的诊治,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力量。虽然目前该科室的医生数量暂时为0,但医院将继续招募和培养优秀的医务人员,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妇科中心也是该院的特色科室之一。该中心开设了六大特色专科,包括妇科炎症、计划生育(人流)、宫颈疾病、生殖感染等,技术独到,深受业界同行和广大女性患者的欢迎。医院斥巨资引进了近一系列的医疗设备,十万以上医疗设备10余台,百万以上医疗设备多台,并率先实现了妇科诊疗一体化,确保了女性健康的安全、精准、科学保障。 在专家实力方面,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妇科专家组是一支医技精湛、医德高尚的专业科技骨干队伍。他们长期深入开展妇科学术研究和临床科研应用,将国际先进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诊治,不断攻克妇科领域难题,对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和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 此外,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还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收费,打造优质平价公立医院。价格规范化、严格执行市物价局收费标准,医院属非营利性医保定点单位,收费价格由市物价局、市卫生局等机构制定并严格监督,另外,政府和医保部门纳入的药物皆可按照国家标准予以报销。 总之,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以其先进的医疗设备、技术力量雄厚的专家团队、优质的服务项目和合理的收费标准,成为了徐州市乃至整个江苏省的妇科诊疗示范基地和百姓值得信赖的公益性医院。

骨肿瘤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徐立斌
徐立斌

徐立斌,男,1999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以“临床直博生”身份被保送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学习,2005年获肿瘤学博士学位。2005年留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从事骨科专业至今。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软组织肿瘤(纤维肉瘤、脂肪肉瘤、滑膜肉瘤等)、骨肿瘤(包括骨原发肿瘤和骨转移瘤)、恶性黑色素瘤、皮肤癌等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
赵振国
赵振国

赵振国,男,副主任医师,一直从事骨科临床和研究工作,擅长四肢、骨盆和脊柱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及各种软组织肿瘤和皮肤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骨转移瘤、骨肉瘤、骨巨细胞瘤、尤文肉瘤、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软组织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孙伟
孙伟

孙伟,肿瘤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软组织外科主治医师,201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201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获得肿瘤学博士学位。曾获得美国AACR青年医师奖学金,以第一或共一作者在Cell Death & Disease, Biomateria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等杂志发表SCI文章十余篇,中华期刊文章1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省部级课题一项,累计课题经费300余万。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皮肤肿瘤 (恶性黑色素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等);软组织肿瘤(滑膜肉瘤、平滑肌肉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硬纤维瘤、脂肪瘤等) ;脊柱及四肢骨转移癌;脊柱原发肿瘤、四肢骨肿瘤(骨样骨瘤、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血管瘤、骨肉瘤、尤文氏肉瘤、脊索瘤、软骨肉瘤等);椎管内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脊膜瘤等)
孙正望
孙正望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肿瘤博士。曾经在瑞金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长征医院工作多年,目前工作于复旦大学骨软组织外科,主治医师、讲师。集多家医学院之所长。 长期从事脊柱外科、骨肿瘤外科临床工作,成功实施脊柱及骨肿瘤手术500余例次,在脊柱肿瘤、四肢骨肿瘤、软组织肿瘤、脊柱退变性疾病、创伤及相关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脊柱及四肢骨与软组织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以脊柱转移癌微创诊疗为特长。 获奖荣誉 曾获上海市优秀住院医师 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浙江大学优秀毕业生 获得上海市星光计划三等奖,并获得创新之星提名 获得上海市抗癌协会青年医生“雏鹰”计划资助 获得肿瘤医院院级科研基金资助 科研成果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Medicine》、《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脊柱外科杂志》等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论著7篇,其中SCI收录5篇,参编学术专著1部。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脊柱转移癌;四肢转移癌;脊柱原发肿瘤、四肢骨肿瘤(骨样骨瘤、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血管瘤、骨肉瘤、尤文氏肉瘤、脊索瘤、软骨肉瘤等);椎管内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脊膜瘤等);脊柱退变性疾病(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腰椎管狭窄症等);脊柱结核;颈椎外伤;软组织肿瘤(滑膜肉瘤、平滑肌肉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硬纤维瘤、脂肪瘤等)
白楚杰
白楚杰

副主任医师,博士,曾于2006年在德国和2013年在美国进修学习,从事骨与软组织肿瘤专业多年。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工作,同时担任新里程肿瘤医院骨科主任。北京抗癌协会骨与软组织肿瘤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脊柱侧弯救助”项目发起人,多个协会医疗顾问委员会专家成员。发表核心期刊及SCI论文多篇。

好评率:97%

立即咨询
擅长骨与软组织肿瘤专业 1、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规范化治疗; 2、恶性肿瘤的化疗治疗和保肢治疗; 3、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重建和修复; 4、关节和脊柱骨折畸形的矫形和重建
程默
程默

待完善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骨肿瘤、软组织肉瘤、脊柱肿瘤、骨巨细胞瘤
徐学政
徐学政

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湖南省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秘书,湖南省抗癌协会皮肤肿瘤专业委员会员。2001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毕业,2008年2009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脊柱外科进修培训,2014年中南大学MPH硕士毕业。擅长原发性骨肿瘤的外科、综合治疗,骨肉瘤的新辅助化疗,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侵袭性骨肿瘤的热疗及保肢治疗,各种良性骨肿瘤的保肢的治疗,各部位软组织肿瘤的切除、修复、重建及整形,骨转移癌的外科治疗,骨、软组织肿瘤的化疗,恶性艷素瘤的免疫治疗,熟悉脊柱原发和继发肿瘤的切除、微创骨水泥填塞及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骶骨脊索瘤的骶骨肿瘤切除及腰、骶重建术,盆I区、I区、I +IV区的肿瘤切除及腰骶、盆重建术。曾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骨肉瘤、软组织肉瘤、恶性黑色素瘤、骨转移瘤、皮肤癌。
唐清连
唐清连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主攻骨与软组织肉瘤外科治疗:骨肉瘤全程管理,颈椎/胸椎/腰椎/骶骨/骨盆肿瘤,骨盆肿瘤微创手术,脊柱肿瘤微创手术,骨转移瘤,病理性骨折,骨肉瘤,软骨肉瘤,尤文肉瘤,骨巨细胞瘤,未分化肉瘤,滑膜肉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和黑色素瘤,血管瘤,神经鞘瘤和腱鞘囊肿等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骨与软组织肉瘤手术治疗: 脊柱/颈椎/胸椎/腰椎/骶骨肿瘤,骨盆肿瘤,骨转移瘤,病理性骨折,骨肉瘤,软骨肉瘤,尤文肉瘤,骨巨细胞瘤,骨样骨瘤,骨母细胞瘤,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未分化多形性肉瘤,滑膜肉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未分化肉瘤,血管肉瘤,纤维肉瘤和黑色素瘤以及神经鞘瘤、血管瘤、腱鞘巨细胞瘤、巨大脂肪瘤等
刘佳勇
刘佳勇

刘佳勇,男,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医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副主任。北京肿瘤医院骨科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1、擅长软组织肉瘤的规范化诊治和个体化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系统治疗方案的制定。常见软组织肉瘤包括未分化多形性肉瘤、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滑膜肉瘤、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上皮样肉瘤、纤维肉瘤、血管肉瘤、侵袭性纤维瘤等; 2、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手术治疗;有2年显微外科培训经验,尤其擅长肢体肉瘤切除时血管神经的处理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和重建;年均住院手术量700余台(含南郊),门诊量和手术量连续十余年科室第一。 3、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手术。
张家铭
张家铭

擅长: 脊柱肿瘤:脊柱原发性肿瘤、脊柱转移瘤等 骨肿瘤:骨肉瘤、软骨肉瘤、骨巨细胞;瘤、骨盆肿瘤、骨转移瘤等良、恶性骨肿瘤 皮肤肿瘤:皮肤癌、恶性黑色素瘤、皮肤良性肿瘤 软组织肿瘤:腹膜后肿瘤、脂肪肉瘤、滑膜肉瘤、横纹肌肉瘤、尤文肉瘤、未分化肉瘤等软组织良、恶性肿瘤 外科手术治疗、四肢肿瘤保肢手术、化疗、肿瘤综合评估及精准化治疗。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 脊柱肿瘤:脊柱原发性肿瘤、脊柱转移瘤等 骨肿瘤:骨肉瘤、软骨肉瘤、骨巨细胞;瘤、骨盆肿瘤、骨转移瘤等良、恶性骨肿瘤 皮肤肿瘤:皮肤癌、恶性黑色素瘤、皮肤良性肿瘤 软组织肿瘤:腹膜后肿瘤、脂肪肉瘤、滑膜肉瘤、横纹肌肉瘤、尤文肉瘤、未分化肉瘤等软组织良、恶性肿瘤 外科手术治疗、四肢肿瘤保肢手术、化疗、肿瘤综合评估及精准化治疗。
骨肿瘤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骨肿瘤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骨肿瘤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宝宝高热抽搐的原因? 临床上宝宝高热抽搐具有相当的危险性,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对于宝宝高热抽搐,临床首先要除外的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疾病,例如脑膜炎、脑炎等,在夏天要想到乙型脑炎和中毒性菌痢的可能,而在冬春天则需要警惕流行性脑膜脑炎的发生。

    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小儿高热惊厥,由于 6 个月至 3 岁的小孩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高热时就特别容易诱发惊厥。但高热惊厥的小孩临床虽然会多次发生惊厥,但大多数患儿在感染控制后伴随着体温的下降,临床并没有异常的神经症状和体征,脑电图也完全正常。而且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发育的成熟,在以后的随访观察中,小孩的高热惊厥多半都会缓解或消失。

    但需要提醒家长的是,部分小孩依然有存在癫痫的可能,医生建议曾经发生过高热惊厥的宝宝未来还是需要密切观察,尤其是需要在神经专科门诊定期随访。

  • 肥胖和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包括糖尿病和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另外,雌激素过量,包括分泌雌激素肿瘤和激素替代激素(如不含黄体酮的雌激素治疗),增加女性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他莫昔芬治疗也会时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因素包括胎次(胎次与子宫内膜癌风险成反比)和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可将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降低30-40%,长时间使用可增加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在停止使用后可以持续数十年。

     

    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治疗和分期

    手术是早期子宫内膜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分期是基于手术后病理进行的评估。对于大多数患有子宫内膜癌的女性来说,可用的手术方法包括腹腔镜或机器人切除子宫、子宫颈、输卵管和卵巢,以及前哨淋巴结评估。两项随机手术试验表明,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改善短期生活质量。然而,两项长期随访研究显示,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总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多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初始手术评估就包括对盆腔和主动脉旁淋巴结行标准淋巴结切除术,超过30%的患者会出现淋巴水肿,短期风险包括手术时间延长和失血量增加。过去十年中,前哨淋巴结策略已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将吲哚青蓝染料注入宫颈,识别并切除双侧前哨淋巴结(如果没有识别出前哨淋巴结,则进行单侧特异性淋巴结切除术),并对前哨淋巴结进行病理学超分期。

     

    为确定前哨淋巴结策略是否可能遗漏阳性盆腔淋巴结,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在前哨淋巴结定位后进行了完整的淋巴结切除。在385名女性中,86%的患者成功定位了至少一个前哨淋巴结,假阴性率为2.8%。一项类似的研究中对高风险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89%的患者成功定位了至少一个前哨淋巴结,假阴性率为4.3%。

     

    初次手术后,使用FIGO2009分期系统对子宫内膜癌进行分期;AJCC的TNM分期系统也可以与FIGO分期结合使用。

     

    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辅助治疗

    近75%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为FIGO I期疾病,5年总生存率超过90%。多项前瞻性研究尝试如何识别复发风险高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辅助治疗。然而,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发现能提高总体生存率的辅助治疗策略

     

    I期子宫内膜癌,肿瘤1级或2级,子宫肌层浸润小于50%的女性患者,生存率为97%,不需要辅助治疗。其余I期患者可根据年龄、肿瘤分级、组织学特征、肌层浸润程度以及淋巴血管浸润的存在与否,分为低-中风险、高-中风险和高风险亚组,但对亚组的具体标准还没有达成共识。多项研究表明,辅助治疗对高-中风险亚组患者的生存没有益处;一个重要的进展是降级治疗,从全骨盆放射治疗转向阴道近距离放疗或监测。

     

    处于疾病早期但风险较高的患者,即那些肿瘤3级且子宫肌层浸润程度达到50%以上的患者,无论淋巴血管受累程度如何,复发风险都会增加,传统上需接受盆腔放疗。两项大型前瞻性研究, GOG–249试验和PORTEC-3试验,纳入了早期高危患者,但没有一项研究发现何种治疗策略可比盆腔放疗更有生存优势。目前研究 将辅助治疗进一步局限于阴道穹隆近距离放疗,特别是手术分期为早期高危的患者。

     

    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一个重要亚组是具有 浆液性组织学特征的患者。这些肿瘤患者有很高的远处转移风险,即使疾病仅限于子宫内膜。I期浆液性疾病患者有较高的盆腔外复发风险,通常推荐包括系统化疗(卡铂和紫杉醇)和阴道近距离放疗在内的辅助治疗,但还没有前瞻性随机试验显示出生存获益。这种方案也可用于罕见的侵袭性类型的早期肿瘤,如癌肉瘤。

     

    晚期和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子宫内膜癌分子学特征在指导晚期和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至关重要。除了组织学分析外,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状态的评估,MSI(微卫星不稳定),以及HER2状态的评估,对浆液性癌也很重要。

     

    对于HER2过度表达的子宫浆液性癌患者,将 曲妥珠单抗加入卡铂和紫杉醇方案中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这种三联用药方案对接受初始治疗的子宫浆液性癌患者的疗效,要大于复发性疾病患者。目前,对于其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 卡铂+紫杉醇被认为是标准治疗方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3个月,总生存期为37个月。在化疗中加入贝伐珠单抗和其他生物制剂的研究没有显示出任何获益。对于晚期和复发性子宫癌肉瘤的患者,一线治疗策略是卡铂+紫杉醇。

     

    对于晚期或复发性、肿瘤1级或2级、ER和PR阳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自1961年以来, 激素(特别是孕酮)一直是一种治疗选择。不幸的是,没有随机试验比较一线治疗中化疗和激素治疗的疗效。临床上,化疗可作为晚期和复发性疾病的一线治疗,激素治疗适用于身体状态有限的女性的二线或三线治疗。 孕激素可单独使用,但联合疗法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的疗效更好。醋酸甲地孕酮和他莫西芬的序贯治疗,患者缓解率为27%,53%的缓解可持续20个月以上。

     

    近期,抗雌激素治疗和生物制剂的新型联合疗法被证明是有效的,可作为子宫内膜癌的二线或三线治疗。依维莫司+来曲唑的客观缓解率为32%。在一项单组随访研究中,将二甲双胍加入到依维莫司+来曲唑方案中,客观缓解率为28%,PR阳性患者缓解率为45%。根据一项随机试验的初步数据,将依维莫司+来曲唑与他莫西芬和醋酸甲孕酮序贯治疗方案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组的疗效相似,前者可显著降低血栓发生的风险。可以考虑单独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氟维司群或他莫昔芬,但 单药治疗的缓解率通常比联合治疗低

     

    对于二线或三线治疗失败但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标准治疗方案的选择包括 贝伐珠单抗、紫杉醇和阿霉素。可使用下一代测序技术检测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看患者是否符合临床试验的条件,例如,PI3K通路突变。

     

    参考文献:

    N Engl J Med. 2020;383(21):2053-2064.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刘山水,医学博士、副教授。研究疾病领域为老年疾病及常见慢病,已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署名论文80余篇。

  • 最近,很多人开始陆续接种新冠疫苗了。而与疫苗相关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我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吃药了能不能接种新冠疫苗?今天我们来聊聊新冠疫苗接种方面的话题。

    一、吃药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吗?

    疫苗说明书上提供的资料为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不宜接种。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肾炎、炎性肠病和肿瘤疾病。如激素类药物,包括口服或静脉用激素类如甲泼尼龙、地塞米松、强的松、倍他米松、可的松等;其他免疫抑制剂还有环孢素、他克莫司、雷帕霉素、霉酚酸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雷公藤等。这些药物除了激素相对较常用外,其他药物在咱们老百姓的常见病中使用较少。因此,大部分药物并不影响疫苗接种,大家可以放心。另外,新冠疫苗不建议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

      
    二、哪些人不宜接种新冠疫苗

    不宜接种的人群:

    严重过敏性体质者;

    孕妇、哺乳期妇女;

    处于发热期的人员;

    既往发生过疫苗接种严重过敏反应的人员;

    患有血小板减少症或出血性疾病者;

    惊厥、癫痫、脑病、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的患者;

    已被诊断为患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HIV感染、淋巴瘤、白血病或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等。

    严重的肝肾疾病、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

    各种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

    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

      
    三、接种疫苗有哪些不良反应

    目前国产疫苗比较安全,不良反应反应较少。其中比较常见的副反应为

    (1)一般接种后24小时内,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疼痛、触痛、红肿和痛痒,多数情况下于2- 3天内自行消失。

    (2)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短期内自行消失,不需处理。

    这些副反应在其中疫苗接种过程中也比较常见。

    四、接种疫苗后多久会产生抗体?

    一般在第二剂疫苗后2周会产生抗体,形成较好的免疫效果。

      
    五、接种疫苗后是不是就可以放飞自我,再不用戴口罩了?

    到目前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国产疫苗的有效率达79%,少数人接种后仍可能不产生保护力。在人群免疫屏障未建立前,仍需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等防护措施。

  • 随着疾病的发展,可能淋巴瘤的数目会越来越多,淋巴结也会越来越大,出现局部压迫的一些症状。比如有些压迫到神经引起疼痛,侵犯到一些肝脾导致黄疸,淋巴瘤到晚期会合并B症状,所谓的发烧还有夜间盗汗、体重减轻。一旦出现了这种症状,说明全身中毒症状,往往就是提示分期比较晚,预后比较差。

  • 点击查看
    å

    说起绿豆,大家都不陌生,是家庭里做粥经常用的食材。但是大家对于绿豆的功效也许还不是特别了解。绿豆味甘,性凉。归胃、心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暑,现代研究表明,绿豆还能控制血脂,降低胆固醇,抗过敏,抗菌,对抗肿瘤,增强食欲,保护肝脏肾脏等作用。可以用于药食中毒的治疗。
     
    问题出就出在这个“药食中毒的治疗”上。因为绿豆可以治疗,药物食物中毒出现的症状,所以当喝中药调理的时候,如果又喝了绿豆汤,那么或多或少的会影响到咱们中药汤剂的疗效。因为中药治病的原理,通俗一点说,是以毒攻毒,也叫以偏纠偏。所以,大家就不难理解,当喝着中药的时候,又喝绿豆汤,显然不太合适了。
     
    有一种情况是除外的,哪一种情况呢?就是当咱们开的中药方剂是用来清热解暑的时候,可以喝绿豆汤哦,而且两者可以配合起来调理,不但不减弱疗效,相反,还能起到协同作用,加强清热解暑的疗效。
     
    最后,给大家普及一下,喝中药的禁忌吧,就是不要吃辛辣刺激,生冷海鲜。尽量不要熬夜。包括发物都要控制,比如羊肉,韭菜等等。

  • 关于5G用于医疗的消息传播于各大媒体,这让所有人都非常震惊!

     

    都知道5G一定会来,可是,它来了真的会对我们的医疗有什么改变吗?

     

    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3个案例:

     

     

    2018年12月18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二科主任刘荣主刀,利用5G网络,远程无线操控机器人床旁系统,为50公里外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动物实验室内一只实验猪进行肝小叶切除手术。这是世界首次5G远程外科手术测试。

     

     

    2019年3月12日下午,深圳市人民医院实施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肝胆外科手术。通过5G和MR(混合现实)、AR(增强现实)技术,清华大学长庚医院董家鸿院士靠一台IPAD在北京给深圳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鲍世韵手术团队进行精准指导,共同完成了我国首例5G+MR+AR协同远程手术。

     

     

    2019年3月16日上午,全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手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成功完成。

     

    5G技术用于手术会带来什么改变?

     

    首先我们来看看5G的好处,就是速度快,速度快,还是速度快!

     

    速度快会带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清晰以及延时小。

     

    清晰是保障医生做更精细的远程手术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而最小的延时是保障医生手术时实时会诊及操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

     

    在有了5G手术以后,得到的受益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去理解:

     

    1、实现远程实时会诊手术,这样医生就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进行手术,患者得到的治疗更及时。打个比方,某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而当地的医生水平有限,对于突然来的急诊手术没有把握,转院会耽误病情。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将患者收在当地医院,然后联系三甲医院的专家进行远程实时会诊或手术操作。充分保障患者生命。

     

    2、减少大医院就诊压力,患者得到的治疗更专业。大家都知道,目前各大医院看病很难,一号难求,特别是知名专家的号,想让他进行手术,有的需要等待几个月之多。那么,在有了5G技术以后,我们可以在小医院住院,然后让知名专家远程手术,达到一样的手术效果。术后也不用担心,专家仍可进行远程会诊,康复指导。

     

    难道4G及宽带就不能代替5G吗?

     

     

    不能够啊!

     

    越是偏远山区越是需要大医院专家的远程会诊及操作,而显然那些地方有很多是没有普及宽带的。

     

    但是4G一般都有,4G不行吗?

     

    坦率的讲,做远程会诊可以,但是做手术或者手术中的会诊是万万不可以的。

     

    4G不够高清,手术中有血液等干扰视野,不够高清可能会影响专家的判断。而且这种手术必须没有延时,哪怕零点几毫秒的延时就可能会让手术操作失误,切除不该切除的组织,或者指导错误。

     

    就好像我们玩个俄罗斯方块,突然卡了一下,搭错了一个可能就GAME OVER了。游戏可以,我们的人却万万不可以!

     

    医生压力很大,为什么?

     

    1、5G医疗普及以后,很多手术方式都将发生改变,医生学习的新内容会很多;

     

    2、患者到时候有选择专家手术的权力,水平差的医生注定是要被淘汰的;

     

    3、以后一个专家可以做现在好几个人做的事情,手术效率的提高会让很多医生失业。

     

    总结:5G用于医疗,医生压力很大,患者很受益!

  • 怎么判断是不是绝经了

  •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是一种综合征,定义为因心脏功能恶化导致的疲劳、呼吸困难或水肿恶化,通常会导致住院或为患者进行计划外的医疗干预。近年来,尽管稳定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改善,但ADHF仍然具有非常高的危险性。及时诊断和识别ADHF及其原因对于优化管理至关重要。诊断方式包括彻底的临床评估、利钠肽测定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的侵入性血流动力学测量。

    在65岁以上的患者中,ADHF是入院治疗的主要原因,仅在美国每年入院人数就超过100万,同时再入院率异常高,是最昂贵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每年治疗费用超过390亿美元。目前,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及其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60天死亡率接近20%,但最佳的循证治疗方法仍不明确。尽管许多药物和基于设备的疗法已经有效改善了稳定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这些改善并没有转化为ADHF患者自身更高的生存率。根据弗雷明汉心脏研究的数据,1950年至1969年间,ADHF的30天和一年死亡率分别为12%和28%,而在1990年和1999年之间的30天和一年死亡率分别为11和28%,和几十年前几乎相同。但相比之下,ADHF的平均住院时间(4-6天)和住院死亡率(4-5%)有了显着改善。

    大多数ADHF患者在症状稳定一段时间后病情会恶化数天至数周,大多数人此前已经确定了心力衰竭。稳定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性代偿失调存在多种原因。药物和饮食不依从以及利尿剂抵抗是急性失代偿的常见原因。稳定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失代偿的重要心脏原因包括新的或恶化的心肌缺血、新的梗塞、心房颤动和其他节律紊乱。其他非心脏原因包括高血压恶化、贫血、甲状腺疾病、摄入毒素(可卡因、酒精)、发烧、新的或恶化的感染。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的ADHF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似乎无法区分。缺乏针对舒张功能障碍的靶向治疗,加上用于优化容量状态的狭窄治疗窗口,这使得这部分患者成为一个特殊的挑战。

    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患者的身体功能会出现更加明显的受损,虚弱率和合并症负担高。即使在患有稳定和代偿良好的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中,由于衰老、心血管功能障碍和骨骼肌功能障碍的综合影响,身体功能也经常出现严重损害。随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转变为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身体功能进一步恶化,住院和卧床休息加剧了这种下降。8这些赤字往往持续存在。许多患者永远无法恢复基线功能,失去独立性,出院后再次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很高(有时称为“出院后综合征”)。

    目前,复杂的治疗算法已经面世,但针对该领域的随机对照试验仍然非常稀少。具体的治疗方案仍然停留经验性阶段。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利钠肽和正性肌力药等药物可改善症状,床边超滤、无创通气和大量机械循环装置也改善了心力衰竭的前景,但它们在ADHF中的最佳作用尚未确定。除此之外,在高龄数据方面,因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住院的老年患者身体虚弱、生活质量差、恢复延迟和频繁再住院的发生率很高。解决该人群身体虚弱的干预措施尚未完善。随着ADHF患者数量的增加,科学家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开发创新、更安全和更有效的疗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组来自维克森林大学、杜克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进行了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治疗(REHAB-HF)试验。这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估过渡性、定制化、渐进式康复干预,其中包括四个身体功能领域。在因心力衰竭住院期间或住院后早期开始进行干预,并在出院后继续进行36次门诊治疗。主要结果是3个月时短期身体机能评估的得分(总分范围为0到12,得分越低表示身体机能障碍越严重)。次要结果是基于任何原因出现的6个月内再次住院率。

    患者在入院时接受筛查,并在出院前入组。符合条件的患者完成基线测试后,被随机分配到康复干预(干预组)或常规护理(对照组),通过一个集中的、基于网络的系统,使用块随机化,根据射血分数(<45%vs.≥45%)和临床部位对随机化进行分层。两个试验组的患者都按照医疗提供者的建议接受了常规护理,其中可能包括住院或门诊物理治疗和标准的心脏康复。

    图表1:筛选和随机化过程。

    共对27,300份入院记录进行了电子审查,这些案例中包括多次重复入院的患者。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最常见原因为心力衰竭不是入院原因(7261名患者)。最常见的排除标准为距离过长,无法前往锻炼设施(5097名患者)共有410名患者进行了全面的面对面筛查访问,其中349名入选。其中,304个拥有可用于分析主要结果的数据。

    试验干预(针对干预组)是一项早期的、过渡性的、量身定制的、渐进的身体康复计划,该计划是为患有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年老体弱患者开发的。干预侧重于四个身体功能领域:力量、平衡、移动性和耐力,并通过每个领域内的四个预先指定的功能水平进行。运动强度的进展和每次训练的运动类型根据患者在每个领域的表现水平进行个性化。一个关键目标是增加每个患者的耐力(步行时间)。要安全地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解决平衡、力量和灵活性方面的缺陷。

    本次试验的主要结果是在3个月时的短期体能测试得分。Short Physical Performance Battery是一种标准化的、可重复的整体身体功能测量,已在体弱的老年人中得到验证,并预测了广泛的临床结果。它包含三个组成部分:站立平衡测试、步态速度(4米步行)测试和力量测试(根据从椅子上站起五次所需的时间进行评估)。每个组件的评分范围为0到4;得分总和范围为0到12,得分越低表示身体机能障碍越严重。

    前3个月(门诊阶段)干预的一个关键目标是让患者做好过渡到独立维持阶段(第4至6个月)的准备。在3个月的访问中,研究人员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处方,随后每4周通过电话联系进行随访。次要结果是6个月时任何原因的再住院率,再住院定义为任何住院时间超过24小时。再住院的原因被一位不了解试验分组的独立评审员归类为非心血管原因、心力衰竭或其他心血管原因。

    试验过程中,共有349名患者接受了随机化;175人被分配到康复干预,174人被分配到常规护理(控制)。在到达基线时,各组患者的身体功能明显受损,97%的患者体弱或体弱;每组共存疾病的平均数量为5个。干预组的患者保留率为82%,干预会议的依从性为67%。在调整基线短体能电池评分和其他基线特征后,干预组在3个月时短体能电池的最小二乘均值(±SE)得分为8.3±0.2,对照组为6.9±0.2。平均组间差异,1.5;95%CI,0.9至2.0;P<0.001)。6个月时,干预组因任何原因再住院的比率为1.18,对照组为1.28(比率比,0.93;95%CI,0.66至1.19)。干预组有21人死亡(15人死于心血管原因),对照组有16人死亡(8人死于心血管原因)。全因死亡率分别为0.13和0.10(比率比率,1.17;95%CI,0.61至2.27)。

    图表2:根据锻炼领域,干预组身体机能随时间的进展。

    每次锻炼包括四个领域(平衡、力量、灵活性和耐力)和四个分层级别(级别1,以红色显示;级别2,黄色;级别3,蓝色;和级别4,紫色) 对应于功能能力阈值的增加。对于所有四个领域,随着康复干预期间会话次数的增加,功能能力水平较高(3级和4级)的患者百分比普遍增加,而功能能力水平较低的患者百分比(1和2) 普遍下降。黑色、深灰色和浅灰色区域分别表示死亡、失访或停止干预的患者百分比。

    REHAB-HF试验检查了早期、过渡性、定制化、渐进式康复干预的效果,该干预包括对因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住院的虚弱老年患者的多个身体功能领域。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身体机能改善显着更大,根据3个月时短期身体表现电池的得分进行评估。6分钟步行距离、虚弱状态、生活质量和抑郁的分析结果也表明了干预的临床益处。在6个月的过程中,两组的任何原因再住院、心力衰竭再住院和死亡的发生率都很高。

    该项试验旨在解决有关心力衰竭患者身体康复的几个关键证据差距。大多数先前的试验都排除了在过去6周内住院的患者——在此期间身体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和临床事件的风险最高;这些试验还涉及少数患有多种共存疾病的老年、虚弱患者,这些患者可能适合采用不同的方法。相比该项试验,此前的心力衰竭康复早期试验的主要差异为:

    1. 患者入组和干预开始平均在出院后7周开始;

    2. 传统耐力运动训练是常用的;

    3. 与该项试验中的患者相比,入选的患者更年轻、虚弱属性更差、更多样化;

    4. 没有对照组;

    5. 试验是非盲法的;

    6. 通常是小型单中心试验。

    此类试验中规模最大的一项涉及最近住院的患者,即EJECTION-HF(运动加入教育:改善新出院心力衰竭预后的联合疗法),在6分钟步行方面,干预措施与常规护理相比没有任何益处距离、再住院和死亡,但对干预的依从性较低(43%)。

    在因心力衰竭住院的老年患者中,身体功能障碍、虚弱和抑郁在临床上通常未被发现,通常在临床护理途径中没有得到解决,并且可能导致延迟、不完全康复和高再住院率、死亡率、出院后长期失去独立性。REHAB-HF试验中患者的身体功能障碍比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观察到的更广泛和更严重。例如,REHAB-HF试验中的平均基线6分钟步行距离是HF-ACTION(心力衰竭:一项调查运动训练结果的对照试验)试验中观察到的一半,严重的腿部无力使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在不使用手臂的情况下甚至无法从坐姿站立一次。该项试验中的患者在平衡和活动能力方面也有严重缺陷,跌倒和其他老年病史很常见——这些发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并不常见,也无法通过传统的心脏康复治疗来解决。对体弱的老年患者进行标准耐力运动训练,而不首先解决平衡和活动能力方面的缺陷,可能会限制疗效并增加受伤和跌倒的风险。

    另外,与干预相关的益处可能与基线缺陷的严重程度和体育锻炼的强大、广泛的全身效应有关,后者有利于改变能量代谢、氧化应激、炎症、组织修复、生长因子反应和调节途径。患有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可能患有严重的骨骼肌肌病,这会导致身体功能障碍并随着运动而减轻。

    综上,研究人员认为,在因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住院的老年患者的不同人群中,早期、过渡性、定制化、渐进式康复干预包括多个身体功能领域,比常规护理更能改善身体功能。

    参考文献:

    1. Kitzman DW, Whellan DJ, Duncan P, Pastva AM, Mentz RJ, et al.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for Older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Heart Failure. N Engl J Med 2021; 385:203-216

    2. Heidenreich PA, Albert NM, Allen LA, et al. Forecasting the impact of heart fail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a policy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 Heart Fail 2013;6:606-619.

    3. Cheng RK, Cox M, Neely ML, et 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borderline, and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in the Medicare population. Am Heart J 2014;168:721-730.

    4. Fleg JL. Preventing readmission after hospitalization for acute heart failure: a quest incompletely fulfilled. JACC Heart Fail 2018;6:153-155.

    5. Alahdab MT, Mansour IN, Napan S, Stamos TD. Six minute walk test predicts long-term all-cause mortality and heart failure rehospitalization in African-American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J Card Fail 2009;15:130-135.

    6. Chiarantini D, Volpato S, Sioulis F, et al. Lower extremity performance measures predict long-term prognosis in older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heart failure. J Card Fail 2010;16:390-395.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内容不得侵犯第三方的合法知识产权,若产生相关纠纷,作者需自行承担。

    刘雨洁,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纽约大学研究生在读,关注神经科学、生物制药、基因技术、细胞技术等领域的前沿技术成果。

  • 视频简介: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马礼坤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主要是根据三个方面:一是病人有典型的胸痛,二是心电图的一个动态演变,三是心肌损伤标志物,也就是心肌酶的增高。

     

    第一,病人有胸痛,往往表现为一个持续性胸痛。

     

    第二,心电图变化。这种变化早期表现为T波高尖,紧接着就是ST段抬高、Q波形成、T波倒置等这样一个动态演变过程。

     

    第三,病人有心肌损伤标志物,也叫心肌酶,包括心肌酶的增高,这里面包括CKMB或肌钙蛋白的增高,同时存在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

     

    根据这三点就可以诊断病人是否是急性心肌梗死。

  • 今天有一位女性患者,她的血压波动非常厉害,高的时候高到180mmHg~100mmHg,低的时候,低到75mmHg~55mmHg。这样的血压就比较难调,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种原因最常见的就是不会测血压,不会正规的测血压。我们建议测血压的方式是这样的,每天早中晚都应该测一次,测血压的时候,不要在剧烈的运动当中,或者运动过后,建议至少要平静地休息半小时,然后把自己的右手,在这儿和心脏相平,测我们的胳膊,而不是手腕。它的紧度大概能容纳两个手指插进去就可以了,然后推荐的是用电子血压计。
     
     
    不建议发现血压高了以后反复测,那样会不准。一般来说测两次取均值就可以。如果两边的血压不一样,哪边儿高以哪边儿为准。
     
     
    如果血压差值超过15mmHg,说明有动脉硬化。如果有的病人测血压的时候,是侧躺着,还有的病人压着胳膊测,都不可以,这些都会影响操作的数值。
     

    高血压治疗的目标是不同的,并非140mmHg~90mmHg一刀切。在某些情况下,130mmHg~80mmHg更佳。

     

     

  • 我今天发现下颌骨上面有一块疙瘩,按压的时候感到疼痛,我有点担心,所以我决定在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

    医生根据我的描述,认为可能是下颌腺的囊肿或淋巴结炎,建议我去医院做超声检查。虽然我担心是肿瘤,但医生耐心地解释了可能的情况,并建议我不要过于担心,先做个检查确认一下病情。

    我随后去了医院做了B超,结果显示是良性的肿物,医生建议我到耳鼻喉科或骨科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医生也提醒我不一定需要手术,具体治疗方式需要医生根据检查结果来决定。

    整个线上问诊的过程让我感到很放心,医生的专业建议让我对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知道了接下来需要怎么做。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感到满意,我觉得这样的线上问诊是非常方便和及时的。

  • 我是一名69岁的女性患者,五六年前做了后腹膜平滑肌肉瘤手术,术后未做任何治疗。去年8月份开始出现腿疼症状,今年2月份查出肝转移。最近做了核磁,怀疑骨转移。现在左腿疼痛厉害,我想问是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吗?

    医生建议做个穿刺活检来确定病情,可以吃些止疼药缓解疼痛,但效果只是暂时的,建议去做化疗或手术。需要去肿瘤科就诊,检查结果都是怀疑转移。如果需要买止疼药,可以去医院疼痛科或者肿瘤科办理相关手续。

    医生提醒,需要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需要遵守医疗行业的相关法规和道德规范。

  • 我的线上问诊之旅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末,我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线上问诊,内心充满了期待和不安。

    在等待的过程中,我接到了一位年轻医生的电话。他的声音温和而专业,让我感到一丝安心。他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然后告诉我需要做一些检查。

    几天后,我再次与这位医生取得联系。他告诉我,根据检查结果,我可能患有骶骨脊索瘤。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恐惧。

    医生耐心地为我解释了病情,告诉我目前的治疗方案。他告诉我,手术可能是唯一的选择。虽然手术风险很大,但这是我唯一的希望。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开始积极准备手术。然而,高昂的治疗费用让我陷入了困境。我向医生表达了担忧,他安慰我说,他们会尽力帮助我。

    手术过程很顺利,但康复之路并不容易。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一步步走出了困境。虽然我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但我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战胜病魔。

    现在,我已经可以正常生活了。回首这段经历,我深深感激那位医生。是他的耐心和专业,让我走出了阴影,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 我的线上问诊经历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末,我在开车回家的路上,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个温柔的女声,她自我介绍是一位医生,说她看到我的信息,想了解我的病情。

    我告诉她我最近发现腿部有两个硬块,已经困扰了我两个星期。医生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症状,并告诉我,她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为我提供初步的诊断和建议。

    接下来的几天,我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了相应的检查。当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包着血管,没有把握切除时,我感到非常焦虑。但医生一直耐心地安慰我,告诉我目前医学上有技术可以尝试切除肿瘤,只是需要谨慎评估。

    手术的日子终于到来,医生亲自为我做了手术。手术中,她发现肿瘤确实包着血管,但通过精心的操作,还是成功地部分切除了肿瘤。虽然手术过程紧张,但医生的专业和冷静让我感到非常安心。

    术后,医生通过互联网医院持续关注我的恢复情况。她告诉我,伤口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愈合,而且需要等到伤口愈合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在这期间,医生一直给我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指导,让我感到非常温暖。

    现在,我的伤口已经基本愈合,我可以正常生活了。这一切都离不开医生的耐心和专业。通过互联网医院,我不仅得到了及时的治疗,还感受到了来自医生的关怀和温暖。

  •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三下午,我坐在电脑前,紧张地等待着与骨肿瘤科医生的线上问诊。我,一个66岁的老人,小腿前胫骨多形性横纹肌肉瘤的复发让我倍感压力。

    医生***的声音温柔而坚定,他让我上传了病变部位的片子,仔细查看后,他告诉我局部难以彻底切除,建议截肢。听到这个消息,我内心五味杂陈,但医生的耐心解释让我逐渐接受了这个事实。

    “截肢的话,生命周期能延长多久?”我犹豫地问道。医生没有给我一个确切的答案,但他告诉我,医生的建议只是为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病情,最终的决定需要我自己来做。

    随后,我又上传了其他部位同时做的CT,希望能找到其他的治疗方案。医生在看过片子后,再次强调了局部无法彻底切除的情况,并告诉我,除了截肢,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来治疗。

    在咨询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对患者的关心。他没有因为我的年龄和病情而放弃治疗,而是尽其所能地为我提供帮助和建议。

    最终,我决定接受医生的提议,进行截肢手术。虽然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我相信,只要我积极配合治疗,我的生命之花依然可以绽放。

  •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三下午,我像往常一样打开了我的手机,准备查看一下邮件。突然,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让我心头一紧,是丈夫发来的,他告诉我身体有些不适,需要我陪他去一趟医院。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立即收拾好东西,驱车赶往医院。

    在医院里,医生给我丈夫做了一系列检查,最后的结果让我震惊——脊髓内占位。医生告诉我,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确认的病情,建议进行增强MR检查。我心里充满了不安,但医生的话让我感到一丝安慰,他说:“目前考虑良性的可能性大些。”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带着丈夫四处奔波,寻找治疗脊髓肿瘤的专家。在河南的一个小县城,我们找到了一位名叫唐医生的专家。唐医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骨肿瘤科医生,他详细询问了丈夫的病情,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当我问到手术的成功几率时,唐医生说:“微创做不了这个手术,但是根据您丈夫的情况,良性的可能性较大。”

    在唐医生的推荐下,我们来到了河南省三甲医院,进行了增强MR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确实存在脊髓内病变,但医生说这是良性的可能性较大。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情稍微好转了一些。

    在治疗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医生的品质。他们不仅具备专业的医疗知识,更有着对患者深深的责任感和同情心。虽然我丈夫的病情让我感到害怕,但是医生和护士们的关心和鼓励让我感到温暖。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唐医生,是他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这次的经历让我更加坚信,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是现代社会的一种便利。它让我们能够快速找到专家,得到专业的建议,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 我在网上找了一个医生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很耐心地给我解答了很多问题。我担心自己的下颚骨肿物会不会严重,医生告诉我不要紧张,这种情况不需要手术,只需要定期复查就可以。医生还告诉我,如果情况持续增大,导致下颌骨形态异常,才需要考虑手术处理。医生还提醒我,手术已经很成熟,不需要过于担心。我很感谢医生的耐心解答,决定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病情的发展情况。

  • 那天,阳光明媚,我独自一人踏上了去往济南的旅程。我的大腿上有一个股骨骨肿瘤,困扰了我18年,如今终于下定决心去治疗。

    我来到了一家知名的骨肿瘤科,医生***接待了我。他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仔细查看了我之前的影像检查结果。他告诉我,初步诊断结果可能是间接骨肿瘤,但需要进一步的病理检查才能确定。

    几天后,我收到了病理报告,但结果并不明确。我感到有些失落,但又对***医生充满信心,他安慰我说:“别担心,我会帮你找到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于是,我决定去做免疫组化检查,以确定肿瘤的性质。***医生告诉我,这种检查需要将手术中切下来的肿瘤样本送到病理科进行化验,而我手术的医院应该会保留样本。

    在等待检查结果的日子里,我通过线上问诊与***医生保持联系。他耐心解答我的疑问,给我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建议。虽然他不能亲自为我治疗,但他的专业知识和人文关怀让我感到温暖。

    终于,免疫组化结果出来了,肿瘤被确诊为软骨源性的一种低度恶性的,或者说是一种交界性的肿瘤。***医生告诉我,这种肿瘤有复发的可能性,但他建议我使用双磷酸盐类药物或地舒单抗进行预防。

    我带着感激的心情离开了济南,回到了家乡。虽然治疗之路还很长,但我对***医生充满信心,我相信他会在我的治疗过程中给予我更多的帮助。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线上问诊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轻松地与医生沟通,获取专业的医疗建议,这对于像我这样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

  • 那天,阳光正好,我独自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手里拿着手机,心情有些沉重。我刚刚结束了一次与医生的线上会诊,医生告诉我,我的韧带样型纤维瘤虽然已经手术切除了,但易复发,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医生是来自骨肿瘤科的专家,他温和地询问了我的病情,耐心地听我讲述了手术的经历。尽管放化疗对我并不敏感,但他告诉我,只能等待后期是否复发。

    我先生的是在手上的,这让我更加担心。在医生的指导下,我按照他的建议拍摄了术后6天的照片,并上传给了医生。

    医生告诉我,如果复发,只能是再次手术。他详细地解释了复查的频率,建议前两年每三个月复查一次,后三年半年一次,总共五年。他还告诉我,韧带样型纤维瘤很少转移,但手上多次手术会影响手的功能。

    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虽然前路漫漫,但我相信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我能够战胜病魔。在结束会诊之前,我还询问了是否有需要忌口和注意事项,医生告诉我没有特殊的要求。

    这次线上会诊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即使身处异乡,也能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复查,希望能够早日康复。

  • 2024年9月5日下午2点,朝阳区的李先生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功能向一位资深的医生咨询了他的健康问题。李先生最近发现自己右大腿有多个囊性肿块,非常担心是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医生在仔细询问了李先生的症状后,初步判断可能是良性的肿块,但为了更准确地确定病因,建议李先生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李先生对此表示感谢,并问是否有可能是肉瘤。医生解释说,根据目前的信息,不太像是肉瘤,但仍需要进一步检查才能确定。李先生也问到了肿块的成因和是否需要手术,医生表示具体原因不详,需要等待核磁共振检查的结果再做决定。李先生对医生的专业态度和耐心解答感到非常满意。

    在随后的对话中,李先生又提出了几个问题,包括是否是皮脂腺囊肿以及彩超结果如何。医生虽然无法在没有详细检查报告的情况下给出明确的答案,但仍然给予了李先生很多有用的建议和指导。李先生表示会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做核磁共振检查,并感谢医生在他困惑和担忧时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