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痉挛指的是冠状动脉自发性痉挛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冠状动脉痉挛是心内科比较常见的疾病,指的是静息时由于冠状动脉自发性痉挛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使得患者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冠状动脉痉挛病因目前并不明确,已知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血脂代谢紊乱以及特定毒品及药品的使用等。诱发因素为中青年男性、寒冷及情感刺激、过度通气及镁缺乏等。
冠状动脉痉挛轻者一般没有明显不适,严重的可有持续性压榨性胸痛、胸闷、心悸、头晕、神志模糊、意识丧失等。如果患者在休息时有反复心绞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并且程度进行性加重,持续时间较长,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遵医嘱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以免延误病情。
变异型心绞痛(VAP)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心绞痛,具有夜间易发作、易定时发作的特点,发作时心电图具有独特的 ST 段抬高特征。在变异型心绞痛中,心肌缺血系一过性冠状动脉痉挛所致。
一. 冠状动脉痉挛的新概念
随着对变异型心绞痛和冠状动脉痉挛的认识不断加深,对它的一些概念也在不断进展。
二.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SA)的国际诊断标准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诊断条件如下。
- 自发性心绞痛发作时硝酸盐制剂可以缓解,且包含有下列至少一项。
- 静息性心绞痛,尤其在入夜和凌晨时间段易发作;
- 运动耐量在昼夜有显著变化,早晨减少;
- 过度换气可以诱发心绞痛;
- 钙通道阻滞剂可以抑制心绞痛发作,而不是β受体阻滞剂。
- 在自发性心绞痛发作时,至少两个连续导联出现一过性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具备下列任何一项。
- ST 段抬高≥0.1 mV;
- ST 段压低≥0.1 mV;
- 出现新的倒置 U 波。
- 冠状动脉痉挛,指自发地或经痉挛激发试验(通常为乙酰胆碱、麦角新碱或过度换气)诱发出现暂时的完全或次完全冠状动脉闭塞(狭窄>90%),且伴有心绞痛和缺血性心电图改变。
注:如果患者符合条件(1)+(2)或(1)+(3),则可诊断为“明确的 VSA”;如果患者只符合条件(1)而无(2)或(3),则诊断为“可疑的 VSA”。
三. 变异型心绞痛临床表现
- 易发状态:安静时易发作(自发性),对负荷试验有耐受性;
- 时间周期性:每次发作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即时间规律性;
- 症状轻重悬殊大:轻者数秒稍感不适;重者数 10 分钟有濒死感,大汗淋漓;可伴有晕厥;含硝酸甘油可缓解症状;
- 心电图改变:一过性 ST-T 抬高;
- 心律失常(缺血性、再灌注性、双期性):左冠状动脉痉挛者,多出现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右冠状动脉痉挛者,多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
- 预后:多数好转;少数出现急性心肌梗死(Q 波或非 Q 波);可发生晕厥,个别猝死。
四. 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痉挛靶血管的判断
160 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痉挛靶血管分型、部位判断与心电图导联的一览表如下。
结论:一过性 ST-T 抬高的心电图导联部位,是判断冠状动脉痉挛靶血管部位的简单、易行、可靠的方法。
五. 变异型心绞痛的诊治策略
- 详细地询问病史,重视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的“易发状态”(静息状态)、“时间周期性”(固定某一时间段)的临床特点,是避免漏诊和误诊的关键;
- 加强对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痉挛靶血管部位病理特征(病理生理和病例解剖)的认识,为正确诊断及处理提供依据;
- 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结果表明,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一过性 ST-T 抬高是判断痉挛血管部位的简单易行的可靠方法;
- 必须指出,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也像冠心病患者一样,冠脉造影发现最严重的狭窄部位,并不一定是发生痉挛的靶部位(罪犯血管)。因此,在未确定痉挛血管及痉挛靶血管部位之前,不可随意行冠脉介入(PCI)处理,以防误治。
- 建议对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实施诊治“六步骤”、“三要点”。
六步骤
- 具有“易发时间”和“时间周期性”的发病特点,疑诊变异型心绞痛?
- 捕获到一过性 ST-T 抬高的心电图改变,可确立变异型心绞痛诊断;
- 根据 ST-T 抬高的心电图导联部位,初步作出痉挛血管的分型,如左支型、右支型及多支冠脉痉挛型;
- 进行冠脉造影,有助于确定痉挛靶部位(“局限性痉挛:发生在一个单独的冠状动脉节段内,可以在同一支冠脉的上段、中段、下段;弥漫性痉挛:发生在≥2 个相邻的冠状动脉内”);
- 通过 OCT 和或 IVUS 等影像学检查,揭示痉挛血管部位的病变性质;
- 阐明变异型心绞痛病因,有助治疗方案决策,即病因治疗、钙通道阻滞剂应用、介入处理等。
三要点
先明确靶血管、靶部位和靶病变,再决定处理策略。
诊断雷诺病需要进行以下的检查:
-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发现寒冷刺激时手指的血流量减少
- 激发试验
- 冷水试验:将指头浸入 4 度的冷水中,一分钟 75%的患者可诱发颜色变化,或将全身暴露于寒冷环境,同时将手浸于 10~15 度水中,发作的阳性率更高
- 握拳试验:两手握拳 90 秒后松开手指,部分患者可出现发作时的颜色改变
- 指动脉造影
- 分别在冷刺激前后做指动脉造影,如发现血管痉挛,可动脉内注射盐酸妥拉唑林后,再次造影,了解血管痉挛缓解状况
- 造影可以显示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偶见动脉闭塞
- 其他检查
- 血沉应作为常规检查选项,若增快,则支持继发性雷诺现象
- 微循环检查、c 反应蛋白、免疫指标检测、神经传导速度以及手部 X 线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雷诺病的临床表现有以下特点:
- 多发生于年轻女性,男女比例约为 1: 5,多于寒冷季节发病,起病隐匿,也可突然发作,每日发作三次以上,每次持续一分钟之数小时不等,可自行缓解。寒冷情绪变化时可诱发,遇温暖环境温水浴,揉擦,或者挥动患肢可缓解。症状和体征与血管痉挛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相关,
-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肢端血管痉挛,伴有疼痛及感觉异常典型。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分别是缺血期,缺氧期和充血期,
- 大多数患者仅累及手指,近 1/2 的患者,可同时累及脚趾,仅累及脚趾的患者极少,有些患者可累及鼻尖,外耳面颊,舌,口唇,胸部及乳头等。疾病早期,仅 1~2 个手指受累,后期则多个手指受累并累及脚趾,每次发作不一定累及相同的手指或脚趾,
- 体格检查除指头发凉,手部多汗外,其余正常。桡动脉,尺动脉,足背动脉及颈后动脉搏动均存在。
雷诺现象(Raynaud phenomenon,RP)是指继发于其他疾病的肢端动脉痉挛现象,常见于血管闭塞性脉管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硬皮病,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结节性动脉炎等),脊髓空洞症,前斜角肌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和铅、砷中毒性周围神经炎的患者。
也可见于吸烟,手足外伤,长期劳损,(如使用振动工具作业的工人),长期接触某些化学品(如聚氯乙烯)以及应用某些药品(如贝塔受体阻滞剂,麦角胺和化疗药物的人群)。
雷诺病又称为肢端动脉痉挛病,是阵发性肢端小动脉痉挛而引起的局部缺血症状,表现为四肢末端对称性皮肤苍白发绀,继而出现皮肤发红,伴感觉异常,如手指或脚趾疼痛,多见于年轻女性,寒冷或情绪激动时可诱发。
目前认为,雷诺病是肢端小血管对寒冷和应激的过度反应,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第一,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指头的血管痉挛性或功能性闭塞,引起肢端局部缺血,皮肤苍白,血管扩张,使局部血液淤滞,引起皮肤发绀,
- 第二,血管敏感性因素,肢端动脉本身对寒冷的敏感性增加所致,
- 第三,血管壁结构因素,血管壁组织结构改变,可引起正常血管收缩或对血中肾上腺素出现异常反应,
- 第四,遗传因素,某些患者的家系中常有出现血管痉挛现象的成员,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表现为一侧面部不自主抽搐。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
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面肌痉挛不会出现肌肉萎缩,该病是由于面神经受到颅内动脉或者炎症刺激所致,并不累及面神经的轴索,所以此不会造成神经源性肌肉萎缩。只有在重度面神经瘫痪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
面肌痉挛患者患病后不应过度紧张焦虑,应保持稳定情绪,尽早就诊神经科,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按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停药减药。在平时生活中,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睡眠质量。
什么是假性亲密关系呢?就是在一段关系里当你停止了主动,这段关系就结束了。就比如说,Siri有问必答,但是 Siri从不会主动发起聊天,Siri很有礼貌,但是Siri没有感情。
广州登革热病例激增,一周新增1758例!专家警告:感染后慎用布洛芬,可能加重病情!
惊恐障碍表现为惊恐发作,预期焦虑,求助、回避行为。建议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家庭干预等。药物治疗方面急性期治疗时间一般8-12 周,可转入巩固期和维持期治疗,时间至少1年。对于一些病程长、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 满意、伴有抑郁或其他焦虑障碍患者持续治疗时间常常为数年。
规范化治疗可降低复发风险减少疾病对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影响。需要注意:每天按时服药;安定类药物起效快,但是不建议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几周后才会起效(非苯二氮卓类药物);症状改善后需要继续服药;不要自行减药停药;及时就医指导如何处理不良反应和其他相关问题;合理安排日常活动或自己喜欢的运动。服药期间禁用或慎用酒精及减肥类药物、其他精神活性物质,减少吸烟。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