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汗停颗粒的功效主要是益气养阴,固表敛汗;玉屏风散的功效主要是益气固表止汗。虚汗停颗粒的主要成分是黄芪、浮小麦、大枣,以及煅牡蛎,药物组合后具有益气养阴、固表敛汗的功效,所以在临床中常用于气阴不足之盗汗、自汗,以及小儿盗汗。禁用人群是糖尿病患者、感冒发热患者。用药过程当中要忌辛辣、生冷和油腻的食物。玉屏风散的主要成分是防风、黄芪和白术,组方后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在临床中主治表虚自汗症。禁用人群包括外感自汗或者阴虚盗汗者。为了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定要严格遵医嘱用药。
肾阴阳两虚者,经医生指导,通常是可以一起吃肾宝片和六味地黄丸的,若非此证型者,则不可以一起吃。
肾宝片是一款温补肾阳的中成药,由金樱子、淫羊藿、补骨脂等 22 味中药组成,有温阳补肾、扶正固本、调和阴阳之功效,临床主治肾阳虚损所致的夜尿频多、精神不振、畏寒怕冷、腰膝酸痛等病症。此药副作用不明,儿童、孕妇、感冒者均需忌用。
六味地黄丸多用于肾阴虚者,由熟地黄、山药等中药组成,有滋阴补肾之功效,临床常用于肾阴亏虚所致的潮热盗汗、骨蒸遗精、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病症,该药副作用不明,感冒者不宜用。
肾宝片和六味地黄丸是否可以一起吃,需由患者病情来确定,若患者阴阳两虚,且符合用药要求,在医生指导下通常是可以一起吃的,若患者肾阴虚或者肾阳虚,则通常不可以一起吃。不可以私自乱服肾宝片和六味地黄丸,若需用药,必须经过专业中医医师辨证指导。
更年期盗汗针灸有用吗?
盗汗大多数发生在睡觉或者睡着之后。相对虚汗自汗,盗汗属于不知不觉的流汗。
耳鸣、盗汗,中医还你正常听力! #中医健康在 #健康科普在 #健康养生
最近有很多咨询关于爱出汗、出汗多相关问题的,在这里,我从中医角度给大家解释一下:“爱出汗是怎么回事?”
爱出汗,首先在概念上可分自汗和盗汗,有的患者朋友经常把这两个概念混淆。所谓自汗是指白天爱出汗,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盗汗是在夜间睡眠过程中,就是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一个是白天,一个是晚上睡眠时)。
有一种说法是“阳虚自汗、阴虚盗汗”。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完全的,只是大多数符合。如果所有自汗都按阳虚、所有盗汗都按照阴虚治疗,往往有的患者吃药后没有丝毫效果。这是因为阳虚即可引起自汗、也可引起盗汗;同样,阴虚即可引起盗汗、也可引起自汗。
下面简单把爱出汗的中医道理和大家讲一讲:
第一种原因:中医术语称之为营卫失调。
什么叫营卫失调,首先知道什么是卫气。卫气居于人体体表,作用就像哨兵,可以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
卫气保护人体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抵御外面的邪气,防止外来邪气侵袭人体。比如有的人特别爱受风,特别爱感冒,往往原因就是卫气虚弱,造成抵御外来邪气的能力下降,所以人体抵抗力就下降了。就像边关守兵老弱病残,就容易受到外来贼寇的侵扰一样。另外一方面,卫气还有保护人体内部的津液向外泄露的作用,所以,当卫气虚的时候,人体除了爱感冒以外,还特别爱出汗。
营卫失调的原因往往是受到外风邪邪侵袭的时候,损伤了人体卫气;或者人体体质本来比较虚弱,都可以造成卫气虚,从而引起卫外功能下降,人体内津液外漏,还能造成津液丢失。“营”指的就是人体内的津液,营气具有滋养卫气的作用。当营液丢失过多,就会造成卫气更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当营卫失调,卫气不足的时候,就特别容易爱出汗、而且怕风,这是自汗非常常见的原因。
但营卫失调也可引起盗汗。正常情况下,当人体睡眠时,卫气就要休息,在哪休息呢?就要入于营分休息。但是由于营液不足,不但不能容纳卫气,还被卫气所扰,从而营液不能内守,就会引起盗汗。
所以如果是营卫失调引起的自汗或盗汗,治疗方法就是调和营卫。调和营卫的代表方剂就是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
第二种原因:气虚
气虚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乏力、气短,浑身无力。气的主要作用是固摄。当人体气虚时,全身各脏腑机能下降,气的固摄作用也会下降,不能固摄津液,就会造成人体津液外漏,平时就爱出汗,当活动时气虚会更明显,所以活动时出汗会更多,这也是气虚出汗最主要的特点。气虚一般容易引起自汗,而晚上不活动,一般引起盗汗很少。气虚自汗的治疗方法就是益气固表,代表方剂是玉屏风散。
第三种原因是阳虚:
阳虚最主要的表现是:怕冷、手脚冰凉。这类病人虽然怕冷、手脚冰凉,但是却特别还出汗,出汗后身上会更怕冷。所以阳虚病人很痛苦,在出汗的时候还要多加衣服,尤其是在夏天,天气炎热却手脚冰凉、出汗还要多穿衣服。阳虚可以引起自汗,也可引起盗汗。治疗的方法是温阳固表,代表方剂是桂枝加附子汤。
第四种原因是阴虚:
阴虚的主要表现是:口干舌燥、喜饮、五心烦热,汗出部位常在胸背及手脚心,可伴有心烦易怒、两颧红赤、骨蒸劳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午后低热、舌红少苔等症者。当阴阳失去平衡,阴虚会引起阳相对过盛,就造成阴虚内火,内火扰动津液造成津液外漏,就可引起爱出汗。阴虚多数引起盗汗,但内火过于旺盛,也可引起自汗。治疗方法是滋阴清热,代表方剂是当归六黄汤。
第五种原因是火旺。
体内实火旺盛,火热熏蒸人体,津液即化为汗液外泄。比如天气特别炎热时候,人体就爱出汗,就是因为火热太旺的缘故。体内较常见火旺有肝火、胃火等。
肝火的主要表现是烦躁易怒、爱发脾气,动不动就生气,口苦口干,眼睛红赤等。治疗方法是清泻肝火,代表方剂是龙胆泻肝丸
胃火的主要表现是:口中异味、口臭、口腔溃疡、爱吃凉食、喜冷饮、胃中嘈杂或大便干等。治疗方法是清泻胃火,代表方剂是玉女煎。伴大便干硬,治疗可用通腑泄热,代表方剂是调胃承气汤。
另外,还有一些具有敛汗作用的药物,如:浮小麦、麻黄根、糯稻根、煅龙骨、煅牡蛎、五味子、山萸肉等等,结合上面所说的不同分型,适当配伍这些药物,可以起到更好的止汗效果。
总之,无论是何种出虚汗,只要中医辨证准确,治疗得法,用药合理,用中药治疗自汗、盗汗都会有不错的效果。
但在实际临床当中,由于患者体质不同,致病原因错杂,往往上述证型相互交杂致病,比如气虚可夹杂实热;阳虚还可夹杂阴虚内火等等,这时临证分辨较为困难,治疗时也需要多方面兼顾,否则治疗较难奏效。
本文是李玉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看诊日常
夜间汗多大多是因为体内寒湿太重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吃一顿饭,就会大汗淋漓,擦汗的纸比擦嘴的还多;
去个厕所,得准备多一倍的纸,一半用来擦屁股,一半用来擦汗;
夏天更是不敢活动,稍微一动就全身大汗,弄湿裤子好不尴尬;
晚上睡觉的时候挺好,但总是半夜被汗水浸醒。
为什么别人的都不出汗,就我出汗多?难道真的是肾虚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
出汗是一件很常见且正常的事情,是人体正常代谢的一种形式,汗液由腺体分泌,发汗中枢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正常人24小时内不知觉蒸发约600~700毫升水。
一、几种正常的出汗形式:
1、气温比较高,尤其是夏天动辄30度以上的气温,在没有空调、风扇的情况下,想不出汗都难,因为出汗是一种有效的散热形式,可以调节人体温度。
2、吃了高热量或者辛辣的食物、运动之后,体内产热增加,也会通过出汗来调节。
3、精神紧张的时候,神经也会兴奋,代谢加快,也会引起出汗。
除了上面所说的这些生理情况,也会有一些病理性原因引起出汗增多,比如肾虚、气虚、发热、脾虚等等,具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要分情况而定。
二、6种异常的出汗情况
1、自汗
不觉得热、不运动或者是稍微活动一下,就会出汗,前心后背都是汗,并且平时很容易疲劳,经常会感冒,怕风、怕冷,免疫力低下。
这多半是气虚、营卫不和引起的。
2、盗汗
睡觉前都正常,但是一睡觉就容易出汗,全身汗湿,醒来出汗就停了。平时经常手足心发热、心烦气躁、下午的时候有时候会有低热,口干口渴。
这是阴虚的表现,尤其是肾阴虚比较多见。
调理方法:
自汗和盗汗这两种情况的出汗都是因为身体亏虚引起的,可以服用 renshen固本口服液#进行调理。
renshen固本口服液:
renshen固本口服液本方由《景岳全书》的人参固本丸及《小儿药证直诀》的六味地黄丸化裁而来,具有滋阴益气,固本培元,恢复脏腑机能的功效。
renshen固本口服液以地黄、熟地黄为君药,滋阴养血,补肾填精,固本培元。臣以人参益气补虚;山药健脾补气;山茱萸补益肝肾。佐以麦冬、天冬滋阴润燥;茯苓、泽泻健脾渗湿;牡丹皮清肝泄火。诸药配合,共奏滋阴益气,固本培元之功。
人体的气血和阴气充足了,出汗多的症状自然也就缓解了。
此外renshen固本口服液可以提高免疫力,提升人体的记忆力,改善睡眠状况,改善疲劳状态,让人容光焕发,还可以抗衰老,抗缺氧,保护心脑血管。
3、战汗
感冒过程中,如果出现全身打寒战,然后出一身汗的情况,这是疾病即将痊愈的表现。
4、邪热郁蒸,肝火偏旺
这类人本身就属于湿热体质,体内热量比较多,容易把汗液熏蒸出来,如果再吃上一些酒精、辣椒、肉类、油脂比较高的食物,就会导致体内肝胃之火旺盛,内热增加,出汗增多。
主要表现是,出汗多,汗液比较黏腻不清爽,体型比较壮,身体偏胖,皮肤比较油,平时怕热,一年四季都穿的比较少,口干口渴,喜欢吃凉的。
调理方法:
清淡饮食,多吃一些赤小豆,绿茶,绿豆,冬瓜,丝瓜,西瓜,薏米,茯苓,白术,白扁豆,马齿苋,玉米须。
中成药方面可以吃甘露消毒饮,但是不适合长期用。
5、脱汗
又称“绝汗”。多见于疾病比较危急的阶段,出现大汗淋漓,全身汗出如注,像洗澡一样。
这是阳气暴脱的表现,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发冷、脉象微弱。
这种紧急情况是很难用中药去调理的,建议及时送往医院就诊比较好。
肾虚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肾阳虚的症状为腰酸、四肢发冷、畏寒,甚至还有水肿,为“寒”的症状,性功能不好也会导致肾阳虚;肾阴虚的症状为“热”,主要有腰酸、燥热、盗汗、虚汗、头晕、耳鸣等。应根据自己的症状就行相应的补充。
肾阳虚补肾
五子衍宗丸:补肾益精。用于肾虚腰痛,尿后余沥,遗精早泄,阳痿不育。
青娥丸:补肾强腰。用于肾虚腰痛,起坐不利,膝软乏力。
四神丸:温肾暖脾,涩肠止泻。用于命门火衰,脾肾虚寒,五更泄泻或便溏腹痛,腰酸肢冷。
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补血。用于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
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诸证,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小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繁多,以及脚气、痰饮、消渴等。
龟鹿补肾丸:壮筋骨,益气血,补肾壮阳。用于身体虚弱,精神疲乏,腰腿酸软,头晕目眩,肾亏精冷,性欲减退,夜多小便,健忘失眠。
肾阴虚补肾
二至丸:补益肝肾,滋阴止血。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归芍地黄丸: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用于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脚跟疼痛。
大补阴丸: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
七味都气丸:补肾纳气,涩精止遗。用于肾虚不能纳气,呼多吸少,喘促胸闷,久咳咽干气短,遗精盗汗,小便频数。
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左归丸: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用于真阴不足,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咽干。
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