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保县人民医院

中医心身医学科

中医心身医学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中医心身医学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中医心身医学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中医心身医学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点击查看
    å

    (2 )抑制症状:头晕、视物模糊、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下降、胃肠胀气等。

    X 线、CT、MRI 表现与神经根型相似

    4.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横突孔狹窄、上关节突明显增生、钩椎关节增生压迫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反射性的椎动脉痉挛是本病的原因。

    (1 )症状:

    • 眩晕:为主要症状。
    • 头痛: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血管代偿性扩张引起,主要为颈枕、顶枕部痛,也可放射到颞部,多为发作性胀痛,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 视物障碍:为突发性弱视或失明,复视,短期内自动恢复,是大脑后动脉及脑干内第Ⅲ、Ⅳ、Ⅵ脑神经核缺血所致。
    • 猝倒:是椎动脉受到刺激突然痉挛引起。多在头部突然旋转或屈伸时发生,倒地后恢复正常,站起时可继续活动。
    • 其他: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障碍以及精神症状。

    (2 )无明显体征

    (3 )辅助检查:通过经颅多普勒检查可见椎动脉供血不足或痉挛。

    (4 )诊断和鉴别诊断:以上两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较为相似,应与眩晕症(脑、耳眼、外伤、神经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锁骨下动脉缺血综合征等疾病鉴别

    食管型颈椎病

    少数患者可出现锥体前方较大尖锐的骨赘增生,压迫食管产生吞咽不适等。

    混合型

    两种或两种以上,临床上也比较常见。

  • 在临床中,做 CT 检查还是可以排除脊髓型颈椎病方面的问题,当然,如果要检查的更清晰做颈椎磁共振检查就更好了。

    如果出现了疑似脊髓型颈椎病方面的问题,需要及时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需要做颈椎 CT 或者磁共振,详细的了解一下颈椎方面的情况,根据检查的结果看是药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当然即使做了手术以后相关的药物治疗也是不能够少了,药物治疗是基础。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患者病情稳定了就需要尽早介入康复治疗,比如说针灸,推拿,穴位注射,中频,超短波的治疗,综合性的处理,这样治疗才有效果。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减少伏案工作学习的时间,枕头不要太高了,少用手机电脑。

    出现了颈椎病方面的问题,需要及时到当地三甲院的康复科或者是骨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 美国和欧洲的研究数据显示,高达 1/3 的住院患者在入院时存在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的风险。此外,患者的营养状况在住院期间往往容易恶化,原因包括与疾病有关的食欲不振、与药物有关的副作用、禁食、损害消化系统正常功能的疾病、住院患者营养管理不理想,以及疾病有关的消瘦。患者有时会觉得在医院治疗期间食欲不佳是意料之中的事,患者和医务人员都会认为治疗是主要的,饮食是次要的。

    营养不良和患者不良结局风险增加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关联,包括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功能下降和延长住院时间。有研究者认为,在入院时通过积极的营养筛查、营养评估和适当的治疗来早期识别营养不良是患者管理的重要内容。既往鼓励营养干预的证据是不充分的,主要依靠观察性研究。近年来,一些研究住院患者营养疗法的试验转变了对营养不良管理的理解,并确定了营养不良是一个重要的干预目标。

    2021 年 10 月 14 日,著名期刊《柳叶刀》最新刊登了一篇文章,为目前在医院接受治疗(没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成年患者,提供了最好地识别和管理与疾病相关营养不良的方法。包括入院时对患者进行营养不良风险的筛查,营养评估和营养不良诊断标准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营养护理,选择最有可能从营养干预中获益的患者,以及出院后的营养考虑。

    营养干预可改善临床结局

    关于营养干预可以改善临床结局的最新最大的试验是 EFFORT 研究,这是一项在瑞士进行的随机对照多中心试验,纳入了 2000 多名有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总分≥3)。EFFORT 分析了旨在为达到能量、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要求的个性化营养疗法与标准医院饮食对比的疗效。该试验的主要综合终点是严重并发症、死亡率、入住重症监护室、心血管和胃肠道并发症、功能下降和再住院。这项试验结果显示,营养干预有效地降低了死亡风险。

    第二大的安慰剂对照试验 NOURISH 研究中也发现了类似的对死亡风险的有益影响。NOURISH 比较了在美国多个中心的 652 名患者中使用专门的富含蛋白质的口服补充剂与安慰剂对临床结果的影响。尽管该试验的主要综合终点(出院后 90 天的死亡或非选择性再入院发生率)是阴性的,但在服用富含蛋白质的口服补充剂的组别中,90 天死亡率明显下降。

    一项研究急性心力衰竭入院患者营养干预的试验中,与标准诊疗组相比,营养干预组的死亡率和再入院率都有所下降。另一项研究纳入了住院的肺炎患者,发现营养干预降低了疾病特异性再入院率的风险,但没有显著改善死亡率。同样,在两个小型试验中,给予个体化营养计划的患者的死亡率没有明显降低,但与给予标准诊疗的患者相比,其住院时间更短。

    再喂养综合征

    尽管营养治疗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并发症风险低,但应特别注意再喂养综合征。再喂养综合征是一种威胁生命的代谢并发症,它是由快速进食加上微量营养素和电解质(例如,磷酸盐、钾、镁和维生素 B1)供应不足引起。口服、肠内或肠外营养都可能发生再喂养综合征,它往往没有被意识到,因此也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疗。由于肠促胰素效应,口服和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有更高的再喂养综合征风险。

    在一项对口服、肠外或通过鼻胃途径喂养的患者进行的营养试验中,15%的患者发生了再喂养综合征,这与 180 天死亡率、180 天重症监护室入住率和住院时间增加相关。在一份共识文件中,即将发生再喂养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定义为在开始营养治疗的 72 小时内,电解质浓度下降,即比基线下降>30%或磷酸盐浓度的绝对值≤0.6mmol/L,或任何其他电解质(如镁或钾)低于正常范围。此外,如果任何电解质转变与典型的临床症状(如水肿、心动过速和呼吸急促)同时发生,则被认为是明显的再喂养综合征。

    美国肠外和肠内营养学会(ASPEN)的一个工作组对再喂养综合征的定义与以上共识文件中列出的表述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没有区分即将发生和已有临床情况。风险评估、建立护理计划以及在整个营养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监测,对于减少再喂养综合征有关的发病率非常重要。

    英国国家健康和护理卓越研究所(NICE)的标准有助于识别有再喂养综合征高风险的患者:低 BMI;大量体重下降;营养摄入不足;喂食前钾、磷酸盐或镁的浓度低;或有饮酒或药物史,包括胰岛素、化疗、抗酸剂或利尿剂。饥饿是最主要的风险因素。

    除非血浆中的电解质浓度很高,否则有再喂养综合征风险的患者应该接受预防性电解质补充(例如,每天 2-4mmol/kg 的钾,每天 0.3-0.6mmol/kg 的磷酸盐,以及每天 0.2-0.4mmol/kg 的镁)。对于饥饿的患者,血浆电解质浓度不能反映全身状况,可能有大量的细胞内消耗,特别是 98%的钾在细胞内。患者应在进食前和进食的头 10 天进行维生素 B1(200-300mg/天)和多种维生素的补充。

    对于有再喂养综合征风险的患者,过量的钠和液体也可能是危险的,建议在再进食的早期阶段,钠的摄入量低于 1mmol/kg,液体的摄入量低于 20ml/kg。营养治疗应该从降低能量目标开始,在 5-10 天内慢慢增加到全部热量需求,根据再喂养综合征的个人风险分类。在患者怀疑有再喂养综合征的期间,应该每天监测电解质浓度,同时进行额外的临床检查,特别注意水合状态和相关指标,以及时发现液体超负荷或微量营养素缺乏的迹象和症状。

    出院后的长期营养治疗

    从长远来看,营养不良的患者有很高的疾病相关死亡风险。对已出院患者的试验进行的 Meta 分析显示,持续的营养治疗对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以及体重有好处,但对死亡率没有影响。但一些在出院后继续在门诊提供营养治疗的试验(如 NOURISH 试验),报告了营养治疗对死亡率的显著有利影响。因此,有证据支持对已有营养不良风险(或表现)的患者在出院后继续进行个性化的营养治疗,然而,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支持这一假设。

    参考文献:
    The Lancet,2021,October 14. doi: 10.1016/S0140-6736(21 )01451-3.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梁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病流行病学。

  • 诊刮后3天肚子有点疼,感觉颜色血的颜色跟月经一样,这是正常的。 做完诊断性刮宫以后,子宫是会有一些轻微的收缩,会有点微痛。只要不是剧烈的疼痛,出血量也不是非常的多,就不用担心。平时注意卫生,注意休息,不要过早的进行性生活,可以正常进行其他的日常生活,也可以冲凉,开车也没有问题。

  • 单眼或双眼发病,一天到晚眼泪汪汪、眼屎糊满眼睛,这是婴幼儿泪道阻塞性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但有时急性结膜炎和倒睫也会有类似的症状和体征,鉴别的要点主要在病史病程和体征。急性结膜炎往往某一天突然开始起病,病程较短,多数病例结膜充血体征明显;而很多泪道阻塞性疾病患儿的家长则不能说出开始出现症状的确切时间,病程也相对较长,结膜充血不明显或仅局限于鼻侧;倒睫常见双眼发病,在裂隙灯或肉眼下可明显查见睫毛贴附眼球,但泪道阻塞,泪液潴留时也可濡湿睫毛而造成假性倒睫外观,需仔细甄别。判断困难时,泪道冲洗可帮助鉴别。需要指出的是,泪道阻塞可能是结膜炎反复发作的深层诱因,而结膜的炎性物质或上皮碎屑也可能成为泪道阻塞的罪魁祸首,两者可以互为因果,临床判断时需结合病史体征,综合分析。

    本病的治疗理念是尊重自然发育特点,遵循渐进的,阶梯式、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力求以最小的损伤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 <4 月龄患儿,因自愈率很高,建议观察为主,可辅以泪囊按压,眼屎多的话可以短期应用抗菌药物滴眼液(如托百士);
    • >6 月龄患儿,自愈率明显降低,经泪道冲洗证实泪道阻塞后,首选泪道探通治疗;
     
    4-6 月龄患儿,经泪道冲洗证实泪道阻塞后,根据患儿症状的轻重及家属的治疗意愿综合拟定治疗方案。
     
    综合分析近年笔者探通的 5 月龄~8+岁泪道阻塞患儿(均经泪道冲洗证实)近千例,表面麻醉后在家属按压束缚下完成,治愈率约为百分之九十。随着鼻内窥镜的应用及对局部解剖认知理解的加深,推论教科书及文献报道中的“泪道骨性阻塞”可能是下鼻甲紧紧贴附于鼻泪管在下鼻道的开口,而真正鼻泪管下段骨性通道未发育的病例其实非常罕见(当然这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如果这个推论成立,这部分病人全麻后在鼻内窥镜下扩张推开下鼻甲,则可恢复泪道通畅度,将进一步提高泪道探通的成功率。
     
    • 对于探通失败或不适宜行泪道探通的病例(如急性泪囊炎),可选择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手术。泪道置管术虽然损伤更小,但成功率不如鼻腔泪囊吻合术,且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婴幼儿,容易因揉眼而使置管移位或脱出,不建议常规选择。而泪道激光因无法解决高热能量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而造成的后续并发症问题,严重制约着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如果能研发出一种不发热的“冷激光”,则前景可期。

  • 点击查看
    å

    外科医生就做两件事情,一件事就是解除压迫即解除病灶。骨折以后压迫了神经,就是骨块突入椎管里面压到神经,那我们就把神经周围的骨块取出来,不让它压到神经,就有机会恢复。第二件事,有些骨折脱位或粉碎了,就需要重建正常的腰椎的形态,包括它的功能。需要用到内固定,比较常用的就是椎弓钉,在骨折椎上下做固定,这只是临时固定,等以后的骨头长好,主要是靠自己骨头的支撑。

  • 视频简介

     

    作者:北京回龙观医院 副主任医师 孙春云

     

    首先找一个地方坐下,然后双脚平行放在地面上,可以把双手放在自己的小腹,随着呼吸的一呼一吸,把注意力集中在肚皮的一起一收上,这种方法为呼吸正念练习。

     

    日常生活中的每一言、每一行、每一动都可以做正念练习,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观察自己,管理焦虑,同时需要不断的练习,让我们神经系统变成一个自发的。

  •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表现是突然较剧烈胸痛,这种胸痛需要与部分疾病鉴别。急性心肌梗死需要鉴别,如肺栓塞、心包积液、急性心包炎或主动脉夹层等,这些都可以引起急性胸痛。

    急性心肌梗死胸痛多半表现为剧烈持续,伴有濒死感、出汗,心电图表现为典型心肌梗死演变过程,此时可进行明确诊断。

    急性心包炎患者一般有近期发热,感染表现,出现明显胸部持续疼痛,通过超声心动图可进行鉴别。如果超声心动图提示明显心包积液,可考虑急性心包炎,但还需要与急性肺栓塞进行鉴别。

    急性肺栓塞可以表现为明显胸痛,伴有呼吸困难或咯血表现。肺栓塞表现为低氧,血气分析可看到血氧分压降低,进行心电图检查,发现肺栓塞右心负荷增重特异性表现,同时超声心动图可提示右心负荷增重,右心扩大,肺动脉压增高以及可进行肺动脉 CT,明确肺栓塞存在。

    与主动脉夹层鉴别,主动脉夹层剧烈撕裂样疼痛,要比其它胸痛更加凶猛,且可迅速危及生命,鉴别主要通过大血管 CT 或核磁共振进行鉴别。

    以上为常见的胸痛鉴别要点,一些没有医学基础的朋友不一定都能看得很明白,到您需要知道,胸痛可能是大问题,需要及时就诊鉴别和处理。另外,很多胸痛相关疾病也和心理状态有关系,所以如果您出现胸痛症状,也不要特别担心和抓狂,尽可能少动的同时,也尽可能心情平静下来,及时就近就医就好。

    最后也祝您永远保持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 缺血性卒中指脑血循环障碍病因导致脑血管堵塞或严重狭窄,使脑血流量灌注下降,进而缺血、缺氧导致脑血管供血区脑组织死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脑循环障碍病因导致的突发、短暂(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多见)的脑、脊髓或视网膜神经功能缺损,影像学无新的局灶性脑梗死病灶。

    2020 年,一项关于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或阿司匹林单独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或 TIA 的研究(THALES)结果公布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THALES 是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研究纳入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或高危 TIA 的患者。患者在症状出现后 24 小时内以 1: 1 的比例被分配接受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或安慰剂加阿司匹林的 30 天方案。主要疗效结局是 30 天内卒中复发或死亡的复合事件。次要结果是首次发生的缺血性卒中和 30 天内的残疾发生率。共有 11016 名患者接受了随机化(替格瑞洛-阿司匹林组 5523 名和阿司匹林组 5493 名)分组。替格瑞洛-阿司匹林组 303 名患者(5.5%)和阿司匹林组 362 名患者(6.6%)发生主要结局事件(HR 0.83,95%CI0.71-0.96,P=0.02)。替格瑞洛-阿司匹林组 276 名患者(5.0%)和阿司匹林组 345 名患者(6.3%)发生缺血性卒中(HR 0.79,95%CI 0.68-0.93,P=0.004)。两组间的残疾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替格瑞洛-阿司匹林组 28 名患者(0.5%)和阿司匹林组 7 名患者(0.1%)发生严重出血(P=0.001)。得出结论,在未接受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溶栓的轻中度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NIHSS 评分≤5)或 TIA 患者中,替格瑞洛-阿司匹林组在 30 天内发生卒中和死亡的复合风险低于单独服用阿司匹林,但两组之间的残疾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替格瑞洛的严重出血更频繁。

    近期 Johnston 博士等人关于 THALES 试验的二次分析报告在欧洲卒中组织会议(ESOC)上发表,并于 9 月 3 日发表在 Stroke 上。

    背景和目的:

    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已被证实可以减少各种临床条件下的缺血性事件,包括特定人群的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种益处伴随着出血风险的增加。在 THALES 试验中,当加入阿司匹林后,与安慰剂相比,替格瑞洛可减少中风或死亡,但增加严重出血的风险。THALES 的主要疗效结果包括出血性卒中和死亡,事件也计入主要安全性结果。为了更清楚地评估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疗的益处和风险,研究者重新定义了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使其具有排他性,并重新分析了 THALES 试验的结果。

    研究方法:

    入组条件:

    • 年龄在 40 岁或以上,患有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卒中,NIHSS 评分≤5 或高危 TIA(ABCD)卒中风险评分≥6 或有症状的颅内或颅外狭窄。
    • 在随机分组之前,患者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或磁共振成像扫描,以排除颅内出血或其他可以解释症状或禁忌治疗的病理。③如果患者有心房颤动、室性动脉瘤病史或怀疑心源性栓塞导致的 TIA 或卒中,则不符合资格;
    • 计划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需要在随机分组 3 天内停止研究用药;
    • 已知出血倾向或凝血障碍;
    • 近 6 个月内有症状性非创伤性脑出血或胃肠出血史,或 30 天内发生重大手术者排除。

    将卒中事件分为缺血性、出血性或原因不明(原因不明按缺血性卒中分析),根据全球应用链激酶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闭塞冠状动脉试验(GUSTO)的出血定义将出血事件分为严重、中度或轻度。最初的疗效终点是从随机分组到第一次 GUSTO 严重出血事件的时间。在第 30 天对残疾等级进行分类,以进一步限制那些导致残疾的次要事件的结果。患者在症状发生后 24 小时内随机接受替格瑞洛加阿司匹林或匹配安慰剂加阿司匹林的 30 天方案。在目前的分析中,研究者将疗效结果(主要缺血事件)定义为缺血性卒中或非出血性死亡的组合,并将安全性结果(主要出血)定义为颅内出血或出血性死亡。净临床影响定义为这两个终点的结合。

    分析结果:

    在 11016 名患者中,替格瑞洛-阿司匹林组 294 名患者(5.3%)和阿司匹林组 359 名患者(6.5%)发生严重缺血事件(绝对风险降低 1.19%,95%CI 0.31-2.07%)。替格瑞洛-阿司匹林组 22 名患者(0.4%)和阿司匹林组 6 名患者(0.1%)发生大出血(绝对风险增加 0.29%,95%CI 0.10-0.48%)。净临床影响有利于替格瑞洛-阿司匹林(绝对风险降低 0.97%,95%CI 0.08-1.87%)。对亚组分析,结果是相似的。

    结论:

    对于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或高危 TIA 患者,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疗 30 天的缺血获益超过出血风险。在治疗 1000 例急性轻-中度缺血性卒中或 TIA 患者中,与单独服用阿司匹林相比,预计将避免 12 次重大缺血性事件,并产生 3 次重大出血。

    局限性:

    • 该分析虽然基于随机试验的数据,但它是基于新的终点定义的二次分析。
    • 大出血很少,所以很难确定出血的预测因素。
    • 研究者将对亚组的分析限制在预定义的呈现上。

    目前,在我国针对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治疗方法包括:

    1. 基础治疗:维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心脏监测和心脏疾病处理、维持脑循环功能、血糖控制、体温控制、颅内压监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
    2. 专科特异性治疗:血管再通或血运重建治疗(静脉溶栓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他抗栓治疗(抗血小板、抗凝、降纤等)、降脂、改善脑循环、神经保护等。
    3. 中医中药治疗。
    4. 并发症防治。
    5. 早期康复治疗。
    6. 二级预防。

    参考文献:

    1. [1]S. Claiborne Johnston, MD, PhD,Ischemic Benefit and Hemorrhage Risk Of Ticagrelor-Aspirin Versus Aspir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DOI: 10.1161/STROKEAHA.121.035555
    2. [2]Sue Hughes, Ticagrelor of Net Clinical Benefit After Stroke, TIA: THALES,Medscape Medical News,September,17,2021.
    3. [3]中华医学会神经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专家组,缺血性卒中基层诊疗指南(2021 年),Chin J Gen Pract,September 2021,Vol.20.No.9.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内容不得侵犯第三方的合法知识产权,若产生相关纠纷,作者需自行承担。

    作者介绍:王伟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硕士,为患者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同时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最佳用药参考。

  • Q 认知损害会发展为痴呆吗?怎么降低痴呆风险?

    一个:

    不少患者确诊精神障碍后,发现自己的脑区功能出现异常,尤其体现在认知功能的异常。他们开始记不住事、对外界反应迟钝、又或者思维逻辑混乱无常...

    种种表现,让患者将自己的症状和痴呆症相联系。

    毕竟痴呆症听起来更为可怕,它似乎已成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料的代名词。

    然而,认知功能损害真的会发展成痴呆症吗?

    01 认知障碍=痴呆?

    认知,是大脑将接收到的外部信息,加工处理转换为内在心理活动,从而让我们获取知识或应用的过程。

    它涉及的范围十分广阔,囊括了学习、记忆、语言、思维、精神和情感等一系列心理和社会行为。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行动、每一个决定,都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上。

    肚子咕咕叫,认知让我们明白这是饥饿的信号,促使着我们自发地寻找食物;

    打哈欠流泪,认知让我们理解这是困倦的前兆,提醒着我们适当地进行休憩。

    当认知功能出现异常,大脑对外界信息的加工处理逐渐停滞,我们就可能出现失常行径。

    最常见的是记忆丧失或记忆错乱,即使是前几天刚发生的事情,我们可能也无法回想起来。

    而当认知功能损害到一定程度,它就可能发展成为认知障碍,出现如感知障碍、记忆障碍或思维障碍等问题,逐步干扰我们的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

    认知障碍又根据病程发展被划分为三个阶段:轻度认知障碍期、中度痴呆期和重度痴呆期。

    前期我们可能只是很难处理复杂的日常事务,但整体的生活质量还是有所保障,但当病情进展到重度痴呆期,我们可能会完全无法自理生活,与痴呆症并无二致。

    所以,认知障碍≠痴呆症,但如果不及时干预,任由其自由发展,它的确可能演变成痴呆症。

    02 可逆的认知障碍

    今年 2 月,一篇发表在学术期刊《神经病学》上的研究指出:

    轻度认知损伤并不一定会发展为痴呆,有一部分患者可能逆转为正常认知。且拥有较高认知储备的轻度认知损伤患者,逆转为正常认知的几率会更高。(来源于:医学界精神病学频道)

    这个研究提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其一,认知障碍不一定会发展痴呆症。

    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大约只有 10%-15%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会发展成痴呆症。

    所以,因为罹患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而出现认知功能受损的患者不必过分惊慌。

    只要积极治疗原有疾病,控制好认知受损的驱动因素,就能显著改善和恢复认知功能。

    最重要的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心情好坏也会影响疾病康复,如果总是焦虑不安,对病情改善只是有害无利。因此,在坚持吃药的同时,记得适当调节心情。

    其二,认知障碍可被逆转,尤其对于高认知储备患者而言。

    一项针对 75 岁以上女性群体的研究发现,轻度认知损伤的改变是双向性的。也即是说,它有可能恶化为痴呆症,也有可能逆转为正常认知。

    已经出现认知功能异常的患者,可以通过活动脑区、调整生活习惯、康复训练等方式逆转认知,恢复正常的脑区功能。

    那么患者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是提高自身的认知储备,因为高认知储备的患者更容易实现认知逆转。

    什么是认知储备呢?它是指由遗传或环境因素影响,且可减轻由衰老或疾病引起认知功能受损的神经资源积累[1]。

    简单来说,大脑会随着年纪增长逐步退化,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所以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年龄越大,忘性也越大,很多事情都无法记住。

    不同的是有些人程度严重,有些人程度轻微。会出现这种差异,是因为个体脑部的活跃区域有所不同,而拥有的更多活跃区域就被称为"认知储备"。

    所以想要提高认知储备,我们就得努力提升大脑的活跃度,让大脑积极地"动"起来。

    我们可以培养耗费脑力的兴趣爱好,比如多阅读、多背诵、多下棋、多参与手工制作等。平常也可以适当锻炼非常用手的能力,比如右撇子可以多尝试用左手刷牙、写字、吃饭等。

    当我们尝试新鲜事物,大脑活力也会被激发,只有运作地更频繁,脑区活跃度才能更持久。

    其次,是改变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使用大脑也需要劳逸结合,如果长期过度使用大脑,又不让它得到充分的休息,只会适得其反,加重对认知功能的伤害,所以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早睡早起,以第二天起床神清气爽、精力充沛为标准,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休息时间。另外,在工作或学习的过程中,也要适当休息。比如,工作一小时后,就要强制自己休息 5 分钟。

    除此以外,也要适当地参与运动和社交。研究显示锻炼可以改善流向大脑的血液,甚至可能促进修复脑细胞;而适当的社交可以提高反应力和注意力,显著改善认知功能。

    建议大家每周至少运动两次,每次至少半小时,平时也不应太宅在家里,可以适当外出与他人面对面交流。

    预后良好的精神障碍患者,不一定会共病痴呆症。

    所以大家不用过分担心,积极治疗原有疾病,改变不当的生活方式,相信现有的认知损害问题,也有会实现逆转的可能性。

    [1]CabezaR、AlbertM、BellevilleS 等人。维持、储备与补偿:健康老龄化的认知神经科学[J].国家神经科学,2018,19(11): 701-710.

  • 我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在线问诊,因为我最近感到焦虑和强迫症状加重,需要续方。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并根据我的主诉和病例详细了解了我的情况。他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并告诉我在用药期间如有不适要及时线下就诊。在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给予了我很多的支持和关心,让我感到很温暖。最后,医生开具了处方并告诉我可以一键预约药品。我非常感谢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在家就能得到这么好的医疗服务。

  • 我是一位焦虑强迫症患者,最近需要续方并寻求线上问诊。经过与医生的沟通,我得到了专业的建议和支持。医生在了解我的病情后,给出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并为我开具了电子处方。我按照医生的建议,提交了线下就医信息,并成功通过了审核。接着,我一键预约了药品,得到了医生的再次确认和支持。最终,我成功购买了药品,并得到了医生的祝福。在整个线上问诊的过程中,医生给予了我充分的关心和支持,使我感到十分温暖和安心。

  • 我是一位患有特别爱脸红紧张症状的患者,之前在医院检查确诊为中度惊恐障碍,医生建议我服用宁神灵颗粒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在经历了医院检查和医生诊断后,我开始在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

    开始时,我感到紧张和不安,但医生的耐心和专业让我逐渐放松下来。医生询问我的症状和情况,给予我恰当的建议和药物治疗方案。

    在问诊过程中,我向医生描述了我的症状和困扰,医生给予了详细的解释和指导。我了解到自己需要多加注意身体和心理健康,医生也提醒我要坚持治疗和定期复诊。

    通过线上问诊,我感受到了医生的关怀和专业,也更加了解了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我对医生的治疗建议和关心表示感谢,我会按时服药并听从医生的指导,希望早日康复。

  • 我这段时间一直身体不舒服,总是觉得心里乱糟糟的,有时候甚至会感到心慌。这让我很烦躁,因为我有颈椎病导致的肩胛骨疼,两只手臂疼麻沉重,痛苦让我无法正常带孩子,甚至会想到一些不好的事情。我找到了一个中医心身医学科的医生进行线上问诊,医生很有耐心地听我描述症状,并建议我做心理测试。医生告诉我,我的症状可能是焦虑抑郁症状,建议我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虽然医生不能立即开药,但他给了我很多建议和支持,让我觉得很安心。我决定尽快去医院做检查,希望能早日恢复健康。

  • 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在线问诊,医生非常专业和耐心。

    我向医生反映了我的主诉,胀气一年多,吃药比原来还胀气,排便费劲,拉不尽。

    医生询问了我的病史和目前的症状,并给出了详细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医生给我开了一份中药方子,并告诉我去医院用医保卡抓药。

    医生还提醒我要每天按时服药,观察一周的效果,并建议我去医院完善检查。

    我对医生的专业和细心表示感谢,我将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医院抓药并按时服用,期待症状得到改善。

  • 我现在吃盐酸度洛西叮60毫克,快没药了

    患者已用完所有沟通机会,本次问诊结束

  • 我在网上看病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最近一次问诊是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我有焦虑症,一直在网上找医生咨询,马大夫给我开过好几次处方,每次都很耐心地帮我解决问题。这次我只需要百洛特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2盒,马大夫很快就给我开好了处方,我提交了线下就医信息后就可以预约药品了。马大夫还提醒我用药期间如有不适要及时线下就诊,服务很贴心。之后我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在京东健康搜索“京东医生***”找到马大夫,享受优惠、便捷复诊。

  • 我最近在使用药物治疗抑郁和前裂腺炎,医生建议我查血清指标。结果显示我的肝功能指标偏高,我感到有些担忧。经过和医生的沟通,我了解到这可能和我长期服用药物有关,医生建议我服用保肝药物。我询问了医生有关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其他细节,医生给予了详细的解释和建议。医生还建议我去消化科做进一步检查,我对医生的专业建议感到非常满意,我决定按照医生的指导去执行。

    在整个问诊过程中,我感受到医生的耐心和细心,医生不仅给予了我专业的诊疗建议,还关心我的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我对医生的服务感到非常满意,感谢医生的帮助和关心。

  • 在翁斌出院后,他一直担心疾病会对未来的婚姻和工作生活产生影响,认为需要终身依赖药物治疗,因此心情一直很糟糕。他和医生进行了沟通,医生建议联系心理医生进行疏导,疾病恐惧心理需要及时干预。在医院里,病人可以预约周四晚上的心理治疗门诊,进行个性化面对面交流,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惧。

  • 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线了一款线上问诊服务,让患者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和处方。这让我感到非常方便,因为最近我一直在为我的健康问题烦恼。我发现自己出现了一些不适,但又不想去医院排队看病,于是决定尝试一下这个新的线上问诊服务。

    开始时,我接到了一些关于医生服务的提醒事项,包括医生必须完整查看患者病例后开始诊疗行为,为6岁以下儿童开具处方时需要确认患儿有监护人和相关专业医师陪伴,以及互联网医院不得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处方。这让我感到很安心,知道医生们会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和规范。

    接诊后,医生告诉我本次问诊可以持续2天,这让我感到很贴心,知道自己有足够的时间与医生进行沟通,而不必担心时间紧迫。

    在与医生的沟通中,我向医生提出了我的主诉,并请求医生帮我开具处方或用药建议。医生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症状,并要求我提供一些检查结果,以便更好地了解我的病情。

    医生细心地观察我的症状,并根据我的情况给出了针对性的处方建议。医生还解释了为什么需要跟进病情,并告诉我,远程开具处方的优势在于及时调整用药,避免中途换方浪费药。

    最后,我交完了费用,得到了医生的建议和处方。整个问诊流程非常顺利,让我感到非常满意。我觉得这种线上问诊服务非常方便,不仅能够节省时间,还能够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

    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果对医生的服务满意,可以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果需要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整个问诊过程非常愉快,让我感到很放心和满意。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