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器官移植是21世纪的医学巅峰,尤其是肝移植。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的器官移植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国。肝移植手术(LT)将患者的病肝切除后植入健康的肝脏,分为尸体供肝和活体供肝两种类型。活体肝移植(LDLT)更常见于儿童,多是父母捐献部分肝脏给孩子。
肝移植的适应证包括急性肝功能衰竭、伴并发症或肝功能失代偿的肝硬化、某些肝脏肿瘤,以及以肝脏为基础伴全身性表现的代谢性疾病。然而,不能纠正的、外科手术风险过高的心、肺疾病、不能控制的全身感染、出现肝外转移的肿瘤或转移性肝癌、HIV感染等情况的患者不适合做肝移植。
肝移植配型相对简单,只要血型相合就可以。由于供肝严重匮乏,很多患者在等待合适的肝脏时就因为疾病进展而死亡。生物学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是用于评估肝移植患者病情轻重缓急的客观评分,分数越高代表病情越重,在肝移植等待名单中就越靠前。
肝移植手术成功率很高,良性肝病肝移植术后1年存活率大于90%,恶性肿瘤肝移植术后1年存活率也能达到85%以上,5年存活率在70~85%。肝移植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感染、排斥反应、血管并发症、胆道并发症、原发性肝脏无功能等,需要严密的随访和监测来避免原发病的复发和药物相关的副反应。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已经是晚期。最近,我们遇到了一个58岁的云浮罗定患者,他在去年11月被诊断为肝癌晚期,伴随着肝硬化、腹水和全身多处骨转移。即使是著名的广州中山X院的教授也认为他的情况非常严重,预计只能活三个月。
然而,这位患者并没有放弃。他找到了我们的病房,并接受了我们的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虽然治疗过程非常艰难,肿瘤指标AFP一开始还在缓慢上升,但两个月后开始稳步下降。现在,五个多月过去了,肿瘤正在逐步缩小,腹水已经消失,患者的精神状态良好。
这位患者的成功治疗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即使在最绝望的情况下,也有可能逆转病情。我们将继续努力,帮助更多的患者重获健康。
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根据病原学的不同,可以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和庚型六种。其中,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肠道感染传播,而其他类型的肝炎则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血液和注射方式传播。
甲型肝炎一般引起急性肝炎,经过规范的治疗后可以痊愈,通常不会发展为肝硬化。乙型肝炎则不同,多数情况下是不能痊愈的,患者会成为终身病毒携带者。若不及时和规范地治疗,乙型肝炎可能会转变为慢性肝炎,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丙型肝炎的病理改变与乙型肝炎相似,若治疗不及时,也可能导致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甚至发展为肝癌。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缺陷型病毒,需要乙肝病毒的存在才能复制,同样可能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特点,青壮年和孕妇是易感人群,病情重且病死率高。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谈论“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这三部曲的转变过程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患上慢性乙型肝炎,进一步发展到肝硬化,最终可能罹患肝癌。慢性肝炎一般可分为四个期,尽量使病情处于低复制期是比较有利的。肝硬化又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肝硬化病情相对稳定,无并发症,如果治疗恰当可以维持正常生活很多年。失代偿期肝硬化是肝硬化的比较严重阶段,主要的界限是患者出现了肝昏迷、腹水、腹膜炎、消化道出血或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通常这个阶段的患者平均存活期为5-7年。肝癌的发生与肝硬化有很大关系,非肝硬化的患者较少发生肝癌,肝硬化患者中肝癌的年发生率为3%-6%。肝癌的发生与乙肝病毒的量有很大关系,另外,年龄大、男性、转氨酶水平高、有肝癌家族史也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肝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球肝癌新发和死亡病例的50%以上。它在60岁以下男性中是最常见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曾被称为“癌中之王”。尽管近年来肝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其在恶性肿瘤排行榜上的地位依然稳固。
大多数早期肝癌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常常是在体检中被偶然发现。例如,超声检查可能会显示肝脏有小的肿块,或者血肿瘤标志物升高。只有在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患者才会出现肝区疼痛、进行性消瘦、乏力、无食欲、营养不良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黄疸。因此,及时就诊非常重要。
外科手术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案,研究表明,肝肿瘤越小,患者术后生存率越高。小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相比之下,中晚期肝癌患者只能采用化疗等全身治疗方法,疗效大打折扣。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肝癌疗效的提升意义重大。
甲胎蛋白(AFP)是肝癌患者血清中的一种糖蛋白,70%左右的肝癌患者会出现甲胎蛋白阳性。临床医生将其作为一种特异性的标志物,通过检查甲胎蛋白阳性与否,来诊断是否罹患肝癌。超声检查是目前筛查肝癌的首选方法,医生可以根据超声波的不同回声来判断肝脏的形态、是否有肿块、肿块大小等关键信息。上述两项检查有异常发现者,可以进行CT或磁共振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肝癌的高危人群包括: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血清学证据者;有肝癌家族史者;有肝硬化患者;药物性肝损患者。这些人群应当定期进行甲胎蛋白和超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肝癌的迹象。
在中国,每12人中就有1人患有各种类型的肝病。肝硬化是许多慢性肝病的最终结果,它不同于局限在肝脏某个部位的肝癌,肝硬化是弥漫性的且无法通过切除来治疗。虽然肝硬化听起来不像癌症那样可怕,但当它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可能比癌症更棘手。
肝硬化的一个严重并发症是食管下段、胃上部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由于门静脉高压,门脉高压波及的血管可能会发生静脉曲张,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这可能是致命的。如果您出现大便褐色、平躺猛坐起时会头晕等症状,可能已经发生了这种情况。
肝硬化患者还可能出现腹水,细菌从肠道进入腹水中,引发腹部感染,这也是一种可能致命的并发症。一些细菌性腹膜炎的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而其他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烧、腹痛、压痛、腹泻等,甚至可能出现腹部的反跳痛。
在肝脏功能严重受损的终末期,肾脏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导致肾功能减退,出现肝肾综合征(HRS)。如果不加治疗,可能会在最短3天内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
肝癌是肝硬化最严重的结果之一,通常伴有腹痛和肿胀、体重减轻、发烧等症状。
肝硬化的并发症可能是致命的,因此肝病患者必须提高警惕,一旦出现早期症状,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在南亚和非洲地区。中国的肝癌发病率是欧美的5~10倍,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两倍。肝癌的病理类型主要有四种:块状型、结节型、弥漫型和小癌型。根据组织学分型,肝癌可以分为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混合型和肝母细胞瘤。肝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直径小于5cm的肝癌难以被发现,而直径大于5cm的肝癌则很难治愈。
肝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常见的症状包括肝区疼痛、食欲减退、乏力、消瘦、腹胀、腹部肿块、发热和黄疸等。体征方面,肝脏肿大、黄疸、腹水、脾大和肢体肿胀等也可能出现。高危人群主要包括长期迁延不愈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以及肝癌高发区的居民。影像学检查如CT、MRI和B超可以显示肝占位病变和腹腔淋巴结转移情况。肝动脉造影可以观察到肿瘤的特殊影像和血流动态。实验室检查中,AFP(甲胎蛋白)阳性率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约为80%。病理学诊断需要通过经皮穿刺针吸活检或腹腔镜下穿刺活检来明确诊断。
肝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和放射治疗。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但对于无法切除的病例,可以采用综合治疗。介入治疗通过经皮穿刺选择性动脉插管,向病灶部位注射抗癌药物或无水酒精。放射治疗需要了解肝肿瘤的大小、是否伴有肝硬化、黄疸和腹水等因素。肿瘤较小且无肝硬化的患者可以接受根治性放疗。对于手术后有肿瘤残余或介入治疗后仍有残留的患者,可以进行术后放疗。局部放疗采用仰卧位AP-PA照射野或加用侧野,总剂量为50 Gy~55 Gy/5周~6周。全肝照射适用于弥漫型和巨块型病灶,总剂量为25Gy~30 Gy后缩小照射野,肿瘤部位剂量为50 Gy~55 Gy/6周~7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病例,总剂量为30 Gy~45 Gy。综合治疗包括术前放疗、术后放疗和介入治疗后放疗,旨在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肝癌患者的随访非常重要,需要定期进行B超、CT、MRI和AFP检查等。同时,也要注意肝功能和放射治疗的晚期损伤。
在乙型肝炎的治疗中,急性感染通常需要住院观察和治疗。超过90%的患者可以通过合理的治疗恢复健康,但仍有少于10%的患者可能发展成慢性肝炎。特别是对于那些经历了重型肝炎的患者,尽管他们可能会恢复,但大多数人会留下肝硬化的后遗症,需要长期或终身的专业管理。
慢性乙型肝炎主要源于新生儿期的感染。它经历了三个阶段:“大三阳”、“小三阳”和“恢三阳”。在“大三阳”阶段,患者可能先是“健康携带者”,然后可能进入“活动性肝炎”,出现反复或持续的肝炎活动。约50%的患者可能会发展成肝硬化,约25%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肝脏功能失代偿。如果幸运,患者可能会进入“小三阳”阶段,肝炎活动停止,肝脏得以修复,包括部分已经发生肝硬化的患者。然而,如果再次出现“活动性肝炎”,约50%的患者可能会再次发展成肝硬化,约25%的患者可能会再次出现肝脏功能失代偿。最终,患者可能会达到“恢三阳”阶段,乙肝病毒的活动被抑制,肝脏得到良好修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完全痊愈,使用强效免疫抑制剂或大剂量激素可能会导致肝炎活动的复发。
如果患者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肝硬化,可能会导致门静脉高压的持续存在或进展,并且每年有5%-10%的风险发展成肝细胞癌。肝硬化或肝细胞癌都可能导致肝脏功能失代偿,这是终末期肝病的主要原因,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肝脏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腹水形成、自发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肺综合征、肝肾综合征等。虽然“肝炎活动”是主要原因,但不可逆转的肝硬化也可能是潜在的因素。
慢性乙型肝炎及其引起的肝硬化的自然发展机制仍在研究中。患者应该自觉接受专业医生的管理,以预防肝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医生将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选择合适的干预策略。
肝癌被称为“癌中之王”,是中国人过早死亡的五大主要原因之一。肝癌的治疗效果总体较差,生存期短。由于肝脏的代偿能力强,早期中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仅有不特异的症状,如食欲不振、乏力、消瘦等。以下是肝癌的11大早期症状:
及早发现肝癌的早期症状,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的可能性。因此,了解这些症状对于预防和早期诊断肝癌至关重要。
我还记得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脸上,温暖而又刺眼。我的心情却如同外面的天气一样,阴晴不定。刚刚做完肝癌手术一个月,医生告诉我需要化疗。这个消息像一盆冷水浇灭了我所有的希望。
我来到京东互联网医院,想再次确认这个决定是否正确。医生看了我的报告,语气沉重地告诉我:“化疗是首选。”我心中一紧,感觉自己的世界被推向了深渊。
“有没有其他的治疗方法?”我问道,声音颤抖着。医生说:“中药可以辅助治疗。”我抓住这根稻草,希望能找到一线生机。
“化疗会影响寿命吗?”我问,心中充满了恐惧。医生点了点头:“会有影响。”我闭上眼睛,试图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最近复查的报告显示胃壁增厚,这是什么原因?”我问,担心自己的病情会进一步恶化。医生说:“可能是转移瘤。”我感到一阵晕眩,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摇晃。
“像我这样的情况,寿命大概还有多久?”我问,声音几乎听不见。医生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大约五年左右。”我感到一阵绝望,五年,真的很短。
我走出医院,阳光依然灿烂,但我却感觉不到它的温暖。我的心中充满了恐惧和无助。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我知道,我必须面对它。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希望我们可以互相支持,共同度过难关。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大家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脂肪肝是指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虽然脂肪肝本身并非独立的疾病,但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通常可以恢复正常。然而,长期忽视脂肪肝可能导致以下五大危害:
1. 肝硬化和肝癌:脂肪肝是肝脏脂代谢失调的结果,也是加重肝脏损伤的因素。长期的肝细胞变性可能导致肝细胞的再生障碍和坏死,进而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继而发展为肝癌。
2. 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脂肪肝患者的血液中甘油三酯高,常伴有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动脉硬化与高血压、冠心病的关系密切,可能导致心肌梗塞而猝死。
3. 增加肠癌风险:脂肪肝可能增加大肠息肉的形成风险,进而增加大肠癌的发生率。高脂肪膳食可能增加大肠中的胆酸,脂肪肝最重要的成因便是过多摄取动物脂肪和红肉,这一情况也会增加致癌物质胆汁酸在肠道的蓄积,进而导致肠癌发生。
4. 诱发或加重糖尿病:脂肪肝患者的脂代谢失调可能引发和加重糖代谢失调。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而形成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高血脂、高氨基酸血症。糖尿病患者中合并脂肪肝约50%,可见脂肪肝与糖尿病是一对难兄难弟。
5. 降低人体免疫与解毒功能:肝脏是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能够通过吞噬、隔离和消除,改造入侵和内生的各种抗原体。肝细胞脂肪变性或坏死,将会使肝脏的免疫功能下降,进而抵抗力差会更容易被感染。另外肝细胞对一切毒物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方式将其变为无害的物质排出体外。肝细胞脂肪变性后,解毒功能衰退,很容易造成内毒素、外毒素在体内的潴留,对机体造成毒害。
对于脂肪肝的诊断,影像学检查不可少。CT扫描是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以显示肝的密度降低,弥漫性脂肪浸润表现全肝密度降低。MRI也可以显示肝脂肪浸润。不同影像检查对脂肪肝的作用不同,应听医嘱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近日,一对湖北夫妻同时被诊断出甲状腺癌,引发了公众对“夫妻病”的关注。据专家介绍,夫妻之间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因素可能会导致双方同时患上某种疾病。这种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夫妻病”。在这对夫妻的案例中,长期食用腌制食品被认为是导致他们患上甲状腺癌的主要原因。专家提醒,人们应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减少腌制食品的摄入。
此外,类似的“夫妻病”案例并不罕见。例如,杭州一对夫妻在短短一周内都被诊断出结肠癌;台州一家四口中,母子三人先后患上肝癌。这些案例都表明,家庭成员之间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可能会相互影响,进而影响到健康。
专家指出,80%以上的癌症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的。因此,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都是预防癌症的有效措施。同时,保持心情愉悦也非常重要。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降低患癌症的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