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喝牛奶,吃饭也少,挑食,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孩子不好好吃饭,挑食,家长要找原因了
孩子不爱吃饭,没食欲真的是厌食吗?
小儿厌食原因比较多,搞清孩子厌食的原因,就可以对因治疗。
小儿厌食病因除与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及药物影响有关外,与喂养方式、饮食习惯、精神心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一般疾病因素
大多数疾病都可导致孩子的食欲下降。孩子在患病并伴有发热时,可使其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引起不思饮食现象。有胃肠炎、消化性溃疡、肝炎或结核等病时,厌食比较明显;肠道寄生虫感染、长期便秘或因患肾脏疾病而长期低盐饮食时,也可引起食欲下降。
二、内分泌疾病
某些内分泌素,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不足,也可表现厌食。
三、药物影响
1.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的药物,比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磺胺药物等,这类药物除引起孩子厌食,还可伴有腹痛和恶心、呕吐等现象。
2.抗生素长期应用:几乎所有抗生素长期应用都会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导致微生态失衡,造成腹胀、恶心与厌食。
3.给孩子服过多的钙片、维生素A或D,孩子亦可出现食欲减退现象。
四、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缺乏
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缺乏,尤其微量元素锌、维生素B缺乏对食欲影响比较大。锌和维生素B缺乏会影响核酸和蛋白的合成,从而影响了味觉素的合成,还可使唾液中磷酸酶减少及黏膜增生,阻塞产生味觉的神经---味蕾,使味蕾的功能减退。B族维生素缺乏还可引起小儿味觉功能和胃黏膜消化功能的降低,使小儿没有食欲和消化能力减弱。
五、不良的饮食习惯或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饮食习惯不良或饮食结构不合理,可影响孩子食欲,持续时间过长不仅可造成孩子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还可引起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发生障碍。
1.给孩子吃较多的零食;
2.摄人冷饮、饮料过多;
3.父母过分注意孩子的饮食情况;
4.在饮食结构中,蛋、肉、乳类等蛋白质类食物或甜食、巧克力等糖类所占比例过大,反使食欲下降;
5.吃饭不定时,正常儿童每隔3-4小时胃内容物要排空、血糖要下降,就会产生食欲。如果吃饭不定时,饭前吃零食或糖果,胃内总有东西、血糖不下降,就不会有食欲。
六、气候因素
气温高、湿度大,可影响胃肠功能,降低消化液分泌、消化酶活性降低、胃酸减少等,也是引起厌食的原因。一年中以夏天孩子的胃口不佳现象为明显,称为夏季厌食症。
七、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
是指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一类厌食。
1. 急性精神刺激:小儿受到强烈惊吓之后,精神萎靡、活动受抑制,食欲降低。这种厌食往往时间不会太长,恐吓害怕心理过去食欲也就会恢复。
2. 亚急性或慢性精神刺激: 离开亲人及熟悉的环境进人托儿所或其他新环境时,对新环境不适应,情绪低落,食欲降低,有时会出现恶心呕吐。家庭不幸或父母离异均可影响儿童情绪导致厌食。
3. 错误教育的影响:
①家长对儿童要求过高,限制自由,阻止与其他儿童玩耍,或限制孩子想去的地方,均可影响其情绪,使食欲降低;
②家长过分注意儿童进食,反复诱导或以威胁手段强迫喂食,引起儿童反感,反而导致厌食。
4. 顽固性神经性厌食:有的女孩神经性厌食十分严重,极度消瘦、无力,与严重营养不良有类似之处。此类患儿可能有间脑神经内分泌功能缺陷及下丘脑调节食欲的整合中枢功能紊乱有关。
一般防治措施
小儿厌食症主要是由于平时饮食或喂养不当,或父母过于溺爱,片面追求高营养食品、高热量的滋补类食品,使其饮食结构不合理,损伤了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如过多吃糖类、黏腻、生冷以及难消化的食物;或任其行喜养成偏食习惯、生活无规律、饥饱无度等均可导致脾胃损伤。
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是预治小儿厌食症的关键。如定时按顿进食,适当控制零食,饭前不吃零食,以免血糖升高影响食欲,饭后吃水果等。还应注意经常变换饮食的花样品种,荤素、粗细、干稀搭配,以求均衡营养饮食,不要让孩子偏食。
小儿饮食以主辅食为主,不要乱加额外的“营养食品”,以免增加脾胃负担,引起脾胃损伤。
根据患儿的体质采取适宜的运动。适宜的运动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能量消耗,促进食欲,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但饭前 30分钟避免参加剧烈运动。
给患儿提供舒适、清洁的进食环境,使小儿保持轻松愉快的进食情绪,不要威胁恐吓小儿进食,不强迫进食,避免儿童产生拒绝进食的逆反心理,同时还要让孩子注意力集中吃饭,不要用讲故事、看电视或其他哄劝、引诱手段作为进食的交换条件。
预防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不要滥用抗生素。
一、什么是积食
二、积食的表现
宝宝如果出现下面的症状,就可能是积食了。
·宝宝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牙。所谓食不好,睡不安;
·宝宝大开的胃口又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
·宝宝经常不明原因的哭闹;
·宝宝常说自己说肚子涨,肚子疼;
·发现宝宝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且厚。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
三、积食的家庭治疗
·捏脊
使患儿取俯卧位,家长拇指在后,示、中二指在前, 三指指腹相对用力提拿起脊柱两旁的皮肉,操作时,指腹与皮 肤的接触面需稍大,以免小儿产生疼痛,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捻三下向上提一下,从尾骨端直捻动至脖颈处,由下自上为1遍,共操作6遍,每日一次。
·揉中脘
中脘穴位置:胸中与肚脐连线的二分之一处。
用手掌根或手指末端旋转按揉,儿取仰卧位,家长以示指、中指指腹或掌跟按揉,力度不宜过重,操作50次,每日一次。
·摩腹
小儿取仰卧位。家长用全手掌面在小儿腹部先顺时针方向摩动2分钟,再逆时针方向摩动半分钟。摩动频率50~80次/分,每日一次。
很多家长都面临过这样的场景,辛辛苦苦做好的饭菜,宝宝要么边吃边玩,吃两口就不吃了,有时得全家追着屁股喂,要么就只吃自己喜欢吃的,其他一口都不吃。如何解决宝宝不爱吃饭或者挑食的问题成为了一个大难题。
常见原因
1、疾病:许多消化系统疾病或全身性疾病都会导致消化功能下降,造成宝宝食欲不良。
(1)全身性疾病:如结核病等慢性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2)消化系统疾病:如口腔炎、胃肠炎、肝炎等;
(3)寄生虫病:如蛔虫、钩虫等;
(4)营养性疾病:如铁缺乏、锌缺乏、佝偻病等。
2、不良习惯:大多数食欲不良或偏食都是由于不良习惯及教养不当导致的。
(1)家长强迫宝宝吃饭,由于过分担心宝宝营养不够或不够胖,有些家长采用哄骗、打骂等方法强迫宝宝吃饭,引起宝宝反抗或厌恶吃饭;
(2)吃饭不固定时间,吃零食、喝饮料多,打乱了消化吸收的规律,或吃的食物含糖量太多,都会导致食欲不良;
(3)家长在宝宝面前评论自己喜欢和讨厌的食物品种,可使宝宝产生偏食习惯。
3、药物:许多药物也存在食欲下降的不良反应。
4、其他:如劳累、紧张、恐惧、心情低落等精神因素或天气过热等环境因素也可导致食欲减退。
导致孩子厌食、挑食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原因有这些:
- 家长对发展中的正常进食行为表现的误解:
- 婴幼儿进食时常常有这些表现:
- 接触新的食物时,会把食物拿起来触摸、捏碎但是不放入口中,或者把食物放入口中咬几口又吐出来;1-2 岁的孩子不愿意接受新的食物或者只吃有限的几种食物……
- 这些行为容易被家长误解为厌食或挑食。他们为何会有这样的表现呢?
- 孩子在接受或愿意进食新的食物前,可能有探索行为(摸、闻、把食物放入口中又把食物吐出),这是孩子认识和接受新食物的过程,不要单纯因为孩子的这些表现就认为孩子不接受这种食物而不再提供。
- 同时,对于新引入的食物,孩子开始不熟悉,也会表现出拒绝(类似上述的“只摸不吃”、”吃了不吞”),这种情况被称为“厌新”(neophobia)。这种情况需要经过多次尝试才可能转变。孩子们经过 8-10 次甚至 10 余次的足够尝试,并且在没有压力的进餐环境(不强迫进食、不哄骗进食)下尝试,多数能顺利的接受新的食物。如果短期内未能接受的,可以间隔几周之后再次尝试。
2、添加食物种类及口味过于单一。
如果食物种类过于简单、口味过于单一,孩子容易吃腻,儿童天性好奇,更喜欢变化和新鲜,食物安排过于单一,容易让儿童拒绝食物。
例如,因为担心“积食”、“上火”等,只吃猪肉、鱼肉、菜心等几种有限食物;或长期给孩子蒸煮为主的食物,口味单一,都容易让你孩子拒绝食物。
儿童愿意接受的食物类型和他们早期添加固体食物时的味觉口感经历有关,半岁左右是味觉敏感期,在此阶段接触各种味觉和质地的食物,有助于日后适应这些食物。所以在固体食物引入时要早期接触和适应各种食物,一种食物也许需要反复多次尝试,孩子方能接受,需要家长更多的耐心。
3、食物质地推进过慢。
健康儿童的固体食物质地推进和孩子的口腔功能发展的进度是相匹配的。可参考下表:
- 月龄
- 不同月龄口腔功能发育情况
- 该月龄可接受
- 的食物质地
- 4-6 月龄
- 舌挤压反射消退,吸吮-吞咽动作发育。上唇可吸净勺内的食物,进食吞咽半固体食物不能闭唇,部分食物流出。出现咬的动作。
- 泥糊状食物(稀糊→稠糊)
- 7-9 月龄
- 吸吮-吞咽-呼吸协调。能将食物团块从一侧转送到舌中再转送到另一侧,进食固体食物时能闭唇,下唇移动食物,上唇清理勺中的食物。
- 切细的软食→粗颗粒食物
- 10-12 月龄
- 用牙清理下唇食物,吞咽时唇和紧闭,准确咬食物。
- 软饭及软面条、撕碎的面包→软的指条状食物。
- 12-24 月龄
- 进食、喝水时吸吮-吞咽-呼吸协调好,咀嚼时清理口周食物,食物撒得少,能用吸管以及杯子喝水。
- 小块的家常食物
如果推进过慢会怎样呢?错过发展的黄金期,儿童会选择更轻松的进食方式和质地。儿保时有的儿童到一岁还是吃泥糊状食物或者绵软的粥,不愿意咀嚼肉和菜,稍微干一点的食物就不吃,表现出厌食、挑食。
4、没有建立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
儿童作息规律,吃、睡、玩的时间和量相对固定,孩子的能量消耗和需要量会相对稳定,加之儿童胃排空时间固定,因此作息越规律,饥饿感越规律,食欲出现越规律,进食量越规律。
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孩子固定时间进餐,安稳专心进餐,不哄劝和逼迫孩子进餐,让孩子参与自主进餐,都会让孩子更专注于食物。
如果作息不规律,例如两餐间隔时间过短,胃未能排空,或活动量不足,能量消耗不足,孩子的饥饿感不足,容易表现为拒绝食物或挑剔食物。
如果存在不良饮食习惯,例如餐间添加过多零食、正餐前喝奶或喝汤较多、追着喂饭强迫进食、用玩具及电视等逗引孩子进食等等,孩子也会表现出厌食、挑食。
5、疾病的影响。
- (1)急性感染性疾病:例如呼吸道感染、感染性腹泻、疱疹性咽峡炎等,患病后孩子因为口腔疼痛或者肠胃不适,通常短期影响孩子的食欲,但是疾病恢复后食欲会很快恢复。
- (2)铁缺乏症:铁缺乏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中-重度贫血可导致孩子出现疲乏、厌食、异食癖等表现。
- (3)锌缺乏症:锌缺乏者可出现味觉和嗅觉受损,从而出现厌食症状。
- (4)神经性厌食:指一种进食障碍,患者希望自己的体重比健康体重更低,通过采取减少进食、过度运动或催吐等方式减轻体重,多见于青春期或成年早期者。
- (5)食物过敏:食物过敏者进食致敏食物后会出现皮疹瘙痒、腹痛、恶心、呕吐或者排便困难等表现,婴幼儿未能表达这些不适症状时,可能会表现出拒食、厌食症状。
- (6)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因为代谢率降低和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会出现呆滞、易疲乏和厌食表现。
- (7)其他:例如发育迟缓、唇腭裂、脑瘫、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炎症性肠病、胃食管反流症等。
【 临床病例 】郭某某,女,48岁,于2013年7月16日来诊。
【 主诉 】食而无味,不知饥饿6月余。
【 病史 】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饮食无味,不知饥饿,先后服用人参鹿茸片、奥美拉唑胶囊等效果不佳。在当地医院做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经治疗2个多月未见明显效果。现纳差,饮食无味,不知饥饿,形寒怕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苔胖大,舌质暗红,舌苔厚腻,脉弱细。
【 蒙医诊断 】厌食。
【 西医诊断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