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多数小朋友改不了爱玩、爱跑、爱闹的习惯,加上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容易发生意外损伤导致肱骨髁上骨折。一旦发生了,家长内心便无比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容易出现急病乱投医,致使骨折处理不及时、不恰当,从而致畸、致残,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与生长发育。为了增进各位家长对肱骨髁上骨折的认识,“好大夫”吴医生总结如下: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关节损伤,高发于 3~10岁儿童, 男孩多见,秋季最高发,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最为常见,多数为肘关节半屈曲位或伸直位状态下跌倒所致,主要表现为 肘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并发神经血管损伤者,伴有手指血运、感觉及运动障碍,X线检查即可明确,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根据肘关节正侧位片骨折移位情况分为Gartland I型、IIa型、IIb型、III型。
对于 青枝骨折、无移位(I型)或者轻度移位骨折(IIa型)(图1),予长臂(掌指关节-腋下)石膏或支具固定3~4周。
图1 A1、B1所示为肱骨髁上青枝骨折、无移位(I型)肘关节正侧位;A2、B2为轻度移位骨折(IIa型)肘关节正侧位,红色箭头所指为骨折位置;A3、B3分别为石膏和支具固定的大体外观。
对于 移位明显骨折,在全麻下 闭合复位石膏固定不稳定者,在C臂透视下行经皮2~3枚 克氏针交叉固定、石膏外固定3~4周(图2、3、4)。
图2 A1、B1和A2、B2分别为IIa型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前和术后肘关节正侧位。
图3 A1、B1和A2、B2分别为IIb型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前和术后肘关节正侧位。
图4 A1、B1和A2、B2分别为III型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前和术后肘关节正侧位。
术后3~4周门诊拆除石膏、拔除克氏针,开始功能锻炼,术后3月视复查情况可逐渐开始各种体育活动和患肢持重,并每6月门诊复查,随访至术后1~2年。
注意事项:
1) 术后 抬高患肢1周, 加强手指活动,促进消肿,期间如有手指发紫、发黑、疼痛持续不能缓解、渗液流脓等,及时就诊。
2) 拔除克氏针后,针眼2~3天后可愈合结痂,注意保持伤口干燥,预防感染。
3) 功能锻炼要点:切忌暴力训练,家长帮忙固定患儿肘部,慢慢伸直,如患儿疼痛,维持目前的伸直状态暂停几秒钟,如患儿疼痛缓解,继续伸直,慢慢即可完全伸直,屈曲亦是如此,反复训练3~5天即可恢复正常活动范围。
4) 术后3月内避免患肢持重和体育活动,注意预防摔跤。
5) 儿童骨折愈合快,无需辅助外用药物。
6) 西医来说, 饮食无禁忌。
7) 患儿如存在神经损伤,一般观察1~3月,辅助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多数可好转,如无好转则行神经探查手术。
治疗误区:
1) 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切忌以成人骨折的治疗理念治疗儿童骨折。
2) 不要盲目迷信所谓的民间秘方、中草药外敷等, 获得良好的复位固定才是疗效满意的关键。否则,可能适得其反,造成骨化性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同时, 建议至有专门儿童骨科的医院就诊。
3) 拆除石膏、拔除克氏针、功能恢复满意后并不意味着治疗结束,仍需定期复查至骨折重塑结束后,一般是术后1~2年。部分患儿如治疗不当残留畸形者,随访时间需进一步延长。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医院 骨科 副主任医师 李宏
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复查时间因人而异,通常一周、一个月为周期来进行复查。
一般来说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后一周,三至四周各照一次,一般一周看骨折复位情况,三至四周骨折线模糊,主要是因为纤维性骨痂形成,一个半月至两个月,可以见到骨性骨痂。医生需要根据骨折患者的具体情况,再进行指定下一步的复查或者治疗相关方案。
由于骨折的愈合与患者的年龄、固定术后的相关护理、以及骨折的具体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具体的复查周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言。还有就是在骨折手术之后的恢复期一定要注意尽量少活动,否则一旦活动,有可能对骨骼造成再次的伤害,就不容易痊愈。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安心的休养才能好得更快。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医院 骨科 副主任医师 李宏
肱骨髁上骨折的病因多发生于运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系间接暴力相关。
从解剖结构上分析,肱骨下端前后变扁,且向前凸约45°,肱骨下端包含两个关节面。偏内侧滑车关节面,即肱尺关节。外侧圆形突起称肱骨小头,与桡骨小头构成肱桡关节,在此上方近端有两个突起,向内侧及向外侧骨凸起处分别称为内上髁、外上髁。两髁连线之近端恰是松质骨与皮质骨交界处,是肱骨髁上骨折发生之处。
从客观角度上说,由于此处是松质骨与皮质骨交界,儿童正处于肘部骨骼的塑形期,儿童时期肘部韧带松弛,跌倒时传达暴力容易聚集髁上,同时,也是伸直型骨折多发原因。由于小儿肱骨远端解剖结构独特,致使很不容易获得满意的复位,即使切开复位也难于获得和维持解剖复位。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医院 骨科 副主任医师 李宏
有严重移位性骨折、开放性骨折、骨折合并血管损伤、骨畸形患者一般需要手术治疗。
根据肱骨髁上骨折类型不同,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下面以肱骨髁上骨折中最重要的伸直型为例来说明手术治疗。
非移位性Ⅰ型髁上骨折患者,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可用颈腕悬带或后侧夹板以及悬带固定。后侧夹板应从腕部延伸至腋下,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处于非旋前或旋后的中立位。非移位性Ⅰ型髁上骨折的固定时间通常为3-4周,3-4周后拆除石膏开始肘关节主动功能锻炼。
Ⅱ型髁上骨折需要骨科医师来确定合适的手术方案,目前,多数小儿骨科医生都推荐闭合复位及经皮穿针固定。
Ⅲ型髁上骨折需要骨科医师来确定合适的手术方案,其中切开复位内固定主要适用开放性骨折,闭合复位失败、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患者。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医院 骨科 副主任医师 李宏
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如果石膏松动以后,一定要及时去医院重新进行石膏固定,避免骨折的位置出现错位等异常。
肱骨髁上骨折石膏松动是属于比较常见情况的,主要是因为肱骨髁上骨折的部位,局部水肿慢慢的恢复正常状态,导致石膏出现的松动,患者在这个阶段需要去医院再次固定,防止出现石膏松动,导致骨折的部位出现错位,影响骨折部位的愈合,引起不良预后的情况出现。
除此之外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需要注意卧床休息,减少局部的活动次数以及活动力度,随着恢复的时间增加,患者也需要做局部的康复训练。由于肱骨髁上骨折的恢复周期会比较长,三到六个月后才慢慢恢复,在石膏拆除以后,也不要立即进行高负荷的运动。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医院 骨科 副主任医师 李宏
对于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急救原则主要包括止血、患肢固定制动、尽早送往医院。
对肱骨髁上骨折伴有伤口的病人,应立即封闭伤口。最好用清洁、干净的布片、衣物覆盖伤口,再用布带包扎,包扎时,不宜过紧,也不宜过松,过紧时会导致伤肢的缺血坏死。过松时起不到包扎的作用,同时也起不到压迫止血的作用。
尽可能保持伤肢于伤后位置,不要任意牵拉或搬运病人。最好用夹板固定,如无夹板可就地取材。在山区可以用木棍、树枝,在工厂可以用纸板或者机器的杆柄,在战地可以使用枪支。上臂骨折可用的前后夹板固定,屈肘悬吊前臂于胸前。如无夹板,也可屈肘将上臂固定与胸部。
在做好临时固定后可挽扶伤员离开现场,并尽早送医院就诊。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医院 骨科 副主任医师 李宏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
临床上通常将骨折分为伸展型、伸展尺偏型、伸展桡偏型和屈曲型,伸直型和屈曲型是肱骨髀上骨折的两大主要类型,它们均有特征性的损伤机制。肱骨髁上骨折其中伸直型占90%左右。以小儿最为多见,肱骨踝上骨折在儿科肘部骨折中占比高达60%,多发年龄为5-12岁,约占小儿四肢骨折的3%-7%。一般而言,肱骨远端骨折最常由跌落时伸手撑地或肘部直接的创伤引起,多达70%的肱骨髀上骨折都是患者在跌落时伸手撑地所致,非优势侧上肢最常受损。
当肱骨髁上骨折处理不当时容易引起缺血性肌挛缩和肘内翻畸形。虽然各种治疗方法都有改进或提高,使危害严重的缺血性肌挛缩已明显减少,但仍不断发生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仍然较高。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医院 骨科 副主任医师 李宏
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日常中注意功能锻炼和饮食两个方面。
鼓励病人积极活动,要循序渐进。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严格控制不利于骨折端稳定的活动,不应做前臂旋转活动等。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生理机能为主,上肢各种活动,以增强手的功能为主。锻炼时不应急于施行手法牵拉和对骨折的部位的被动按摩。锻炼不应让病人感到疲倦,与不应使骨折部位发生疼痛。医生应该把功能锻炼的原则、方法、注意事项、重要性等向病人讲清楚,使之能有信心、主动地、积极地进行功能锻炼。
骨折创伤后,人体消耗增加,此时摄入的营养必须大于消耗,疾病才有康复的可能。所以饮食总量要保证,饭菜要符合病人的胃口,讲究色、香、味,胃口差的病人应少量多餐。创伤后机体出现一系列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合理及时的补充营养能减少伤口的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伤口迅速愈合和康复。
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是常见的肱骨近端骨折,老年人多见,女性发病率高。
1) 应用解剖:肱骨外科颈位于大、小结节下缘与肱骨干的交界处,是疏松骨质和致密骨质交界处,是应力的薄弱点,常易发生骨折。
2) 分型:
- ① 外展型骨折: 外展传达暴力所致。断端外侧嵌插而内侧分离,多向前、内侧突起成角。
- ② 内收型骨折:内收传达暴力所致。断端外侧分离而内测嵌插,向外侧突起成角。
- ③ 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上肢外展外旋暴力所致。除引起外展型嵌插骨折外,若暴力继续作用于肱骨头,可使肱骨头冲破关节囊向前下方移位而造成肩关节前脱位。
肱骨干骨折:临床较常见的骨折,为肱骨外科颈下 1cm 至内外髁上 2cm 处长管状骨骨折。中、下 1/3 交接处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青壮年多见。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是肘部最常见的损伤,也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
1) 应用解剖: 肱骨内、外两髁稍前屈,并与肱骨纵轴形成向前 30~50°的前倾角。前臂伸直,完全旋后时,上臂与前臂纵轴呈 10~15°外翻的携带角,骨折移位可使携带角改变而呈肘内翻或肘外翻畸形。
最近在诊疗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一些家长:添加了我的微信后就问了一大串相关问题,
比如:医生我孩子拆固定 3 周了,胳膊还是伸不直怎么回事?医生你有相关的康复视频能发给我吗?我们照着练。医生我孩子胳膊以后能不能内翻啊?是不是做了康复就好?
当我回复:需要到医院来复诊,我看一下具体情况的时候,家长们就又有诛如“哎呀,我这边家里忙没法带孩子去”“我孩子上学没空去”“我家远,能不能在当地复诊”等等的理由。
在这里我特别想写下这篇关于儿童肘关节骨折后的康复治疗的家长须知,希望广大家长认真阅读。
️首先,康复治疗前的检查与评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儿。
我遇到很多家长甚至我问他孩子具体是什么骨折的诊断(比如孟氏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家长们都说不清楚,通常的回复是“就肘那骨折了”[失望 R]
连诊断都不确定的情况下治疗师是不能够提供任何治疗意见及建议的。每种骨折都有自己的特点,手术术式也不尽相同,提供术前术后的 x 线是明确诊断的第一步。明确诊断之后,治疗师要检查患儿的现有功能,进行专业的康复评定,肘关节的屈伸程度、前臂的旋转角度、肌肉的弹性、张力等,这些都是没有从事过康复治疗专业的家长做不了或做不到位的。当整体查体评定结束后,康复治疗才能正式开始。
️能不能提供相关康复视频?答案是不可以的。
康复治疗看似大体都一样,但是每种骨折的特点不一样,包括每个患儿自身的情况也不一样,有些孩子需要着重练习屈伸,有的孩子需要练习旋转,治疗都是具有个性化的。所以并不能提供相关视频,因为适合别人的治疗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
同时有些患儿还存在一些骨性问题,有时候功能练习过程中会出现骨性抵抗。但是这种抵抗通常家长根本分辨不出来,很多时候心急过力的活动最终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这些问题都需要治疗师得当面指导,而并不能线上指导。
️关于后续畸形的问题,之前的文章我也说过,畸形通常是由于骨骺损伤导致的,这种畸形有发生概率,也不可避免,家长观察就好。至于康复治疗能不能避免畸形的发生,我只能说康复只能改善他现有的功能,能不能够预防还未发生的畸形还需要找到专家确认。
另外,很多家长心情焦虑,我们能理解,我们已经尽可能的提供了线上免费诊疗,还请各位家长能在工作时间进行线上咨询。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