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始建于1948年,前身为“国立兰州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1954年随兰州医学院独立建院,命名为“兰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959年命名为“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4年并入兰州大学,更名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2年3月7日托管酒钢集团兰泰医院,定名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2023年5月整体移交我院;2015年1月6日合并原兰州兰电电机有限公司职工医院,成立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西站院区。经过七十五年的发展,我院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我院占地面积1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2万平方米,核定床位2686张,实际开放床位2788张。2022年接待门、急诊患者218万人次,出院患者8万人次,开展各类手术6万台次。我院现有职工4051人,其中博士后9人、博士183人、硕士研究生911人。正高级职称279人、副高级职称41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7人、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计划3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8人,甘肃省优秀专家3人、甘肃省卫生健康行业骨干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12人、兰州大学“萃英学者”5人。设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100万元以上高精尖检测、诊断、治疗设备245件。医疗实力雄厚,医院目前拥有1个“国家心脑血管疑难病症诊治中心”,拥有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老年病科、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普通外科;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临床基地);1个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生物治疗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生殖医学与胚胎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行业技术中心:甘肃省高端医用材料行业技术中心、甘肃省糖尿病防治医学行业技术中心、甘肃省智能影像医学行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心脏中心、甘肃省辅助生殖医学中心、甘肃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治疗中心;12个甘肃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普通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内分泌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影像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胸部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生殖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感染肝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妇科肿瘤临床研究中心、甘肃省血液病分子诊断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省级中医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生殖医学科;2个甘肃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甘肃省重大疾病临床及生物信息资源库、甘肃省生育力保存资源库;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智能影像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临床用药风险防控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胃癌转化医学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西部高发消化系统肿瘤综合防治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省中药制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个市级产学研科技合作基地:胆道恶性肿瘤胆汁液体活检技术研发中心、兰大一院磁热疗研发实验室、兰州市5G+人工智能辅助消化系统早癌筛查及早诊早治基地;1个转化中心: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干细胞医学转化中心;1个省级高校产业研究院:甘肃省生殖材料产业研究院;2个省级科普基地:兰大一院影像医学科普基地、兰大一院健康与慢病防治科普基地;6个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高发肿瘤及重大慢病防控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精准影像协同创新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冠心病诊疗技术与应用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胸外科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专业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胃癌转化医学与应用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生殖医学转化应用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5个省级医疗专业质控中心:心血管介入、重症医学、消化内科、生殖医学、手术室护理、血液病、传染病、临床外周介入、呼吸内科、病案管理、消化病微创外科、胸外科、高压氧、胸痛、呼吸重症;2个省级救治中心:省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省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5个兰州大学临床医学研究型学科:普外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临床药学、影像医学。临床医学专业列入兰州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17个专科联盟:甘肃省消化系肿瘤早诊早治专科联盟、甘肃省生殖医学与不孕症专科联盟、甘肃省重症医学专科联盟、甘肃省感染肝病专科联盟、甘肃省老年医学专科联盟、甘肃省麻醉学专科联盟、甘肃省胸外科专科联盟、甘肃省加速康复外科专科联盟、甘肃省消化内科专科联盟、甘肃省儿童肾脏专科联盟、甘肃省呼吸重症专科联盟、甘肃省疼痛专科联盟、甘肃省新生儿重症专科联盟、甘肃省心脏瓣膜病诊断专科联盟、甘肃省胸部肿瘤专科联盟、甘肃省儿童危重症专科联盟、甘肃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联盟。11个技术联盟:甘肃省胸痛中心联盟、甘肃省心血管危重症及ECMO技术联盟、甘肃省内分泌代谢病标准化技术联盟、甘肃省肝胆胰微创技术联盟、甘肃省外周介入护理技术联盟、甘肃省病案信息技术联盟、甘肃省内镜护理技术联盟、甘肃省脊柱退变技术联盟、甘肃省肝病综合治疗技术联盟、甘肃省病理诊断专科联盟、甘肃省手术室外无痛诊疗麻醉技术联盟。甘肃省科协金城科普专家团队2项。联合成立干细胞医学转化中心。全院整合资源集中打造6大优势学科群:西部重大及高发肿瘤早诊早治与防治体系建设、西部高发慢病防治与康复、心脑血管疑难危重病防治、生殖医学与遗传、妇幼急危重症、重症医学与创伤等学科群。2019年获批31个省级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其中甲等学科14个、乙等学科15个,丙等学科2个,16个省级医疗卫生重点专业,其中甲等专业7个、乙等专业9个。多年来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以及省部级重大项目等众多科研项目;荣获多项省部级奖项;发表SCI论文千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数百余部。近三年来,我院科研项目立项569,其中国家级项目41项,省部级项目294项;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8项,甘肃省医学科技奖17项,皇甫谧中医药科技奖2项,黎秀芳护理科技奖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444篇,其中SCI论文601篇,CSCD论文344篇,CSTPCD论文499篇。获批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完成了“机构+项目”双备案,是全国第一家双报双批单位。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下设内、外、妇、儿等22个教研室,拥有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农村订单定向)、麻醉学、影像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儿科学、临床药学7个本科专业。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专业学位领域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4个、专业学位领域18个,每年本科、研究生毕业生700人左右。2014年我院申报成功国家卫生计生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为甘肃省首批6个培训基地之一,基地培训学科涵盖内、外、妇、儿等29个专业,2020年全科专业基地获全国重点专业基地。获批国家心血管病学、普通外科学、老年病学、重症医学四个专科制度试点专科培训基地。医院与WHO国际癌症研究署、瑞士洛桑大学及医院、国际加速康复外科协会、德中医学协会、德国雷根斯堡大学及医院、日本东京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日本顺天堂大学附属医院、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等多家国际知名医疗机构持续开展深入合作。近5年选派200余名职工出国(境)交流、研修。执行科技部引智项目、科协海智计划16项,外国专家230人次来院交流,67名专家担任校级、院级客座教授、指导教师。医院是中国首个国际加速康复外科协会加盟医院,承担科技部发展中国家培训项目,是甘肃省唯一国家卫健委“30个中非对口合作医院”承担单位,中德-德中肝病与肝移植、创伤医学两个创新中心及国际创伤生命支持协会兰州培训基地所在地。多年来,我院扎实开展对口支援、精准扶贫和健康扶贫工作,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圆满完成国家和省级政府部门交付的抢险救灾和疫情防控等医疗救治任务,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做出了贡献。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作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整体延伸,东岗园区始终将医德医风建设和医疗服务质量作为医院发展的动力,秉承“病人我中心”的宗旨。人格障碍是一种精神心理障碍,指人格具有明显偏离正常的特征,且相应的行为方式根深蒂固,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通常给人以“与众不同”、“格格不入”的特异感觉。,遗传因素 家系调查发现,人格障碍患者亲属中的人格障碍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而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研究发现,同卵双生子人格障碍的同病率高达67%,异卵双生子的同病率则为31%。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遗传度约为0.69,表演型人格障碍的遗传度约为0.67。 部分人格障碍的行为特征具有攻击和冲动的特点,如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这种攻击倾向的遗传可能性在成人中为44%~72%。 神经生化因素 边缘系统的γ-氨基丁酸能、谷氨酸能、胆碱能环路的过度反应可能介导情绪的不稳定,个体对环境情绪刺激反应和敏感性增加,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可能与之相关。 杏仁核过度反应、前额叶抑制降低可能与边缘型人格障碍及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冲动攻击性阈值较低相关。 前额叶皮质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活性降低,可能与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的认知缺陷有关。 病理生理因素 有观点认为人格障碍是大脑发育成熟延迟的表现。脑电图研究证明,人格障碍者的双亲中,脑电图异常率较高。50%人格障碍者的脑电图显示有慢波出现,与儿童脑电图近似。 大脑皮质成熟延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人格障碍患者冲动控制和社会意识成熟延迟。 胎儿及婴幼儿感染、营养不良 孕期感染、中毒,胎儿营养不良,特别是缺乏充分蛋白质、脂类和维生素的供应,导致婴儿大脑发育不成熟。 出生时或婴幼儿时期的脑损伤和病毒感染等传染病,导致婴儿大脑发育不成熟。,脑,近年来精神药物的发展对很多精神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但目前仍未发现对人格障碍有特效的药物。临床实践证明,尽管药物不能改善人格结构,但作为改善某些症状的对症治疗并非无益。,人格改变 人格改变是由躯体疾病、精神障碍、颅脑损伤等各种疾病所引起的人格异常,人格改变出现在上述各种疾病之后,患者患病前的人格特征在正常范围之内。 人格障碍患者在患上述各类疾病之前即存在相应的人格障碍特征。 其他精神障碍 某些精神疾病与人格障碍具有一些类似表现,如偏执型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症、表演型人格障碍与分离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与强迫障碍等。 主要鉴别点 各类人格障碍通常起病较早,且特征症状有一惯性的特征,没有发作期和发作间期的区分,也没有明显的应激因素作为前因。 人格障碍患者的异常表现与其人格特征的融合是根深蒂固的,生活各个领域均受到持续影响,且通常是终身影响。 与强迫障碍、分离障碍不同,人格障碍患者受症状困扰、引发的痛苦并不强烈,自知力水平相对较低(但仍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其他精神障碍的某些典型症状通常不会出现在人格障碍中,如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强迫障碍的部分典型强迫观念等,也可据此进行鉴别。 精神分裂症 边缘型人格障碍存在更多的自杀未遂、身份认同障碍和短暂的精神病性症状(以幻觉、妄想为主),但没有典型的、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可据此与精神分裂症鉴别。 转换障碍(癔症) 癔症型(表演型)人格障碍可出现情感或行为上的明显改变,但其改变并非无意识。 癔症患者在癔症发作时无意识,行为不受自我控制,且患者会感觉到明显痛苦,可据此鉴别。,无,为确诊人格障碍,患者(或家属)除需提供多方面的详细病史外,可能需要接受以下检查或评估: 脑部影像学检查:排除脑部的器质性疾病。 临床访谈:通过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形式,医生直接向当事人提问或通过知情者了解有关情况或信息,评估当事人的人格特征。 神经心理检测:主要是人格测定,一般使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MP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国际人格障碍检查、DSM-Ⅲ-R人格障碍临床定式检查、DSM-Ⅳ人格障碍检查等工具。,。

姬瑞
false 姬瑞 主任医师
好评率:100% 接诊量:6 平均响应:-
长期从事消化内科的诊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在胃肠道疾病,特别在消化道肿瘤临床诊疗及研究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消化内镜诊治工作。
段玲
false 段玲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100% 接诊量:10 平均响应:-
胃肠肿瘤
武文娟
false 武文娟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100% 接诊量:8 平均响应:-
神经病学常见疾病及疑难疾病诊治
祁亮
true 祁亮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 接诊量:- 平均响应:-
先天性心脏病 瓣膜性心脏病 冠心病 肺动脉高压
袁芳芸
true 袁芳芸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 接诊量:1 平均响应:-
待完善
陈小勇
false 陈小勇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 接诊量:- 平均响应:-
擅长前列腺疾病、性功能障碍、不育症等各类男科疾病的诊治。
周超宁
false 周超宁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100% 接诊量:1 平均响应:-
帕金森、脑血管病、认知障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程殿威
true 程殿威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 接诊量:- 平均响应:-
先天性心脏病(右侧腋下微创小切口,胸腔镜)成人瓣膜病、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冠心病等
叶彩霞
false 叶彩霞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100% 接诊量:2 平均响应:-
失眠,情绪障碍,颈肩腰背痛,偏瘫,失语,吞咽困难,认知障碍,昏迷促醒,脑瘫,自闭症,骨科术后康复训练,脊髓损伤后康复训练,盆底康复训练。
蒋珍秀
false 蒋珍秀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 接诊量:- 平均响应:-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脑血管病、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等
患友问诊

我被诊断出有非典型抑郁和边缘性人格障碍(BPD),服用过氯西汀和安非他酮,安非他酮已经用完了,想请医生开具处方。患者女性19岁

接诊医生:
  
2024-10-02 12:21:24

我有两个不同的人格,一个想结束生命,另一个想继续活下去,想知道这种情况是否正常?患者女性20岁

接诊医生:
  
2024-10-02 12:21:24
科普文章

展开更多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