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风险
- TC 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和死亡呈独立的、连续的、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若伴随高血压等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则冠心病风险显著升高
- 血浆 LDL-C 水平升高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死亡风险呈显著正相关
孟德尔遗传学研究发现,携带高胆固醇血症致病基因型的个体,即使不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其冠心病发生风险也显著升高,再次表明了胆固醇是 ASCVD 独立的危险因素。我国 2017 年数据显示,LDL-C 水平升高是心血管病死亡的第三大危险因素,其对冠心病的死亡归因占比仅次于高血压和高钠饮食。
二、我国大型队列研究 20 年随访结果显示,LDL-C 水平与 ASCVD 风险呈显著正相关,LDL-C 水平越低,未来 20 年 ASCVD 风险越低,反之则越高
- 但 LDL-C < 1.8 mmol/L 是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低 LDL-C 水平和未控制的高血压在出血性脑卒中风险方面存在交互作用
- 另一项更大规模的研究纳入 6 个我国队列(n = 267 500),随访时间为 6 ~ 19 年,结果显示 TC、LDL-C、TG 水平均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
一、CSA 患者应用硝酸酯类药物,还可
以有效预防或逆转冠状动脉的收缩或痉挛,舒张侧支循环动脉,增加侧支循环血流,扩张因粥样硬化而狭窄的冠状动脉,达到预防和减少缺血事件发生的目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硝酸酯类药物可反射性地增加交感神经张力,使心率加快,联合负性心率药物如 β 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 CCB 治疗 CSA,较单独用药可发挥更大的抗缺血效果。
舌下含服或喷雾用硝酸甘油仅作为心绞痛发作时缓解症状用药,也可于运动前数分钟,以减少或避免心绞痛发作。
目前国内临床应用的硝酸甘油大多为普通片剂,硝酸甘油舌下片剂舌下崩解迅速、起效更快、效用持续时间长、有效期长,可作为心绞痛发作时缓解症状的优先选择。
长效硝酸酯类药物可用于降低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并可能增加运动耐量。
降低心血管风险的治
(1)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药物 :对于冠心病合并 PAD 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同时还可以改善 PAD 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有间歇性跛行或既往接受下肢血管重建术(血管内或外科)或截肢术的患者。
证据表明,75 ~ 325 mg/d 的阿司匹林能有效控制冠心病合并 PAD 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显示,75 mg/d 的氯吡格雷同样有上述疗效。对于 ABI < 0.9 且有症状的冠心病合并 PAD 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心肌梗死、卒中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血管源性死亡的风险。
此外,西洛他唑(100 mg,每日 2 次)也是可供选择的抗血小板药物,但现有证据表明其只能改善 PAD 患者症状,至于是否可以减少事件、改善预后,尚不明确。
一、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在 AMI 恢复期发生频率较急性期更高。AMI 后 SMI 发生率为 30% ~ 100%,其中 20% ~ 30% 的患者 在低运动负荷或心肌梗死后心脏康复的运动负荷 评估时即出现无症状性心电图 ST 段压低。AMI 后 SMI 对患者预后的心血管事件有一定预测价值。
二、心绞痛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心绞痛伴 SMI 指患者在心绞痛发作后出现的持续 SMI。约有 2/3 的心绞痛患者在 Holter 检查时记录到了无症状下的 心电图 ST 段压低,本类型的发病率亦较高 :劳力 型心绞痛 56%,自发型心绞痛 71%,混合型心绞痛 71%,变异型心绞痛 79%。60% ~ 67% 的 CSA 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可发现 ST 段下移,在不稳定型 心绞痛患者中 SMI 的比例更高,约 40% 心绞痛患 者在药物治疗下仍然有无症状性 ST 段压低,或者 在运动试验中被发现存在持续性的无痛 ST 段压低。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概念 ACS 是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诊断概念,指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 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引起血栓形成所致的心脏 急性缺血综合征,即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 症状,包括 STEMI 与 NSTEMI(Q 波与非 Q 波) 以及 UA。由于 NSTEMI 和 UA 有时在临床上难以 鉴别,而治疗上并不需要严格区别,故合并为一个 概念被提出。
二、ACS 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 存在,继而发生了痉挛、破裂、出血及血栓形成, 临床上很多患者会进展为明确的心肌梗死,甚至发生心脏性猝死。
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诊断
- (1)提示 ACS 的胸痛特征 :①胸痛为压迫性、 紧缩性、烧灼感、刀割样或沉重感 ;②无法解释的 上腹痛或腹胀;③放射至颈部、下颌、肩部、背部、 左臂或双上臂 ;④“烧心”,胸部不适伴恶心和(或) 呕吐;⑤伴持续性气短或呼吸困难;⑥伴无力、眩晕、 头晕或意识丧失 ;⑦伴大汗。注意 :①女性、糖尿病 患者和老年患者有时症状不典型 ;②应除外创伤导致 的胸痛 ;③分诊护士对有上述胸痛症状的患者应立即就诊
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化合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催 化血管紧张素Ⅰ生成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后者是强烈的血管收缩剂和肾上腺皮质类醛固酮释放的激活剂。
ACEI 通过抑制 Ang Ⅱ的生物合成而控制高血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 1(AT1),阻断了 Ang Ⅱ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促进醛固酮分泌、水钠潴留、交感神经兴奋等作用,产生与 ACEI 相似的降压作用。
除有效降压外,ACEI 和 ARB 还具有心肾保护作用,可减少各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HOPE 研究结果显示,雷米普利能使无心力衰竭的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及卒中)相对危险度降低 22%。EUROPA 研究结果显示,培哚普利能使无心力衰竭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成功复苏的心搏骤停的联合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降低 20%。 PEACE 研究结果则显示,群多普利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心脏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相对危险度较安慰剂组仅降低 4%,差异无显著性。PEACE 研究中,安慰剂组患者年事件发生率低于 HOPE 研究和 EUROPA 研究,接受的基础治疗也更为充分。 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或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高危患者均应使用 ACEI。所有冠心病患者均能从 ACEI 治疗中获益,但低危患者获益可能较小。
① 除夕纳入法定节假日 ② 5月2日纳入法定节假日 全年放假总数由11天增加至13天
小弟是指阴茎,阴茎肿了像游泳圈如果出现了异常表现,一般是多种原因所造成的,要及时详细的了解。
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相对成人较为少见,但也有其特点,以下为你详细阐述:
一、发病特点 发病率:相较于成人,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在儿童椎管内肿瘤中所占比例相对不高,但仍是需要关注的一类疾病。 年龄分布:可发生于各年龄段的儿童,不过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情况可能存在差异,总体来说没有明显的集中发病年龄段特点像某些特定儿童肿瘤那样。
二、临床表现 疼痛:同样是较为常见的症状,比如会诉说背部、颈部、腰部或肢体等部位的疼痛,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可能描述不太准确,常表现为哭闹不安、不愿活动身体相应部位等,而且疼痛在夜间或活动后可能加重。 运动发育异常:与成人更多表现为既有运动功能受影响不同,儿童可能出现运动发育迟缓的情况。比如原本该到会爬、会走的阶段,却明显落后于同龄人,或者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如行走,出现步态不稳、容易摔倒等情况,这是因为肿瘤压迫神经影响了正常的运动神经支配和发育。 脊柱畸形:部分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可能导致脊柱畸形,如脊柱侧弯等。这是由于肿瘤在椎管内生长,破坏了脊柱正常的力线平衡以及影响了周围肌肉的正常功能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小便功能障碍:若肿瘤位置影响到马尾神经等相关神经支配区域,儿童也可能出现大小便控制不佳的情况,比如尿床次数增多且难以通过常规训练改善、大便失禁等,不过在儿童中有时容易被误认为是正常的如厕训练未完成等情况而被忽视。
三、诊断难点与方法 诊断难点: 症状不典型:儿童往往不能准确清晰地表述自身症状,这使得依靠症状来判断疾病存在困难,容易与其他一些儿童常见疾病如生长痛、缺钙等混淆。 配合度低:在进行一些检查如影像学检查时,儿童可能因害怕、不理解而不能很好地配合,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诊断方法: 详细询问病史:医生需要向家长详细询问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症状出现的时间及变化过程、有无外伤史等,尽可能全面了解病情线索。 体格检查:仔细检查儿童的脊柱形态、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反射情况等,虽然儿童可能不太配合,但也要尽量准确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异常。 影像学检查: X 线检查:可初步观察脊柱的形态,看是否存在脊柱侧弯等畸形情况,但对于肿瘤本身的显示并不理想。 CT 检查:能较好地显示椎管的骨性结构以及肿瘤对骨性结构的影响,但对于软组织的分辨能力相对较弱。 MRI 检查:是诊断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最重要的检查手段,它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神经、脊髓等组织的关系,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关键依据。 实验室检查:一般会进行血常规、血生化等常规检查,主要是为了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全身性疾病,如感染、代谢性疾病等。
四、治疗及预后 治疗: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一旦确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早地进行手术。手术的目的是尽可能完整地切除肿瘤,解除肿瘤对神经组织的压迫,恢复神经功能。不过由于儿童身体仍在发育阶段,手术的难度和风险相对成人可能会更高一些,比如需要更加精细地操作以避免损伤脊髓和周围神经,同时要考虑到手术后脊柱的稳定性等问题。 辅助治疗: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如是否为恶性、切除是否完整等,可能会考虑辅助放疗或化疗等。但在儿童中,放疗和化疗的应用相对更加谨慎,因为它们可能会对儿童正在发育的身体尤其是神经系统造成潜在的伤害。 预后:总体来说,如果能早期发现并成功进行手术切除,且没有出现严重的神经损伤并发症,儿童的预后相对较好,可以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神经功能。但如果肿瘤发现较晚,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神经损伤,或者手术过程中出现了意外的神经损伤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儿童日后的运动、感觉、大小便控制等功能,甚至可能导致残疾。 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需要引起家长和医生的高度重视,以便能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血小板过高要做骨髓穿刺检查吗?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