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产伤骨折的发生部位依次为锁骨、肱骨干、股骨干、颅骨、肱骨上或下端及股骨上或下端骨骺分离。多发性骨折应考虑为先天性成骨不全等引起的病理性骨折。
1.锁骨骨折:多数有难产史,生后有“假性瘫痪”,患肢不活动,骨折多位于骨干中1/3,局部肿胀、压痛、变形。
治疗:不需固定,将患肢置于胸前悬吊即可,或在患肢腋下置一棉垫将患肢固定,一般2周左右治愈。
2.肱骨干骨折:多发生于剖宫产或难产的婴儿,骨折多发生在骨干的中段,局部成角畸形、肿胀,有骨摩擦音,无自主动作,X线片显示骨折,常并发桡神经损伤。
治疗:肱骨中下1/3骨折可用小夹板固定,上1/3可采用屈肘成直角贴于胸前,腋下置以厚垫,将伤侧上臂固定于患儿胸部,一般2周内可治愈。
3.股骨干骨折:多发生于剖宫产或臀位产的婴儿,骨折大都发生于骨干中段,呈斜行。由于屈肌的收缩,近侧断端向前弯曲,造成严重的移位向前成角畸形,局部肿胀,有骨摩擦音,X线片显示骨折。治疗:悬吊牵引加小夹板固定,2~3周后有骨性愈合。
4.颅骨凹陷性骨折:在分娩过程中颅骨被挤压,尤其是骨性产道和产钳助产损伤而致,多发生于颞部,大多数能自愈。当圆锥形尖端陷入较深的凹陷骨折,深部超过0.5cm,引起神经缺失症状时,需要手术治疗。
5.骨骺分离
①股骨下端骨骺分离:股骨下骺骨化中心出生时即已出现,受伤时骨骺通常是向后分离,双侧局部正侧位摄片有利于诊断。
治疗:双下肢悬垂牵引,或手法复位后患肢伸直夹板固定3周。
②肱骨下端骨骺分离:肱骨下骺出生后6个月方才出现,出生时很难作出骨骺分离的诊断,必须在出生后2周才能有骨骺分离的X线证据,即肱骨下端骨膜下骨化现象。患肢不能活动,肘部肿胀,移动时哭闹。
治疗:患肢伸直牵引1周,消肿后再改用屈肘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