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如果不注意日常生活的调养,很容易就会加重病情,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因此,患者一定不可以掉以轻心,特别是饮食,饮食调养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措施。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忌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下面看看患病后不可以吃什么:
- 不吃猪的肾脏:猪的肾脏是高胆固醇食品,患有血管疾病的人是不可以吃猪肾的,否则血液中的胆固醇量会大增,加重病情。
- 不要吃蛋类:所有蛋类的蛋黄都是有很多胆固醇的,鸭蛋更多,患者应该少吃,特别不要吃蛋黄,这类食物会影响疾病的治疗,会加重血管硬化。
- 不要吃鹅:中医认为鹅肉是发物,性味温厚,对于疾病的治疗不利,食用后会导致发病,而且鹅肉不但脂肪高,胆固醇也高,所以,应避免食用。
- 勿饮酒:特别是高浓度的白酒,是燥热上火的食物,对健康非常不利。喝酒能快速提高心率,长期饮酒会导致心肌收缩功能逐渐下降,引发心脏病,同时,让血管堵塞更严重,所以患者不要饮酒。
- 不吃动物肝脏:肝脏也是含有很多胆固醇的,特别是猪肝,胆固醇含量比肥肉还高。因此,患者不可以经常食用猪肝,可以适当食用。
总而言之,对于富含胆固醇的事物,此类患者还是要“避而远之”的。
病理性因素指一些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这些疾病会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常见病因包括:
-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增高,高血压会引起血管的损害,为动脉粥硬化创造起始的条件;
- 高血脂:由于摄入过多或消耗过少,都会导致高脂血症,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最重要的致病性因素;
- 糖尿病:糖尿病同样会造成血管的直接损害,同时,糖尿病容易伴发高血压、高脂血症,因而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与吸烟、高脂饮食、缺少运动的生活方式相关,因此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疾病有关,因此要积极控制这些疾病。双管齐下,就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2)高脂饮食:病从口入,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很大变化,高脂饮食,以及加工食品的增加,使人们摄入过多的脂类,很难被代谢消耗,在体内包括血管内沉积,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动脉硬化;
(3)缺少运动:运动可以增加心血管的功能,消耗多余的热量,缺少运动,就失去了这些血管的保护措施,血管弹性下降,血流变慢,容易造成脂类沉积形成动脉硬化;
2、病理性因素:病理性因素指一些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这些疾病会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常见病因包括:
有的人经常怎么也睡不醒,反而头脑昏沉。而且感到浑身软绵绵的,工作的时候也动不动就哈欠连天。 可以多走出户外活动,进行一些适量的健身锻炼项目,犯困就会缓解。如果不少睡眠时间太少或者压力太大的原因,就要引起重视了。
尤其是中老年人,出现经常打瞌睡,而且睡不醒的状态,如果出现短暂性模糊,甚至看不清东西,很可能是血液黏稠度偏高营养物质和氧气不能及时供给视神经所引起的视力模糊。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莫名其妙的犯困,刚刚吃完午饭就哈气连天睁不开眼,不能补觉的话整个下午都打不起精神来。这可能也是血液黏稠度高大脑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
预防血液黏度过高,首先就是要让身体喝饱水,早上起床后喝一杯白开水,饭前饭后都不要忘记喝水。补充一些富含叶酸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及绿色蔬菜。除了饮食调节之外,不要忘了每天坚持运动。长期不运动,血管内的垃圾就会逐渐累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坚持运动,血管的弹力都会增强。
一、动脉粥样硬化是新陈代谢的必然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几乎是所有动脉疾病的罪魁祸首,也被认为是许多疾病的病因!所以,有人说,没有动脉粥样硬化,人类的寿命可能就会成倍的扩大!但事实是,动脉粥样硬化从出生就开始,一直到我们死亡,动脉粥样硬化可谓是伴随着我们生下来到死去的一生!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不能完全可逆的过程,从开始脂质沉积到斑块形成,再到最后的血管堵塞,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真的有一种方法可以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这个方法一定可以让人类健康得到质的飞跃!
二、事实是动脉粥样硬化是不可逆的!
在瑞舒伐他汀的一项研究中,声称其可以减小动脉斑块,而在其他一些忽悠“老人”的神医口中或者“神药”的宣传中,也把“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宣传的神乎其神!而事实上,动脉粥样硬化即使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减轻,真正的可以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是不可能的,至少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是做不到的!也就是说,任何吹嘘可以清除血管垃圾,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几乎都是忽悠人的,没有例外!
三、最好的治疗是预防!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动脉粥样硬化几年的斑块,被你吃了几天保健品或者药品就清除了,这不是要逆天让人长命百岁的节奏吗!动脉粥样硬化是不可逆,但动脉粥样硬化确是可以预防的!避免不良习惯,规律饮食作息,控制好原发病,控制体重,多运动,良好心态等,都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最好方法!
有人说,亡羊补牢,尤未晚!其实对于健康来说,永远不要等到亡羊才想到补牢,只有平时多加注意,铸好健康的大门,才能避免后悔不已的恶果出现!
从现在开始,做好准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才是最好的治疗!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目前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 ) 已经成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病理基础,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深入研究,在 As 基础与临床相关研究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尤其随着医疗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AS 的诊断技术突飞猛进,为 AS 的治疗提供有力支撑。本文旨在针对 AS 诊断相关指标进行整理综述。
生物标志物指标
- 1.1 AS 相关炎性标志物:
- a. 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 )
- b.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PLA2)
- c.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
- d. 白细胞介素-2 ,IL-2
- e. 细胞间黏附分子-1 ( ICAM-1 )
- 1.2 AS 相关脂质标志物:
- a. 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rol, TC)
- b.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 c. 载脂蛋白 B(apo B )
- d.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
- e.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 )
- 1.3 AS 相关出凝血标志物
- 1.4 AS 相关的基因标志物
- 1.5 其他:补体 C1q、基质金属蛋白酶、LDL 颗粒数等。
无创检查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检测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下肢动脉等,可以根据斑块表面的纤维帽完整性以及血流信号充盈缺损来判断是否存在溃疡性斑块。与血管造影比较,超声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达到 85%-90%。
CT 或 MRI 颈动脉高分辨 MRI:可用于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组成、易损性以及药物疗效等。头颅 CT 或 MRI: CAD 患者可以检测出散在的小梗死灶或大面积梗死,根据梗死部位可推测评估责任血管。CT 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MRA 可提供主动脉弓、颈动脉和颅内动脉的解剖影像,也可用于血管重建术的术前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比较,高质量 MRA 的敏感性可达 97%-100%,特异性为 82%-96%。CTA 也可提供主动脉弓至 Willis 环的解剖图像,多层重建后可以用来评价每条纡曲的血管。对于 CAD 患者的评估,CTA 的敏感性可达 100%,而特异性为 60%左右;对于<70%的颈动脉狭窄,CTA 阴性预测值也可达 100%。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和踝臂血压指数(ABI ): PWV 是无创评估血管弹性的指标,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 PWV 有很好的相关性,通过测量 baPWV 可早期识别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数值越大,AS 程度越重。baPWV 可反映动脉弹性及僵硬度,被认为是评价患者动脉僵硬度的有效指标,可作为诊断 AS 的早期敏感指标,已成为监测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分层的有效手段。踝臂指数(ABI)是一种无创性探测下肢动脉阻塞的指标,被广泛应用于 AS 血栓形成性疾病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筛查和预测。
有创检查
动脉造影是 X 线检查方法之一,通过直接在动脉内注射对比剂令动脉内充盈对比剂,使动脉系统显影的检查方法。根据导管顶端距兴趣血管的位置,可分为非选择性动脉造影、选择性动脉造影和超选择性动脉造影。DSA 是大部分动脉造影可由 DSA 来施行。血管内超声是无创性的超声技术和有创性的导管技术相结合,使用末端连接有超声探针的特殊导管进行的医学成像技术。血管内超声能检出冠状动脉早期病变和判断病变性质,在辅助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有很大价值。血管内光学相干成像是一种用于诊断冠心病的高分辨率介入影像技术,能够实时评价动脉管壁的超微结构,并且指导经皮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其他有创检查包括血管内窥镜。
为了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识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存在并了解其严重程度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对危险因素进行管理和治疗,同时考虑到防止此类病变的进展和消退,因此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程度是非常必要的。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手段的探究需要进一步研究。
1、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颈动脉狭窄的最常见病因,其特征是不断增大的斑块最终导致管腔狭窄、前向血流减少。动脉粥样硬化亦可波及颈动脉,增加了相关患者的卒中风险;
2、纤维肌发育不良:纤维肌营养不良 (FMD ) 是一种非动脉粥样硬化性退行性病变,可以累及中等直径动脉,比如:肾动脉、颈动脉。它的表现主要分为无症状的,还有短暂的脑缺血发作或者卒中;
3、颈动脉夹层:颈内动脉夹层是由于钝性损伤或颈部突然伸展所致,少数情况可以自发出现。夹层引起的内膜撕裂可以导致管腔变窄或者继发血栓形成;
4、血管炎:虽然少见但也可以累及颈动脉或者颅内动脉;
5、放疗后颈动脉狭窄:放疗可以导致动脉的损伤,放疗后数年颈动脉可能发展成为狭窄甚至闭塞;
6、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 2 年发生的再狭窄大多与内膜增生有关,发生率大约为 5%。动脉粥样硬化复发也可以导致再狭窄,一般在内膜剥脱术后数年出现。
病症: 胃癌 恶性黑色素瘤
患者:李女士
年龄:70岁
病症: 胃癌 恶性黑色素瘤
患者:李女士
年龄:70岁
罹患癌症,毫无疑问对每个人都是重大打击。而如果一位患者不幸同时罹患两种癌症,我们可以想象得出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沉重。
但时至今日,癌症早已不再是什么“不治之症”,很多良好的治疗方法,可帮助患者迈过重重困境,预后得到极大提升。
不仅如此,在医疗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患者也能通过“海外二诊”服务,快速触达到国际权威专家资源,为自己的治疗保驾护航!
今天的案例主人公李女士,正是一位“海外二诊”的受益者。我们来一起看看她的故事。*为保护隐私,文中患者个人信息均已经脱敏处理。
70岁的李女士在去年年底,因脚底疼痛去医院看病,结果发现脚后跟有一个1厘米的黑色肿物。医生判断是冻疮,于是开了点外用药,李女士也就没有再放在心上。
大概4个月后,真正的噩梦降临:李女士通过影像检查,被诊断为胃癌,而且有了淋巴结转移。 她还出现了多次呕血,病情非常危急。很快,医生为她实施了全胃切除。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几天后通过检查,医生发现李女士后脚跟的肿物竟然也是癌症——恶性黑色素瘤。于是大概2个月后,医生又切除了她的足底肿瘤。
为了降低复发风险,李女士开始了3个周期的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替吉奥联合纳武单抗)。
虽然该做的都已做完,但对于李女士来说,恐惧感还远未被消除。因为癌症最令人恐惧的,是其具有“复发转移”的能力 。一旦癌症再次袭来,李女士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应对。另外,两种癌症的治疗以及术后辅助药物治疗,也让李女士遭遇了一些副作用。比如腹泻、味觉障碍还有体重明显下降的问题。这些对于已经70岁的李女士来说,都很影响生活质量,所以迫切需要解决。
在本次的国际专家“海外二诊”服务中,李女士预约的是来自日本某知名综合性医院肿瘤中心的外科部长医生,他的专长领域既包括肿瘤外科,又包括各类癌症药物疗法、姑息治疗,是一位“内外兼修”的权威专家。在充分了解了李女士既往的病情和治疗经过后,医生很快通过远程会诊的方式,为患者详细解答了当前她的所有问题。
1、 未来如果转移或复发了该怎么办?
医生:假如您未来不幸出现转移或复发,那么化疗是核心治疗手段。对于单发的孤立转移灶,可以选择手术、放疗来进行局部治疗。
具体化疗方案选择,我按使用的先后顺序列出了3类,当前面的方案失效后,可更换为后面的方案。
一类方案:化疗联合/不联合免疫方案
- CAPOX (卡培他滨+奥沙利铂)±O药(即免疫药物纳武单抗)
- SOX (替吉奥+奥沙利铂)±O药
- FOLFOX (5-FU+奥沙利铂)±O药
二类方案:化疗联合/不联合抗血管药物方案
- Taxane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多西紫杉醇)±雷莫芦单抗
三类方案:化疗方案
- 曲氟尿苷/盐酸替吡嘧啶
- 伊立替康
2、N K细胞疗法是否对我有帮助?副作用是否可控? X医生:目前尚没有证据表明NK细胞疗法对癌症有效,因此不予推荐。
3、口服替吉奥会腹泻,是否需要调整方案? II/III期胃癌患者术后采用辅助治疗方案,分别为:
- 替吉奥口服 1 年(口服 4 周,停药 2 周,共 8 个疗程或口服 2 周,停药 1 周,共 16个疗程)
- CAPOX (卡培他滨+奥沙利铂) 共半年(每 3 周一次,共 8 个疗程)
- SOX (替吉奥+奥沙利铂) 共半年(每 3 周一次,共 8 个疗程)
这三种方案中,替吉奥方案和CAPOX方案等效,但SOX要优于替吉奥。另外,胃癌术后直接使用纳武单抗免疫治疗无意义。
替吉奥确实会出现腹泻等代表性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考虑对症治疗,比如调节肠道的药物、止泻药等缓解副作用。如果副作用太严重,那么可以考虑减少药物剂量。
替吉奥的标准用药剂量为120mg,但用量低于80mg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当前患者用药为100mg,那么为了降低副作用,可以减少剂量到80mg;但如果目前剂量已经是80mg,则无法进一步降低剂量,此时考虑更换方案为CAPOX方案替代。 如果不良反应严重到干扰日常生活,则患者可以选择停药,持续观察病情变化。
对于无淋巴结转移的II期B和II其C的患者,可选择使用1年帕博丽珠单抗免疫治疗。
4 、术后患者很瘦,味觉障碍,如何调理改善? 通常,手术后患者体重会减轻20%左右。这是患者消化吸收能力低下、促食欲的胃肠激素减少引起的。大约6个月到1年时间,患者可以恢复正常。
味觉障碍可能是抗癌药的副作用引起的,也可能是饮食减少导致缺乏锌等微量元素引起的。建议患者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饮食,每天分5-6次吃饭。在日本,我们有时也会给患者用一些营养补充剂。
另外,也可以考虑采用中草药的对症治疗,改善症状,比如十全大补汤、六君子汤。 会诊结束后,李女士的心情得到了极大的平复。她对自己未来要走的路更清晰了,也对日本专家的细致指导和会诊的快速响应非常满意。
中国是消化道癌症发病数量较多的国家,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数据,2022年我国胃癌新发病例约为35.87万例,死亡人数26.04万人。
总体来说,胃癌属于严重威胁我国国民生命健康的蕞常见癌症之一。胃癌如能在早、中期发现,还是有很大机会通过手术实现根治的,患者仍有一定机会得到临床治愈(术后5年不复发即为临床治愈)。
但在胃癌患者中,一部分人会因为【年龄较高】、伴有诸多【基础病】等问题,对手术存有疑虑,担心“下不来手术台”,甚至会放弃手术机会,选择吃药等姑息治疗。这样的选择真的正确吗?现如今的技术能否支持这类老年患者安全手术呢?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个真实案例。
01七旬老人遭遇中期胃癌
一位七十多岁的“老胃病”项女士,因短时间体重骤降(8斤)前往就医。血液检测显示,她有一项指标异常升高。进一步检查发现,她的食道和胃连接的地方(贲门)以及胃的“外墙”(胃壁)都变得异常的厚,而且形状不均匀——这正是胃癌常见的表现。
医生随后通过胃镜检查和病例活检(取一小块组织观察上面的细胞),确诊了老人患有胃癌。由于还没有出现胃以外的远处其他器官的转移,也没有附近淋巴结转移,因此项女士的胃癌分期为中期。虽不是早期,但中期胃癌通常是可以手术的。为项女士提供诊疗的医生也表示,可以通过全胃切除手术实现根治。
但一来项女士已经七十多岁,二来她有20多年的糖尿病(手术伤口会更慢愈合、感染风险高、术后并发症风险高)、右肺还有一枚1.2厘米的肺结节。种种问题让老人和家人们都比较犹豫,担心扛不住治疗,最终“越治越糟”。在这样的背景下,项女士决定找一位足够权威的外科专家,来为自己进行全面评估,看看能不能兼顾好肿瘤根治以及手术的安全性。
不久后,项女士预约了来自日本癌研有明医院消化中心胃外科部长布部创也医生为自己提供指导。
02日本专家咨询内容分享
在充分了解了项女士的病情信息和全部资料后,布部创也医生给出了如下指导建议:首先,患者此前接受的是普通CT而非增强CT,胃镜也没有清晰展示食道上肿瘤具体侵犯的程度,因此很难得出精准的分期判断。
后面患者来癌研有明医院就医时,医疗团队会在治疗前为她做一套非常精细、全面的检查,此后就可以明确肿瘤情况了。届时如果发现患者的分期、肿瘤侵犯的范围确实和现在的结果相同,那么可以通过一个腹腔镜微创手术实现根治,损伤会非常小;如果届时发现肿瘤侵犯食道过多,则需要消化道联合食道外科共同进行胸腔镜手术治疗。
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患者都可以耐受手术,并且保留一部分胃。癌研有明医院是一家极为擅长肿瘤微创手术的知名癌症专科医院。在胃癌方面,2005年,医院开始导入腹腔镜,2019年又引入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患者术后并发症更少了。如今,癌研有明医院98%的外科手术都采用微创。
受益于此,很多在别的医院需要胃全切的胃癌患者,到癌研有明后可以保留一部分胃,还能兼顾临床治愈。这对于术后患者的长期营养摄入和体重维持都很有帮助。布部创也医生所在科室的主要目标之一,正是在做到根治性切除的前提之下,将原本的胃全切术式变为次全胃切除术,尽可能为患者保留一些胃,让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那么项女士的糖尿病问题,会不会影响到手术呢?对此,布部创也医生认为完全不必担心,因为对于这类患者,癌研有明医院会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并且有专业团队介入,从生活方式调整和专业治疗入手,帮助患者控制好血糖,让血糖水平达到符合手术的标准,从而降低术后愈合不良风险。
关于肺部的1.2厘米结节,布部医生认为可以暂不处理,无论它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因为这枚结节属于纯磨玻璃结节,即便是恶性,进展也非常缓慢,并不会快速出现转移扩散。而胃癌根治手术虽然会采用微创方式,但依然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负担,如果同时处理肺结节,会导致负担过重、患者难以承受。所以当前蕞好的处理办法,是先集中精力解决胃癌肿瘤,术后安排呼吸科专家为患者进行肺结节诊断,给出随访或手术或根治性放疗的建议。
03项女士术后,是否需要化疗来降低复发风险、争取更大治愈希望?
对此,布部创也医生表示,是否化疗现在还不能判断。因为术后患者能获得蕞精准的分期判断,有可能患者术前被认为是2期,但实际上术后成了1期(无需化疗);有时也可能患者术前是1期,但术后成了2-3期。假如是2-3期,则患者术后需要坚持1年的辅助化疗,大概可以降低10%的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