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电力医院

感染内科

感染内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感染内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感染内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河南电力医院感染内科疾病推荐专家
河南郑州市感染内科疾病推荐专家
感染内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随着新冠肺炎的出现和爆发,人们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诊断、预防、治疗越来越重视。

    传染病不像其他疾病,由于它本身的一些特性,让人们提起传染病,都很畏惧。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染源,可以是患者本人例如乙肝、艾滋病,也可以是动物,例如肾综合征出血热,传染源就是鼠类。

    传播途径的种类很多,消化道、呼吸道、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等。

    有的疾病只有一种传播途径,例如流感,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有的疾病有多种传播途径,例如肾综合征出血热,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虫媒、母婴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一般都是人。

    传染病的特征,分为基本特征和临床特征。

    基本特征,是几乎每个传染病都具有的特征,包括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等。

    临床特征,1 根据疾病发展阶段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与再燃、后遗症期。

    2 常见症状和体征:发热,发疹。

  • 十个女人八个感染HPV是真的吗?

  • 我家宝宝 3 岁多,还在穿纸尿裤,家里老人都有意见了,对此我很苦恼,宝宝什么时候才能告别纸尿裤啊?”

    我的回答是:“穿”到桥头自然“止”!

    纸尿裤作为解放家长双手的伟大发明,安全实用又方便,所以不用急着摆脱尿裤。让孩子“挂空档”还会让不怀好意的人有机可乘。

    关键是——过早脱离纸尿裤也不能让宝宝更快学会上厕所。

    根据梅奥诊所的建议,大部分孩子可以在一岁半至两岁的时候开始如厕训练。但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孩子甚至到 3 岁才准备好进行如厕训练。进行如厕训练后,大多数孩子在 4 岁之前可以控制日间排尿,要实现睡眠期间的排尿控制可能需要更长时间,部分儿童直到 5-7 岁时才不会夜间尿床。

    什么时候告别纸尿裤,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做选择。

    比如白天总是可以保持干爽,那么白天可以尝试不穿纸尿裤。孩子夜间不尿床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

    如果给孩子脱掉尿裤之后,发现孩子又尿裤子了,也不必担心。

    纸尿裤可以再穿一段时间,随着孩子控制大小便的能力逐渐增强,到时再完全告别也不迟。

    记住,孩子是自己的,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

    孩子纸尿裤穿到啥时候,我们可以决定。

    PS:如果孩子超过 5 岁还会频繁尿床(≥2 次/周,持续 3 个月以上),则需要考虑遗尿症的可能,这种情况,尽早评估可能对家长有利,所以家长可寻求小儿肾脏科医生帮助评估。

  • 看书和看手机引起的调节反应

    中国的研究者比较了人们用手机看文字和用纸质书看文字时的调节能力。这个研究的结论是:看纸质书和看手机引起的调节滞后值几乎相同!

    但是韩国的研究者做类似的实验,得到的结果却不太一样。他们比较了用手机看电影 30 分钟和用纸质书籍阅读 30 分钟的调节情况,发现使用手机后,调节滞后值比用纸质书增加更明显。同时,在调节幅度方面,看手机后调节幅度比看纸质书后下降明显。

    目前人们所做的研究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尚不能真正回答“看手机是不是真的更容易近视”这个问题。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看手机、看书这两个行为都属于近距离用眼,并且都会增加调节滞后值!

    所以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才是引起近视的真正原因!

  • 点击查看
    å

    糖尿病会引起脑梗,糖尿病患者相对于普通的患者,引发脑梗的风险是明显增加的,特别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脑梗的风险更会明显的增加,糖尿病引发脑梗的病因:

    • 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糖高,会导致血液黏稠度明显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的状态。
    • 糖尿病会引起颈动脉、颅内动脉多发狭窄或者血管闭塞,也可以导致脑梗塞发生。

    糖尿病患者在两种因素作用下,发生脑梗塞风险大明显的增大,所以要求糖尿病患者加强血糖的控制。患上糖尿病之后治疗不当会引发脑梗塞,糖尿病脑梗塞的患者要积极采取药物治疗措施。可以使用的药物有口服药物和直接注射胰岛素,使用药物治疗既可以控制病情,又能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用药期间要控制饮食,要以低盐低脂的饮食为主,避免摄入含糖量和含脂肪量较高的食物。发生这种疾病之后,还需要使用抗凝的药物治疗,常用的抗凝药物有阿司匹林,使用这类药物可以使疾病得以控制。得了糖尿病引发脑梗塞的现象时要按时用药、按时复查和注意相关的禁忌事项。

  • 点击查看
    å

    对于早期的胃癌,首选内镜下治疗,即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和内镜下黏膜下层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

    内镜下治疗主要是适用于淋巴结转移可能性极低肿瘤,最初的适应症包括:

    • 肿瘤分化良好
    • 肿瘤局限于黏膜层(cT1a)
    • 直径<2cm,不伴有溃疡

    目前更多的临床研究正在开展,探讨内镜的适应症。

    内镜切除术后,一定关注患者术后的病理结果,对于存在黏膜下浸润部分或断端阳性时,病理学诊断不明确,应该追加外科手术,以减少局部复发的风险。

    内镜切除术后的随访策略:目前指南推荐术后第 1 年之内要每 3 个月进行一次胃镜复查,第 2 年内每 6 个月进行一次内镜检查,之后每一年进行一次内镜检查。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者,推荐根除幽门螺杆菌。

  • 点击查看
    å

    如果我们平时打嗝经常止不住,可以试一下下面的几个生活小妙招:

    • 深呼吸,人体在深呼吸时,能够使膈肌处于变形状态,如此时适当持续一段时间,膈肌持续处于该状态,起到抑制膈肌痉挛收缩的作用,当膈肌不在收缩时,打嗝自然就会停止,倘若一次无法缓解,可多尝试深呼吸几次。
    • 喝水弯腰法,具体方法为喝少量温开水,缓慢咽下,同时做 90 度的弯腰动作 10-15 次。由于人体胃部与膈肌距离较近,通过该动作也可起到按摩膈肌的作用,从而缓解膈肌痉挛,达到止嗝的作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打嗝期间要注意喝水量以及速度,以防呛到。
    • 屏气法,直接屏住呼吸 30~45 秒,或取一根干净的筷子放入口中,轻轻刺激上腭后 1/3 处,打嗝症状会立即停止。但心肺功能不好的人慎用此法。
    • 惊吓法,该方法可在打嗝患者不注意时,突然出声或拍打,对患者形成刺激,经大脑皮层对各神经肌肉产生影响,促使膈肌痉挛受到抑制。但该方法不适用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以及儿童,以防引发危险。此外惊吓还需注意不可用力过猛,以免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 (1 )真爱为先。

    • 主要习惯包括:
    • A.接受爱和付出爱的习惯;
    • B.自爱的习惯,包括:自尊、独立、健康、自我展示和自我推销等;
    • C.理解与尊重的习惯,包括:理解对方的需要,在理解中学会理解,尊重她人人格,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尊重每个人的劳动成果;
    • D.宽容的习惯,包括: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善于交朋友,等等。

    (2 )诚信为本。

    • 主要习惯包括:
    • A.遵守诺言、说话算数的习惯;
    • B.实事求是的习惯;
    • C.待人接物真诚的习惯;
    • D.守时的习惯,等等。

    (3 )责任为重。

    • 主要习惯包括:
    • A.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
    • B.经常反省的习惯;
    • C.正确面对过失、勇于承担责任的习惯;
    • D.在家庭和学校中承担具体责任的习惯;
    • C.服务她人、有社会责任感的习惯,等等。

    (4 )乐观为强。

    • 主要习惯包括:
    • A.自信的习惯;
    • B.积极性选择的习惯,包括:心态平和、正确看待过去、现在和将来,正确对待奉献与享受;
    • C.自强的习惯;
    • D.自我接纳的习惯,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欣赏和自我激励,等等。

  • 根据颈椎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和受累的病灶部位,总共分了六大类:

    1. 颈型颈椎病

      又称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时常被俗称"落枕"。该型颈椎病多因睡眠时枕头高度不合适或睡姿不当,颈椎转动超过自身的可动度,或由于颈椎较长时间弯曲,一部分椎间盘组织逐渐移向伸侧,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疼痛。"落枕"也不排除非颈椎因素。如颈部肌肉受寒出现风湿性肌炎、项背肌劳损或颈部突然扭转等,亦可导致"落枕"样症状。颈型颈椎病症状,以颈部僵硬、痛、胀及不适感为主,常在清晨醒后出现或起床时发觉抬头困难,患者常诉说头颈不知放在何种位置为好。约半数以病人颈部活动受限或强迫体位,个别病人上肢可有短暂的感觉异常。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可以缓解。此型颈椎病病程较长,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且常反复发作或时轻时重。慢性病程患者主诉头部转动时发生奇异的响声。发作时,患者头部偏向患侧,以缓解疼痛及不适。

    2.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下中最常见的一型,发病率最高,占颈椎病的 60%。病因主要是颈椎间盘及骨刺向颈椎后外方突出,刺激或压迫相应脊神经根的结果,尤以下部颈椎即第 4 至 7 颈椎段最多见。神经根型颈椎病多数在 30 岁以上发病,呈慢性经过,反复发作。其症状表现:

      • 根性痛:疼痛为神经根型颈椎的主要症状。其性质呈钻痛或刀割样痛,也可以是持续性隐痛或酸痛。也可以向不同部位放射,如头、耳后或眼窝后部、肩、臂、前胸乃至手指,多局限于一侧。当咳嗽、喷嚏、或上肢伸展以及颈部过屈、过伸时均可诱发或加剧疼痛。部分患者患侧手指指端有麻木感。夜间症状加重,常影响睡眠。
      • 肌力减弱:部分病人由于运动神经受损而引起上肢肌肉萎缩无力,手部活动不灵,持物不得力容易脱落。
      • 颈部僵直:棘突、棘旁或肩胛骨有压痛。神经根牵拉试验、压头试验为阳性。肱二头肌或肱三头肌腱反射可减弱或消失。颈部、肩肌肉张力增高或痉挛。
    3. 椎动脉型颈椎病

      当颈椎出现节段性不稳定和椎间隙狭窄时,会造成椎动脉扭曲并受到挤压;骨质增生的形成也可以直接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纤维,使椎动脉痉挛而出现椎动脉血流瞬间变化,导致供血不足而出现症状。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颈椎病患者中约 70%有椎动脉受累。50 岁以上头晕,头痛者。50%以上与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受累有关。

      • 眩晕,视物模糊。有时伴随恶心、呕吐、耳鸣或听力下降。
      • 下肢可能会突然无力,猝倒,但是意识清醒。
      • 偶而也会有肢体麻木、感觉差情况。甚至出现一过性瘫痪,发作性昏迷。(这些都是椎动脉瞬间收到卡压,瞬间造成脑供血缺乏引起的)
    4. 脊髓型颈椎病

      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占颈椎病的 12-20%,也是目前许多骨科,和大夫非常头痛的一种颈椎病类型,因为他的影响十分严重。甚至可造成肢体瘫痪,脊髓型颈椎病致残率高。脊髓型颈椎病通常起病缓慢,以 40-60 岁的中年人为多。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和严重程度,往往和有无颈椎管狭窄有很大关系。

    5. 交感型颈椎病

      由于椎间盘退变和椎体不稳定等因素,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交感型颈椎病症状繁多,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为交感神经抑制症状,且往往会伴随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

      1. 头部症状:如头晕或眩晕、头痛或偏头痛,睡眠差、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2. 五官部症状:眼胀、干涩或多泪、视力变化、视物不清等;耳鸣、听力下降;鼻塞等,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等;味觉改变等。
      3.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
      4. 心血管症状:心悸胸闷、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
      5. 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有时感觉疼痛、麻木。

  • 弱视的发病率有 3%呢。弱视其实是一个“结果”,它可以由不同的原因造成。我们常常把这些原因分成这么几类:

    1.斜视性弱视

    所谓斜视是指注视东西时两只眼睛的方向不一致,尤其是在出生 6 个月以内发生的内斜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对眼”,那只经常偏斜的眼睛的视力发育通常会比较差。

    2.屈光不正性弱视

    我们的眼睛是非常精密的光学和神经系统,精确聚焦是视力发育的基础。出现高度屈光不正时,就像照相机无法聚焦,继而出现视觉功能发育受损。最常导致弱视的是高度远视和散光,这两种屈光不正会让宝宝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不清晰,出现双眼矫正视力(戴上眼镜的视力)低下。

    3.屈光参差性弱视

    所谓屈光参差,就是两只眼睛光学系统的焦距差别比较大,就像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焦距正常的眼睛有良好的视力,焦距异常的眼睛看到的物体是模糊不清的,两只眼睛看到的影像互相干扰,宝宝只好关闭了模糊眼的图像,造成弱视。

    4.形觉剥夺性弱视

    儿童先天或外伤性白内障、上眼皮下垂遮盖大部分瞳孔或者有角膜混浊白斑,就像遮光窗帘挡住外面的阳光,把屋子变得漆黑一片,视网膜缺少了外界多姿多彩的物像刺激,视觉神经功能发育受到干扰。这种类型的弱视通常程度比较严重。很多白内障宝宝做了手术仍然视力很差,需要长期大量的弱视治疗。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