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心绞痛,也称为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是劳累性心绞痛的一种。它主要指由心肌缺血引起的胸骨后及心前区不适症状,通常在劳力或情绪激动时诱发。稳定性心绞痛的主要特点是前胸部阵发性、压榨性窒息样感觉,通常位于胸骨后,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的尺侧面,也可放射至右臂或者两臂的外侧面、颈面部、下颌部,通常会持续3-5分钟。
稳定性心绞痛代表了冠心病中病情相对较轻的程度,治疗应当以药物为基础,在必要时也需要进行冠脉介入治疗。此外,此类患者应积极进行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诱发因素,并按时按量服用相关药物以缓解症状。若症状持续不减或者加重,建议及时就医,以免耽误治疗。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之一,是因为心肌需氧和供氧之间暂时失去平衡而发生的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其类型也比较多,以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心绞痛最为常见,大多数患者对两者的区别并不太了解。而事实上,不同类型的心绞痛在危害、用药、治疗方面都有所不同,临床症状也不一样,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心绞痛的区别吧。
什么是稳定性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发作的程度、频率、性质都相对稳定,在1-3个月内没有明显的变化,是冠脉疾病的早期表现。稳定型心绞痛又被称为劳力性心绞痛,因为它是由于患者劳作、情绪激动等因素而导致胸部及附近部位的不适,可伴有心功能障碍,但没有心肌坏死。其特点为前胸阵发性的压榨性窒息样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左上肢、背部、左肩,也可放射至右臂和两臂的外侧面或颈与下颌部,发作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经过休息或使用硝酸甘油后症状便会迅速消失。
什么是不稳定性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听名字就知道它不稳定了,部分患者在发作后3月内可能发生心肌梗死,猝死较少见,而胸痛时心电图的明显变化是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重要标志。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其发生是由于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引起,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是UA及其他急性冠脉综合征最重要的发病机制[1]。其特征是心绞痛症状呈进行性增加,而新发作的休息或夜间性心绞痛可能出现疼痛持续时间延长。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预后,若不能恰当、及时的治疗,有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稳定性心绞痛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区别
这里简单总结3点:
1、诱发因素不同
稳定性心绞痛多数是因为过度劳累而引起的心肌缺血所造成的,但不稳定性心绞痛甚至在休息时也可能发生不适症状;与稳定性心绞痛相比,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的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重,甚至还可能发生心肌梗死,有的患者会在睡眠过程中因心绞痛而疼醒。
2、发作频率不同
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相对比较有规律,即每日或每周发作的次数大致相同,诱发心绞痛的劳力或运动量相同,发作时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用硝酸甘油后的缓解时间等都基本相同;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则没有规律可言,且发作次数频繁,有时即使含服了硝酸甘油,对症状的缓解也没有稳定性心绞痛来得明显,甚至可能无效。
3、症状表现不同
稳定性心绞痛发作时会感到胸口很闷,且伴有间歇性的窒息感,疼痛部位主要在前胸,也有部分患者会感到肩部疼痛;而不稳定性心绞痛通常起病急,表现为长时间的持续性疼痛,疼痛不仅发生在前胸、背部、肩胛骨等部位。
看完以上内容,相信都对稳定性心绞痛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心绞痛,都要认真对待,按时服药。如果已经发展到连休息时都会出现不适症状,那么应立刻就医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娟 ,吕桂芬 ,谢剑 ,王红 ,赖沙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特点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2,(11):951-953.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中日友好医院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李刚
所有类型的心绞痛治疗的原则都应该包括基本的三个方面:
第一、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第二、治疗心绞痛的原因。
第三、改善心脏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避免心脏的原因造成致残或致死。
心绞痛根据不同的类型,治疗方法也有所差异。
稳定型的心绞痛:主要改善心绞痛的症状,治疗冠状动脉硬化,预防患者进展为心肌梗死或者发生死亡,主要通过干预生活方式,比如戒烟、减肥、控制三高和药物预防,比如阿司匹林、他汀、硝酸酯类药物,控制症状。
不稳定型心绞痛:需要尽快的缓解胸闷、胸痛症状,预防恶性的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或者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如果除了药物治疗,大多数可以选择介入冠状动脉造影或者外科心脏搭桥治疗,具体选择哪种治疗方式,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以后再选择。
变异型心绞痛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因此治疗方式主要以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缓解冠脉痉挛为主。
有友人患心绞痛一年余,每凌晨2到3点心痛如绞,后背心肺俞巴掌大区域如冰在背,脉缓,每患病时用其暖宝热敷,吃丹参滴丸、硝酸甘油其痛方减,白天时疲惫不堪。屡寻北京良医而不得其法,其心情郁闷,每晚睡觉如临大敌,恐其不测。因与其熟识和自己胆小,多推荐有其声望的名医给其诊治,而不敢妄自菲薄。
6月27日因周老授课,友人到后,其身心俱疲,无意听课,转而要我大胆用药。诊:胸胁胀满,食欲不振,口干舌燥,其舌苔厚腻,舌质深红,嘴唇暗。脉虚浮而无力。先投其疏调气机,佐以化瘀健脾之剂。7剂,一日两次分服。
昨日复诊,其胁胀满已消失,起上午困倦疲劳之相改善。唯凌晨心痛依旧。思夜晚发作,乃心阳不足,寒凝血瘀之相。遂放手一搏,投其附子干姜桂枝大热之剂,以备凌晨服用。因附子有毒,嘱其先煎。恐生不测,嘱其先服起三份之一,以观后效。今早回访,昨晚药后舒适,没服其它止痛药,其药后自然入睡……
高东顺医师注:
医之病,在不思。其言为清朝名医所言,也为师爷留给老师之良言。今日思之乃金玉良言也!很多医生去治西医之病,而不思中医之证,有其证用其药的思路已丢掉。根据时间用药而不能据于每日两次之模式。半夜服药也是常法。
康复治疗冠心病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者通过努力尽快恢复正常或病前的生活方式,治疗主要是进行有氧训练,配合作业治疗、行为治疗和危险因素纠正 [3] 。康复治疗分期及时间1.冠心病I期(住院康复期)是指急性心肌梗死或状动脉急性冠综合征住院康复期、CABG或FFCA术后早期康复。康复目标争取尽早生活自理和出院,一般3~7天开始。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的心绞痛,无心衰及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病情稳定无加重时,即可开始渐进性体能活动,方式是以渐进的关节活动范围内训练,被动活动到低强度的运动以减少和消除绝对卧床造成的不利影响。经两周活动运动量能达2~3代谢当量(METs)。2.冠心病Ⅱ期(出院后康复)是指患者出院开始,至病情稳定性完全建立为止。康复的目标是保持并进一步改善出院时的心功能水平,逐步恢复生活完全自理,过渡到恢复正常生活。方式以户内外行走为主,每天进行增强耐力,这一阶段需要5~6周的时间,如无显著的症状和体征,6~8周可达到6METs的运动量,并顺利进入Ⅲ期。3.冠心病Ⅲ期(慢性冠心病)是指临床病情稳定者,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性劳力心绞痛、冠状动脉分流术和腔内成型术后,心脏移植术后、安装起搏器后。康复的目标是巩固Ⅱ期康复的效果,改善血管功能,提高身体活动能力,恢复生活和工作。最常用的方式有行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计划约需12周时间,可安全完成7~8METs。
无论有没有做手术,一般都会被收治到心脏重症监护室(CCU ),密切监护,以便及时发现并发症。病情趋于平稳后,会转至普通病房。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继续评估心脏情况,并检测血压、血糖等控制情况。
这期间,仍会继续药物治疗,并视情况开始康复治疗。出院后也要遵医嘱坚持康复治疗并长期服药。稳定型心绞痛。如果心绞痛发作的诱因、时间等都比较规律,建议每 3~6 个月复查一次。
心梗发作后。如果刚刚经历了急性心肌梗死,或者做了介入手术(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俗称放支架)、搭桥手术(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建议出院后每 1~2 个月复查一次。病情稳定后,可遵医嘱每 3~6 个月复查一次。
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为P2Y12 受体拮抗剂,通过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其血小板 P2Y12 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 ADP 介导的糖蛋白 GPⅡb/Ⅲa 复合物的活化,因此抑制血小板聚集。
两者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用于预防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等患者发生血栓形成事件。那么,两者有什么区别?
1、起效时间
替格瑞洛起效更快,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能够快速起效抑制血小板聚集,而氯吡格雷起效相对较慢。
2、服用剂量频次
氯吡格雷的半衰期为6小时,而替格瑞洛的半衰期为7.2小时。
但是,氯吡格雷的活性代谢产物与P2Y12 受体为不可逆结合,而替格瑞洛与P2Y12 受体为可逆结合。
因此,氯吡格雷每天服用次数为一次,而替格瑞洛每天需服药两次。
5、其他不良反应
替格瑞洛治疗的患者中,最常报告的不良反应为呼吸困难、挫伤和鼻出血,这些事件的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患者。
6、药物相互作用
氯吡格雷为前体药物,其部分地通过 CYP2C19 代谢为其活性代谢物,服用抑制此酶活性的药物可能降低氯吡格雷转化为活性代谢物的水平。因此不推荐联合使用强效或中度 CYP2C19 抑制剂比如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氟康唑、伏立康唑、氟西汀、氟伏沙明、环丙沙星、卡马西平等。
替格瑞洛主要经CYP3A4代谢,少部分由CYP3A5代谢。合并使用CYP3A抑制剂合并使用可使替格瑞洛的Cmax和AUC增加,因此,应避免替格瑞洛与CYP3A强效抑制剂如酮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克拉霉素等联合使用。而合并使用CYP3A诱导剂可使替格瑞洛的Cmax和AUC分别降低,因此应避免与CYP3A强效诱导剂如地塞米松、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和卡马西平联合使用。
7、关于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
PLATO在一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研究显示,替格瑞洛组的血肌酐显著升高的比例高于氯吡格雷组;在联用 ARB 的患者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氯吡格雷治疗组,替格瑞洛组血肌酐升高 > 50% 的比例、肾相关不良事件、肾功能相关不良事件均明显升高。因此,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首选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8、关于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
研究结果表明,长时间使用替格瑞洛可使痛风风险增加。痛风是替格瑞洛治疗时易见的不良反应,这可能与替格瑞洛的活性代谢产物影响尿酸的代谢有关。因此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氯吡格雷。
9、CABG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前抗血小板治疗
对于计划行 CABG 患者,正在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75~100 mg)的患者,术前无需停药;正在接受 P2Y12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应考虑在术前停用替格瑞洛至少 3 天,停用氯吡格雷至少 5 天。
10、氯吡格雷的低反应性
血小板对氯吡格雷的低反应性可能导致缺血时间的发生,为了克服氯吡格雷的低反应性,增加氯吡格雷的剂量或换为替格瑞洛是常见的选择。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而严重阻塞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归属为缺血性心脏病。该如何诊断冠心病心绞痛?有什么临床表现?又该如何进行分型?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病理生理机制
- 冠心病的分型
根据发病特点和治疗原则,可以将冠心病分为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
1. 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
- 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
- 既往已明确的冠脉病变经治疗后症状消失、需要定期随访的稳定患者(低危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微血管性心绞痛)
- 有创或无创检查提示有无症状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如以呼吸困难等心衰症状起病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
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以胸骨后或左胸部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觉为主要表现,常向左肩背、右上肢尺侧放射,有时放射至颈、肩或下颌部;多持续 3~5 min,休息或含服硝酸酯类药物后缓解或消失。
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稳定斑块破裂或糜烂导致冠脉内血栓形成,被认为是大多数 ACS 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 静息型心绞痛:休息时发作,持续时间通常>20 min。
- 初发型心绞痛:通常在首发症状 1~2 个月内,很轻的体力活动即可诱发。
- 恶化型心绞痛:在相对稳定的劳力性心绞痛基础上,心绞痛逐渐增强(疼痛更剧烈、时间更长或更频繁)。
- 继发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明显的诱发因素:①心肌痒耗增加,如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心律失常;②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如低血压;③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如贫血和低氧血症。
- 变异型心绞痛:特征为静息心绞痛,表现为一过性心电图 ST 段动态改变(抬高),机制为冠脉痉挛。
心绞痛的主要辅助检查
1. 心电图
静息心电图:约半数患者的静息心电图正常。
发作时心电图:绝大多数出现阳性改变,如 ST 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胸前导联>0.1 mV、肢体导联>0.05 mV);或 T 波倒置>2 mV;或 ST 段上斜型压低(胸前导联>0.2 mV、肢体导联>0.1 mV)。
动态心电图:连续长时间(24~48 h)记录患者在自然生活状态下的心电信号,可以比较心绞痛症状与心电活动的关系,客观评价治疗效果和预后。
心电图负荷试验:通过增加心肌耗氧,提示冠状动脉血运限制,可呈阳性。
2. 超声心动图
出现局限性室壁运动异常,提示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可表现为全心增大和心功能不全(LVEF 降低等)。
3. 冠脉 CT(CTA)
可判断冠脉官腔狭窄程度和管壁钙化情况,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99%)。优点是简单、快速、无创;缺点是受心率、钙化等因素限制。
4. 冠脉造影
冠脉造影是有创检查手段,利用导管注入造影剂对冠脉解剖形态进行放射影像学检查,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准确的金标准方法。
5.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包括胸部 X 线、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空腹血糖、空腹血脂、生化、肌钙蛋白)等。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心脏的冠状动脉内,因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导致的狭窄,狭窄在一定诱发因素,像运动劳力的过程中,使心肌缺血缺氧加重,因而会引发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就称为心绞痛。
如果心绞痛在急性发作时需要原地坐下,同时可含服硝酸甘油类药物帮助缓解。如果反复出现心绞痛症状,一定要早期就诊,完善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酶等检查,同时要通过冠状动脉 CTA 或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狭窄程度进行药物治疗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稳定型心绞痛五大症状特点如下:
- 诱因: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急、过度兴奋等)所诱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疼痛多发生于劳力或激动的当时,而不是在劳累之后。典型的稳定型心绞痛常在相似的条件下重复发生。
- 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手掌大小范围,也可横贯前胸,界限不清。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 性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像针刺或刀扎样锐性疼,偶伴濒死感。有些病人仅觉胸闷不适而非胸痛。发作时病人往往被迫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 持续时间:心绞痛一般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多为 ~5 分钟,一般不超过半小时。
- 缓解方式:一般在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可缓解;舌下含用硝酸甘油等硝酸酯类药物也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